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探红柳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1
作者 刘晓航 凌修妍 +5 位作者 徐睿君 郭昕玥 陈婷玉 付金环 范可欣 高祎婷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5期1170-1177,共8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天然植物红柳治疗小鼠酒精性肝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平台,以口服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分别作为预设条件,对红柳活性化学成分进行筛选;使用GeneCards、DrugBank等数据库,筛选...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天然植物红柳治疗小鼠酒精性肝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平台,以口服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分别作为预设条件,对红柳活性化学成分进行筛选;使用GeneCards、DrugBank等数据库,筛选ALI相关靶点;通过VennDiagram软件获得交集靶点(红柳和ALI);根据疾病-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数据,最终遴选出主要活性成分和致病的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动物实验采用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灌胃法建立C57BL/6J小鼠ALI模型。通过丙二醛(MDA)、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肝脏指数、HE染色、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等指标验证红柳对ALI的作用机制。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从红柳中筛选获得活性成分12个,与ALI交集靶点共151个。推测红柳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等,通过RELA/NF-κB p65、JUN、MAPK1、AKT1等关键靶点调节脂质-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以及流体剪切应力-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ALI作用。分子对接显示红柳主要活性成分与通路关键靶点蛋白结合能量均≤-28.8696 kJ·mol^(-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红柳组肝脏指数、MDA、ALT、AST和NF-κB p65水平均有所下降,HE染色显示肝组织变性情况减轻。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红柳可通过多化学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对ALI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为天然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柳 酒精性肝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