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事件驱动的采煤工作面动态空间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1
作者 张申 凡娜 +1 位作者 翟彦蓉 常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8-52,共5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随采煤工作面移动不断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动态成簇路由协议。该协议根据节点的剩余能量和事件对节点的刺激程度来选取事件区域内的簇头节点,并引入功率发射等级来确定成簇范围。仿真结果表...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随采煤工作面移动不断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动态成簇路由协议。该协议根据节点的剩余能量和事件对节点的刺激程度来选取事件区域内的簇头节点,并引入功率发射等级来确定成簇范围。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对突发事件区域内信息融合更为合理,数据链路传输速度更快,可有效降低网络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动态空间 无线传感器网络 事件驱动 动态成簇 路由协议 DNNCH—ED TEEN
下载PDF
选煤厂设备运行状态综合评判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海军 胡晨骏 凡娜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2-74,共3页
针对采用参数阈值法不能实时判断选煤厂设备运行状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选煤厂设备运行状态综合评判系统。该系统首先选定评判指标并对其进行状态描述,然后建立各评判指标的隶属函数,确定各评判指标权重,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判计算设备运... 针对采用参数阈值法不能实时判断选煤厂设备运行状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选煤厂设备运行状态综合评判系统。该系统首先选定评判指标并对其进行状态描述,然后建立各评判指标的隶属函数,确定各评判指标权重,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判计算设备运行状态分数,根据状态分数预测设备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同时为检修工作提供对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设备运行状态 综合评判 趋势预测 检修对策
下载PDF
320排冠脉CTA对动脉间型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窦的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奕 凡娜 +1 位作者 汪汉林 杜柏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8期1455-1457,1465,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冠脉CTA评价动脉间型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窦的价值。方法 320排冠脉CTA检查中发现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窦且右冠状动脉近段走行于升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动脉间型)8例患者纳入本组,同时分析8例右冠状动脉起始正常的冠脉CTA资... 目的探讨320排冠脉CTA评价动脉间型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窦的价值。方法 320排冠脉CTA检查中发现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窦且右冠状动脉近段走行于升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动脉间型)8例患者纳入本组,同时分析8例右冠状动脉起始正常的冠脉CTA资料作为对照组。运用MPR、MIP以及VR等技术显示右冠状动脉的起源、开口和走行。利用测量工具评价收缩期和舒张期右冠状动脉近段管径的变化以及升主动脉右前壁与右冠状动脉近段之间的夹角,计算收缩期狭窄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患者年龄、射线剂量、右冠状动脉近段管径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变化以及升主动脉与右冠状动脉之间夹角的差异。结果 8例动脉间型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窦通过VR和薄层MIP重组均可以确诊,VR重组显示该变异最为直观。两组患者年龄和射线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右冠状动脉近段收缩期管径为(2.1±0.3)mm,舒张期为(2.6±0.7)mm,升主动脉与右冠状动脉之间夹角为(18.4°±1.4°),较对照组[收缩期(4.7±0.7)mm,舒张期(4.9±0.6)mm,夹角(60.7°±9.4°)]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冠脉CTA能清楚显示右冠状动脉的异常起源和走行,动态评价近段血管在心动周期内的变化,为查明心肌缺血原因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联合CT平扫混杂密度征和岛征预测急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梁奕 曾聃 +4 位作者 周杰 高阳 凡娜 范文辉 杜柏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CT平扫混杂密度征和岛征预测急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方法分析95例发病在6小时内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基线和复查CT血肿体积变化分为血肿扩大组和无血肿扩大组,对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 目的探讨联合CT平扫混杂密度征和岛征预测急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方法分析95例发病在6小时内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基线和复查CT血肿体积变化分为血肿扩大组和无血肿扩大组,对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有29例(30.5%)发生早期血肿扩大,其中混杂密度征和岛征阳性21例,66例无血肿扩大组中混杂密度征和岛征阳性10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03,P<0.001)。CT平扫混杂密度征和岛征预测急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灵敏度为72.4%、特异度84.8%、阳性预测值67.7%、阴性预测值8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混杂密度征和岛征是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平扫混杂密度征和岛征预测急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敏感性较高,有助于筛选出有血肿扩大风险的高危患者,使得治疗更加及时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出血 早期血肿扩大 混杂密度征 岛征
下载PDF
自由呼吸状态下行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可行性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威威 梁奕 +3 位作者 凡娜 李贞 王剑 范文辉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拟诊断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屏气组和自由呼吸组,每组30例。屏气组患者在行CCTA检查时配合屏气;自由呼吸组患者在行CCTA检查时可自由呼吸。比... 目的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320排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拟诊断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屏气组和自由呼吸组,每组30例。屏气组患者在行CCTA检查时配合屏气;自由呼吸组患者在行CCTA检查时可自由呼吸。比较两组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近段处的CT值、图像信噪比(SNR)、图像对比噪声比(CNR),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有效辐射剂量。结果两组主动脉根部图像的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右冠状动脉近段的CT值、SNR和CNR,以及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由呼吸组有效辐射剂量低于屏气组(P<0.05)。结论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320排C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屏气困难或屏气后心率不稳的患者可选择行自由呼吸状态下C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自由呼吸 屏气 320排CT
下载PDF
性爱之花盛放在最后一夜
6
作者 凡娜 《医药与保健》 2000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性生活 爱情故事 放荡的女人 爱情与婚姻 心理状态 异性交往 心理作用 象故事 无法忍受 性器官
下载PDF
9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演变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汪汉林 梁奕 +4 位作者 王佳 李自凯 李贞 凡娜 范文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1-706,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征象演变规律,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搜集91例核酸检测阳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普通型69例,重症型17例,危重型5例。年龄17~90岁,平均年龄50岁,男40例,女51例。回顾分析其CT征象发展与转归。结果...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征象演变规律,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搜集91例核酸检测阳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普通型69例,重症型17例,危重型5例。年龄17~90岁,平均年龄50岁,男40例,女51例。回顾分析其CT征象发展与转归。结果:普通型患者经过3~26d(平均14d)进入消散期,其演变过程表现为早期→消散期(3例),早期→进展期→消散期(56例),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消散期(10例);重型患者经过8~27d(平均15d)进入消散期,其演变过程表现为早期→进展期→消散期(6例),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消散期(11例);危重型患者经过14~22d(平均18d)发展进入消散期,其演变过程均表现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消散期(5例)。演变过程出现磨玻璃密度影(48例),实性/亚实性结节(13例),斑片实变影(75例),铺路石征(34例),纤维条索影(46例),胸膜下线(12例),支气管气象征(14例),支气管扩张(9例),血管增粗征(15例),淋巴结肿大(2例),胸膜增厚(17例)、胸腔积液(6例)12种CT征象。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演变过程表现为3种:①早期→消散期;②早期→进展期→消散期;③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消散期。CT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病毒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既当证人又当辩护人是违法的
8
作者 凡娜 李静茹 《农村农业农民》 2005年第12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证人 违法 案件 诉讼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高分辨MRI斑块负荷差异与ABCD2评分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凡娜 陈鹏飞 +3 位作者 李自凯 杨威威 王剑 梁奕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利用3D-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斑块负荷的差异及其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HR-MRI检查的56例TIA及22例AIS患者病例,根据脑卒中风险评分量... 目的:利用3D-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斑块负荷的差异及其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HR-MRI检查的56例TIA及22例AIS患者病例,根据脑卒中风险评分量表ABCD2评分将TIA组患者分为低中危组(ABCD2<6,37例)与高危组(ABCD2≥6,19例)。测量并计算病变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率、最大管壁厚度(WTmax)、最小管壁厚度(WTmin)、病变或参考层面管腔面积(LAMLN/LARL)、病变或参考层面血管总面积(TVAMLN/TVARL)、病变或参考管壁面积(WAMLN/WARL);标准化壁指数(NWI)、重构指数(RI)、偏心指数(EI)。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Kruskal Wallis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和斑块负荷的差异。采用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负荷对低中危TIA组、高危TIA组、AIS组分组的影响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或Pearson相关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TIA组斑块负荷与ABCD2评分的关系。结果:AIS患者颈内动脉病变WTmax、WTmin、LAMLN、RI、NWI与低中危TIA组、高危TI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93、9.61、27.08、6.02、29.20,均P<0.05),其中组间比较WTmax、WTmin的差异仅低中危组与AI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LAMLN、NWI组间比较低中危TIA组、高危TIA组分别与AI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NWI可能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的斑块负荷影响指标(95%CI:2.87~14.75,P=0.004)。ABCD2评分的得分情况与RI(r=0.291,P=0.029)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低中危组、高危组TIA及AIS患者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参数NWI与卒中及TIA分层患者存在相关性,RI与ABCD2评分存在弱正相关,是识别高风险TIA患者的潜在指标,对早期预防卒中的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高分辨成像 斑块负荷 ABCD2评分
原文传递
伴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蹼的CTA影像与临床特征分析
10
作者 凡娜 陈鹏飞 +4 位作者 范文辉 杨威威 王佳 方锐 梁奕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短暂性脑缺血(TIA)及同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颈动脉蹼(CaW)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择经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为CaW的患者,按照CaW与TIA、AIS发生与否,分为无症状性CaW组、TIA CaW组、AIS CaW组,比较三... 目的探讨无症状、短暂性脑缺血(TIA)及同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颈动脉蹼(CaW)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选择经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为CaW的患者,按照CaW与TIA、AIS发生与否,分为无症状性CaW组、TIA CaW组、AIS CaW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及CTA CaW影像学特征。结果76例CaW患者,共发现CaW 85个,其中无症状性CaW组26例、TIA CaW组22例、AIS CaW组19例、合并其他脑血管病9例。男59例,女17例。在临床特征卡方及方差分析比较,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变,三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吸烟组间分析中,无症状与TIA CaW组、AIS CaW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组间分析中,TIA CaW组与无症状、AIS CaW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组间方差分析中,无症状组与TIA CaW组、AIS CaW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aW影像特征包括轴位长度、斜矢状位长度、角度、狭窄程度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比较,仅狭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F=3.43,P<0.05),其中无症状组与AIS CaW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CaW(轴位长度、斜矢状位长度、角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W以男性多见,在存在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改变的CaW患者,其更易于发生TIA或者缺血性脑卒中事件。CaW形态结构所致的管腔狭窄亦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缺血性脑卒中 CT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痛风性关节炎的双能量CT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9
11
作者 凡娜 邢芬 +4 位作者 胡慧娟 徐丽莹 刘骏方 张寒菲 廖美焱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805-808,共4页
目的:分析痛风性关节炎(GA)的双能量CT(DECT)影像学表现,探讨痛风性关节炎DE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GA 188例DECT、48例X线、17例MRI影像学表现,比较DECT双能量分析对痛风结节的检出率,比较急性期、非急性期痛风受累关节的DECT... 目的:分析痛风性关节炎(GA)的双能量CT(DECT)影像学表现,探讨痛风性关节炎DE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GA 188例DECT、48例X线、17例MRI影像学表现,比较DECT双能量分析对痛风结节的检出率,比较急性期、非急性期痛风受累关节的DECT影像学表现。结果:GA急性期有65例、非急性期有123例,男∶女为13.5∶1,平均年龄(55.2±15.2)岁。DECT双能量分析前后对急性期痛风结节检出率分别为16.92%、69.23%,对非急性期痛风结节检出率分别为20.32%、90.24%,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GA急性期与非急性期比较痛风结节、关节囊及关节面病变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RI检出GA急性期、非急性期关节软骨病变率分别为80%、66.7%。结论:DECT双能量分析可以特异性检出痛风结节,显著提高痛风结节的检出率。DECT能较好地检出痛风关节病变,非急性期痛风结节、关节囊、关节面病变率均高于急性期关节病变。MRI可以敏感地检出关节软骨病变。X线能检出非急性期痛风关节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盐结晶 DECT 影像表现 诊断
原文传递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MSCT影像表现
12
作者 曹毅媛 凡娜 +3 位作者 邢芬 徐丽莹 屈艳娟 廖美焱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1-703,719,共4页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P)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SFTP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FTP的MSCT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8例SFTP中6例良性、2例恶性,起源于右肋胸膜4例、左肋胸膜2例、左膈肌胸膜2例。肿瘤最大...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P)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SFTP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FTP的MSCT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8例SFTP中6例良性、2例恶性,起源于右肋胸膜4例、左肋胸膜2例、左膈肌胸膜2例。肿瘤最大径24-139mm,平均84.6mm。8例SFTP均呈类圆形,5例密度不均,2例可见钙化灶。8例肿瘤-肺侧边缘光滑,4例肿瘤-胸壁侧边界清楚,3例肿瘤-胸壁或膈肌侧边界不清,1例恶性SFTP侵犯胸壁肌肉及破坏肋骨。4例SFTP行增强检查均表现为"地图样"强化,1例可见强化迂曲血管影及"假包膜征",1例延迟扫描呈进行性强化。结论:SFTP起源于胸膜,多为单发病变,密度多不均匀,增强可见迂曲强化血管影、"地图样"强化、进行性强化及"假包膜征"。MSCT可明确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准确测量大小,对SFTP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肿瘤 纤维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奕 柳柏玉 +4 位作者 陶静雄 凡娜 范文辉 杜柏林 王晏文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基于颅脑CT成像的深度学习算法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分割和血肿扩大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因高血压脑出血行颅脑CT平扫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症状出现后6 h内进行基线CT扫描,并在随后24 h内进行C...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基于颅脑CT成像的深度学习算法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分割和血肿扩大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因高血压脑出血行颅脑CT平扫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症状出现后6 h内进行基线CT扫描,并在随后24 h内进行CT复查,比较血肿是否扩大。为构建血肿分割与血肿扩大预测模型,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共包含350例患者,用于训练模型,测试集包含150例患者,用于模型的验证。模型采用基于Attention U-Net的网络框架对颅脑CT的血肿进行自动分割并采用基于ResNet-34的网络对血肿扩大进行预测。分割模型的准确度评估采用均交并比(MIoU)和Dice系数作为评价指标。预测模型准确度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临床定量资料以平均±标准差表示,若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其差异性,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血肿扩大组和非血肿扩大组在年龄(P=0.211)和性别(P=0.21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血肿扩大组的血肿体积(16.7 ml vs.26.7 ml,P<0.001)、血肿直径(41.7 mm vs.48.9 mm,P<0.001)较血肿扩大组明显变小。分割模型的MIoU和Dice系数为0.89和0.90。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909(95%CI:0.851~0.94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8%(95%CI:65.7%~92.3%)、96.43%(95%CI:91.1%~99.0%)。结论基于颅脑CT图像的深度学习系统可以精准分割颅脑血肿和进行血肿扩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扩大 高血压 深度学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甜橙
14
作者 凡娜 《诗刊》 2023年第14期62-63,共2页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诊胸部CT影像学特征与临床分型的关系
15
作者 凡娜 杨威威 +1 位作者 梁奕 范文辉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首诊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分型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患者资料,总结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分型。结果:COVID-19不同年龄段肺部病变累及部位、累及范围、病灶分布及最大长径有差异。普通型...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首诊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分型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患者资料,总结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分型。结果:COVID-19不同年龄段肺部病变累及部位、累及范围、病灶分布及最大长径有差异。普通型组与重型、危重症型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有统计学差异,ROC曲线显示年龄曲线下面积0.698(P<0.01),最大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4.50%、70.70%,年龄临界值50.5岁。结论:COVID-19患者胸部CT早期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最常累及下肺后基底段。青中老年胸部CT表现各有差异,其中17~35岁单发、单肺受累多见,36~90岁大部分病灶分布胸膜下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累及双肺并达到两个肺叶以上改变。COVID-19进展迅速,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年龄>50.5岁的患者,有必要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并且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T 临床分型 年龄
原文传递
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A1-A2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及破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威威 王金显 +4 位作者 朱正红 胡波 凡娜 梁奕 范文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A1-A2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及破裂的相关性。方法搜集8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及164名脑血管正常者CTA图像,分析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A1-A2角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前交通动脉瘤组按破裂与未...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A1-A2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及破裂的相关性。方法搜集8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及164名脑血管正常者CTA图像,分析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A1-A2角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前交通动脉瘤组按破裂与未破裂又分成两组,比较两组间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A1-A2角、瘤侧A1-A2角与动脉瘤破裂的关系。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组A1段血管构象以一侧优势型居多,正常对照组以均衡型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与未破裂组的A1段血管构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通动脉瘤的A1-A2角小于正常对照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组A1-A2角及瘤侧A1-A2角均小于未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相关,以一侧优势型更易好发,但不是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A1-A2夹角可以预测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成及破裂,较小的A1-A2夹角容易形成前交通动脉瘤,且更易破裂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破裂 A1-A2夹角 A1段血管构象 大脑前动脉
原文传递
心电门控4D-CTA评估颅内动脉瘤异常搏动点与破裂风险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威威 梁奕 +4 位作者 凡娜 王金显 朱正红 胡波 范文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98-2402,共5页
目的运用心电门控四维CT血管造影(4D-CTA)技术分析颅内动脉瘤在单个心动周期内的搏动情况,探讨异常搏动点与动脉瘤破裂出血之间的关联。方法80例颅内单发动脉瘤患者行心电门控4D-CTA检查,按破裂与否分成两组,比较两组4D-CTA图像测量的... 目的运用心电门控四维CT血管造影(4D-CTA)技术分析颅内动脉瘤在单个心动周期内的搏动情况,探讨异常搏动点与动脉瘤破裂出血之间的关联。方法80例颅内单发动脉瘤患者行心电门控4D-CTA检查,按破裂与否分成两组,比较两组4D-CTA图像测量的参数差异,包括动脉瘤发生部位、瘤体长径、瘤颈宽度、尺寸比(SR)、高宽比(AR)、流动角、动脉瘤角、子囊、异常搏动点以及异常搏动点出现的位置及期相,对上述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发生部位、SR、AR、流动角、子囊、异常搏动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体长径、瘤颈宽度、动脉瘤角、异常搏动点出现的位置及期相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异常搏动点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显著相关因素(OR=7.202,P=0.004)。结论异常搏动点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AR、SR、流动角、子囊与动脉瘤破裂相关但非独立危险因素;有异常搏动点的动脉瘤提示破裂风险高,需临床及早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CTA 心电门控 颅内动脉瘤 破裂 异常搏动点
原文传递
肺癌筛查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18
作者 凡娜 杜柏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11期0298-0298,300,共2页
目前,肺癌是常见死亡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就已到了晚期,因而五年生存率较低,筛查可能减少死于肺癌的风险,影像学检查在筛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LDCT对肺癌的筛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肺癌筛查 X线 CT MRI PET-CT
下载PDF
生成对抗网络在颅脑CT运动伪影校准中的应用
19
作者 柳柏玉 梁奕 +5 位作者 李贞 凡娜 石敏 李自凯 杜柏林 范文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15-2119,共5页
目的评估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去除颅脑CT运动伪影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300例因初次颅脑CT扫描存在运动伪影而进行颅脑CT复扫的患者。300例患者图像被随机按照4∶1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每位患者两次颅脑CT扫描所获得的图像分别为... 目的评估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去除颅脑CT运动伪影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300例因初次颅脑CT扫描存在运动伪影而进行颅脑CT复扫的患者。300例患者图像被随机按照4∶1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每位患者两次颅脑CT扫描所获得的图像分别为初次扫描的含有运动伪影的图像(FTI)以及复扫的无运动伪影的图像(STI)。训练集240例患者,累计4800对FTI-STI图像,用于生成对抗模型的训练。测试集60例患者,累计1200对FTI-STI图像,用于测试模型效能。采用cycle-GAN作为网络框架,通过在训练集中FTI和STI构建映射,以STI为参考图像,将输入训练集中的FTI合成无伪影颅脑CT图像(SCT)。采用均方误差(MSE)定量评估模型生成的SCT和验证集中扫描得到的STI的总体差异。采用峰值信噪比(PSNR)评价SCT与STI的噪声分布差异。采用结构相似性(SSIM)、特征相似度(FSIM)评估SCT和STI的结构和特征相似程度。由两位具有8年以上中枢神经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分别对噪声、伪影、病变显示度以及总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采用五级评分法,其中1级表示图像质量最差,难以诊断;5级表示图像质量最好,1~5级图像质量逐级递增。数据正态分布检验采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质量评分比较采用Wilcoxon signed-rank检验。等级资料一致性检验采用weighted-kappa系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生成的SCT的PSNR、SSIM、FSIM、MSE分别为45.1、0.913、0.924、0.003。提示SCT在噪声分布,结构以及纹理特征与STI高度相似。STI组和SCT组的各项质量评估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STI组和SCT组的噪声分布、伪影评分、灰白质评分、病变显示度评分均明显优于FTI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以有效减少颅脑CT运动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颅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运动伪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