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6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断而不断 不断而断──前代笔记的标点问题
1
作者
凌乙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68-71,共4页
断而不断不断而断──前代笔记的标点问题凌乙古人著述,原无标点;今代排印,点句标号,读者称便。但有时会反而感到索解为难,废书不观既不甘心,于是就只得假定这种地方未加标点,揣度其意而重新点句。虽然费时,却也别有收获,读书...
断而不断不断而断──前代笔记的标点问题凌乙古人著述,原无标点;今代排印,点句标号,读者称便。但有时会反而感到索解为难,废书不观既不甘心,于是就只得假定这种地方未加标点,揣度其意而重新点句。虽然费时,却也别有收获,读书致疑而终于得释,亦快事也。当然,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点本
张之洞
承前省略
典章制度
《金瓶梅》
施事者
都察院
酒精中毒
主语
走门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台湾《中国时报》发表记者专栏报道——中国出版雄狮发威
2
作者
凌乙
《出版参考》
1998年第23期3-3,共1页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董成瑜不久前曾来北京进行采访,并在该报连续发表几篇报道,对祖国大陆近几年来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发出惊叹:中国出版业何时吸纳了这么多年轻而有为的专业人才,又何时变得这么具有国际视野、这么具有战斗力?
关键词
中国出版业
台湾出版
国际视野
雄狮
祖国大陆
专业人才
工作室
发展变化
新华书店总店
对外合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辨“上”“下”
3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1999年第9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照片
港币
谦敬
读者
装修
应用文
汉语习惯
河北省
摘出
文汇报
原文传递
并列时段构成的成语
4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1997年第6期43-43,共1页
有一条体育新闻,报道某队主教练是否继续执教,主标题作"沈教练一时半载说不清"。(见1996年12月5日新民晚报)所用"一时半载"以两个数目字各带量词共同表示一个时段,这个时段本来是应该大致相仿的,但"一时"...
有一条体育新闻,报道某队主教练是否继续执教,主标题作"沈教练一时半载说不清"。(见1996年12月5日新民晚报)所用"一时半载"以两个数目字各带量词共同表示一个时段,这个时段本来是应该大致相仿的,但"一时"与"半载"相差太远:半载"就是半年,"一时"则言其为时甚短,未必长于"片刻";如果"一时"说不清,难道要历时"半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段
成语
体育新闻
时间词
并列
新民晚报
主标题
主教练
量词
相差
原文传递
成不成
5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1996年第5期46-46,共1页
在同一报纸副刊上,前后三次读到使用联系动词"成了"的句子,却三度产生了"成不成"之想。空谈无益,今先录原句,然后再陈鄙见。不依原刊日期为序,只不过出于行文方便而已。原句如下:句①:……把它(白兰)摘下,枕头边、...
在同一报纸副刊上,前后三次读到使用联系动词"成了"的句子,却三度产生了"成不成"之想。空谈无益,今先录原句,然后再陈鄙见。不依原刊日期为序,只不过出于行文方便而已。原句如下:句①:……把它(白兰)摘下,枕头边、口袋中、抽屉里倒成了它生命的最好停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峰体验
报纸副刊
联系动词
句子
解放日报
抽屉
枕头
呼叫声
下意识
白兰
原文传递
应当避免歧义
6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1995年第10期42-43,共2页
有的句子,读起来很顺畅,却经不起推敲。且看如下例子:①……由副队长李树昆带领,连夜直奔镇江凶犯的姐姐家,追捕郑灿康……(1988年12月20日解放日报)②上海二医大涌现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1989年5月8日文汇报)③七名大力士服兴奋剂被...
有的句子,读起来很顺畅,却经不起推敲。且看如下例子:①……由副队长李树昆带领,连夜直奔镇江凶犯的姐姐家,追捕郑灿康……(1988年12月20日解放日报)②上海二医大涌现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1989年5月8日文汇报)③七名大力士服兴奋剂被责令回国不得参赛。(1988年9月15日文汇报)例①乍看一无问题,稍作思考便有所疑:所要追捕的凶犯郑灿康与"镇江罪犯"是什么关系?同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义
年轻学科带头人
兴奋剂
镇江
文汇报
解放日报
上海
大力士
上下文
句子
原文传递
“美国进口”=“美国出口”?
7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1995年第1期39-39,共1页
辛冠东先生对拙作《广告乱弹》表示关注,写了《也谈"美国进口"》(见《语文学习》1994年第7期),这是很可感谢的。只是他所说的"‘美国进口’中的‘美国’就是‘从美国’的意思。……‘美国进口’要比‘从美国进口’简捷&q...
辛冠东先生对拙作《广告乱弹》表示关注,写了《也谈"美国进口"》(见《语文学习》1994年第7期),这是很可感谢的。只是他所说的"‘美国进口’中的‘美国’就是‘从美国’的意思。……‘美国进口’要比‘从美国进口’简捷",包含了如下的等式:美国进口=从美国进口=美国出口。于是,就有着如本文题目所示的那种以不等式为等式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
出口
语文学习
美国
不等式
词作
状语
广告
题目
包含
原文传递
广告乱弹
8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1994年第3期48-48,共1页
(一)进口与出口进、出,还不简单吗?有什么可说的呢?简单尽管简单,但是指"出"为"进",以"进"代"出"的情形,屡有所见,有篇谈广告语言的文章,说:"不少广告在创意上千篇一律、互相抄袭。如…...
(一)进口与出口进、出,还不简单吗?有什么可说的呢?简单尽管简单,但是指"出"为"进",以"进"代"出"的情形,屡有所见,有篇谈广告语言的文章,说:"不少广告在创意上千篇一律、互相抄袭。如……电器广告,必然用‘美国进口’、‘日本原装’来标榜身价。"如果袭用而能通顺,犹有可说,不幸的是抄也挑错的抄,错就错在"进""出"错乱上。在我们这边市场上出售的外国货,只能说是"中国进口",不能说是某个外国进口。如果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原装
报刊发行
读者角度
报刊订阅
动作行为
一身而二任
施事者
天然矿物质
招聘工作
招聘者
原文传递
广告语乱弹
9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1994年第12期40-41,共2页
一、"免费"的幽默看广告未尝乏味。所能获得的"味",自然不尽相同,其中似乎也有幽默味,可以启人之思。某公司的开业广告说,凡购买他们一件商品,该公司就"免费赠送小礼品,送完为止"。既曰"赠送"...
一、"免费"的幽默看广告未尝乏味。所能获得的"味",自然不尽相同,其中似乎也有幽默味,可以启人之思。某公司的开业广告说,凡购买他们一件商品,该公司就"免费赠送小礼品,送完为止"。既曰"赠送",总该是"免费"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屋
怡情
何来
二字
现代汉语词典
一仍其旧
营业执照
以昭
西方国家
之乐
原文传递
说“清客”
10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2011年第2期73-74,共2页
《红楼梦》第17回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说贾政带了一干人到大观园.要为园内诸景初拟匾额、对联。今人作评述时有云:“贾政带了当时作家协会的著名作家去品题。”——潘知常先生在上海电视台2010年9月1日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中作...
《红楼梦》第17回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说贾政带了一干人到大观园.要为园内诸景初拟匾额、对联。今人作评述时有云:“贾政带了当时作家协会的著名作家去品题。”——潘知常先生在上海电视台2010年9月1日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中作如是比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2010年
上海电视台
著名作家
作家协会
文化中国
大观园
潘知常
原文传递
“一则”犹“一条”
11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1994年第12期9-9,共1页
《辞海》为"则"所列义项中,相关的一义是:"犹言‘条’。如:新闻两则;笔记一则."没有说明何以称"条"为"则"。《辞源》的释文是:"量词。如事文一条、一节叫一则。宋·洪迈《容斋随笔》...
《辞海》为"则"所列义项中,相关的一义是:"犹言‘条’。如:新闻两则;笔记一则."没有说明何以称"条"为"则"。《辞源》的释文是:"量词。如事文一条、一节叫一则。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一有事文二十九则。"有书证,仍无原因的推究。近读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见到了词源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葵生
客话
容斋随笔
犹言
小学语文教师
景庐
绳祖
用之
原文传递
“孩提”与“女孩”、“男孩”
12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2009年第11期45-45,共1页
如今常可见到的三个年龄词,在使用时都把实际年纪减小了。一个是“孩提”。比如有文章说,“从孩提时代起,我就十分喜爱观赏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惊险电影……在看电影之前就已从影片说明书中知道了那些离奇命案的凶手是谁,隐藏极深...
如今常可见到的三个年龄词,在使用时都把实际年纪减小了。一个是“孩提”。比如有文章说,“从孩提时代起,我就十分喜爱观赏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惊险电影……在看电影之前就已从影片说明书中知道了那些离奇命案的凶手是谁,隐藏极深的特务是谁”,却还是去买票。“孩提”,《辞海》释义引书证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孩
男孩
《辞海》
说明书
电影
文章
跌宕
原文传递
“非”、“是”强合 其言非是
13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2009年第7期91-91,共1页
把“非”和“是”强为组合而成“非是”.如今屡有所见。姑举例略作说明。 (1)在现在的形势下,(房价升降因素)最重要的是开发商的态度,而非是地价的涨跌。(《文汇报》2009年5月7日载新华社电讯)
关键词
“非”
“是”
《文汇报》
开发商
新华社
房价
地价
原文传递
“直面”非即“直接面对”
14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2006年第3期58-58,共1页
“直面”这个词,鲁迅先生曾经使用过,在漫长的岁月里似乎很少有人继之驱遣到笔下。近些年(大概十来年吧)却热闹起来,出现的频率很高,可又未必尽皆合适,那就值得一议了。
关键词
“直面”
“直接面对”
中学
语文
现代词汇
用法
例句
原文传递
“怎么说呢”
15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2010年第5期29-29,共1页
“怎么说呢”如今似乎成了南北通行的口头禅。 我与外界的交往很少,上述观感是从电视上获得的。电视采访,被采访者常有夹杂着这句口头禅答问的,出于运动员之口者尤为多见。是体育圈内影响到圈外呢,还是外面社会的用语进入体育圈。...
“怎么说呢”如今似乎成了南北通行的口头禅。 我与外界的交往很少,上述观感是从电视上获得的。电视采访,被采访者常有夹杂着这句口头禅答问的,出于运动员之口者尤为多见。是体育圈内影响到圈外呢,还是外面社会的用语进入体育圈。那可不得而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采访
被采访者
口头禅
体育圈
运动员
用语
原文传递
“启事”受逐于“启示”
16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2011年第5期76-76,共1页
屡屡见到该用“启事”之处被写成“启示”。既然时有所见,也就见怪不怪了。可是仍有见怪更怪的时候。
关键词
"启事"
"启示"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摩肩接踵何尝“贴面”
17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2006年第11期28-28,共1页
“面贴着面”这个语句,说的是什么场合,指的是什么事象?倘若你以为有的舞客在舞厅里跳贴面舞,那就错了。请看它的“语源”:
关键词
“面贴着面”
语源
中学
语文
语用学
原文传递
“写真”并非新词
18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2004年第10期8-8,共1页
关键词
“写真”
中学
语文
词语
词义
原文传递
“借问”未必构成问句
19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2011年第7期114-114,共1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唐诗,相传为杜牧所作。全诗明白易懂,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然而问题还是有的。那就是“借问”。
关键词
问句
清明时节
唐诗
杜牧
原文传递
播于众口的“不见不散”
20
作者
凌乙
《语文学习》
2011年第1期75-75,共1页
“不见不散”.相约必须于某处见面之言,地点说定,而时间则可延长,出语示诚以明相约之坚也。
关键词
《播于众口的"不见不散"》
语文学习
学习方法
阅读
原文传递
题名
断而不断 不断而断──前代笔记的标点问题
1
作者
凌乙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68-71,共4页
文摘
断而不断不断而断──前代笔记的标点问题凌乙古人著述,原无标点;今代排印,点句标号,读者称便。但有时会反而感到索解为难,废书不观既不甘心,于是就只得假定这种地方未加标点,揣度其意而重新点句。虽然费时,却也别有收获,读书致疑而终于得释,亦快事也。当然,从...
关键词
标点本
张之洞
承前省略
典章制度
《金瓶梅》
施事者
都察院
酒精中毒
主语
走门路
分类号
H155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湾《中国时报》发表记者专栏报道——中国出版雄狮发威
2
作者
凌乙
出处
《出版参考》
1998年第23期3-3,共1页
文摘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董成瑜不久前曾来北京进行采访,并在该报连续发表几篇报道,对祖国大陆近几年来出版业的发展变化,发出惊叹:中国出版业何时吸纳了这么多年轻而有为的专业人才,又何时变得这么具有国际视野、这么具有战斗力?
关键词
中国出版业
台湾出版
国际视野
雄狮
祖国大陆
专业人才
工作室
发展变化
新华书店总店
对外合作
分类号
G239.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辨“上”“下”
3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1999年第9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照片
港币
谦敬
读者
装修
应用文
汉语习惯
河北省
摘出
文汇报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并列时段构成的成语
4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1997年第6期43-43,共1页
文摘
有一条体育新闻,报道某队主教练是否继续执教,主标题作"沈教练一时半载说不清"。(见1996年12月5日新民晚报)所用"一时半载"以两个数目字各带量词共同表示一个时段,这个时段本来是应该大致相仿的,但"一时"与"半载"相差太远:半载"就是半年,"一时"则言其为时甚短,未必长于"片刻";如果"一时"说不清,难道要历时"半载"
关键词
时段
成语
体育新闻
时间词
并列
新民晚报
主标题
主教练
量词
相差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成不成
5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1996年第5期46-46,共1页
文摘
在同一报纸副刊上,前后三次读到使用联系动词"成了"的句子,却三度产生了"成不成"之想。空谈无益,今先录原句,然后再陈鄙见。不依原刊日期为序,只不过出于行文方便而已。原句如下:句①:……把它(白兰)摘下,枕头边、口袋中、抽屉里倒成了它生命的最好停留,
关键词
顶峰体验
报纸副刊
联系动词
句子
解放日报
抽屉
枕头
呼叫声
下意识
白兰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应当避免歧义
6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1995年第10期42-43,共2页
文摘
有的句子,读起来很顺畅,却经不起推敲。且看如下例子:①……由副队长李树昆带领,连夜直奔镇江凶犯的姐姐家,追捕郑灿康……(1988年12月20日解放日报)②上海二医大涌现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1989年5月8日文汇报)③七名大力士服兴奋剂被责令回国不得参赛。(1988年9月15日文汇报)例①乍看一无问题,稍作思考便有所疑:所要追捕的凶犯郑灿康与"镇江罪犯"是什么关系?同案?
关键词
歧义
年轻学科带头人
兴奋剂
镇江
文汇报
解放日报
上海
大力士
上下文
句子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美国进口”=“美国出口”?
7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1995年第1期39-39,共1页
文摘
辛冠东先生对拙作《广告乱弹》表示关注,写了《也谈"美国进口"》(见《语文学习》1994年第7期),这是很可感谢的。只是他所说的"‘美国进口’中的‘美国’就是‘从美国’的意思。……‘美国进口’要比‘从美国进口’简捷",包含了如下的等式:美国进口=从美国进口=美国出口。于是,就有着如本文题目所示的那种以不等式为等式之嫌。
关键词
进口
出口
语文学习
美国
不等式
词作
状语
广告
题目
包含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广告乱弹
8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1994年第3期48-48,共1页
文摘
(一)进口与出口进、出,还不简单吗?有什么可说的呢?简单尽管简单,但是指"出"为"进",以"进"代"出"的情形,屡有所见,有篇谈广告语言的文章,说:"不少广告在创意上千篇一律、互相抄袭。如……电器广告,必然用‘美国进口’、‘日本原装’来标榜身价。"如果袭用而能通顺,犹有可说,不幸的是抄也挑错的抄,错就错在"进""出"错乱上。在我们这边市场上出售的外国货,只能说是"中国进口",不能说是某个外国进口。如果说"
关键词
日本原装
报刊发行
读者角度
报刊订阅
动作行为
一身而二任
施事者
天然矿物质
招聘工作
招聘者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广告语乱弹
9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1994年第12期40-41,共2页
文摘
一、"免费"的幽默看广告未尝乏味。所能获得的"味",自然不尽相同,其中似乎也有幽默味,可以启人之思。某公司的开业广告说,凡购买他们一件商品,该公司就"免费赠送小礼品,送完为止"。既曰"赠送",总该是"免费"的了。
关键词
架屋
怡情
何来
二字
现代汉语词典
一仍其旧
营业执照
以昭
西方国家
之乐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说“清客”
10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2011年第2期73-74,共2页
文摘
《红楼梦》第17回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说贾政带了一干人到大观园.要为园内诸景初拟匾额、对联。今人作评述时有云:“贾政带了当时作家协会的著名作家去品题。”——潘知常先生在上海电视台2010年9月1日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中作如是比拟。
关键词
《红楼梦》
2010年
上海电视台
著名作家
作家协会
文化中国
大观园
潘知常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则”犹“一条”
11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1994年第12期9-9,共1页
文摘
《辞海》为"则"所列义项中,相关的一义是:"犹言‘条’。如:新闻两则;笔记一则."没有说明何以称"条"为"则"。《辞源》的释文是:"量词。如事文一条、一节叫一则。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一有事文二十九则。"有书证,仍无原因的推究。近读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见到了词源的说明:"
关键词
阮葵生
客话
容斋随笔
犹言
小学语文教师
景庐
绳祖
用之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孩提”与“女孩”、“男孩”
12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2009年第11期45-45,共1页
文摘
如今常可见到的三个年龄词,在使用时都把实际年纪减小了。一个是“孩提”。比如有文章说,“从孩提时代起,我就十分喜爱观赏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惊险电影……在看电影之前就已从影片说明书中知道了那些离奇命案的凶手是谁,隐藏极深的特务是谁”,却还是去买票。“孩提”,《辞海》释义引书证为:
关键词
女孩
男孩
《辞海》
说明书
电影
文章
跌宕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非”、“是”强合 其言非是
13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2009年第7期91-91,共1页
文摘
把“非”和“是”强为组合而成“非是”.如今屡有所见。姑举例略作说明。 (1)在现在的形势下,(房价升降因素)最重要的是开发商的态度,而非是地价的涨跌。(《文汇报》2009年5月7日载新华社电讯)
关键词
“非”
“是”
《文汇报》
开发商
新华社
房价
地价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直面”非即“直接面对”
14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2006年第3期58-58,共1页
文摘
“直面”这个词,鲁迅先生曾经使用过,在漫长的岁月里似乎很少有人继之驱遣到笔下。近些年(大概十来年吧)却热闹起来,出现的频率很高,可又未必尽皆合适,那就值得一议了。
关键词
“直面”
“直接面对”
中学
语文
现代词汇
用法
例句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怎么说呢”
15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2010年第5期29-29,共1页
文摘
“怎么说呢”如今似乎成了南北通行的口头禅。 我与外界的交往很少,上述观感是从电视上获得的。电视采访,被采访者常有夹杂着这句口头禅答问的,出于运动员之口者尤为多见。是体育圈内影响到圈外呢,还是外面社会的用语进入体育圈。那可不得而知了。
关键词
电视采访
被采访者
口头禅
体育圈
运动员
用语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启事”受逐于“启示”
16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2011年第5期76-76,共1页
文摘
屡屡见到该用“启事”之处被写成“启示”。既然时有所见,也就见怪不怪了。可是仍有见怪更怪的时候。
关键词
"启事"
"启示"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摩肩接踵何尝“贴面”
17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2006年第11期28-28,共1页
文摘
“面贴着面”这个语句,说的是什么场合,指的是什么事象?倘若你以为有的舞客在舞厅里跳贴面舞,那就错了。请看它的“语源”:
关键词
“面贴着面”
语源
中学
语文
语用学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写真”并非新词
18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2004年第10期8-8,共1页
关键词
“写真”
中学
语文
词语
词义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借问”未必构成问句
19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2011年第7期114-114,共1页
文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唐诗,相传为杜牧所作。全诗明白易懂,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然而问题还是有的。那就是“借问”。
关键词
问句
清明时节
唐诗
杜牧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播于众口的“不见不散”
20
作者
凌乙
出处
《语文学习》
2011年第1期75-75,共1页
文摘
“不见不散”.相约必须于某处见面之言,地点说定,而时间则可延长,出语示诚以明相约之坚也。
关键词
《播于众口的"不见不散"》
语文学习
学习方法
阅读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断而不断 不断而断──前代笔记的标点问题
凌乙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台湾《中国时报》发表记者专栏报道——中国出版雄狮发威
凌乙
《出版参考》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应辨“上”“下”
凌乙
《语文学习》
1999
0
原文传递
4
并列时段构成的成语
凌乙
《语文学习》
1997
0
原文传递
5
成不成
凌乙
《语文学习》
1996
0
原文传递
6
应当避免歧义
凌乙
《语文学习》
1995
0
原文传递
7
“美国进口”=“美国出口”?
凌乙
《语文学习》
1995
0
原文传递
8
广告乱弹
凌乙
《语文学习》
1994
0
原文传递
9
广告语乱弹
凌乙
《语文学习》
1994
0
原文传递
10
说“清客”
凌乙
《语文学习》
2011
0
原文传递
11
“一则”犹“一条”
凌乙
《语文学习》
1994
0
原文传递
12
“孩提”与“女孩”、“男孩”
凌乙
《语文学习》
2009
0
原文传递
13
“非”、“是”强合 其言非是
凌乙
《语文学习》
2009
0
原文传递
14
“直面”非即“直接面对”
凌乙
《语文学习》
2006
0
原文传递
15
“怎么说呢”
凌乙
《语文学习》
2010
0
原文传递
16
“启事”受逐于“启示”
凌乙
《语文学习》
2011
0
原文传递
17
摩肩接踵何尝“贴面”
凌乙
《语文学习》
2006
0
原文传递
18
“写真”并非新词
凌乙
《语文学习》
2004
0
原文传递
19
“借问”未必构成问句
凌乙
《语文学习》
2011
0
原文传递
20
播于众口的“不见不散”
凌乙
《语文学习》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