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大隐静脉干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2
1
作者 凌思英 张柏杨 +5 位作者 滕勇 魏巍 喻武 孙建明 唐博 陈以宽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3-982,共10页
旨在探讨如何高效获取优质的人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原代干细胞。大隐静脉剪碎后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血管壁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段两组血管壁细胞形态学变化,台盼蓝染色测定血管壁细胞存活... 旨在探讨如何高效获取优质的人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原代干细胞。大隐静脉剪碎后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血管壁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段两组血管壁细胞形态学变化,台盼蓝染色测定血管壁细胞存活率,流式分选CD34和CD117双阳性干细胞,免疫荧光进一步证实。细胞培养至第三代(P3)时组织块贴壁法提取的细胞出现纤维化老化,而酶消化法提取的细胞仍有集落样生长,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1.7±1.2)%和(97.2±0.7)%(P=0.005)。流式分选结果显示: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获得CD34和CD117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0.16±0.05)%和(0.44±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分选出的干细胞培养1周后组织块法获得双阳性干细胞的阳性率(89.41±2.06)%,酶消化法为(94.03±1.83)%,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出的干细胞中CD31、VEGF2和SMA阳性率分别为(0.12±0.01)%、(0.19±0.02)%和(0.45±0.01)%,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成熟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存在的可能性。分选出的干细胞进行管腔形成实验进一步证实其具有向内皮分化的潜能。上述结果显示,采用酶消化法可以获得形态更好、数量更多、存活率相对更高的干细胞,可广泛用于临床和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血管干细胞 原代培养 组织块贴壁法 酶消化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