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封闭湖泊碎屑沉积粒度异常指数定量重建黄旗海1885~2010年间湖面波动
1
作者 贾玉连 周淑金 +3 位作者 王朋岭 万智巍 凌超豪 申洪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6,共15页
基于沉积序列重建古气候环境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基础性工作。优选指标应该是各类指标体系中的敏感参数。但是,各种环境背景变化会模糊其敏感程度,使重建结果失真。我们创建了一个包含17个参数的粒度系统,由此提供的粒度异常指数对位于东... 基于沉积序列重建古气候环境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基础性工作。优选指标应该是各类指标体系中的敏感参数。但是,各种环境背景变化会模糊其敏感程度,使重建结果失真。我们创建了一个包含17个参数的粒度系统,由此提供的粒度异常指数对位于东亚季风区农牧交错带的封闭湖泊黄旗海百余年湖面波动进行了定量重建。结果表明:异常指数与湖面波动具有非常敏感的相关关系,其敏感程度远高于普通粒度指标。1885~1895年和1950~1985年间为黄旗海高湖面阶段,1895~1950年和1985~2010年间为低湖面阶段。这一结果与沉积相、流域降水记录、遥感及文献记录显示的结果一致。不过,对1990~2010年而言,粒度异常指数与湖面波动并不相关,表明这个阶段的湖面升降原因复杂,明显是受到了人类活动,如拦河筑坝、开采地下水等的干扰。本研究创建了基于沉积物粒度异常指数定量重建封闭湖泊湖面波动历史,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旗海 湖泊沉积 粒度异常指数 湖面波动
下载PDF
末次冰期以来鄱阳湖东北缘下蜀黄土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 被引量:15
2
作者 龙进 贾玉连 +3 位作者 张智 彭学敏 凌超豪 王朋岭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2-940,共9页
长江中游、鄱阳湖东北缘,末次冰期以来发育区域性风沙—风尘堆积体系。沿现代冬季风方向自北而南选取了10个剖面(通称D-D断面)采集下蜀黄土样品,并用湿筛法提取〈20μm粒级颗粒进行XRF元素分析,结果揭示:1自北而南,元素含量具有系统... 长江中游、鄱阳湖东北缘,末次冰期以来发育区域性风沙—风尘堆积体系。沿现代冬季风方向自北而南选取了10个剖面(通称D-D断面)采集下蜀黄土样品,并用湿筛法提取〈20μm粒级颗粒进行XRF元素分析,结果揭示:1自北而南,元素含量具有系统性变化特征,Sr O、Na2O、Ca O、K2O、Mn O、Ca O呈负对数函数关系,Si O2、Zr O2、Al2O3、Ti O2及化学蚀变指数(CIA)呈正对数变化;在距离长江河谷5~20 km的范围内,变化最为剧烈,随后趋于平稳。稳定元素—稳定元素、次稳定元素—稳定元素、活动元素—稳定元素对散点图同样具有系统的变化特点,显示D-D断面具有高度同源性。这些特征进一步揭示D-D断面属同一粉尘堆积体系。2现代长江河漫滩沉积物、渭南黄土、南京下蜀黄土与D-D断面上北端剖面稳定元素组成极其相似,与南端剖面则差异较大。这揭示了长江碎屑物质和风尘堆积一样具有广泛的来源及高度混合性,利用常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粉尘物源示踪需要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东北缘 下蜀黄土 D-D断面 常量元素地球化学 风沙—粉尘堆积体系
下载PDF
赣北鄱阳湖地区土塘剖面第四纪红土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凌超豪 龙进 +3 位作者 贾玉连 洪祎君 徐传奇 王鹏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9-708,共10页
赣北鄱阳湖地区土塘剖面发育第四纪红土,自下而上可分为强网纹红土层、弱网纹红土层、微网纹红土层、均质红土层和下蜀黄土层。基于常量元素、粒度分析数据以及前人年代框架,初探土塘剖面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1)土塘剖面粒度... 赣北鄱阳湖地区土塘剖面发育第四纪红土,自下而上可分为强网纹红土层、弱网纹红土层、微网纹红土层、均质红土层和下蜀黄土层。基于常量元素、粒度分析数据以及前人年代框架,初探土塘剖面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1)土塘剖面粒度组分均一,常量元素含量相近,风化淋溶强烈。(2)土塘剖面各地层间化学风化强度存在差异:下蜀黄土层为初期的去Na、Ca阶段;均质红土层为中期的去K阶段;微网纹红土层由去K阶段向去Si阶段过渡;网纹红土层已完全进入晚期去Si阶段。剖面常量元素的相对迁移能力为:Na2O>Mn O2>Ca O>P2O5>Mg O>K2O>Si O2>Al2O3>Ti O2>Fe2O3。(3)中更新世以来赣北鄱阳湖地区气候总体上由暖湿趋于干冷,期间伴随多个明显的干湿旋回佐证强烈的淋溶与干湿交替作用是网纹红土发育的重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北 鄱阳湖地区 第四纪 常量元素 古气候演变
下载PDF
河漫滩沉积体系对洪水事件的指示——以修河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连丽聪 凌超豪 +5 位作者 李晓峰 曹向明 毛端谦 万智巍 贾玉连 牛文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2,共8页
河漫滩是洪水漫溢过自然堤而在河流两岸水流流速降低的地貌环境下所塑造的河流地貌单元,是洪水过程所形成的独特沉积体系,蕴含着大量的河流水文信息,但由于河流侧向摆动、河漫滩沉积速度较快等原因,造成河漫滩沉积环境变化较快,河漫滩... 河漫滩是洪水漫溢过自然堤而在河流两岸水流流速降低的地貌环境下所塑造的河流地貌单元,是洪水过程所形成的独特沉积体系,蕴含着大量的河流水文信息,但由于河流侧向摆动、河漫滩沉积速度较快等原因,造成河漫滩沉积环境变化较快,河漫滩沉积体系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鄱阳湖修河下游永修三角乡修河右岸的近现代河漫滩沉积序列为例,基于^(137)Cs比活度测试和事件性沉积建立时间标尺,依据粒度组份等指标,结合气象和水文观测数据,探究了器测以来河漫滩沉积体系对洪水事件的记录及记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较大洪水期间水动力不稳定、粒度较粗、分选差(或者好)、粒度跨度宽;该剖面揭示了1953年来16次较大洪水年份的14次,检出率高;平均粒径(μm)和SS(分选系数×粒径跨度)等指标对洪水事件的检出最好。这样揭示出来的洪水,可称为异常洪水,有别于基于滞水沉积所反演的极端洪水事件。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拓宽古洪水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河 异常洪水 河漫滩沉积 水文记录 粒度指标
下载PDF
中国南方网纹红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网纹化过程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徐传奇 廖富强 +4 位作者 贾玉连 黄思源 连丽聪 凌超豪 龙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5-878,共14页
中国南方网纹红土是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地层,对重建南方第四纪气候环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对网纹化过程的物化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江西九江、彭泽与湖南岳阳3个剖面的黏土质网纹红土中白色网纹和红色基质分... 中国南方网纹红土是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地层,对重建南方第四纪气候环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对网纹化过程的物化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江西九江、彭泽与湖南岳阳3个剖面的黏土质网纹红土中白色网纹和红色基质分离后进行了地球化学元素、游离铁含量等测试,结果表明:(1)白色网纹中,发生了Fe、Mn、Th、Ga、Cu、Zn、Co、Ni、Cr、V等元素的显著亏损,SiO_2、Zr、Hf及轻稀土元素的显著富集,游离铁含量较低;红色基质中则完全相反;(2)网纹中Fe^(2+)含量较高,基质中含量较低,揭示了网纹倾向于还原环境,基质倾向于氧化环境。研究认为网纹和基质这种氧化还原差异,是Fe、Mn、Co、Ni、Cr、V、Zn、Th、Ga、Cu等元素在网纹中游离淋失,并在基质中的沉淀富集,造成Zr、SiO_2及轻稀土等在网纹中的相对富集、在基质中"稀释"而呈现亏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基质 白色网纹 元素地球化学 网纹发育程度 干湿交替
下载PDF
高分辨率湖泊-三角洲相沉积记录的18世纪中叶以来鄱阳湖地区气候演化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曹向明 王朋岭 +5 位作者 贾玉连 李晓峰 凌超豪 万智巍 王婷 王秋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3-321,共9页
该文基于鄱阳湖地区高分辨率(0.7 a/1.5 cm)湖泊-三角洲沉积记录的地球化学特征,重建了该区域18世纪中叶以来的气候演化序列.分析表明:鄱阳湖地区河湖相小于20μm的沉积物硅铝率(n(SiO2)/n(Al2O3))、铷锶比(Rb/Sr)敏感地响应了区域气温... 该文基于鄱阳湖地区高分辨率(0.7 a/1.5 cm)湖泊-三角洲沉积记录的地球化学特征,重建了该区域18世纪中叶以来的气候演化序列.分析表明:鄱阳湖地区河湖相小于20μm的沉积物硅铝率(n(SiO2)/n(Al2O3))、铷锶比(Rb/Sr)敏感地响应了区域气温变化,指示区域气候自18世纪中叶以来经历了暖-冷-暖3个阶段,其中的偏冷阶段由1790—1820年、1853—1905年的2个强冷时段和1820—1853年的弱冷时段组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的记录中普遍反映了这种气候演化阶段;20世纪以来该区域气候逐渐变暖.功率谱分析显示:区域气温存在85 a、33 a、11 a和2~5 a的震荡周期,这与太阳辐射、太阳黑子活动和ENSO的周期一致;该区域气候1790—1820年和1853—1905年的强冷时段对应了太阳辐射的低值期和火山活动的活跃期,这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演化受火山活动、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黑子活动及低纬海气作用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湖泊-三角洲沉积 19世纪冷期 气候演化 鄱阳湖地区
下载PDF
鄱阳湖西南缘的历史近源风成堆积的粒度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昕梅 张智 +3 位作者 凌超豪 贾玉连 万志巍 王野乔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7,共9页
在鄱阳湖西南缘,风成砂质堆积的下风向,有厚层黄棕壤发育,OSL(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光释光法)年代显示,为末次冰期风沙和风尘堆积。在厚田—打鼓岭断面,对沙山到黄棕壤的沉积物粒度并结合地貌学进行分析,发现:沿现代冬季... 在鄱阳湖西南缘,风成砂质堆积的下风向,有厚层黄棕壤发育,OSL(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光释光法)年代显示,为末次冰期风沙和风尘堆积。在厚田—打鼓岭断面,对沙山到黄棕壤的沉积物粒度并结合地貌学进行分析,发现:沿现代冬季风方向(NE 30°)自东北向西南,地表沉积相为沙—沙黄土—粘黄土逐渐过渡,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表现出从北而南的系统性变化,显示搬运动力和物源均单一且稳定;粒度参数与物源地的距离,服从对数函数分异模式,在约20 km范围之内,变化最剧烈,之后渐趋平稳,20 km是碎屑分选的特征距离。研究结果给出了鄱阳湖西南存在风沙—风尘堆积体系的证据,并揭示了近源风成堆积沉积指标的变化规律,可为粉尘堆积的物源示踪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源风沙—风尘堆积 黄棕壤 粒度 系统性变化
下载PDF
峨眉山世界遗产地表土孢粉组合及其生态和古环境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永飞 夏中林 +3 位作者 沈华东 许斌 陈发军 凌超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1-201,共21页
通过峨眉山40个样点表土孢粉组合及其与植物群落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1)花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83.3%)占绝对优势,松属、杉科、桤木属、蔷薇科、桦属、枫杨属、蒿属、毛茛科和水龙骨科为主要孢粉类型;(2)中山常绿阔叶林花粉组合... 通过峨眉山40个样点表土孢粉组合及其与植物群落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1)花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83.3%)占绝对优势,松属、杉科、桤木属、蔷薇科、桦属、枫杨属、蒿属、毛茛科和水龙骨科为主要孢粉类型;(2)中山常绿阔叶林花粉组合未能反映植被的群落特征;低山常绿阔叶林间人工次生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花粉组合只能反映母体植被的部分组成;针叶林花粉组合基本可以指示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灌丛草甸花粉组合能够较好地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组成;针阔混交林花粉组合不仅可以很好地指示群落特征,花粉高含量类型还可以与植物群落优势种很好地对应;(3)主要花粉类型冷杉属、杜鹃花科、蔷薇科、珙桐属、槭属和盐肤木属具低代表性;枫杨属、栲属/柯属、桤木属和杉科花粉具超代表性;(4)DCA表明,通过花粉百分含量,能较好地区分人类扰动植被、阔叶林和针叶林,但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之间,针叶林和灌丛草甸之间难以区分;(5)利用孢粉学恢复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代表类群樟科群落和第三纪孑遗落叶阔叶属种珙桐群落时,受其主体植物花粉外壁薄,易破碎影响,原生植被优势种缺失;因此,孢粉实验改良和保存环境研究,与其他生物学指标(植物大化石和气孔器)综合分析在重建古植物群落中具有重要意义;(6)植物(如冷杉)花粉含量一定程度上能够指示其林分结构。本研究可为热带亚热带山地及相似地区利用孢粉学进行地质时期气候与环境重建提供理论支持和基础资料,并对植被生态恢复提供实践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 表土孢粉组合 DCA 樟科和珙桐群落 林分结构
下载PDF
鄱阳湖沙山高分辨率沙质地层及其冬季风气候信息记录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洪祎君 蒋梅鑫 +2 位作者 贾玉连 凌超豪 徐传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9-325,共7页
位于鄱阳湖流域的长江、赣江等河谷、河漫滩的下风方向,由于处于冬季风强烈的东亚季风区,在高频率出现的大风、强风天气情况下,受风力吹蚀作用,常形成区域性的沙山堆积.沙山纵向垄状地形发育,其上风方向,槽、沟与碟形坑等侵蚀地貌发育,... 位于鄱阳湖流域的长江、赣江等河谷、河漫滩的下风方向,由于处于冬季风强烈的东亚季风区,在高频率出现的大风、强风天气情况下,受风力吹蚀作用,常形成区域性的沙山堆积.沙山纵向垄状地形发育,其上风方向,槽、沟与碟形坑等侵蚀地貌发育,其下风方向,纵向沙垄发育.通过对样品的光释光年代测试和粒度频数分析,浅析星子PBL剖面的小冰期风积地层,揭示了小冰期晚期持续近60年左右的一次冷期,这个冷期以突变开始,以渐变结束,其清晰程度在其它地质记录中是不曾发现的.研究发现鄱阳湖沙山纵向沙垄往往具有缓倾斜的前积与侧积,层理(薄层与细层)往往较稳定,对揭露冬季风气候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沙山 超高分辨率 气候突变
下载PDF
四川螺髻山表土和化石孢粉揭示的环境生态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永飞 李蓓蓓 +5 位作者 许斌 刘水良 凌超豪 许建 肖冰果 董坚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53-3169,共17页
通过四川螺髻山(1984、2017年)表土和化石孢粉与植被的关系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91.0%)占绝对优势,松属、冷杉属、青冈属、常绿栎类、落叶栎类、桤木属、杜鹃花科、禾本科和蒿属为主要花粉类型;人工次生林花粉组合能很好地... 通过四川螺髻山(1984、2017年)表土和化石孢粉与植被的关系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91.0%)占绝对优势,松属、冷杉属、青冈属、常绿栎类、落叶栎类、桤木属、杜鹃花科、禾本科和蒿属为主要花粉类型;人工次生林花粉组合能很好地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并可指示优势种的存在和人类活动痕迹;针阔混交林花粉组合能较好地反映群落整体特征,花粉类型能与母体植被中优势种较好地对应;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灌丛草甸的花粉组合难以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DCA表明,花粉谱的百分含量,能较好地区分人工扰动植被和天然植被,但人工次生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之间以及针叶林和灌丛草甸之间未能区分。30年前后表土孢粉组合变化明显,1984年样品以松属、青冈属和桤木属等花粉为主,而2017年采样分析中松属、桤木属花粉占绝对优势。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部分地区松树和桤木大面积飞播或种植,表土孢粉组合对当地植被指示意义与扰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现生植被与表土孢粉组合的差异能为恢复古植被和古环境提供参考,但原生植被已经被破坏地区的孢粉图谱,就很难作为重建历史时期植被的根据。本研究可以为亚热带山地利用孢粉学恢复第四纪时期植被与气候,探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螺髻山 表土和化石孢粉 孢粉组合 DCA 人类活动
下载PDF
4种激光粒度仪对下蜀土湿法粒度测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贝佳鹏 凌超豪 +4 位作者 贾玉连 张智 曹向明 刘倩 龙进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18年第2期65-76,共12页
使用4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激光粒度仪(Mastersizer2000、Bettersize2000、Horiba LA950和LS13320)对粒度差异较小的下蜀土(土塘剖面)进行了测试,从而对比分析不同激光粒度仪对于下蜀土的粒度组成测试差异及其这种差异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 使用4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激光粒度仪(Mastersizer2000、Bettersize2000、Horiba LA950和LS13320)对粒度差异较小的下蜀土(土塘剖面)进行了测试,从而对比分析不同激光粒度仪对于下蜀土的粒度组成测试差异及其这种差异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粉砂颗粒组分的分析,4种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结果的差异最小,而对砂和粘土颗粒组分分析的差异最大.就粒度频数曲线、概率累积曲线、粒度组分、C-M图、粒度参数散点图及粒度参数剖面垂向变化等统计参数与统计方式而言,4种仪器的测试结果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概率累积曲线、粒度参数散点图差异较大.粒度参数的剖面变化差异也较大,影响了对剖面的阶段性划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造成使用不同仪器,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粒度仪 湿法粒度分析 粒度参数 下蜀土
下载PDF
“Vee+4P”教学方法在问题式教学中的应用——以“流水在凹凸岸的作用”为例
12
作者 李观铭 吴廷钧 +1 位作者 凌超豪 罗小平 《地理教育》 2022年第5期54-57,共4页
在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问题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Vee图是以问题为核心的知识可视化工具,能够帮助学生运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本文在Vee图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Vee+4P”地理教学方法,即Problem(核心问题)、Prepare(... 在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问题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Vee图是以问题为核心的知识可视化工具,能够帮助学生运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本文在Vee图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Vee+4P”地理教学方法,即Problem(核心问题)、Prepare(前提准备)、Plan(制定计划)、Practice(方法实践)四个环节,并以“流水在凹凸岸的作用”为例详细阐释了具体应用的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e+4P 问题式教学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基于吞吐湖泊碎屑沉积粒度定量重建降水及其水文情势记录的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玉连 高震东 +3 位作者 万智巍 王朋岭 凌超豪 申洪源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1-1253,共13页
定量重建过去气候环境的记录主要基于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因果指标;是否存在系统学指标,能够满足定量重建,涉及不多。本研究利用长江中游一小型吞吐湖泊黄茅潭(湖泊面积为5.1 km2,流域面积为61 km2)两个钻孔(长度分别为0~80 cm和0~48 ... 定量重建过去气候环境的记录主要基于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因果指标;是否存在系统学指标,能够满足定量重建,涉及不多。本研究利用长江中游一小型吞吐湖泊黄茅潭(湖泊面积为5.1 km2,流域面积为61 km2)两个钻孔(长度分别为0~80 cm和0~48 cm)的1885~2011年间湖泊柱状沉积物,在高精度年代时标的约束下,基于粒度指标的异常变化及指标两两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建构了Ai(G)-1、 Ai(G)-2两类异常指数。研究表明,不同于任何单一粒度参数指标,异常指数对区域降水等水文情势信息具有敏感响应:在年-年际尺度上与区域降水显著相关(R=0.72, n=34,P<0.001);在百年尺度上均揭示1968年前后是20世纪区域降水的转折点,在这之前降水有减少趋势,之后波动增加。由此,利用异常指数Ai(G)-1-2定量重建了1885~2011年间赣北降水记录(1σ的标准偏差),除个别时段(2010年、 1983年、 1963年前后、 1904~1912年间,相对偏差最大为29%~36%)外,重建的降水记录与30 km外的九江实测降水3年滑动平均基本吻合,相对偏差均小于10%~18%。研究揭示,气候环境要素——降水及其水文情势信息(包括流量、水位等)可以通过湖泊碎屑沉积粒度指标体系的结构量化这类新型指数来定量重建。这初步实现了基于碎屑沉积粒度组成的系统学参数进行气候环境的定量重建,对全球变化研究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长江中游 异常指数 结构性量化指数 降水定量重建
原文传递
福建梅花山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过去千年气候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大东 凌超豪 +4 位作者 徐晓花 余凤玲 林永崇 李楠楠 唐领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9,共15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过去人类活动背景下的气候变化特征可为预测气候变化趋势、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历史借鉴。本研究选取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间泥炭岩芯(长度238cm)119个沉积... 全球变暖背景下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过去人类活动背景下的气候变化特征可为预测气候变化趋势、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历史借鉴。本研究选取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间泥炭岩芯(长度238cm)119个沉积物进行腐殖化度分析,结合粒度和烧失量记录,重建近千年来福建地区高分辨率气候历史。研究结果显示,在东亚季风区的低纬亚高山山间盆地,泥炭沉积物腐殖化度越高,指示气候越冷干;腐殖化度越低,指示气候越暖湿。梅花山泥炭腐殖化度在980~1529A.D.呈现低值(均值8.4%),指示中世纪暖期较强的东亚季风和暖湿气候;1529~1926A.D.呈显著高值(均值24.8%),指示明清小冰期较弱的季风和冷干气候;1926A.D.以来波动下降(均值22.8%),对应了现代暖期。梅花山泥炭腐殖化度记录与区域沉积记录显示出对东亚季风的同步响应。研究结果记录了小冰期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冷期,分别为1589~1757A.D.和1842~1926A.D.。梅花山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近千年气候变化可能受太阳辐射、热带辐合带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等的共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梅花山 泥炭 腐殖化度 小冰期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元素地球化学揭示的长江中游鄱阳湖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粉尘堆积的物源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凌超豪 张智 +4 位作者 贾玉连 薛滨 申洪源 钟巍 龙桂铃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3-1115,共13页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地区深受东亚季风影响,因其特殊的地理、地貌与水文、水系特征,自中更新世以来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在大姑组、九江组砾石层之上风成堆积广泛发育。该区域中、上更新统表现为网纹红土、均质红土和下蜀黄土的独特沉积序...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地区深受东亚季风影响,因其特殊的地理、地貌与水文、水系特征,自中更新世以来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在大姑组、九江组砾石层之上风成堆积广泛发育。该区域中、上更新统表现为网纹红土、均质红土和下蜀黄土的独特沉积序列,厘清这三套独特沉积序列的物质来源对于我们认识东亚季风演化及其区域环境响应至关重要。本文选择了长江中游鄱阳湖地区10个典型剖面,基于<20μm颗粒组分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该地区中、上更新统粉尘堆积的特点,并将其与黄土高原西峰黄土和东秦岭黄土做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长江中游鄱阳湖地区这套独特的沉积序列,元素特征基本相似,具有贫Co、Pb,富Zr、Hf,低Eu/Eu^*(0.53~0.62)、LaN/YbN(4~8)、Ta/Zr(0~0.006)、Nb/Zr(0~0.09),高Y/Ho(28~30)、Zr/Hf(36~48)等特点,与黄土高原与东秦岭黄土有显著区别。基于Hf-Th-Co、Th-Sc-Zr/10和Th-Sc-La蜘蛛图投影分析,鄱阳湖地区第四纪粉尘物质的源岩接近于石英岩类,为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的产物,显著区别于黄土高原与东秦岭黄土(源岩接近于页岩,形成于大陆岛弧构造背景)。进一步分析认为,网纹红土、均质红土的母质均与区域下蜀黄土类似,推测它们均来自于其冬季风上风方向的长江或赣江的古河谷漫滩,这套独特的沉积序列是第四纪以来长江中游现代格局的水系贯通后,冬季风增强,吹蚀大江大河广阔的古河谷漫滩而形成的区域粉尘堆积的结果;是湿热的亚热带季风区对于中更新世以来在轨道尺度上冬夏季风均加强的背景下独特的区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地区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粉尘堆积 物源示踪 东亚季风 水系调整
原文传递
元素地球化学揭示的长江中下游下蜀黄土物源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凌超豪 张智 +5 位作者 贾玉连 罗淑元 蒋梅鑫 廖富强 王野乔 范志伟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8-335,共8页
中晚更新世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粉尘堆积广泛发育,这些广义上可称之为"下蜀土"的区域粉尘堆积,典型代表有"九江下蜀土"、"安徽下蜀土"、"南京下蜀土"。其形成的年代及其粉尘堆积属性已基本明了... 中晚更新世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粉尘堆积广泛发育,这些广义上可称之为"下蜀土"的区域粉尘堆积,典型代表有"九江下蜀土"、"安徽下蜀土"、"南京下蜀土"。其形成的年代及其粉尘堆积属性已基本明了,但是其物质来源却存在较大争议。详细分析了这些粉尘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与黄土高原黄土和红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的下蜀黄土均非来自北方的黄土高原,且九江、安徽、南京三地物源相互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均为近源堆积,北方粉尘的作用过去被严重高估了;2)冰期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普遍恶化,区内大面积沙化和厚层粉尘堆积是现代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对冰期气候环境响应的结果,是特殊地形条件和气候背景下冬季风近地面气流侵蚀—搬运裸露的河(湖)漫滩而形成的区域风沙—粉尘堆积体系,长江流域这种区域堆积体系及其地环境与地生态效应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地层 黄土沉积 物源示踪 环境变化 第四纪 长江中下游地区
原文传递
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水下勘探及试掘简报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昌平 胡庆武 +12 位作者 马雪军 吴小超 邹秋实 廖航 徐深 路晋东 段董念 姚书春 李春海 陶井奎 凌超豪 王辉 许鑫涛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87,共10页
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运用多学科技术手段对盘龙城遗址的盘龙湖和破口湖区域开展了水下地形测绘、考古勘探及试掘工作,以探明当代湖泊中古代遗存的分布情况。本次工作中,借助单波束测深仪测绘完成了盘龙湖地形... 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运用多学科技术手段对盘龙城遗址的盘龙湖和破口湖区域开展了水下地形测绘、考古勘探及试掘工作,以探明当代湖泊中古代遗存的分布情况。本次工作中,借助单波束测深仪测绘完成了盘龙湖地形图,借助水上平台勘探了盘龙湖水下区域,同时利用枯水期对破口湖湖底进行了考古试掘。通过水下勘探和湖底试掘,在海拔高程低至18.05~17.5米的湖盆内发现了商文化时期遗存,表明盘龙城遗址的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经历了较大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城遗址 湖底测绘 水下考古 商文化时期遗存
原文传递
全新世中期相对稳定的长江水位造成约3000年的湖泊沉积缺失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书春 李春海 +6 位作者 凌超豪 张坤 周忠泽 刘金亮 陶玉强 程龙娟 薛滨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8-1158,共11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密布,全新世该区湖泊沉积的模式还不清晰。本研究在长江中下游的南漪湖、升金湖和菜子湖这3个湖泊开展了多钻孔AMS^14C测年工作,测年结果显示这些湖泊沉积地层中广泛出现长时间尺度的沉积物缺失。南漪湖湖泊钻孔... 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密布,全新世该区湖泊沉积的模式还不清晰。本研究在长江中下游的南漪湖、升金湖和菜子湖这3个湖泊开展了多钻孔AMS^14C测年工作,测年结果显示这些湖泊沉积地层中广泛出现长时间尺度的沉积物缺失。南漪湖湖泊钻孔的沉积物14C年龄介于5668~7828cal.aB.P.,菜子湖湖泊钻孔的沉积物^14C年龄介于6221~7929cal.aB.P.,升金湖围垦区钻孔14C年龄介于6302~7049cal.aB.P.。结合该地区以往湖泊钻孔研究资料,发现全新世长江中下游两岸洼地湖泊存在较广泛的6~3ka的沉积间断。结合长江水位重建资料,笔者提出关于全新世湖泊沉积存有长期间断的新认识:即6~3ka,长江水位相对平稳,湖泊沉积物虽有堆积,但易于被侵蚀搬运造成沉积间断;与此对应的是,在约8~7ka,海面上升造成长江水位较快上升,由于顶托作用,湖泊沉积物持续堆积;在约3ka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长江水位的进一步上升,湖泊沉积物也易于堆积,但在一些湖区沉积物也会被侵蚀。在6~3ka之间湖泊沉积物易于被侵蚀的一个可能原因是该时段长江上游来沙来水减少,自然堤易被破坏,对两岸湖泊洼地的封堵作用减少,使得湖泊泥沙易被侵蚀入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 长江中下游 长江水位 湖泊 全新世 沉积间断
原文传递
第四纪地层中壳斗科植物花粉化石及其与气候地理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唐领余 李春海 +3 位作者 张小平 邵剑文 周忠泽 凌超豪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7-410,共24页
壳斗科植物花粉化石是被子植物花粉化石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在地史上自第三纪以来一直是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中植物区系的一个主要成分。据初步统计,我国第四纪地层中共发现壳斗科花粉化石有6属:Castanea,Castanopsis,Lithocarpus,Cyclob... 壳斗科植物花粉化石是被子植物花粉化石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在地史上自第三纪以来一直是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中植物区系的一个主要成分。据初步统计,我国第四纪地层中共发现壳斗科花粉化石有6属:Castanea,Castanopsis,Lithocarpus,Cyclobalanopsis,Fagus及Quercus,后者还分出含常绿栎类Quercus(E)和落叶栎类Quercus(D)两种类型。文中对6属中花粉形态相似的Castanea,Castanopsis和Lithocarpus 3属,以及Cyclobalanopsis和Quercus(E)花粉,从花粉粒形状和大小、萌发孔数量和形状、极面×赤道面的平均大小、最长极轴与最长赤道轴比以及外壁表面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详细数值对比和照片对照,提出鉴定要点,希望能提高壳斗科花粉化石鉴定的准确性。同时,文中还讨论中国壳斗科各属植物生长的气候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Castanopsis和Lithocarpus花粉化石分布中心范围在北纬28°—20°,反映该两属生长气候要求大约是年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降水量不少于1 000mm;Cyclobalanopsis和Fagus花粉化石的产地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生长的地理气候条件要求是1月份气温不低于0℃,年均温在8—15℃以上,年降水量不少于800mm的温暖湿润的生态环境;Castanea和Quercus花粉化石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分布北界达北纬36°—50°,反映该两属生长的生态幅度较Castanopsis/Lithocarpus宽得多,基本的生长气候范围在年均温3.5—23℃,能够忍受1月份低于―10℃的寒冷,也能够经受7月份近30℃的高温考验,年均降水量约为500—1 700mm。希望该研究能为提高再造第四纪古植被和古环境,提供一些有说服力的气候地理条件的原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斗科 花粉化石 花粉形态 气候地理条件 第四纪地层
原文传递
内蒙古黄旗海中晚全新世(3580-1630cal.aB.P.)气候环境记录 被引量:19
20
作者 凌光久 贾玉连 +3 位作者 马春梅 彭学敏 凌超豪 龙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7-267,共11页
基于内蒙古东南缘黄旗海八台沟(40°50~2′N,113°22′44″E;1280ma.s.1.)剖面135cm厚的湖相地层5个AMS14C年龄的测定以及90块样品的孢粉、直径〉501xm炭屑浓度、元素和粒度等高分辨率指标分析,重建黄旗海中晚全新世(... 基于内蒙古东南缘黄旗海八台沟(40°50~2′N,113°22′44″E;1280ma.s.1.)剖面135cm厚的湖相地层5个AMS14C年龄的测定以及90块样品的孢粉、直径〉501xm炭屑浓度、元素和粒度等高分辨率指标分析,重建黄旗海中晚全新世(3580—1630cal.aB.P.)的植被和气候环境演化过程。内蒙古黄旗海高分辨率指标记录揭示:3580~1630cal.aB.P.期间的黄旗海流域气候环境具有持续变干的特征,具体表现为:1)3580~3000cal.aB.P.间,黄旗海湖面较高,湖泊水位在129lm以上,高于现今湖面23m以上,且最高湖面出现在3380cal.aB.P.之前,之后湖泊水位有所下降;3380cal.aB.P.之前植被类型为针一阔混交林,之后转变为以松属为主的针叶林,气候凉湿。2)3000cal.aB.P.前后的约100年间,黄旗海快速变冷变干,湖泊迅速萎缩,植被转变为草甸草原;之后约1400年内,气候逐渐变干,温度有所上升,气候环境以暖干为特征;1630cal.aB.P.前后黄旗海湖面降到高出现在湖面不足9m的高度以下,之后再未出现超过此高度的湖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旗海孢粉中晚全新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