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光感细胞凋亡机理探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凌洪峰 张彩霞 郝小波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2期2317-2318,共2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弥漫性主要累及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的进行性视网膜疾病,是遗传性视觉损害和致盲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引发该病的主因是光感受器细胞(PRC)中特异表达基因发生突变所致,故至今缺乏有效治疗办法。从其临床特...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弥漫性主要累及感光细胞及色素上皮功能的进行性视网膜疾病,是遗传性视觉损害和致盲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引发该病的主因是光感受器细胞(PRC)中特异表达基因发生突变所致,故至今缺乏有效治疗办法。从其临床特征来看,RP属于中医学"高风雀目","高风内障";病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血脉枯涩,脉道不畅所致。文献及临床观察表明,通过穴位注射治疗RP等多种中医药疗法有助于延缓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治疗RP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设想,麝香注射液肝俞肾俞注射治疗RP等中医药疗法可能是通过调控RP感光细胞凋亡而产生疗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细胞凋亡 穴位注射
下载PDF
不同年龄小儿眼科手术静脉全麻P_(ET)CO_2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红斌 杨英 +2 位作者 叶荣花 凌洪峰 林征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825-827,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患儿静脉全麻期间PETCO2 分压及波形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眼科手术患儿96例,分为L组(1~6岁)和H组(7~12岁)。保留自主呼吸经鼻氧管采气方法,动态观察静脉全麻前、麻醉后15 min、30 min、4 5 min、...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患儿静脉全麻期间PETCO2 分压及波形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眼科手术患儿96例,分为L组(1~6岁)和H组(7~12岁)。保留自主呼吸经鼻氧管采气方法,动态观察静脉全麻前、麻醉后15 min、30 min、4 5 min、6 0 min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 )分压及波形变化。结果:L组30 min、H组4 5 min PETCO2 分压明显升高,两组均可出现3类异常的CO2 波形,其中L组 类波形发生率明显高于H组。结论:小儿眼科手术静脉全麻中容易出现呼吸功能减弱,呼吸道不通畅而导致CO2 积蓄可能,低年龄组更为显著;经鼻PETCO2 监测可提高小儿眼科手术静脉全麻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麻醉 静脉 眼外科手术 肺换气
下载PDF
丙泊酚或氯丙嗪复合氯胺酮在婴儿眼科手术麻醉的应用
3
作者 陈樱 陈倩茹 +2 位作者 凌洪峰 刘克玄 陈秉学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S2期16-17,共2页
目的 观察丙泊酚或氯丙嗪复合氯胺酮用于婴儿眼科手术麻醉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清醒状况,探讨一种理想的婴儿眼科手术麻醉方法。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眼科手术的婴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n=21)于手术切皮前30min肌注氯丙嗪1mg/kg;B组... 目的 观察丙泊酚或氯丙嗪复合氯胺酮用于婴儿眼科手术麻醉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清醒状况,探讨一种理想的婴儿眼科手术麻醉方法。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眼科手术的婴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n=21)于手术切皮前30min肌注氯丙嗪1mg/kg;B组(n=19)于手术切皮前2min静脉注射丙泊酚1mg/kg,然后以 2~4mg/(kg·h)持续微量泵静注,术毕前10min停用。术中酌情静脉加用小剂量氨胺酮。监测HR,MAP,RR及SpO2的变化,并记录术中氯胺酮的用量、术后清醒情况及清醒时间。结果A组患儿MAP在手术开始后的第5分钟明显低于术前基础值(P<0.05);在手术开始后的第5,10分钟,B组MAP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术中HR,RR,SpO2与基础值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术中A组7例(19.0%)、B组3例(5.3%)需吸痰处理(P<0.05)。B组术中氯胺酮的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1),术后清醒时间亦明显短于A组(P<0.01)。结论与氯丙嗪复合氯胺酮相比,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能更好地保持呼吸循环的稳定,且术后患儿易于清醒,是一种理想的婴儿眼科手术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氯丙嗪 婴儿 眼科手术
下载PDF
喉罩应用于患儿麻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贻人 罗长阳 凌洪峰 《医学综述》 2016年第6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探讨罩喉应用于患儿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海南省眼科医院择期进行手术的90例患儿,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罩喉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用面罩吸入6%的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然... 目的探讨罩喉应用于患儿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海南省眼科医院择期进行手术的90例患儿,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罩喉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用面罩吸入6%的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然后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芬太尼4μg/㎏,静脉泵注丙泊酚4㎎/(kg·h);喉罩组患者手术前给予罩喉通气,气管插管全麻组患儿气管插管通气,术中给予两组患儿持续吸入1%~2%的七氟烷。手术结束前3 min停止给予丙泊酚和七氟烷。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麻醉后20 min(T2)、手术结束时(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喉罩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气管插管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3.1)min比(11.4±2.9)min,P〈0.05],喉罩组无不良反应发生,气管插管全麻组15例发生不良反应。喉罩组T0、T1、T2、T3时间点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逐渐降低[心率:(91±8)次/min,(86±10)次/min,(85±9)次/min,(84±8)次/min;平均动脉压:(65±10)mm Hg(1 mm Hg=0.133 k Pa),(63±8)mm Hg,(62±8)mm Hg,(62±7)mm Hg],气管插管全麻组在T1时间点升高,随后逐渐降低[心率:(90±8)次/min,(110±11)次/min,(86±9)次/min,(85±8)次/min;平均动脉压:(63±11)mm Hg,(68±9)mm Hg,(64±8)mm Hg,(63±7)mm Hg];喉罩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在麻醉后先升高,随后降低[脉搏血氧饱和度分别为(0.988±0.008),(0.996±0.006),(0.994±0.007),(0.995±0.008)],气管插管全麻组先降低,随后升高[脉搏血氧饱和度(0.987±0.005),(0.925±0.009),(0.989±0.006),(0.991±0.007)]。两组患儿的组间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不同时点间的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动脉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组间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罩喉用于小儿麻醉手术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罩喉 患儿麻醉 可行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年龄小儿眼科手术静脉全麻中P_(ET)CO_2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红斌 杨英 +2 位作者 叶荣花 凌洪峰 林征 《临床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患儿静脉全麻期间PETCO2分压和波形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1~6岁和7~12岁不同眼科手术患儿中各随机选择48例,分别为L组(1~6岁)和H组(7~12岁).在自主呼吸静脉全麻下采用鼻氧管采气方法动态观察静脉全麻前...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患儿静脉全麻期间PETCO2分压和波形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1~6岁和7~12岁不同眼科手术患儿中各随机选择48例,分别为L组(1~6岁)和H组(7~12岁).在自主呼吸静脉全麻下采用鼻氧管采气方法动态观察静脉全麻前、麻醉后15、30、45、60min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分压和波形变化.结果 L组30min、H组45min PETCO2分压明显升高,两组均可出现三类异常的CO2波形,其中L组Ⅱ类波形发生率明显高于H组.结论小儿眼科手术静脉全麻中容易出现呼吸功能减弱,呼吸道不通畅而导致CO2积蓄,低年龄组更为显著;鼻氧管PETCO2监测可提高小儿眼科手术静脉全麻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小儿 眼科手术 静脉麻醉 全身麻醉 鼻氧管 呼气末二氧化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