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盟Natech风险管理框架》下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
作者 陈强 凌郡鸿 邱顺添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2-1168,共7页
国际上将由自然灾害引发的技术事故称为Natech(natural hazard triggered technological disasters).作为全球工业大国和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极易引发技术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 国际上将由自然灾害引发的技术事故称为Natech(natural hazard triggered technological disasters).作为全球工业大国和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极易引发技术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世界工业强国如日本、法国以及欧盟地区等较早地针对这类事件展开研究并制定政策,而中国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2022年欧盟发布的《欧盟Natech风险管理框架》为其成员国的Natech风险防控提供了目标、原则和方法.该研究全面综述了欧盟Natech风险管理框架,从关注事件特点及主要挑战、风险管理、风险评估要素到减轻风险方法的主要内容,同时系统总结了欧盟Natech风险识别、评价、应对措施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并通过与中国Natech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对未来中国Natech风险管理的启示和建议:①加大Natech风险防控科研投入;②提升数字化平台建设水平;③加强Natech风险预防措施;④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该研究试图通过学习、借鉴和吸收国际Natech风险管理的有益经验,为中国的Natech风险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ech 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
下载PDF
基于氮氧同位素的南四湖硝酸盐来源解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凌郡鸿 张依章 +2 位作者 曹英杰 李旭 赵光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00-3106,共7页
选取南水北调东线受水湖南四湖为研究对象,运用δ^(15)N-NO_(3)^(-)、δ^(18)O-NO_(3)^(-)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水化学分析方法,阐明了研究区水化学及不同形态氮分布特征,揭示了氮的转化过程,分析了硝酸盐来源,基于MixSIAR模型,对研究区水... 选取南水北调东线受水湖南四湖为研究对象,运用δ^(15)N-NO_(3)^(-)、δ^(18)O-NO_(3)^(-)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水化学分析方法,阐明了研究区水化学及不同形态氮分布特征,揭示了氮的转化过程,分析了硝酸盐来源,基于MixSIAR模型,对研究区水体中各硝酸盐来源贡献比例进行了定量识别.结果表明:南四湖无明显温跃层,水体呈碱性,水化学类型以SO_(4)^(2-)-Na^(+)型为主.下级湖中的氮以硝态氮为主,随着水体自净及沉积物吸附,浓度逐渐降低,入湖河流污染特征与湖水一致.研究区湖水硝酸盐形成过程以硝化作用为主,水体中的硝酸盐来源生活污水>土壤有机氮>合成化肥>大气沉降,基于MixSIAR源解析模型分析,贡献比例分别为51.3%、23.7%、16.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同位素 硝酸盐 源解析 南四湖 MixSIAR
下载PDF
深圳茅洲河下游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分析与生态风险 被引量:3
3
作者 凌郡鸿 张依章 +4 位作者 周北海 孔德安 王强 凡宸 张秋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46-2853,共8页
为研究茅洲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与生态风险,于2016年8月采集茅洲河柱状沉积物9根,使用GC-MS分析了16种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沉积物中ΣPAHs范围为:453.7~998.1 ng·g-1,平均含量为708.3 ng·g-1,呈入海口与上游浓度... 为研究茅洲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来源与生态风险,于2016年8月采集茅洲河柱状沉积物9根,使用GC-MS分析了16种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沉积物中ΣPAHs范围为:453.7~998.1 ng·g-1,平均含量为708.3 ng·g-1,呈入海口与上游浓度较高、中下游浓度相对较低的分布特征。0~0.5 m层、0.5~1.0 m层和1.0~1.5 m层16种多环芳烃浓度分别为(855.4±81.3)、(739.7±70.3)ng·g-1和(570.3±54.2)ng·g-1。多环芳烃环数呈4环>5环>6环>3环>2环变化趋势。茅洲河0~0.5 m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草、木和煤等燃烧源的不完全燃烧,0.5~1.0 m层主要来源于不完全燃烧和混合来源,1.0~1.5 m层主要来源于混合源,其次为燃烧源,且出现了石油源。研究区内沉积物中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茚并(1,2,3~cd)芘(IcdP)和苯并(g,h,i)芘(BghiP)在各点位均有检出,因而可能会对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其余组分在各采样点的含量均低于有效应区间低值(ERL),对生物几乎无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不明显,生物有害效应概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来源分析 生态风险评价 柱状沉积物
下载PDF
中美淡水生物对氨氮的物种敏感度对比分析
4
作者 张天旭 孙金生 +3 位作者 张秋英 凌郡鸿 闫振广 何欢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4-192,共9页
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制定技术指南,搜集、筛选了氨氮对我国和美国淡水水生生物(包括鱼类、溞类和贝类等)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并补充开展了氨氮对我国本土贝类——河蚬和中华圆田螺的急性毒性试验,统一将氨氮毒性数据调整至标准水质... 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制定技术指南,搜集、筛选了氨氮对我国和美国淡水水生生物(包括鱼类、溞类和贝类等)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并补充开展了氨氮对我国本土贝类——河蚬和中华圆田螺的急性毒性试验,统一将氨氮毒性数据调整至标准水质条件下(T=20℃,pH=7.0),对中美淡水生物对氨氮的物种敏感性进行了比较,计算了中美氨氮水质急性基准阈值。结果表明:我国物种相比美国物种对氨氮的敏感性整体较弱,但标准水质条件下中美两国的氨氮基准阈值接近(中国为0.84 mg·L-1,美国为0.79 mg·L-1)。贝类在各淡水生物类群中对氨氮的物种敏感性最高,大致排序为贝类>鱼类>溞类,我国鱼类和贝类的敏感性比美国相对较弱,溞类差异不明显。贝类幼体对氨氮的敏感性远高于成体,建议氨氮基准研究中使用贝类幼体进行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中华圆田螺 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生生物 氨氮
下载PDF
新时代下镇村污水处理站的发展及挑战——以泸州市镇村污水处理站建设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白恒 马腾飞 +1 位作者 彭川 凌郡鸿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年第11期76-81,共6页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视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镇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通过对镇村污水治理的分析,结合时代特点,以泸州镇村污水处理站的建设运行为例,探究了新时代下镇村污水处理站的...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视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镇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通过对镇村污水治理的分析,结合时代特点,以泸州镇村污水处理站的建设运行为例,探究了新时代下镇村污水处理站的发展与挑战。通过对泸州镇村污水处理站的建设、运维模式、进出水水质的深入剖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镇村污水处理站点多面广较为分散、系统专业性强,通过打捆委托第三方专业单位统一进行建设,在质量优先兼顾成本的基础上,采用远程集中监控、分散管理的运维模式更适宜。镇村污水处理站进水水质水量不稳定并存在“散乱污”偷排现象,使得运维难度增加,出水难稳定达标。应系统考虑镇村污水处理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出水标准,合理运用考核机制,同时要求企业增加技术管理投入、政府加强水质入网监管,确保污水处理站长效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村污水处理站 运维模式 进出水水质 泸州
下载PDF
深圳茅洲河下游柱状沉积物中碳氮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凌郡鸿 张依章 +4 位作者 王民浩 周北海 陶明 陈惠明 闫振广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081-5089,共9页
对茅洲河下游12根沉积物柱状样中总氮(TN)、有机质(OM)、C/N值、δ^(15)N、δ^(13)C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探讨了茅洲河下游及其主要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氮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N平均含量为1 815.37 mg·kg^(-1... 对茅洲河下游12根沉积物柱状样中总氮(TN)、有机质(OM)、C/N值、δ^(15)N、δ^(13)C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探讨了茅洲河下游及其主要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氮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N平均含量为1 815.37 mg·kg^(-1),OM平均含量为22 401.68 mg·kg^(-1),与太湖和巢湖流域相比,研究区内TN和OM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深度增加变化均较大.茅洲河下游沉积物中δ^(15)N、δ^(13)C含量范围为2.20‰~32.78‰、-27.53‰^-21.95‰,平均值分别为6.78‰、-25.41‰;C/N值范围为0.49~18.23;δ^(13)C随深度变化较为平缓,而δ^(15)N、C/N值随深度增加波动较大.研究区来源分析表明:C3植物与合成化肥为茅洲河下游表层沉积物(0~40 cm)的主要来源;藻类是深层沉积物与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茅洲河下游表层沉积物(0~40 cm)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无机化肥与土壤有机氮,深层沉积物与支流沙井河沉积物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土壤流失和土壤有机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同位素 总氮 有机质 C/N 沉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