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期左胸小切口冠脉旁路移植联合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
1
作者 杨航 赵鸿 +2 位作者 冯海波 郑慧萍 凌云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3-557,共5页
自2002年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成功实施以来,TAVR挽救了无数外科手术风险高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2]。许多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合并严重冠脉病变[3],对此类患者多选择经皮冠... 自2002年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成功实施以来,TAVR挽救了无数外科手术风险高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2]。许多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合并严重冠脉病变[3],对此类患者多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联合经股动脉TAVR进行微创治疗,然而部分患者由于冠脉血管严重钙化或者病变弥漫不适合行PCI,亦或大血管通路不适合行经股动脉TAVR。我中心2021年8月~2022年6月采用左胸小切口冠脉旁路移植(minimal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CABG)联合经心尖TAVR一站式手术治疗3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主动脉瓣狭窄 冠脉旁路移植 冠脉血管 血管通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应用多支动脉桥经左胸小切口与正中切口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2
作者 傅元豪 宫一宸 +2 位作者 张鲁锋 吴松 凌云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8-215,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多支动脉桥进行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应用多支动脉桥行单纯非体外... 目的探讨应用多支动脉桥进行左胸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应用多支动脉桥行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123例,根据患者需求及术者倾向选择正中切口(正中切口组,n=51)或左胸小切口(左胸小切口组,n=72)入路,在患者出院前利用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桥血管评估,术后随访终点指标为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和再次血运重建。结果左胸小切口组远端吻合口(2.7±0.7)个,正中切口组(3.0±0.8)个,差异无显著性(t=-1.885,P=0.062)。左胸小切口组全动脉化比例较高[91.7%(66/72)vs.41.2%(21/51),χ2=36.762,P=0.000],围术期输血率较低[31.9%(23/72)vs.64.7%(33/51),χ2=12.920,P=0.000]。正中切口组围术期死亡1例。出院前对100例进行桥血管评估,其中左胸小切口组70例,正中切口组30例,复查吻合口共280个,2组桥血管总体通畅率(FitzGibbon A级)差异无显著性[94.2%(179/190)vs.94.4%(85/90),χ2=0.006,P=0.937]。118例随访中位时间24个月(6~36个月),2组MACCE发生率[2.9%(2/70)vs.6.3%(3/48),χ2=0.808,P=0.369]和再次血运重建率[2.9%(2/70)vs.2.1%(1/48),χ2=0.000,P=1.000]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MICS CABG应用多支动脉桥可行,手术策略更倾向于应用全动脉化旁路移植,桥血管通畅率、术后早期随访结果不亚于正中切口手术,且可减少围术期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桥血管
下载PDF
术前CT评估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复杂性
3
作者 张鲁锋 傅元豪 +1 位作者 凌云鹏 冯海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评估术前胸部CT数据预测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操作复杂性的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2年7月30例多支MICS CABG术前胸部CT数据,包括心... 目的评估术前胸部CT数据预测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操作复杂性的价值。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2年7月30例多支MICS CABG术前胸部CT数据,包括心尖-气管隆突线(apical-carina line,A-C线),升主动脉右缘与正中线连线距离(right aorta-middle line,R-M线),升主动脉前壁与胸骨后缘连线距离(top-aorta line,T-A线),升主动脉-主肺动脉上缘连线与水平线之间角度(aorta-pulmonary angle,A-P角),心尖与正中线之间连线(apical-middle line,A-M线)与左侧胸腔最大横径(left-thoracic line,L-T线)之间的比值即左侧心胸比(cardiothoracic ratio,CTR)。自制“MICS CABG技术操作者评估量表”,包括切口位置、乳内动脉显露、乳内动脉获取复杂程度、升主动脉显露效果、升主动脉操作难度、升主动脉近端吻合、前降支系统远端吻合、回旋支系统远端吻合、右冠状动脉系统远端吻合、止血与关胸10个条目,术者根据各条目难易程度进行评分,由易到难用1~10分表示。分析术前CT数据与MICS CABG技术操作者评估量表各条目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线与“乳内动脉显露”(r=0.877,P<0.001)和“乳内动脉获取复杂程度”(r=0.872,P<0.001)具有高度相关性;T-A线与“升主动脉显露效果”(r=0.561,P=0.001)具有相关性;A-P角与“升主动脉显露效果”(r=-0.835,P<0.001)具有高度相关性,与“升主动脉操作难度”(r=-0.612,P<0.001)和“升主动脉近端吻合”(r=-0.598,P<0.001)具有相关性;A-M线与“回旋支系统远端吻合”(r=0.629,P<0.001)具有相关性;左侧CTR与“回旋支系统远端吻合”(r=0.923,P<0.001)和“右冠状动脉系统远端吻合”(r=0.782,P<0.001)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术前CT数据可以帮助预测MICS CABG的技术复杂程度,建立完善、综合的术前影像分析系统有助于安全、有效地实施MICS CABG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技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技术评分
下载PDF
“点线面结合”讲好生态文明故事——浅析烟台日报宣传报道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
4
作者 凌云鹏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第1期40-41,共2页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全球关注的问题,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是首个在山东举办的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盛会,是山东省委省政府交给烟台的重大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如何建设人与自...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全球关注的问题,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是首个在山东举办的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盛会,是山东省委省政府交给烟台的重大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如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积极稳妥向“双碳”目标迈进,这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时代命题,山东再一次继新旧动能转换之后率先全国开始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宣传报道 生态文明 绿色低碳 国际盛会 碳中和 点线面结合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被引量:33
5
作者 凌云鹏 卢明喻 +4 位作者 鲍黎明 杨威 马玉良 刘健 王伟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总结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 (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 方法: 2012-05 至 2013-10,87例患者接受 MIDCAB,其中 63 例为单纯 MIDC... 目的: 总结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 (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 方法: 2012-05 至 2013-10,87例患者接受 MIDCAB,其中 63 例为单纯 MIDCAB 手术(单纯 MIDCAB 组),24例患者接受MIDCAB和PCI相结合的分站式Hybrid手术(Hybrid组)。Hybrid组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严重的前降支病变, 合并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病变。Hybrid 组在 MIDCAB 围术期接受严格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结果: 24例分站式 Hybrid 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胸腔引流量,单纯 MIDCAB 组与 Hybrid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82±138)ml vs( 520±190)ml, P =0.47]。随访 1-11 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 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发生。Hybrid 组 23例患者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提示乳内动脉桥通畅。 结论:执行严格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分站式 Hybrid 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微创 杂交手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低射血分数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凌云鹏 陈彧 +3 位作者 陈生龙 江龙 沈冬焱 万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对低射血分数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辅助的必要性. 方法 2001 年1 月~2004年10月对64例低射... 目的探讨对低射血分数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辅助的必要性. 方法 2001 年1 月~2004年10月对64例低射血分数(LVEF≤40%)施行OPCAB,将64例分为2组:术前或术中预防性应用IABP辅助者列为IABP组,共19例;未应用IABP者列为对照组,共45例. 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衰血滤、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方面无显著差异(χ2=0.000,P=1.000).IABP组术后需要延长呼吸机带机时间(超过24 h)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IABP组8例,对照组3例; χ2=9.429,P=0.002);IABP组术后监护时间延长(超过48 h)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IABP组14例,对照组19例; χ2=4.110,P=0.043). 结论在无IABP辅助的情况下,为低射血分数患者实施OPCAB手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射血分数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凌云鹏 万峰 +2 位作者 徐东 陈彧 金新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影响。 方法  2 51例患者接受OPCAB ,其中糖尿病患者 (DM组 ) 71例 ,非糖尿病患者 (NDM组 ) 180例。单变量统计分析两组的术前危险因素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影响。 方法  2 51例患者接受OPCAB ,其中糖尿病患者 (DM组 ) 71例 ,非糖尿病患者 (NDM组 ) 180例。单变量统计分析两组的术前危险因素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在监护室的时间 [DM组 (2 .4± 0 .3 )d ;NDM组 (2 .4± 0 .3 )d ;P =0 .3 86]、胸部切口并发症 (DM组 :5.7% ;NDM组 :3 .9% ;P =0 511)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 ,两组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 :脑卒中 (DM组 :2 .8% ;NDM组 :1.7% ;P =0 .62 3 )、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 (DM组 :2 .8% ;NDM组 :0 .5% ;P =0 .194)、心肌梗死 (DM组 :0 % ;NDM组 :0 5% ;P =1.0 0 0 )及死亡率 (DM组 :2 .8% ;NDM组 :1.1% ;P =0 .680 )差异无显著意义。 结论 糖尿病患者经适当控制病情以后 ,OPCAB可以如同非糖尿病患者一样安全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围手术期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性别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早期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凌云鹏 万峰 +1 位作者 徐东 金新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1-222,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性别因素 手术后并发症 预防 控制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与缺血心肌血管再生
9
作者 凌云鹏 赵鸿 +4 位作者 郑毅 贾竹清 周春燕 李凌松 万峰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 探讨利用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论证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BM MNCs)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潜能和安全性。方法 结扎冠脉钝缘支造成急性心梗 ,分为两组 ,分别注射BM MNCs(BM MNCs组 )和生理盐水 (对照组 ) ,测量左室运动能力。 4... 目的 探讨利用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论证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BM MNCs)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潜能和安全性。方法 结扎冠脉钝缘支造成急性心梗 ,分为两组 ,分别注射BM MNCs(BM MNCs组 )和生理盐水 (对照组 ) ,测量左室运动能力。 4周后观察移植区域的血管再生情况 ,并进行安全方面的评价。结果 在BM MNCs移植后 4周 ,左室等容收缩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 (LV +dp/dtmax)和左室等容舒张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 (LV-dp/dtmax)与心梗 6 0min时相比明显改善 (P <0 .0 5 )。 4周后心梗边缘组织的小血管数目 ,BM MNCs组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BM MNCs治疗后 4周未发现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异常变化 ,心肌组织学检查也未发现炎症细胞浸润、成骨或钙化等异常现象。结论 BM MNCs移植可明显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再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 单个核细胞移植 缺血心肌血管再生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10
作者 凌云鹏 吴先球 《医学与哲学(B)》 2009年第7期16-17,共2页
首例成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完成于1960年,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成熟,CABG手术得以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为代表的微创冠脉搭桥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尽管冠脉介... 首例成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完成于1960年,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成熟,CABG手术得以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为代表的微创冠脉搭桥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尽管冠脉介入技术(PCI)以其创伤小的优点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蓬勃发展,但是CABG在远期通畅性方面仍然占据优势地位,因此CABG仍然是冠心病治疗的效果确定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治疗
下载PDF
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生病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航 杨林承 +2 位作者 张瑞涛 凌云鹏 葛庆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结局的影响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结局的影响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北京大学援鄂国家医疗队于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3月10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收治的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标本检测COVID-19病毒核酸阳性以及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冠心病为纳入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COVID-19患者发生病死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存活患者81例,病死患者13例,平均年龄66.7岁。入院生命体征:与存活组患者相比,病死组患者基础心率较快(103.2次/min vs.88.4次/min,P=0.004),呼吸急促(29.0次/min vs.20.0次/min,P<0.001)。血常规提示:病死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高(9.2×109/L vs.3.8×109/L,P<0.001),淋巴细胞计数较低(0.5×109/L vs.1.1×109/L,P<0.001)。心肌损伤标记物提示:病死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3.2μg/L vs.0.8μg/L,P<0.001)、高敏肌钙蛋白Ⅰ(high 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Ⅰ,hs-cTNⅠ;217.2 ng/L vs.4.9 ng/L,P<0.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945.0μg/L vs.154.0μg/L,P<0.001)较高。炎症因子提示:病死组患者铁蛋白(770.2μg/L vs.622.8μg/L,P=0.050)、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er,IL-2R;1586.0 U/mL vs.694.0 U/mL,P<0.00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82.3 ng/L vs.13.0 ng/L,P<0.00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9.8 ng/L vs.5.0 ng/L,P<0.001)较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OR=1.11,95%CI=1.03~1.19,P=0.026)、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OR=0.85,95%CI=0.72~0.99,P=0.041)、IL-10异常(>9.1 ng/L;OR=101.93,95%CI=4.74~2190.71,P=0.003)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淋巴细胞计数低、发生心肌损伤、IL-2R、IL-6、IL-10指标异常升高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相关因素;高龄、不吸氧血氧饱和度低、IL-10异常(>9.1 ng/L)是COVID-19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转体外循环的预后、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曦 陈彧 +8 位作者 赵舟 董穗欣 刘刚 陈生龙 凌云鹏 李辉 廉波 鲍黎明 杨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9-883,共5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转体外循环的预后、中转原因以及导致中转体外循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12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择期单纯OPCAB的2613例患者,术中中转体外循环下手术者62例纳入中转...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转体外循环的预后、中转原因以及导致中转体外循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12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择期单纯OPCAB的2613例患者,术中中转体外循环下手术者62例纳入中转组,非中转组2551例。收集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围手术期预后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导致中转体外循环的危险因素。结果:中转率为2.37%。术中中转体外循环下手术的原因包括血液动力学不稳定42例,靶血管暴露困难6例,恶性心律失常9例,桥血管闭塞在体外循环下重新吻合3例,其他原因2例。比较中转组和非中转组的围手术期资料显示,中转组在术后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二次开胸止血率、血滤使用率以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均高于非中转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纽约心功能分级≥3级、左心室射血分数≤40%及左主干病变是OPCAB术中中转体外循环手术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靶血管暴露困难、恶性心律失常等是OPCAB术中中转体外循环手术的常见原因。OPCAB术中发生中转体外循环事件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纽约心功能分级≥3级、左心室射血分数≤40%、左主干病变是OPCAB术中中转体外循环手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中转 预后
下载PDF
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松 凌云鹏 +8 位作者 傅元豪 张鲁锋 杨航 郭丽君 王贵松 崔鸣 牛杰 高炜 万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行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的73例资...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行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的73例资料,以同期、同一术者完成的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383例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研究。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比较2组围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与OPCAB组相比,HCR组手术时间短[(152.9±43.8)min vs.(262.6±51.8)min,t=-16.993,P=0.000],术后总引流量少[中位数460(20~2070)ml vs.980(130~8770)ml,Z=-8.232,P=0.000],输血少[12例(16.4%)vs.200例(52.2%),χ2=31.555,P=0.000],机械通气时间短[(9.4±7.4)h vs.(19.0±18.3)h,t=-4.391,P=0.000]。术后HCR组随访73例(100%),OPCAB组随访360例(94.0%)。2组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25.0±9.6)月vs.(22.8±10.6)月,t=1.693,P=0.091]。2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4例(5.5%)vs.10例(2.8%),χ~2=0.684,P=0.408],生存曲线也无显著性差异(log-rankχ~2=1.041,P=0.308)。结论 "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术与OPCAB相比手术时间短,引流量少,输血少,机械通气时间短,随访结果显示其MACCE发生率与OPCAB相近。因此认为,"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站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杂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随访结果
下载PDF
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志锋 凌云鹏 +5 位作者 崔仲奇 赵鸿 宫一辰 傅元豪 杨航 万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3-869,共7页
目的:评估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 目的:评估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实验组(MICS CABG组),同期收集接受常规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ortic bypass grafting,OPCABG)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体重指数、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史、慢性阻塞性肺病史与接受MICS CABG的患者进行1∶1配对作为对照组(OPCABG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临床资料及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MICS CABG组共入选85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80.0%),女性17例(20%),平均年龄(63.8±8.7)岁;OPCABG病例451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出85例作为对照组(OPCABG组),匹配后两组基线水平一致(P均>0.05)。MICS CABG组平均搭桥(2.35±0.83)支/例,对照组平均(2.48±0.72)支/例(P=0.284),MICS CABG组无中转正中开胸者,两组均无中转体外循环手术。MICS CAB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1.17%(1/85)vs.3.52%(3/85)]、二次手术率[2.34%(2/85)vs.3.52%(3/85)]、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率[4.70%(4/85)vs.3.52%(3/85)]及新发肾功能不全率[1.17%(1/85)vs.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CS CABG组手术时间较OPCABG组长[(282.8±55.8)min vs.(246.8±56.9)min,P<0.05],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6.9±7.8)h vs.(29.6±15.9)h]、术后监护病房住院时间[(29.3±20.8)h vs.(51.5±48.3)h]及住院时间[(18.3±3.2)d vs.(25.7±4.2)d]均较短(均P<0.05)。术后冠脉造影检查,MICS CABG组总体桥血管通畅率(A+B级)为96.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MACCE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85)vs.3.61%(3/83),P>0.05]。结论: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近中期随访结果良好,MICS CABG出院更早,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胸前外侧小切口 微创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脉多支病变 疗效结果
下载PDF
浅埋大跨隧道预加固措施相似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化云 张志强 +2 位作者 王志杰 凌云鹏 张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33-138,共6页
以京沪高铁西渴马1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研究管棚和双排小导管预加固措施的加固效果。通过分析开挖过程中不同预加固措施下围岩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得到以下结论,(1)在隧道轴向上,管棚和双排小导管支护起到了梁的作... 以京沪高铁西渴马1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研究管棚和双排小导管预加固措施的加固效果。通过分析开挖过程中不同预加固措施下围岩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得到以下结论,(1)在隧道轴向上,管棚和双排小导管支护起到了梁的作用,能很好地控制上方岩土体由于隧道开挖而导致的松动,且减少掌子面上方围岩应力,保证掌子面的稳定性;(2)在隧道横向上,管棚和双排小导管能与周围的岩体形成承载拱,可限制上部围岩应力释放,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性;(3)管棚的纵向梁效应要强于双排小导管,但双排小导管的横向拱效应要强于管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大跨隧道 相似模型试验 预加固措施 梁拱效应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136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郑毅 万峰 +6 位作者 凌云鹏 陈彧 江龙 周继梧 肖连波 宋书田 张玉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小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价值。方法411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依据患者意愿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及传统开放大切口手术获取大隐静脉,其中136例应用内镜静脉获取术(endoscop icve in harvesting,EVH),275...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小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价值。方法411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依据患者意愿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及传统开放大切口手术获取大隐静脉,其中136例应用内镜静脉获取术(endoscop icve in harvesting,EVH),275例应用开放静脉获取术(open ve in harvesting,OVH),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下肢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VH组下肢切口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4%(25/136),显著低于OVH组36.7%(101/275)(2χ=14.406,P=0.000),其中下肢浮肿、感觉异常、血肿和液化发生率EVH组均低于OVH组,分别为1.5%(2/136)vs.35.3%(97/275)(2χ=56.861,P=0.000)、7.4%(10/136)vs.33.8%(93/275)(2χ=33.937,P=0.000)、16.2%(22/136)vs.27.3%(75/275)(2χ=6.214,P=0.013)和0.7%(1/136)vs.8.7%(24/275)(2χ=10.174,P=0.001)。总手术时间EVH组为(226.3±28.5)m in,OVH组为(224.7±19.2)m in,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673,P=0.502)。血管桥早期失功EVH组和OVH组各发生1例,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χ=0.000,P=1.000)。远端吻合口数目EVH组(3.6±0.8)个,OVH组(3.3±1.0)个,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049,P=0.002),但临床意义不明显。结论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可以显著降低高危患者的切口相关并发症,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和血管桥早期失功发生率,亦不会减少远端吻合口数量而影响冠状动脉的完全再血管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 大隐静脉 内镜 大隐静脉获取术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航 凌云鹏 +7 位作者 张鲁峰 张喆 崔仲奇 赵鸿 吴松 宋之明 宫一辰 付元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03至2015-03期间在本中心行分站式杂交手术的前降支病变及其他非前降支主要血管管径狭窄超过70%的多支病变的91例患者为试验组。同时期由同一术者完成的择期非... 目的:探讨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03至2015-03期间在本中心行分站式杂交手术的前降支病变及其他非前降支主要血管管径狭窄超过70%的多支病变的91例患者为试验组。同时期由同一术者完成的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9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7.9±4.8)h vs(21.6±35.9)h]以及监护室时间[(29.6±20.8)h vs(47.5±38.3)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红细胞使用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0.59±1.48)U vs(2.82±3.81)U,P<0.01]。试验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前降支病变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分站式杂交手术是一项创伤小、安全可行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分站式杂交
下载PDF
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累及右心房3例报告 被引量:5
18
作者 廉波 肖连波 +5 位作者 凌云鹏 万峰 周继梧 安淑芬 宋淑田 张玉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639-640,共2页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右心房 子宫阔韧带 平滑肌组织 心脏内 子宫肌瘤 下腔静脉 首次报道 病理解剖 文献报道
下载PDF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多支冠脉病变临床效果及桥血管通畅率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鲁锋 杨航 +3 位作者 凌云鹏 张喆 赵鸿 万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9期818-820,共3页
目的 总结分析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技术治疗多支冠脉病变的临床效果及移植血管通畅率.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12例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于我科接受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微创冠状动... 目的 总结分析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技术治疗多支冠脉病变的临床效果及移植血管通畅率.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12例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于我科接受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微创冠状动脉搭桥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接受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术中共完成远端吻合口26个.术中经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在直视下获取左侧乳内动脉与前降支搭桥,内窥镜获取下肢大隐静脉连接于升主动脉后与其他冠状动脉搭桥.无患者手术中转为开胸手术.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7.6±4.2)h,监护室停留时间(22.4±8.2)h.10例患者未输血,占83.3%(10/12).造影提示25(25/26,96.2%)个桥吻合口通畅.住院期间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发生.结论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技术治疗多支冠脉病变安全有效,术后早期造影显示桥血管通畅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73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临床中期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松 凌云鹏 +8 位作者 傅元豪 张鲁锋 杨航 郭丽君 王贵松 崔明 牛杰 高炜 万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分站式"HCR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12-01至2014-06因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在我院行择期"分站式"... 目的:观察"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分站式"HCR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12-01至2014-06因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在我院行择期"分站式"HCR的患者共73例,其中男性50例(68.5%),女性23例(31.5%),平均年龄(61.1±10.7)岁,所有患者均为包括左前降支在内的多支病变。"分站式"HCR要点为: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左前胸第4或第5肋间小切口,直视下获取左乳内动脉,心脏跳动下完成左乳内动脉和左前降支的吻合。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3~7天,在介入导管室先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旁路血管情况,证实其通畅后对非左前降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置入支架。患者术后每年进行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和心电图检查,如患者出现心肌缺血表现,则进行冠状动脉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A)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施行"分站式"HCR,全组无手术死亡。外科手术时间(152.9±43.8)min,处理冠状动脉(2.6±0.5)支,术后总引流量(558.6±441.3)ml,输红细胞(0.8±1.9)U,机械通气时间(10.5±13.0)h。小切口CABG与PCI间隔时间(5.3±2.9)d,冠状动脉置入支架(1.6±0.7)枚。术后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5例(6.8%),其中死亡1例(1.4%),再发心肌缺血3例(4.1%),需要接受CABG/PCI者1例(1.4%,因支架再狭窄,再次置入支架)。结论:"分站式"HC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围手术期和中期随访结果满意,"分站式"HCR适合于左前降支严重病变无法接受PCI而右冠状动脉主干和(或)回旋支等非左前降支病变可以进行PCI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