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3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进步需要自省
1
作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共2页
2020年,我们开设了中国介入神经放射高端论坛(China Workshop of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China-WIN),这是为中国神经介入研究者、临床医师创造的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由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主办,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四届。该... 2020年,我们开设了中国介入神经放射高端论坛(China Workshop of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China-WIN),这是为中国神经介入研究者、临床医师创造的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由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主办,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四届。该论坛采用核心专家推荐制,以科学、民主为会议宗旨,鼓励参会者针对神经介入专业发展问题及学术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讨论,提倡参会者畅所欲言,不唯上、不唯权。鼓励新思想、好点子持续碰撞,挑战权威,发掘人才,助力中国神经介入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质疑 自省
下载PDF
基于网侧资源协调的自储能柔性互联配电系统日前-日内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勇 +2 位作者 乔学博 钟俊杰 曹一家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773,923,共17页
为优化储能型智能软开关(E-SOP)、传统网侧调控设备的运行策略,提升高渗透率光伏配电网运行水平,提出了基于网侧资源协调的自储能柔性互联配电系统日前-日内优化模型。首先,提出了“源网荷储”下多种网侧资源协调利用的多时间尺度优化... 为优化储能型智能软开关(E-SOP)、传统网侧调控设备的运行策略,提升高渗透率光伏配电网运行水平,提出了基于网侧资源协调的自储能柔性互联配电系统日前-日内优化模型。首先,提出了“源网荷储”下多种网侧资源协调利用的多时间尺度优化控制架构;其次,在日前阶段构建计及有载调压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联络开关、E-SOP和柔性负荷的长时间有功-无功联合优化模型,在日内阶段建立多目标滚动优化模型,并采用线性化方法将模型转换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然后,基于KL散度构建源荷不确定性模糊集,给出日前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模型转化过程和基于列与约束生成算法的求解方法;最后,算例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型智能软开关 柔性互联配电系统 分布鲁棒优化 滚动优化 日前-日内优化
下载PDF
酒后吃头孢有多恐怖? 医生凌锋生死30分钟
3
作者 《江苏卫生保健》 2019年第9期50-52,共3页
2018年12月7日,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我早上6点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餐,准备行李下午去广州会诊。早餐也很简单:一碗泡饭,一杯咖啡牛奶,一杯橙汁。当我一切准备停当要出门,一件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出门前,想到要去出差,腹股沟处... 2018年12月7日,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我早上6点起床,洗脸、刷牙、吃早餐,准备行李下午去广州会诊。早餐也很简单:一碗泡饭,一杯咖啡牛奶,一杯橙汁。当我一切准备停当要出门,一件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出门前,想到要去出差,腹股沟处的皮脂腺囊肿破了发炎,走路有些磨着痛。想早点好,就顺手拿了一板“头孢呋辛酯”,我经常吃的这种抗生素。服前我又仔细地看了一下药品说明书,核对了剂量,就服了一片。服下头孢后不到2分钟,我就忽然感到左手掌发痒。刚挠了几下,右手掌也开始痒了。只有几十秒钟,这种感觉就出现在口周,并顺着咽部往下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呋辛酯 恐怖 酒后 凌锋 医生 皮脂腺囊肿 药品说明书 腹股沟
下载PDF
基于时钟抖动流水线结构的高效率真随机数发生器
4
作者 董亮 朱磊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0-76,共7页
现代加密系统对密钥随机性的需求不断增加。使用时序抖动、热噪声、亚稳态等作为熵源的真随机数发生器,因其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随机性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提出一种可配置、轻量级、高效率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该发生器使用基于随机... 现代加密系统对密钥随机性的需求不断增加。使用时序抖动、热噪声、亚稳态等作为熵源的真随机数发生器,因其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随机性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提出一种可配置、轻量级、高效率的真随机数发生器。该发生器使用基于随机数学模型的设计方法,由差分构架的两级时钟抖动流水线组成。第一级流水线中两个环形振荡器在规定时间内累积抖动,第二级流水线利用近似相同的两个环形振荡器的微小周期差构建时间数字转换器,对第一级输出的高斯抖动进行量化,通过数字化模块输出随机比特。在时间数字转换器运行过程中,第一级流水线已经重新启动累积下一个阶段的抖动,减少了空闲时间,提高了真随机数的质量和效率。在Xilinx Atrix-7平台进行了验证,该结构的硬件资源仅消耗了25个LUTs和13个DFFs,获得高达32.55 Mb/s的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随机数发生器 时钟抖动 流水线结构 随机性 环形振荡器 时间数字转换器
下载PDF
基于OpenWrt的农业ZigBee控制器通用网关系统设计
5
作者 赵昱皓 《通信电源技术》 2023年第13期128-130,共3页
设计基于OpenWrt的农业ZigBee控制器通用网关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农林场所。以AR9331 SoC芯片为核心硬件,以OpenWrt为网关操作系统软件,结合ZigBee协调器,实现农业ZigBee控制器通用网关系统的设计。为保证ZigBee控制器通用网关系统的通用... 设计基于OpenWrt的农业ZigBee控制器通用网关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农林场所。以AR9331 SoC芯片为核心硬件,以OpenWrt为网关操作系统软件,结合ZigBee协调器,实现农业ZigBee控制器通用网关系统的设计。为保证ZigBee控制器通用网关系统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对OpenWrt进行裁剪,并在通用网关设计支持USB 4G或5G等无线上网卡连接的功能。为实现节能环保,通用网关设计有支持太阳能电池及后备电池充放电的电路。结果表明,设计的ZigBee控制器通用网关可满足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场所的需要,为工农业场所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Wrt AR9331 ZigBee控制器 通用网关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9
6
作者 李慎茂 +5 位作者 缪中荣 朱凤水 吉训明 李斗 王默力 华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56-61,共6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 方法 对 4 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 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 ,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 2 83例患者中 ,对 2 0 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 ,占 71 4 % ;6 6例采取...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 方法 对 4 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 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 ,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 2 83例患者中 ,对 2 0 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 ,占 71 4 % ;6 6例采取后扩张 ,占 2 3 3% ;12例采用球囊扩张式支架 ,占 4 2 % ;3例未扩张 ,占 1 1%。 结果  4 78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率为 78 7%。心率 <5 0次 /min者占 2 6 4 % ;术中栓子脱落 5例 ,其中 2例治疗后恢复 ,2例遗留一侧肢体运动障碍 ,1例死亡 ;术后颅内出血死亡 1例 ,术后 30d内卒中或死亡 6例 ,占 1 2 6 %。随访率为 77 8%。再狭窄 17例 ,占 4 6 %。 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 ,若操作规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治疗 患者 血管内支架 颈内动脉狭窄 死亡 颈动脉狭窄 扩张 目的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2
7
作者 杜建新 +7 位作者 谌燕飞 赵瑞林 徐庚 李萌 陈革 单永治 陈文劲 张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292-294,共3页
目的 比较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两种不同手术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980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503例)和钻孔引流组(477例),进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和钻孔引流血肿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 目的 比较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两种不同手术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980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503例)和钻孔引流组(477例),进行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和钻孔引流血肿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 结果 开颅手术组死亡率为8.95%,钻孔引流组为8.81%。两组残死率和恢复率分别为:开颅手术组19.68%和80.32%;钻孔引流组24.40%和75.60%。统计结果显示,两组的残死率和恢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和钻孔引流血肿手术有相似的治疗效果,各医疗单位可以根据各自所熟悉的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开颅术 钻孔引流术 外科治疗 脑出血 手术方式
下载PDF
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诊断准确性的评估 被引量:117
8
作者 华扬 刘蓓蓓 +5 位作者 段春 刘强 缪中荣 李慎茂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11-218,共8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中国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DFI检测41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共832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PSVICA、PS...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中国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DFI检测41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共832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PSVICA、PSVDIS)和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舒张期末流速(EDVICA、EDVDIS),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PSVICA/PSVCCA、PSVICA/PSVDIS、EDVICA/EDVDIS及受试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上述各参数在不同取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与以往文献中推荐的CDFI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①诊断颈动脉50%~69%狭窄的参数标准依次为PSVICA≥155cm/s、EDVICA≥60cm/s、PSVICA/PSVCCA≥2.0、PSVICA/PSVDIS≥1.6。70%~99%狭窄的参数选择是PSVICA≥220cm/s、EDVICA≥100cm/s、PSVICA/PSVCCA≥3.5、PSVICA/PSVDIS≥3.5。②联合采用PSVICA、EDVICA、PSVICA/PSVDIS或PSVICA、EDVICA、PSVICA/PSVCCA参数标准,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95.5%、92.9%和96.4%、93.9%。③PSVICA/PSVDIS比值对于颈动脉70%~99%狭窄病变的准确率(91.1%)高于PSVICA/PSVCCA(90.8%)。结论PSVICA、EDVICA、PSVICA/PSVDIS、PSVICA/PSVCCA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的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各参数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参考标准
下载PDF
烟雾病免疫相关基因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赞 菅凤增 +2 位作者 王伊鹏 何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198-20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烟雾(moyamoya)病患者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烟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集烟雾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液标本各22份,提取烟雾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液淋巴细胞的总RNA,将mRNA逆... 目的通过分析烟雾(moyamoya)病患者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和正常人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烟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采集烟雾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液标本各22份,提取烟雾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液淋巴细胞的总RNA,将mRNA逆转录为cDNA,用Cy5和Cy3标记作为探针,与含有492个基因的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基因芯片进行杂交。以ScanArray4000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两种荧光信号,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烟雾病患者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和正常人血液淋巴细胞比较,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共有32个,其中19个基因表达增加,13个基因表达降低。结论烟雾病发生与患者的免疫相关基因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相关基因研究 外周血液淋巴细胞 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Array 正常人 发病机制 血液标本 总RNA cDNA mRNA 基因芯片 炎症反应 自身免疫 Scan 差异表达 表达降低 基因异常 患者 逆转录 光信号 扫描仪 计算机
下载PDF
复合手术技术治疗复杂颈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亚冰 焦力群 +5 位作者 谌燕飞 马妍 华扬 王天龙 蔡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分析复合手术技术在复杂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例因颈动脉闭塞和颈动脉串联性病变施行复合手术患者之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8例颈动脉闭塞患者,7例实现血管再通;4例... 目的分析复合手术技术在复杂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例因颈动脉闭塞和颈动脉串联性病变施行复合手术患者之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8例颈动脉闭塞患者,7例实现血管再通;4例颈动脉串联性病变患者,均实现血管再通。术后无一例发生脑卒中或死亡。结论采用复合手术技术治疗颈动脉闭塞和串联性病变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荐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闭塞性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58
11
作者 吉训明 +10 位作者 缪中荣 张鸿祺 张鹏 李慎茂 朱凤水 支兴龙 宋庆斌 秦晓红 牛香美 张虹 朱雪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 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所有患者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 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所有患者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 6个月.术后随访 17~ 29个月,平均 23个月. 结果 12例患者均接受了经静脉途径溶栓治疗,其中 10例患者同时接受机械性血栓切割治疗,另有 2例患者同时接受经颈动脉途径溶栓治疗.尿激酶使用总量 80万~ 290万 U,每例患者平均每天剂量低于 100万 U.出院时,所有患者的闭塞静脉窦均获再通,临床症状改善,颅内压恢复.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抗凝治疗 6个月,平均随访 23个月,无一例血栓再形成.回顾文献,经血管内途径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症状改善率为 92%,死亡率为 5%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 93%,病死率为 3.8%.联合血管内治疗组与单一血管内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 2=1.27,P>0.05). 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 血栓形成 血管内治疗 支架置入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的再评价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李萌 +5 位作者 张鸿祺 缪中荣 支兴龙 陈革 单永治 莫大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对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进行再评价。 方法 对30例经正规内科治疗后仍有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并对术后患者的脑血流改善情况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术前患者均... 目的 对颅内外血管架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进行再评价。 方法 对30例经正规内科治疗后仍有颈内动脉系统缺血症状的患者,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并对术后患者的脑血流改善情况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术前患者均为一过性缺血发作神经性缺损(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RIND)和不典型脑缺血症状,术前CT,MRI检查无大面积脑梗死,SPECT·rCBF均有脑血流减低区。术后血管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率为86.7%,术后局部脑血流改善率为70%,随访仅发现2例患者有2次TIA,无完全性卒中发生,术前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的8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可预防颈内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障碍性脑缺血发展成完全性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血管架桥术 手术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重建术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下载PDF
三维DSA与二维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晓龙 +5 位作者 沈天真 黄祥龙 王大明 张鸿祺 缪中荣 宋庆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 比较三维 (3D)DSA与二维 (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 2名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行 3DDSA和 2DDSA检查 ,双盲法诊断 3DDSA和 2DDSA分别发现的动脉瘤的个数、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和邻近血管的关系是否清楚、动脉瘤囊... 目的 比较三维 (3D)DSA与二维 (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 2名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行 3DDSA和 2DDSA检查 ,双盲法诊断 3DDSA和 2DDSA分别发现的动脉瘤的个数、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和邻近血管的关系是否清楚、动脉瘤囊内有无穿支。结果 发现的 30个动脉瘤中 3DDSA的假阳性数和假阴性数均为 0 ;2DDSA的假阳性数和假阴性数均为 2个。 3DDSA对 30个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关系均显示清楚 ,发现 2个动脉瘤囊内有穿支 ;2DDSA仅对 8个动脉瘤 (其中 4个后交通动脉瘤 ,3个前交通动脉瘤和 1个颈眼动脉瘤 )和载瘤动脉及邻近血管的关系显示清楚 ,无法证实动脉瘤囊内有无穿支。结论  3D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方面明显优越于 2D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DSA 动脉瘤 诊断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改良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 被引量:9
14
作者 吉训明 +5 位作者 赵喜庆 宣芸 王育琴 小兰 常红军 张志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 改良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的栓子制作方法 ,增加模型稳定性和成功率 ,提高脑缺血实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体重 2 80~ 32 0gWistar雄性大鼠 6 0只 ,随机分成改良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只。对照组用尼龙线一端加热法制... 目的 改良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的栓子制作方法 ,增加模型稳定性和成功率 ,提高脑缺血实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体重 2 80~ 32 0gWistar雄性大鼠 6 0只 ,随机分成改良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只。对照组用尼龙线一端加热法制作传统栓子 ,改良组用尼龙线一端沾silicone胶法制作改良栓子。两组模型除栓子制作方法不同外 ,其他手术步骤完全相同。采用ZeaLonga 5分制法进行模型的神经功能评分 ,采用TTC染色法测量并计算梗死灶的大小。比较两组模型制作成功率、成功模型中神经功能评分 3、4级大鼠所占百分数 ,以及两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变异系数。结果 改良组大鼠模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93%比 6 0 % ,χ2 =9.32 ,P =0 .0 0 2 )。改良组模型中神经功能评分 3、4级大鼠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96 .4 %比 6 1.1% ,χ2 =9.5 1,P =0 .0 0 2 )。改良组与对照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分别为 (4 .14 5 0± 0 .5 0 19)cm3和 (3.84 35± 0 .816 4 )cm3,前者脑梗死体积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后者 (12 .0 1%比 2 1.2 4 % )。结论 改良法建立的大鼠可逆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功率高 ,模型稳定 ,降低了脑缺血模型制作成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可逆性 神经功能评分 脑梗死体积 WISTAR TTC染色法 制作方法 实验研究 模型制作 变异系数 大脑中动脉 对照组 雄性大鼠 手术步骤 大鼠模型 可靠性 尼龙线 栓子 功率 稳定性 加热法 梗死灶 百分数 改良法
下载PDF
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黄明 朱凤水 +2 位作者 李慎茂 缪中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70例TIA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不同年龄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TIA(ICATIA)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VBTIA)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70例TIA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不同年龄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TIA(ICATIA)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VBTIA)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70例患者中,单纯颅外动脉、单纯颅内动脉及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分别为30.0%(21/70)、28.6%(20/70)和32.9%(23/70),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内动脉(53.3%、46.7%)。ICATIA组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稍高于颅外动脉(52.9%、47.1%),VBTIA组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颅内动脉(63.1%、36.9%)。ICATIA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VBTIA组(45.2%、4.5%),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低于VBTIA组(23.8%、59.1%),两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相近(31.0%、36.4%)。在<50岁组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为75.0%,以大脑中动脉病变为主(50.0%),高于单纯颅外动脉、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的10.0%及15.0%,而≥50岁组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11.4%)低于颅内外多发性动脉狭窄或闭塞(45.5%)和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43.2%),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DSA检查有助于明确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暂时性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经DSA分析10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华人患者的病因特点 被引量:93
16
作者 史怀璋 李斗 +1 位作者 李慎茂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TCD、B超筛选过的1000例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者737例,将其分为脑梗死组471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66例,分别对患者... 目的探讨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TCD、B超筛选过的1000例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者737例,将其分为脑梗死组471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66例,分别对患者脑动脉狭窄及闭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00例患者中,871例有与症状相关的颅内外脑血管病变。其中明确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737例中,颅内病变367例,占49.8%;颅外病变245例,占33.2%;颅内外联合病变125例,占17.0%。脑梗死患者中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P=0.02),在椎基底动脉系统中表现尤为明显(P=0.002);而TIA患者颅内外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颈动脉系统仍以颅内病变为主(P=0.04),而椎基底动脉系统则主要以颅外动脉病变为主(P=0.02),狭窄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25.7%)、大脑中动脉(18.7%)、椎动脉起始部(15.9%)。结论在华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颅内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但在TIA患者中,椎基底动脉病变仍以颅外病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颈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24
17
作者 焦力群 宋刚 +6 位作者 李萌 谌燕飞 王亚冰 马妍 华扬 蔡兵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02例(对...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02例(对其中6例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统计,共计308例)。分析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①308例中,255例单纯狭窄的病例手术获得全部成功,53例完全闭塞或近全闭塞的患者中,5例血管再通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8.4%。②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患者有14例(4.5%),其中,死亡4例(1.3%),脑梗死7例(2.3%),脑出血3例(1.0%);脑神经损伤的有10例(3.3%),心肌梗死2例(0.6%),心绞痛2例(0.6%),心力衰竭2例(0.6%),心律失常8例(2.6%),术后出现暂时性的精神症状的有20例(6.5%)。③299例获≥1个月的随访,平均25.7个月。11例(3.7%)发生再狭窄,其中10例(3.3%)发生时间为1年左右。有2例(0.7%)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TIA)症状,均为再狭窄的患者。④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者术后30d内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0.198,95%CI:1.237~14.676)及mRS评分≥3分者(OR=11.707,95%CI:3.101~44.193)是导致术后30 d内卒中和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EA能有效地防治颈动脉狭窄导致的卒中发作风险。吸烟和术前mRS评分≥3可以增加CEA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浙江省从鼠标本中检获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断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恩富 +2 位作者 王臻 谢淑云 姜理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5-416,共2页
关键词 莱姆病螺旋体 DNA片断 老鼠 标本 浙江省 自然疫源地 自然感染 病原学
下载PDF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贺雄军 缪中荣 +5 位作者 华扬 李慎茂 朱凤水 吉训明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症状性MCA狭窄并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CD、DSA随访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率。狭窄率判定标准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症状性MCA狭窄并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CD、DSA随访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率。狭窄率判定标准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的方法,术后MCA狭窄率〉50%为再狭窄。按MCA狭窄长度分为〈5mm、5~10mm、〉10mm;按置入支架类型分为裸支架与药物支架。分析MCA狭窄长度、置入支架种类及危险因素与再狭窄的相关性。对有、无相关危险因素再狭窄率的差异显著性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13例患者有161处狭窄,置入支架129枚。术前MCA平均狭窄率为(80.8±8.8)%,术后即刻平均狭窄率为(3.7±8.2)%。随访89例患者(78.8%),平均随访时间为(28.7±16.4)个月(3个月至5年)。TCD随访63例;随访26例。16例(16/89,17.9%)出现〉50%的再狭窄,其中病变长度〈5mm者再狭窄4例(4/39。10.2%),5~10mm者11例(11/47,23.4%),〉10mm1例(1/3)。置入裸支架后再狭窄15例(15/80,18.8%),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1例(1/9)。16例再狭窄患者伴糖尿病11例、高血压10例、高脂血症6例、糖尿病+高血压4例、吸烟9例、饮酒5例及冠心病2例。有、无相关危险因素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后再狭窄原因可能与支架类型有关,不除外与糖尿病有关。其他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支架 危险因素 再狭窄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术中、术后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郑宇 华扬 +4 位作者 段春 李慎茂 缪中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2期1872-1874,共3页
目的 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前、术中、术后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对 2 7例CEA患者术前术后病变局部管径、流速及同侧大脑中动脉 (MCA)术前、术中、术后流... 目的 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前、术中、术后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对 2 7例CEA患者术前术后病变局部管径、流速及同侧大脑中动脉 (MCA)术前、术中、术后流速、搏动指数 (PI)和交通支开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CEA术后 ,颈动脉管径、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患侧的MCA流速及PI升高 (P <0 .0 0 1)。侧支循环关闭。术中患侧MCA流速下降幅度 <40 %与前交通开放相关 (P =0 .0 15 )。结论 CEA后颅外和颅内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CDFI与TCD结合 ,可评价CEA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颅内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为CEA手术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并可作为评价手术效果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膜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