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锋喻红和凯伦·史密斯的对话
1
作者 凯伦·史密斯 《油画艺术》 2016年第4期55-61,共7页
喻红是她那个时代重要的画家之一。她的绘画极具风格和形式感,延续了现代主义的轨迹,她全身心地投入绘画中去,投入现实主义中去,并从绵延多个世纪的西方油画进程中有所借鉴。这些在2013 年喻红创作的“金色天景”系列中得到了极好... 喻红是她那个时代重要的画家之一。她的绘画极具风格和形式感,延续了现代主义的轨迹,她全身心地投入绘画中去,投入现实主义中去,并从绵延多个世纪的西方油画进程中有所借鉴。这些在2013 年喻红创作的“金色天景”系列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此系 列天顶画效仿了西斯廷大教堂独有的视觉特质,画中人物从发光的金色背景中朝下望去。同样,喻红作品的叙事结构,尤其是几幅最近的大型画作也体现了上述特点,这些作品也将出现在本次展览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密斯 对话 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 西方油画 叙事结构 形式感 天顶画
下载PDF
坏孩子的天空
2
作者 凯伦·史密斯 胡翀(译) 《中国艺术》 2006年第2期82-84,共3页
这个标题自身似乎包含着一种矛盾,即它所指的年龄层与淘气的孩童阶段.想想看,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最大的已经35岁了,而绝大部分也处于二十好几的尾声了,对于他们来说,童年早已是过去时.那么我们真的是在谈论孩子们的作品吗... 这个标题自身似乎包含着一种矛盾,即它所指的年龄层与淘气的孩童阶段.想想看,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最大的已经35岁了,而绝大部分也处于二十好几的尾声了,对于他们来说,童年早已是过去时.那么我们真的是在谈论孩子们的作品吗,为什么又说他们是坏孩子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子 天空 70年代 艺术家 过去时 标题
下载PDF
杯弓蛇影(节选)
3
作者 凯伦·史密斯 《当代油画》 2013年第4期134-137,2,共5页
马轲,1970年出生于山东淄博。作为学院派的"产物",他也是沿着中国大多数油画家所走过的路成长起来的。孩提时的他就展现出了绘画天赋,但他却是克服了来自家庭的阻碍才最终得以进入大学学习艺术的。1990年,马轲进入天津美术学... 马轲,1970年出生于山东淄博。作为学院派的"产物",他也是沿着中国大多数油画家所走过的路成长起来的。孩提时的他就展现出了绘画天赋,但他却是克服了来自家庭的阻碍才最终得以进入大学学习艺术的。1990年,马轲进入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并在那里获得了学士学位。1993年,他成为第一批罗中立奖学金(成立于1992年)获得者,同年,马轲毕业。出于对他的认可,他毕业后留校任教。如果不是1998年他去非洲做援教的经历——中国援助非洲大陆国家众多项目中的一个——他可能还在天津当老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系 天津美术学院 罗中立 油画家 学士学位 山东淄博 非洲大陆 中央美术学院 抽象表现主义 学习
原文传递
高波:用光作画
4
作者 凯伦·史密斯 钱志坚 《艺术界》 1997年第4期56-57,共2页
高波的摄影作品具有直接而强烈的冲击力。每件作品都很大,不过观众从作品的尺寸所得到的印象并不是高波投入于作品的比例。作品的比例为等身大小,或者说给人以等人大小的幻觉。观众的感觉不是面对这些人物的复制形象,而更像是面对沉默... 高波的摄影作品具有直接而强烈的冲击力。每件作品都很大,不过观众从作品的尺寸所得到的印象并不是高波投入于作品的比例。作品的比例为等身大小,或者说给人以等人大小的幻觉。观众的感觉不是面对这些人物的复制形象,而更像是面对沉默冷峻的人物本身。这种效果多少有些令人不安。人物的面部表情是在冷酷地向外凝视,他们的目光所遇到的是观众探究、羞怯、疑问的眼神。他们的凝视直接而又神秘,目光中闪烁出许多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作品 观众 向外凝视 西藏 巴黎 盒式照相机 物本身 文化的共生 建筑摄影 面部表情
原文传递
认识摄影
5
作者 凯伦·史密斯 钱志坚 《艺术界》 1997年第4期67-71,共5页
我仍清晰地记得一部电影,它与我对于摄影的理解有着特殊的关系。电影讲述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人的故事,她对生活的狂热追求因为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瘫痪而突然中止。她痛恨自己的精神被因困于无用的身躯,由此陷入绝望和愤怒的境地,并且否认... 我仍清晰地记得一部电影,它与我对于摄影的理解有着特殊的关系。电影讲述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人的故事,她对生活的狂热追求因为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瘫痪而突然中止。她痛恨自己的精神被因困于无用的身躯,由此陷入绝望和愤怒的境地,并且否认外面的世界,因为她再也不能感受到它。她隐居于遥远的乡村,将自己禁闭于室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作品 布瑞 绘画 塔尔伯特 摄影图像 摄影艺术 电影 照相机 突然中止 可思议
原文传递
来自真实记录的幻想概念
6
作者 凯伦·史密斯 《现代艺术》 2002年第2期35-42,共8页
像所有好的艺术一样,摄影作品的观念和传递的信息应该是充满天赋而持续久远的。我在中国看到的第一件和当代艺术有关的摄影作品是东村的艺术家荣荣为艺术家张洹拍摄的一些照片的小样。这些图片混合了一些表演的行为:首先是两张张洹的... 像所有好的艺术一样,摄影作品的观念和传递的信息应该是充满天赋而持续久远的。我在中国看到的第一件和当代艺术有关的摄影作品是东村的艺术家荣荣为艺术家张洹拍摄的一些照片的小样。这些图片混合了一些表演的行为:首先是两张张洹的正式表演的图片,其次是用不同的道具所做的实验。作为一个凭借相机和渴望成为摄影家的朋友,荣荣用他敏锐的眼睛捕捉张洹的行为但却丝毫没有干预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 摄影作品 道具 混合 捕捉 图片 表演 传递 记录
原文传递
颗粒到像素:摄影在中国
7
作者 凯伦·史密斯 《艺术当代》 2015年第9期60-63,共4页
由于21世纪的技术发展,今天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架相机在手。每个人现在也都熟悉了“像素”这个术语,意思就是编码信息的最小单位,其数量决定了数字影像的清晰度。今天,人们不大熟悉的也许是“颗粒”一词的含义,在前数字时代,这个词... 由于21世纪的技术发展,今天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架相机在手。每个人现在也都熟悉了“像素”这个术语,意思就是编码信息的最小单位,其数量决定了数字影像的清晰度。今天,人们不大熟悉的也许是“颗粒”一词的含义,在前数字时代,这个词通常用来指一幅照片的质感。和我们今天使用“像素”一词的方式类似,颗粒也指一幅照片的清晰度,特别是其细节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素 中国 摄影 技术发展 21世纪 编码信息 数字影像 数字时代
原文传递
关伟:魔咒
8
作者 凯伦·史密斯 梁幸仪 《艺术界》 2011年第4期200-203,共4页
著名澳大利亚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休斯曾在纪录片《蒙娜丽莎的诅咒》中说过,艺术的作用在于"让我们获得对所生存的世界的一种更清晰、更智性的认识",提供一个"别样之境,让我们意识到,除了日常的考量和需要,生活还有更丰富的内涵... 著名澳大利亚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休斯曾在纪录片《蒙娜丽莎的诅咒》中说过,艺术的作用在于"让我们获得对所生存的世界的一种更清晰、更智性的认识",提供一个"别样之境,让我们意识到,除了日常的考量和需要,生活还有更丰富的内涵"这正是许多中国艺术家坚信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至少,这是他们努力追求的目标,然而成功者却不多,北京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评论家 关伟 蒙娜丽莎 澳大利亚 纪录片 罗伯特 艺术家 成功者
原文传递
向京——大声说出来
9
作者 凯伦·史密斯 毛卫东(译) 《艺术当代》 2009年第1期44-47,共4页
向京是一位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女性。她的个性中有着波希米亚的自由精神却又不矫揉造作,在对待生活和艺术的心态下这一点显得十分突出。这种独特的个性被置入一个柔弱的身躯之中.生命又赋予她一双清澈的大眼,娇小的外表掩饰了她天生... 向京是一位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女性。她的个性中有着波希米亚的自由精神却又不矫揉造作,在对待生活和艺术的心态下这一点显得十分突出。这种独特的个性被置入一个柔弱的身躯之中.生命又赋予她一双清澈的大眼,娇小的外表掩饰了她天生的敏锐洞察力。到目前为止,向京的艺术一直着眼于表现女性.女性身体成为她观察中国当代女性现状的渠道。2008年初.她将自己近一两年的创作集中做了一次展览,作为自己艺术生涯这一阶段的总结。既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成熟的状态,向京觉得现在是转向新领域的时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 艺术生涯 独立思想 自由精神 波希米亚 当代女性 女性身体 洞察力
原文传递
行走无疆——贾蔼力的世界(节选)
10
作者 凯伦·史密斯 白冰(译) 《艺术当代》 2007年第6期30-37,共8页
2006年.贾蔼力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得硕士学位。贾蔼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谦让的.甚至有些腼腆。而他对其作品内容的阐释又是如此的无序、模糊,仿佛刻意回避着什么.除非论述本身带给他自信.否则很难打破他礼貌的防范。而隔... 2006年.贾蔼力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得硕士学位。贾蔼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谦让的.甚至有些腼腆。而他对其作品内容的阐释又是如此的无序、模糊,仿佛刻意回避着什么.除非论述本身带给他自信.否则很难打破他礼貌的防范。而隔阂一旦被打破.他的思维就会像空气一样活跃起来.就像他的作品隐含的活跃因子。这个个性特征使人很难一下把这个年轻的艺术家和他的作品统一起来,但很快,从他近期作品对笔触和色彩的探索中便能看出些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内容 节选 世界 鲁迅美术学院 硕士学位 第一印象 个性特征 艺术家
原文传递
看黄汉成的画
11
作者 凯伦·史密斯 《艺术当代》 2004年第4期90-93,共4页
1992年,我开始创作题为《被报纸覆盖的人》系列布面油画作品。那时,开始把我关注的这些市民形象用相机拍摄下来,然后将这些照片重新打散拼合,将特别典型的人物组合在一起构成画面用商业广告文字和报刊杂志上的各种文字覆盖在这些人... 1992年,我开始创作题为《被报纸覆盖的人》系列布面油画作品。那时,开始把我关注的这些市民形象用相机拍摄下来,然后将这些照片重新打散拼合,将特别典型的人物组合在一起构成画面用商业广告文字和报刊杂志上的各种文字覆盖在这些人物的身上。早期油画作品上的文字采用的是报纸拼贴或丝网印刷的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 《被报纸覆盖的人》 黄汉成 创作手法 绘画风格 笔墨语言
原文传递
延伸与不确定——徐宏民的抽象艺术
12
作者 凯伦·史密斯 《艺术当代》 2004年第3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徐宏民 抽象绘画 艺术风格 色彩 创作手法
原文传递
幽魂风景
13
作者 凯伦·史密斯 施烨婷 《艺术界》 2018年第1期140-143,共4页
从1980年代晚期起,关于传统和新媒体之间关系的讨论就在持续不断地为中国的艺评界制造着压力。OCAT西安馆馆长兼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的总策展人,凯伦·史密斯,通过李明的作品剖析了影像中的水墨这一议题。
关键词 中国 艺术评论 艺术创作 艺术欣赏
原文传递
意识形态的反射
14
作者 凯伦·史密斯 康康 《艺术界》 2015年第6期108-115,108,共8页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周铁海和颜磊以充满争议的批判性思考出现于中国新艺术视野之中。此处的“新”是对“旧”的反抗,新兴艺术与陈旧的官方艺术形成二元对立。“新”同样是早期群展之一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的“新”,虽然当时更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周铁海和颜磊以充满争议的批判性思考出现于中国新艺术视野之中。此处的“新”是对“旧”的反抗,新兴艺术与陈旧的官方艺术形成二元对立。“新”同样是早期群展之一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的“新”,虽然当时更通用的词汇是“现代”和“先锋”—周铁海和颜磊都未参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艺术创作 绘画艺术 艺术欣赏
原文传递
梁志和:应物象形
15
作者 凯伦·史密斯 康康 《艺术界》 2015年第4期76-83,76,共8页
对世界上许多地区的艺术家来说,20世纪90年代不过是冷战结束后的一个历史阶段——或是历史终结的延长.梁志和便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中成长,并在英国统治的最后年月中成为了一名当代艺术家.他这一代人亲身经历了香港剧变,生存在本土与国... 对世界上许多地区的艺术家来说,20世纪90年代不过是冷战结束后的一个历史阶段——或是历史终结的延长.梁志和便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中成长,并在英国统治的最后年月中成为了一名当代艺术家.他这一代人亲身经历了香港剧变,生存在本土与国际文化的夹缝中,有着复杂的国别身份.90年代初的香港还是一个所谓的文化沙漠,艺术作为舶来品受到严重限制.1996年,梁志和与曾德平、张思敏、黄志恒、文晶莹、梁美萍和李绍荣一道创建艺术家运营空间Para Site,开启了香港艺术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志和 艺术家 艺术创作 艺术欣赏
原文传递
对话萧搏
16
作者 凯伦·史密斯 《艺术当代》 2008年第5期48-51,共4页
凯伦·史密斯(以下简称凯):2006年9月.在站台中国举办的你的个展中.我看过你一些作品.觉得很有意思,也引人注目。首先是单幅作品的数量:其次,每幅作品所呈现的顺序以及内容都表达出一个情节,令人不得不驻足凝视.进而思... 凯伦·史密斯(以下简称凯):2006年9月.在站台中国举办的你的个展中.我看过你一些作品.觉得很有意思,也引人注目。首先是单幅作品的数量:其次,每幅作品所呈现的顺序以及内容都表达出一个情节,令人不得不驻足凝视.进而思考。我想说的是.在你的画面中.一些领袖的形象成为中国意识领域的代言.成为符号,最初给人以不和谐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中国意识 作品 史密斯
原文传递
马丁·舍勒:知人识面
17
作者 凯伦·史密斯 《摄影之友》 2019年第9期44-47,共4页
《知人识面》呈现了逾六十幅由世界知名的德国摄影师马丁·舍勒拍摄的肖像。参展作品囊括了世界上最富影响力、最知名的社会各界人士的面孔,从艺术及娱乐界名流、国家领袖、政治家到企业家和运动员。马丁·舍勒Martin Schoelle... 《知人识面》呈现了逾六十幅由世界知名的德国摄影师马丁·舍勒拍摄的肖像。参展作品囊括了世界上最富影响力、最知名的社会各界人士的面孔,从艺术及娱乐界名流、国家领袖、政治家到企业家和运动员。马丁·舍勒Martin Schoeller以极度迫近的特写肖像而闻名。1993至1996年期间,他担任安妮·莱博维茨的助手,此后成为自由摄影师。1998年以来,他的作品出现在《滚石》《时代》等刊物上。曾与理查德·阿维顿一同成为《纽约客》的特邀摄影师。他的作品被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学会的国家肖像画廊纳入永久馆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艺术 拍摄手法
原文传递
京调杂闻:2000年以后的作品、个体和展示
18
作者 田霏宇 盛夏 +11 位作者 何颖宜 徐丹羽 凯伦·史密斯 李佳 李振华 吴瑶 秦思源 彭祖强 李棋 毕珂 郭娟 Vanessa Nolan 《艺术界》 2015年第2期107-122,共16页
2002年的一天,我辞掉了在国贸一家法律事务所实习的工作。第二天下午在三里屯,和策展人冯博一在他的办公室的楼下碰头。在等了中央美院的一位雕塑家一会儿之后,就跳上了隋建国的白色桑塔纳。沿着东三环似乎开了很长时间才到霄云路—... 2002年的一天,我辞掉了在国贸一家法律事务所实习的工作。第二天下午在三里屯,和策展人冯博一在他的办公室的楼下碰头。在等了中央美院的一位雕塑家一会儿之后,就跳上了隋建国的白色桑塔纳。沿着东三环似乎开了很长时间才到霄云路——当时依稀还能见之前农村的痕迹,然后转进798,停在罗伯特办公室的前面,现在那已经被“东八时区”餐厅的黄色雨伞占据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 律师事务所 办公室 雕塑家 桑塔纳
原文传递
坏女孩、好女孩,或缪斯
19
作者 张海儿 凯伦·史密斯 《摄影之友》 2018年第2期66-71,66+10,共6页
几近匿迹的张海儿,曾被艺术批评家凯伦·史密斯誉为“最有经验且最先锋的中国摄影师”。在刚过去的2017年里,他以数次参与展览的方式,重回观众视野。这里,我们奉上他的若干旧作和凯伦·史密斯对他的文字描述片段,以飨读者。
关键词 女孩 缪斯 文字描述 史密斯 摄影师 批评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