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爱在题目中
1
作者 凌宸 张叶妹(指导)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4年第4期30-30,共1页
小时候,我一直认为外公外婆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因为外婆会唱歌,她的歌声比黄鹏的还要婉转悠扬,听得人如痴如醉;外公是种植业中的夜者,他种的橘子、脆柿比蜜还甜,让人甜到心窝里。只是到了后来,我越来越觉得他们很平凡。他们来自一户... 小时候,我一直认为外公外婆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因为外婆会唱歌,她的歌声比黄鹏的还要婉转悠扬,听得人如痴如醉;外公是种植业中的夜者,他种的橘子、脆柿比蜜还甜,让人甜到心窝里。只是到了后来,我越来越觉得他们很平凡。他们来自一户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公外婆 婉转悠扬 种植业
下载PDF
胸椎三皮质螺钉斜向固定的影像学研究
2
作者 蔡银琦 胡宗杉 +7 位作者 汤子洋 徐辉 许彦劼 凌宸 刘昌伟 朱泽章 邱勇 刘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8-934,共7页
目的:通过模拟成人胸椎斜向置入三皮质螺钉,探究该钉道的影像学参数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胸椎CT平扫的成人影像学资料。选取无胸椎解剖学异常者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5~68岁,平... 目的:通过模拟成人胸椎斜向置入三皮质螺钉,探究该钉道的影像学参数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行胸椎CT平扫的成人影像学资料。选取无胸椎解剖学异常者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5~68岁,平均40.0±11.6岁。在LightSpeed影像学工作站上模拟胸椎三皮质螺钉的斜向固定钉道(T2~T12):以椎弓根下1/3连线与上关节突外侧缘连线的交点为三皮质螺钉的进钉点,对其三维图像进行重建,以其为中心进行旋转切割,以得到最长与最宽的理想钉道。测量钉道的尾倾角、内聚角、钉道的长度。不同性别三皮质螺钉钉道参数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其是否存在差异,不同椎体参数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三皮质螺钉斜向固定钉道的长度从T2~T12依次增大,且每个椎体层面上男性钉道长度明显长于女性(P<0.05)。钉道最短为T2,在该节段上男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48.8±3.1mm,最短为40.2±1.8mm;女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45.5±2.3mm,最短为37.4±1.7mm。钉道最长为T12,在该节段上男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65.4±2.9mm,最短为54.5±2.1mm;女性钉道平均值最长为61.6±2.2mm,最短为51.4±1.6mm。置钉角度男女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各胸椎椎体之间存在一定统计学差异。尾倾角从T2~T6/T7逐渐减小,从T6/T7~T12逐渐增大。最大尾倾角及最小尾倾角的最大值位于T12层面,平均值分别为46.1°±2.2°和25.4°±1.5°;最大尾倾角及最小尾倾角的最小值位于T6层面,平均值分别为39.3°±2.5°和19.6°±2.1°。最适尾倾角最大值位于T2,平均值为44.2°±2.5°;最适尾倾角最小值位于T7,平均值为36.7°±2.4°。内聚角除去最小内聚角大致呈递减趋势,最大内聚角和最适内聚角均为从T2~T12呈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内聚角各项最大值均位于T2节段,最大内聚角平均值为38.5°±4.0°,最小内聚角平均值为22.6°±2.6°,最适内聚角平均值为30°±2.4°。最大内聚角最小值位于T7,平均值为25.2°±2.4°;最适内聚角最小值位于T8,平均值为19°±1.4°;最小内聚角位于T12,平均值为12.9°±2.3°。结论:本研究成功模拟出成人胸椎三皮质螺钉的斜向置入,证实了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该螺钉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皮质螺钉 斜向固定 CT测量 胸椎
下载PDF
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凌宸 刘臻 +8 位作者 毛赛虎 邱俊荫 胡宗杉 许彦劼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钱至恺 汤子洋 朱泽章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7-213,共7页
目的:探讨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并与侧块螺钉置钉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2月在我院分别使用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与徒手置入侧块螺钉行颈椎后路内固定术的5... 目的:探讨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并与侧块螺钉置钉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2月在我院分别使用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与徒手置入侧块螺钉行颈椎后路内固定术的54例患者,其中男44例,女10例,年龄42~79岁(58.3±9.3岁)。根据置钉种类不同分组:A组通过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置入C3~C7椎弓根螺钉,B组C3~C6徒手置入侧块螺钉,C7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两组间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颈后路血肿、严重伤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螺钉拔出等)情况,在拔除引流管后行颈椎CT平扫,根据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的程度,将置钉准确性分为4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无骨皮质的穿破为0级;螺钉穿破皮质<2mm,或小于螺钉直径的50%为1级;螺钉穿破皮质≥2mm且<4mm或大于直径的50%为2级;螺钉穿破皮质≥4mm或螺钉完全穿破皮质进入椎管内或椎动脉孔内为3级。根据侧块螺钉穿破椎体侧块的程度,参照上述分级标准记录侧块螺钉置钉精确性。将0、1级评价为螺钉位置满意,2、3级评价为螺钉误置,计算误置率(误置螺钉数/置钉总数×100%)。统计两组螺钉置入情况,比较两组C7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251±59min和235±56min)及术中出血量(521±200ml和448±21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47枚,其中螺钉位置满意239枚,螺钉误置8枚,误置率3.2%。B组共置入螺钉209枚,其中椎弓根螺钉52枚,螺钉位置满意50枚,螺钉误置2枚,误置率3.8%;置入侧块螺钉(C3~C6)157枚,螺钉位置满意144枚,螺钉误置3枚,误置率1.9%;A、B两组C7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与置钉相关的血管、神经并发症,均未出现严重伤口感染、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颈后路血肿、螺钉拔出等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O型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安全有效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高,与传统侧块螺钉固定相比,并未显著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或围手术期螺钉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臂导航系统 椎弓根螺钉 侧块螺钉 置钉准确性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骨盆固定术中与术后骨盆入射角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韦彪 马鸿儒 +11 位作者 胡宗杉 李劼 许彦劼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汤子洋 凌宸 刘昌伟 孙明辉 鲍虹达 朱泽章 邱勇 刘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9-296,共8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经第2骶椎骶髂(S2 alar-iliac,S2AI)螺钉骨盆固定术中与术后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后路矫形长节段融合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畸形患...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经第2骶椎骶髂(S2 alar-iliac,S2AI)螺钉骨盆固定术中与术后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后路矫形长节段融合固定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其中22例患者采用双侧S2AI螺钉固定至骨盆,男性3例,女性19例;年龄45~74岁(62.3±7.9岁)。术中使用计算机辅助下O型臂X线机导航系统引导螺钉置入。收集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侧凸Cobb角、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PI与LL差值(PI-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导出术中俯卧位下O型臂X线机导航系统扫描的患者骨盆矢状面图像,并测量PI、PT、SS。结果:22例患者内固定节段数为5~17个(11.1±2.21个),随访5~13个月(6.64±1.43个月)。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侧凸Cobb角分别为38.04°±21.12°、19.16°±12.49°、19.01°±11.99°,LL分别为28.48°±28.12°、40.61°±15.25°、39.25°±15.51°,SVA分别75.64±64.66mm、21.82±19.42mm、23.18±19.12mm,PI分别为55.55°±14.68°、50.47°±13.35°、53.94°±13.37°,PI-LL分别为27.10°±22.00°、9.86°±10.41°、12.92°±13.02°,PT分别为31.55°±10.25°、19.69°±7.7°、24.25°±8.28°,SS分别为24.00°±16.61°、30.78°±10.27°、29.55°±11.23°。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LL、SVA、PI、PI-LL、PT和SS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的PI和PT与术后1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PI、PT、SS分别为45.17°±14.20°、21.56°±6.71°、23.61°±12.86°,PT和PI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S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21例(95%)患者术中PI与术前比较减少大于5°,13例(59%)患者术后站立位PI较术前下降大于5°。结论:应用S2AI螺钉进行骨盆固定的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术中俯卧位下PI较术前站立位PI显著性降低,术后站立位PI较术中回升,但仍较术前站立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畸形 骨盆固定 脊柱矫形 骨盆入射角 骶髂关节 第2骶椎骶髂螺钉
下载PDF
术前Halo重力牵引对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截骨等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许彦劼 刘臻 +5 位作者 胡宗杉 汤子洋 凌宸 李韦彪 朱泽章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4-121,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Halo重力牵引(Halo-gravity traction,HGT)对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1)伴严重脊柱侧后凸患者截骨等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9例NF1合并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 目的:探讨术前Halo重力牵引(Halo-gravity traction,HGT)对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1)伴严重脊柱侧后凸患者截骨等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9例NF1合并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5.8±7.1岁(6~41岁)。根据术前是否行HGT分为两组:A组术前先行HGT治疗,再行后路矫形手术(13例);B组术前未行HGT治疗,直接行后路截骨矫形手术(6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截骨方案、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在牵引前(术前)、牵引后及术后的X线片上分别测量冠状面侧凸Cobb角、冠状面侧凸角度比值(coronal deformity angular ratio,c-DAR)、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及矢状面后凸角度比值(sagittal deformity angular ratio,s-DAR)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肺功能相关指标及牵引前(术前)各影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最大牵引重量为13.0±2.1kg(9~16kg),牵引时间9.9±3.8周(6.5~19周);牵引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和最大后凸Cobb角分别为109.9°±23.2°和84.2°±16.2°,牵引治疗后分别为81.4°±21.0°和68.0°±15.2°,牵引后侧、后凸矫正率分别为(26.3±9.1)%和(18.9±11.7)%;冠状面侧凸角度比值与矢状面后凸角度比值分别由牵引前的17.5±4.1和13.0±3.6减小至12.8±3.5和10.9±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8例患者最终未行三柱截骨(8/13,61.5%),仅行Ponte截骨,B组6例患者均行三柱截骨;术后主弯Cobb角为60.8°±19.8°,矢状面后凸Cobb角矫正至46.2°±16.1°,术后侧、后凸畸形矫正率分别为(45.2±10.9)%和(45.5±15.7)%。B组患者术前冠状面Cobb角、最大后凸Cobb角分别为101.7°±14.5°和75.5°±9.9°,术后分别改善至60.8°±19.8°和39.0°±5.0°,术后侧、后凸畸形矫正率分别为(49.9±10.8)%和(47.9±7.2)%。两组患者畸形矫正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1例患者在牵引3周时出现右侧臂丛神经麻痹,减轻牵引重量后逐渐恢复。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在术中截骨过程中出现神经电生理监护异常,术后均无明显神经损害表现。结论:对于NF1伴严重脊柱侧后凸患者,术前HGT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前干预策略,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前侧后凸畸形,还能够降低术中截骨等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脊柱侧后凸畸形 Halo重力牵引 截骨
下载PDF
支撑棒技术在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治疗伴严重冠状面失衡和骨盆倾斜脊柱侧凸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徐辉 汤子洋 +7 位作者 胡宗杉 钱至恺 凌宸 许彦劫 孙旭 朱泽章 邱勇 刘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评价应用支撑棒(kickstandrod,KR)技术的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治疗伴有严重冠状面失衡(coronal imbalance,CI)和骨盆倾斜(pelvic obliquity,PO)脊柱侧凸患者的矫正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 目的:评价应用支撑棒(kickstandrod,KR)技术的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治疗伴有严重冠状面失衡(coronal imbalance,CI)和骨盆倾斜(pelvic obliquity,PO)脊柱侧凸患者的矫正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后路胸腰椎矫形融合术(脊柱-骨盆融合手术)治疗的45例伴严重CI和P0的脊柱侧凸的患者资料。男性6例,女性39例,年龄51.2±17.5岁(12~73岁),随访时间16.4±5.3个月(11~26个月)。按骨盆固定的方式将使用经S2骶髂螺钉(S2 alar-iliac,S2AI)而未应用支撑棒技术行骨盆固定的患者纳人非KR组(25例),将使用支撑棒内固定技术行骨盆固定的患者纳人KR组(20例)。术前、术后7d和末次随访时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骨盆倾斜角(pelvic obliquity angle,P0A)、侧凸Cobb角、腰骶半弯(lumbosacral fractional curve,LFC)和骨盆入射角(pelvie incidence,PI),比较两组患者脊柱骨盆参数矫正率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矫正丢失率,记录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侧凸Cobb角、P0A、CBD、LFC和P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POA、CBD、LFC术后7d时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KR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术后7d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KR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POA出现明显矫正丢失(P<0.05)。KR组和非KR组患者术后P0A的矫正率分别为(66.9±13.4)%和(44.2±23.4)%,CBD的矫正率分别为(58.5±20.9)%和(42.9±20.9)%,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影像学参数在两组患者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KR组1例发生断棒,非KR组3例发生术后CI,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P=0.412)。结论:对于合并严重CI和P0的脊柱侧凸患者,与传统骨盆固定方式相比,应用KR技术的后路矫形脊柱-骨盆融合手术可以在矫正脊柱侧凸的同时维持良好的骨盆水平和冠状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骨盆倾斜 冠状面失衡 支撑棒技术 骨盆固定.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褚世文 靳士博 +2 位作者 庞华天 凌宸 张燕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第22期193-197,共5页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逐渐发展,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集成化程度却始终略显不足。该文从两个基本角度即照明与安全角度入手,通过单片机间相互通信及在云端进行信息统计,建立了一个操作简易、学习曲线平缓的智能家居系统...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逐渐发展,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集成化程度却始终略显不足。该文从两个基本角度即照明与安全角度入手,通过单片机间相互通信及在云端进行信息统计,建立了一个操作简易、学习曲线平缓的智能家居系统,使得用户既可以让系统自主运行,也可以在移动端或PC端控制系统内的所有智能家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家居 单片机 ARDUINO UNO 模块系统
下载PDF
基于MRI的脊髓矢状面分型用于先天性脊柱后凸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事件的风险预测
8
作者 徐辉 靳桢 +9 位作者 邱俊荫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凌宸 许彦劼 汤子洋 李劼 胡宗杉 朱泽章 邱勇 刘臻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155-1163,共9页
目的根据先天性脊柱后凸患者矢状面MRI T2WI上顶椎区脊髓在椎管中的形态及相对位置提出新的脊髓矢状面分型,探讨不同脊髓矢状面分型患者术中神经监测事件(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event,IONME)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 目的根据先天性脊柱后凸患者矢状面MRI T2WI上顶椎区脊髓在椎管中的形态及相对位置提出新的脊髓矢状面分型,探讨不同脊髓矢状面分型患者术中神经监测事件(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event,IONME)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的85例先天性脊柱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3例、女42例,年龄(14.6±6.1)岁(范围2~32岁)。根据矢状面MRI T2WI显示顶椎区脊髓在椎管中的形态及相对位置分为三型:A型定义为顶椎区脊髓位于椎管中央,脊髓四周均可见脑脊液;B型定义为顶椎区脊髓紧贴椎管前壁,腹侧无脑脊液,脊髓形态未发生改变;C型定义为顶椎区脊髓紧贴椎管前壁,脊髓受压形态改变。85例中A型5例(6%)、B型33例(39%)、C型47例(55%)。术前测量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和矢状面畸形比(sagittal deformity angular ratio,SDAR),记录术中IONME发生情况。IONME组和非IONME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潜在危险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生IONM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85例患者中27例(32%)发生IONME,包括B型2例、C型25例。三组患者IONME发生率分别为0、6%和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5,P<0.001)。IONME组与非IONME组患者GK、SDAR和顶椎区位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1,P<0.001;t=3.65,P<0.001,χ^(2)=7.71,P=0.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脊髓矢状面分型C型(OR=20.46,P<0.001)、GK(OR=1.07,P<0.001)、SDAR(OR=1.15,P=0.002)和顶椎位于中胸椎(OR=4.30,P=0.008)为发生IONME的潜在危险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K(OR=1.05,P=0.015)、脊髓矢状面分型C型(OR=6.22,P=0.042)和顶椎位于中胸椎(OR=6.43,P=0.021)为发生IONME的独立危险因素。脊髓矢状面分型C型患者中顶椎位于中胸椎的患者14例,其中11例(79%)发生IONME;顶椎位于下胸椎的患者33例,其中14例(42%)发生IONM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23)。结论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矫形手术中发生IONME的危险因素包括脊髓矢状面分型C型、GK和顶椎位于中胸椎。术前基于MRI脊髓矢状面分型对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矫形术中IONME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脊髓 磁共振成像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 运动 分型
原文传递
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畸形术后矢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许彦劼 凌宸 +7 位作者 徐辉 胡宗杉 李劼 汤子洋 李韦彪 朱泽章 邱勇 刘臻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0-729,共10页
目的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螺钉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矢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接受S2AI螺钉骨盆固定技术治疗且上端固定椎位于胸腰段(T_(10)~L_(... 目的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second sacral alar-iliac,S2AI)螺钉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矢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接受S2AI螺钉骨盆固定技术治疗且上端固定椎位于胸腰段(T_(10)~L_(2))的39例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35例,年龄(63.1±6.7)岁(范围43~73岁)。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根据末次随访时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情况将患者分为矢状面平衡组(SVA≤50 mm)和矢状面失平衡组(SVA>50 mm)。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指标的差异,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代入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出现矢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采用侧凸研究协会-22(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22)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3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0.3±9.1)个月(范围43~73个月)。18例(46%)在末次随访时发生矢状面失平衡(矢状面失平衡组)。与矢状面平衡组相比,矢状面失平衡组患者的术前SVA更大[(83.1±56.2)mm,(48.1±51.1)mm,t=2.04,P=0.049]、术后的TK更大(27.8°±9.6°,18.9°±13.4°,t=2.36,P=0.024)。SRS-22量表评分结果显示矢状面失平衡组术后疼痛维度评分(3.2±0.5)分与自我形象维度评分(3.4±0.8)分低于矢状面平衡组[分别为(3.7±0.6)分、(3.8±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SVA较大(OR=1.02,P=0.028)和术后TK较大(OR=1.09,P=0.022)是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术后发生矢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结论退变性脊柱畸形患者经S2AI螺钉固定可在术后获得良好的冠状面及矢状面矫正,但仍有部分患者在随访期间会发生矢状面失平衡,术前SVA较大和术后TK较大是发生矢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 矢状面失平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SSV-1"作为胸椎后凸型休门氏病后凸畸形远端融合椎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胡宗杉 许彦劼 +6 位作者 徐辉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凌宸 李东岳 刘臻 朱泽章 邱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068-1075,共8页
目的探讨胸椎后凸型休门氏病后凸畸形(Scheuermann thoracic kyphosis,STK)行后路融合手术时选择矢状面稳定椎上方椎体(sagittal stable vertebra-1,SSV-1)作为远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 目的探讨胸椎后凸型休门氏病后凸畸形(Scheuermann thoracic kyphosis,STK)行后路融合手术时选择矢状面稳定椎上方椎体(sagittal stable vertebra-1,SSV-1)作为远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后路矫形融合手术治疗STK患者57例,男52例、女5例,年龄(16.8±3.5)岁(范围12~30岁)。随访时间(33.0±7.3)个月(范围24~53个月)。根据LIV的选择不同分为两组,矢状面稳定椎(sagittal stable vertebra,SSV)组36例,即LIV位于SSV;SSV-1组21例,即LIV位于SSV上方椎体。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LIV偏移距离、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s-22,SRS-22)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间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测量参数及术后远端交界性后凸(distal junctional kyphosis,DJK)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随访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融合节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SV组LIV偏移距离为(-7.9±11.0)mm,小于SSV-1组的(31.5±1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P<0.001)。SSV组术前GK为79.3°±10.5°,术后1周减小至44.4°±8.5°(t=28.28,P<0.001),矫正率为44.0%±7.6%;SSV-1组术前GK为81.1°±10.6°,术后1周减小至44.9°±7.8°(t=22.23,P<0.001),矫正率为44.6%±7.0%。SSV-1组与SSV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GK、LL、SVA、PI、PT及S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均无神经损伤。随访期间SSV-1组有1例患者发生DJK,未见近端交界性后凸、假关节形成、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SSV-1患者的SRS-22量表的功能维度评分由术前(3.5±0.54)分改善至(4.1±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01),改善率为19.2%±3.2%。结论选择SSV-1作为STK患者矫形手术中的LIV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且不会增加术后DJK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EUERMANN病 脊柱融合术 远端固定椎 矢状面稳定椎 远端交界性后凸
原文传递
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顶椎邻近节段黄韧带骨化的发生率及其分布特征
11
作者 徐辉 汤子洋 +8 位作者 李劼 胡宗杉 许彦劼 凌宸 李韦彪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邱勇 朱泽章 刘臻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3-380,共8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顶椎邻近节段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发生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74例行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术前...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顶椎邻近节段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发生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74例行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术前后凸Cobb角并记录后凸形态。分别观察术前全脊柱CT及全脊柱MRI,统计在后凸顶椎近端和远端邻近3个节段内OLF的发生情况,记录发生的位置及其类型。结果74例患者中54例(73%)在后凸顶椎近端和远端邻近3个节段内发生了OLF,男5例、女49例,年龄(61.4±6.8)岁(范围47~81岁),后凸Cobb角为49.5°±21.2°;20例未发生OLF的患者,男3例、女17例,年龄(56.1±7.5)岁(范围40~68岁),后凸Cobb角为52.1°±19.1°。两组患者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05),而后凸Cobb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634)。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和≥70岁组患者OLF发生率分别为50%、62%、82%和100%。74例患者中9例为角状后凸,其中8例(89%)发生OLF;65例为非角状后凸,46例(71%)发生OL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251)。54例发生OLF的患者中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者5例(9%),合并硬膜骨化者20例(37%);43例(80%)发生在顶椎近端、6例(11%)发生在顶椎远端、5例(9%)患者顶椎近端和远端均发生;59%(32/54)的患者OLF发生于顶椎邻近第1个节段、50%(27/54)的患者发生于顶椎邻近第2个节段、28%(15/54)的患者发生于顶椎邻近第3个节段。结论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中约73%的患者顶椎邻近3个节段内可能发生OLF,且多位于顶椎近端以及顶椎邻近的2个节段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后凸 椎管狭窄 黄韧带 骨化 异位性
原文传递
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伴严重骨盆倾斜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经S_(2)骶髂螺钉的精准置入 被引量:4
12
作者 凌宸 汤子洋 +3 位作者 刘臻 胡宗杉 朱泽章 邱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785-1794,共10页
目的探讨"O"型臂三维计算机导航系统在伴严重骨盆倾斜的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患者术中置入经S_(2)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_(2)AI)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伴严重骨盆倾斜的神经... 目的探讨"O"型臂三维计算机导航系统在伴严重骨盆倾斜的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患者术中置入经S_(2)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S_(2)AI)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伴严重骨盆倾斜的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2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2例,女16例;年龄10~51岁,平均22.2岁;骨盆倾斜角27.54°±9.90°(范围16.2°~53.6°)。术前行骨盆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应用LightSpeed系统模拟理想的S_(2)AI钉道;选择第1骶孔外缘1 mm垂线与下缘1 mm水平线的交点为进钉点,旋转三维骨盆图像找到髂骨骨髓腔最长且最宽的骨盆横断面,在此横断面穿过髂骨中央部位的直线即为理想的S_(2)AI钉道;测量其矢状面尾向偏角(sagittal angle,SA)、横断面外向偏角(transverse angle,TA)及钉道最大长度(maximal length,ML)。术中均在"O"型臂三维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置入S_(2)AI固定骨盆,术后测量实际置入S_(2)AI的钉道参数(即SA、TA)并评价S_(2)AI置入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可重建出理想的S_(2)AI钉道,该钉道穿过骶骨和骶髂关节后穿行于髂骨内。骨盆倾斜的高侧和低侧SA分别为30.20°±21.94°(范围-25.80°~73.10°)和50.94°±16.02°(范围12.60°~8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0,P<0.001);骨盆旋转的旋前侧和旋后侧SA分别为30.14°±21.93°(范围-25.80°~73.10°)和51.00°±15.96°(范围12.60°~8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7,P<0.001)。骨盆倾斜的高侧和低侧TA分别为43.67°±12.86°(范围7.40°~66.70°)和31.95°±13.80°(范围8.30°~7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4,P=0.009);骨盆旋转的旋前侧和旋后侧TA分别为42.56°±12.52°(范围7.40°~63.50°)和33.05°±14.94°(范围8.30°~7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2,P=0.037)。骨盆倾斜的高侧和低侧ML分别为(97.12±12.44)mm(范围80.32~121.38 mm)和(92.28±11.04)mm(范围72.85~116.59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3,P=0.060);骨盆旋转的旋前侧和旋后侧ML分别为(97.72±12.41)mm(范围80.32~121.38 mm)和(91.68±10.57)mm(范围72.85~116.5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6,P=0.017)。SA与骨盆高低侧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骨盆倾斜的高侧SA倾向于偏小(r=0.474,P<0.01),TA与骨盆旋前旋后侧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骨盆旋前侧TA倾向于偏大(r=-0.419,P<0.01)。术后仅2枚螺钉(3.6%)出现中等程度的皮质穿破现象,临床无明显与螺钉误置相关的神经、血管或内脏并发症。结论伴严重骨盆倾斜的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患者骨盆CT三维重建均能得到理想的S_(2)AI钉道,但其SA、TA离散程度很大;术中应用"O"型臂三维计算机导航系统可辅助确定钉道方向与长度,提高S_(2)AI螺钉置入的准确率,是避免置钉不良的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骨盆 骨螺丝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三柱截骨区优先矫形技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凌宸 刘臻 +6 位作者 胡宗杉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许彦劼 汤子洋 钱至恺 朱泽章 邱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122-1129,共8页
目的探讨三柱截骨区优先矫形技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接受后路三柱截骨并应用三柱截骨区优先矫形技术治疗的18例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47.6±15.9)... 目的探讨三柱截骨区优先矫形技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接受后路三柱截骨并应用三柱截骨区优先矫形技术治疗的18例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47.6±15.9)岁(范围23~69岁)。评估术前、术后以及术后1年的影像学资料,测量主弯Cobb角、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冠状面顶椎偏移距离(apex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冠状面躯干偏移距离即C7铅垂线至骶骨中垂线的距离(distance between C7 plumb line and 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_(7)PL-CSVL)和矢状面躯干偏移距离(sagittal vertebral axis,SVA)。结果手术时间为(401.9±68.9)min、术中出血量为(2418.8±736.9)ml,固定(11.2±3.8)个节段(范围5~16个节段),术中神经监测均无信号异常,未发生截骨面脱位。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7±2.3)个月(范围9~24个月)。术前主弯Cobb角为65.0°±16.4°,术后降至41.6°±14.1°,矫正率为36.6%±13.1%;术后1年时为41.4°±14.3°,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K术前为65.5°±20.8°,术后降至28.1°±13.8°,矫正率为57.8%±17.8%;术后1年时为29.3°±14.2°,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C_(7)PL-CSVL、S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49,P=0.642;F=3.519,P=0.058)。术后4例患者出现暂时性下肢麻木症状(术前无神经症状),于术后半年随访时症状消失。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并发症。结论三柱截骨区优先矫形技术在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中可获得较好的局部矫形效果,且在平均1年的随访中无明显丢失;能够有效避免截骨面不稳脱位和大量出血,同时简化了手术步骤,降低上棒难度,且并未延长手术时间;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截骨术 矫形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休门氏病后凸畸形后路矫形融合术中远端固定椎的选择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彦劼 胡宗杉 +8 位作者 马鸿儒 钱至恺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汤子洋 凌宸 李韦彪 刘臻 朱泽章 邱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834-843,共10页
目的比较休门氏病后凸畸形行后路矫形融合术中选择不同远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34例休门氏病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 目的比较休门氏病后凸畸形行后路矫形融合术中选择不同远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34例休门氏病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9例,女5例;年龄(17.1±4.3)岁(范围12~30岁)。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根据远端固定椎选择的节段分为矢状面稳定椎(sagittal stable vertebra,SSV)组,即LIV位于SSV,共22例;SSV-1组,即LIV位于SSV上方椎体,共12例。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vertical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s-22,SRS-22)。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间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参数及术后远端交界性后凸(distal junctional kyphosis,DJK)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影像学参数及SRS-2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SV组与SSV-1组患者术后GK矫正率分别为42.8%±7.6%和43.2%±8.4%(t=0.151,P=0.881),末次随访时GK矫正丢失率分别为1.2%±5.2%和3.9%±7.2%(t=0.767,P=0.449)。其余影像学参数在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SSV-1组患者的SRS-22功能维度为(4.1±0.6)分,明显高于SSV组的(3.7±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0,P=0.028),余各维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SSV组3例(13.6%)患者发生DJK,SSV-1组2例(16.7%)发生DJK,两组DJK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7,P=0.812)。结论对于休门氏病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与远端融合至SSV相比,固定至SSV-1可在保留腰椎活动度的同时获得相似的矢状面矫形效果,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术后发生DJK的风险。因此,推荐将SSV-1作为治疗休门氏病后凸畸形的理想远端固定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EUERMANN病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先天性脊柱侧凸美学指标与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刘昌伟 朱泽章 +6 位作者 许彦劼 胡宗杉 凌宸 钱至恺 李劼 刘臻 邱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15-721,共7页
目的探讨分节障碍型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的美学指标与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以及美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分节障碍型C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摄正、侧位全脊柱X线片,以及自然站立位... 目的探讨分节障碍型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的美学指标与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以及美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分节障碍型C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摄正、侧位全脊柱X线片,以及自然站立位背部及前屈位的大体照片。大体照片测量以下7个美学指标:肩部面积指数1(shoulder area index 1,SAI1)、肩部面积指数2(shoulder area index 2,SAI2)、腰部面积指数(lumbar area index,LAI)、肩角(shoulder angle,α_(1))、腋窝角(axilla angle,α_(2))、左右腰角差(right and left waist angle difference,RLWAD)和剃刀背指数(hump index);同时在患者术前X线片上测量7个影像学指标:影像肩高差(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 difference,RSHD)、T_(1)倾斜(T_(1)tilt)、第一肋角(first rib angle,FRA)、锁骨角(clavicle angle,CA)、锁骨肋骨交点高度差(clavicle-rib cage intersection,CRCI)、锁骨胸腔角度差(clavicle chest cage angle difference,CCAD)和Cobb角(Cobb angle)。对美学指标与影像学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LAI与CCAD有明显相关性(P=0.020),但其相关系数仅为-0.44。SAI1与各影像学指标之间相关系数范围为-0.17~0.53,其中与RSHD、T_(1)倾斜、FRA、CA、CRCI呈明显相关。SAI2与各影像学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16~0.53,其中与RSHD、CA、CRCI呈明显相关,但所有相关系数均低于0.6。其余美学指标与影像学指标的相关系数也均低于0.6。结论影像学指标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分节障碍型CS患者的美学外观,在评估患者整体外观时应将美学指标作为重要的评价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先天畸形 脊柱侧凸 人体测量术 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