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在结果中检索
在结果中去除
年份
1994
2
1993
1
1991
1
1989
2
学科
农业科学
4
理学
2
期刊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
6
武大RCCSE核心期刊
4
北大核心期刊
3
化学文摘(网络版)
3
CSSCI
2
NSSD
2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2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
CSCD
1
数学评论(网络版)
1
数学文摘
1
主题
试验结果
2
水稻
2
随机区组
2
随机区组设计
2
田间
2
喷施
2
区组
2
VC
1
早籼
1
生长调节剂
1
田间试验
1
喷施稀土
1
平均数
1
调节剂
1
稀土
1
均数
1
方差分析
1
TI
1
TS
1
LSD
1
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3
数理统计与管理
2
生物数学学报
1
作者
张泽生
2
李远景
2
张泽生
1
王道龙
1
左震东
1
汪路应
1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
6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向随机区组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凌树洪
李远景
张泽生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3-49,55,共8页
双向随机区组设计,系在通常的随机区组设计的基础上稍加变化而成,可控制试验地两个方向的土壤差异,但又不象拉丁方设计那样处理数必须等于重复次教,而比较灵活易掌握,这个设计的试验精确度相当于拉丁方设计,但整个试验的小区数目...
双向随机区组设计,系在通常的随机区组设计的基础上稍加变化而成,可控制试验地两个方向的土壤差异,但又不象拉丁方设计那样处理数必须等于重复次教,而比较灵活易掌握,这个设计的试验精确度相当于拉丁方设计,但整个试验的小区数目要比拉丁方设计少得多,因此这个设计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田间试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讨论地的土壤差异.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控制和减少因土壤差异而造成的误差,并能估计出无偏的误差值作为测定处理间差异显著性的依据,从而提高试验的精确度.随机区组设计的精确度不及拉丁方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只能控制一个方向的土壤差异,拉丁方设计可控制两个方向的土壤差异,但拉丁方设计的重复次数必须等于处理数,如处理数在6个以上,应用拉丁方设计时就会感到因重复次教的增加而增加试验的工作量以至于无法采用拉丁方设计.作者从多年的田间试验实践中提出一种“双向随机区组”设计,这种设计系在通常的随机区组设计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可控制纵横两个方向的土壤差异,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但小区数目与拉丁方设计相比要少得多,以至于使试验的工作量大大减少,能经济地利用人力和物力.目前所看到的田间试验设计尚无这种设计,故命名为“双向随机区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
随机区组设计
土壤差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向随机区组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远景
凌树洪
张泽生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1-26,共6页
双向随机区组设计是一种能在纵横两个方向上进行区组控制的新试验设计,它可用于控制纵横两个方向上的环境变异(田间多指土壤肥力变异),因此这种设计的试验精确度要比随机区组设计的高.双向随区组设计的试验精确度相当于拉丁方设计...
双向随机区组设计是一种能在纵横两个方向上进行区组控制的新试验设计,它可用于控制纵横两个方向上的环境变异(田间多指土壤肥力变异),因此这种设计的试验精确度要比随机区组设计的高.双向随区组设计的试验精确度相当于拉丁方设计,但与拉丁方设计相比,它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更经济.关于双向随机区组的具体设计方法,我们已研究了一张附表,在附表中所列的标准双向随机区组的基础上,经过四次随机化调整后,就可得到实际所需的双向随机区组设计的排列图.双向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结果其每个观察值是由5个线性可加分量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区组设计
方差分析
双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点田间试验结果的联合分析——早籼二九青喷施稀土的效应
被引量:
1
3
作者
凌树洪
张泽生
左震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9年第1期44-48,共5页
同一年在不同生态地区进行相同的试验(如作物品种比较试验或区域试验,某项农业措施对作物的增产增益效应等),均应进一步对多点试验的结果作联合分析,以测验品种(或处理)间的差异是否显著,测验品种(或处理)与地区的交互作用(即品种或处...
同一年在不同生态地区进行相同的试验(如作物品种比较试验或区域试验,某项农业措施对作物的增产增益效应等),均应进一步对多点试验的结果作联合分析,以测验品种(或处理)间的差异是否显著,测验品种(或处理)与地区的交互作用(即品种或处理是否因试验地区的不同而异)。此法,是在各试点分别作方差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应进一步对各试点的误差均方作同质性检验(齐性检验),若同质,便可将备试点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如不同质,就应考虑剔除个别试验误差偏大的试点,使误差均方同质后再进行综合分析。本文例举的综合分析方法,以处理为固定模型,地区和区组为随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籼二九青
稀土
试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作物田间试验样段代表性LSD_α检验法
被引量:
2
4
作者
凌树洪
王道龙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20,共6页
本文首次提出了以最小显著差数LSDa为尺度检验样段代表性的统计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对每一样段的代表性作出显著性检验,而且具有检验精度高,计算简便、易于实用等特点。
关键词
田间试验
样段代表性
显著性检验
最小显著差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喷施Vc—Ti(Ts)对水稻增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汪路应
凌树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1期41-44,共4页
水稻喷施Ts,有明显增产效果。协优64喷施20—50ppm Ts后,比对照区单株粒重增加15%~25.34%;E164喷施Ts后,比对照区单株粒重增加6.5%~12.38%。增产因素主要是单株实粒数增加较明显。千粒重、结实率和穗数也呈增加趋势。剑叶期喷施较好,...
水稻喷施Ts,有明显增产效果。协优64喷施20—50ppm Ts后,比对照区单株粒重增加15%~25.34%;E164喷施Ts后,比对照区单株粒重增加6.5%~12.38%。增产因素主要是单株实粒数增加较明显。千粒重、结实率和穗数也呈增加趋势。剑叶期喷施较好,浓度以40—50ppm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长调节剂
Vc-Ti螯合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验结果代表性的精确度估计
6
作者
凌树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S2期121-122,共2页
应用计算精确度的方法,估计、比较各试验处理的代表性程度,为试验结果是否可靠提供依据。
关键词
精确度
平均数标准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向随机区组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凌树洪
李远景
张泽生
机构
安徽农学院
出处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3-49,55,共8页
文摘
双向随机区组设计,系在通常的随机区组设计的基础上稍加变化而成,可控制试验地两个方向的土壤差异,但又不象拉丁方设计那样处理数必须等于重复次教,而比较灵活易掌握,这个设计的试验精确度相当于拉丁方设计,但整个试验的小区数目要比拉丁方设计少得多,因此这个设计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田间试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讨论地的土壤差异.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控制和减少因土壤差异而造成的误差,并能估计出无偏的误差值作为测定处理间差异显著性的依据,从而提高试验的精确度.随机区组设计的精确度不及拉丁方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只能控制一个方向的土壤差异,拉丁方设计可控制两个方向的土壤差异,但拉丁方设计的重复次数必须等于处理数,如处理数在6个以上,应用拉丁方设计时就会感到因重复次教的增加而增加试验的工作量以至于无法采用拉丁方设计.作者从多年的田间试验实践中提出一种“双向随机区组”设计,这种设计系在通常的随机区组设计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可控制纵横两个方向的土壤差异,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但小区数目与拉丁方设计相比要少得多,以至于使试验的工作量大大减少,能经济地利用人力和物力.目前所看到的田间试验设计尚无这种设计,故命名为“双向随机区组”设计.
关键词
双向
随机区组设计
土壤差异
分类号
O212.6 [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向随机区组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远景
凌树洪
张泽生
机构
安徽农学院
出处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1-26,共6页
文摘
双向随机区组设计是一种能在纵横两个方向上进行区组控制的新试验设计,它可用于控制纵横两个方向上的环境变异(田间多指土壤肥力变异),因此这种设计的试验精确度要比随机区组设计的高.双向随区组设计的试验精确度相当于拉丁方设计,但与拉丁方设计相比,它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更经济.关于双向随机区组的具体设计方法,我们已研究了一张附表,在附表中所列的标准双向随机区组的基础上,经过四次随机化调整后,就可得到实际所需的双向随机区组设计的排列图.双向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结果其每个观察值是由5个线性可加分量组成的.
关键词
随机区组设计
方差分析
双向
分类号
O212.6 [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点田间试验结果的联合分析——早籼二九青喷施稀土的效应
被引量:
1
3
作者
凌树洪
张泽生
左震东
机构
安徽农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9年第1期44-48,共5页
文摘
同一年在不同生态地区进行相同的试验(如作物品种比较试验或区域试验,某项农业措施对作物的增产增益效应等),均应进一步对多点试验的结果作联合分析,以测验品种(或处理)间的差异是否显著,测验品种(或处理)与地区的交互作用(即品种或处理是否因试验地区的不同而异)。此法,是在各试点分别作方差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应进一步对各试点的误差均方作同质性检验(齐性检验),若同质,便可将备试点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如不同质,就应考虑剔除个别试验误差偏大的试点,使误差均方同质后再进行综合分析。本文例举的综合分析方法,以处理为固定模型,地区和区组为随机模型。
关键词
水稻
早籼二九青
稀土
试验
分类号
S511.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作物田间试验样段代表性LSD_α检验法
被引量:
2
4
作者
凌树洪
王道龙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
出处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20,共6页
文摘
本文首次提出了以最小显著差数LSDa为尺度检验样段代表性的统计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对每一样段的代表性作出显著性检验,而且具有检验精度高,计算简便、易于实用等特点。
关键词
田间试验
样段代表性
显著性检验
最小显著差数
Keywords
Field expriment,Fitness of sampling section to plot,Significance test,LSDα.
分类号
S1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喷施Vc—Ti(Ts)对水稻增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汪路应
凌树洪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1期41-44,共4页
文摘
水稻喷施Ts,有明显增产效果。协优64喷施20—50ppm Ts后,比对照区单株粒重增加15%~25.34%;E164喷施Ts后,比对照区单株粒重增加6.5%~12.38%。增产因素主要是单株实粒数增加较明显。千粒重、结实率和穗数也呈增加趋势。剑叶期喷施较好,浓度以40—50ppm效果较明显。
关键词
水稻
生长调节剂
Vc-Ti螯合物
Keywords
Vc--Ti Chelate,Heading stage, Tillering stage, Yield increasing, Rice
分类号
S511.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验结果代表性的精确度估计
6
作者
凌树洪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S2期121-122,共2页
文摘
应用计算精确度的方法,估计、比较各试验处理的代表性程度,为试验结果是否可靠提供依据。
关键词
精确度
平均数标准误
Keywords
Precision, Stamdard error of mean
分类号
S1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向随机区组设计的研究
凌树洪
李远景
张泽生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向随机区组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李远景
凌树洪
张泽生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多点田间试验结果的联合分析——早籼二九青喷施稀土的效应
凌树洪
张泽生
左震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关于作物田间试验样段代表性LSD_α检验法
凌树洪
王道龙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喷施Vc—Ti(Ts)对水稻增产作用的研究
汪路应
凌树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验结果代表性的精确度估计
凌树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