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损伤早期骨代谢指标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泽兵 凯拉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99-600,共2页
目的:研究豚鼠脊髓损伤的实验模型,并与正常对照组豚鼠比较其骨代谢生化指标、BMD及骨量、形态学变化。方法:将23只豚鼠分为实验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13只(B组)。A组人工脊髓损伤后,养2周后测BMD,采取尿、血及骨标本后测尿pyd/Cr,Ca/C... 目的:研究豚鼠脊髓损伤的实验模型,并与正常对照组豚鼠比较其骨代谢生化指标、BMD及骨量、形态学变化。方法:将23只豚鼠分为实验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13只(B组)。A组人工脊髓损伤后,养2周后测BMD,采取尿、血及骨标本后测尿pyd/Cr,Ca/Cr,BALP,制备胫骨骺病理切片及测胫骨干重,灰重。结果:脊髓损伤组中,可见骨吸收明显增加,尿pyd/Cr增加(P<0.01),尿Ca/Cr增加(P<0.05),BALP减少(P<0.01),灰重减少(P<0.01)。病理切片实验组的骨小梁排列紊乱,骨小梁断裂连接性差,BMD及干重无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骨质吸收明显增加,故脊髓损伤早期用生化指标来检测骨质疏松的潜在危险性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早期 骨代谢指标 实验 豚鼠
下载PDF
豚鼠脊髓损伤早期骨代谢指标变化特征 相关生化指标成为评估脊髓损伤早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价值(英文)
2
作者 李泽兵 凯拉什 赵颖川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1期157-159,共3页
背景:脊髓损伤后早期可发生一系列代谢和内分泌的变化,表现为骨吸收活跃,骨形成相对减少。在脊髓损伤早期通过测定血尿中这些物质的含量,间接了解骨代谢的情况,对识别和判定脊髓损伤早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豚鼠脊髓... 背景:脊髓损伤后早期可发生一系列代谢和内分泌的变化,表现为骨吸收活跃,骨形成相对减少。在脊髓损伤早期通过测定血尿中这些物质的含量,间接了解骨代谢的情况,对识别和判定脊髓损伤早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豚鼠脊髓损伤早期骨代谢指标和骨量的变化,探讨脊髓损伤对骨代谢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材料:实验于2004-03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研究所完成。健康雄性豚鼠23只,体质量427-710 g,平均570 g,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造成脊髓损伤模型)10只,对照组13只,两组用标准饲料在相同环境下饲养2周。方法:以显微外科手术小剪刀切割实验组豚鼠脊髓1.5 mm,术后30 min 苏醒后,可见双下肢硬瘫,肌张力高,双下肢浅深感觉消失,但尿便无失禁;对照组假手术但同样暴露脊髓后直接关闭。两组用标准饲料在相同环境下饲养2周。收集两组实验动物的尿液、血清和胫骨标本,测定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尿吡啶酚/肌酐、尿钙/尿肌酐值。两样本间用t检验及 H检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实验动物骨密度及骨干重灰重比较。②两组实验动物骨形成的生化指标比较。结果:两组各有10只动物纳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实验动物骨密度及骨干重灰重比较:两组的骨密度、骨干重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实验组骨灰重值较对照组小[(0.284±0.050)和(0.361±0.064)mg],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54,P<0.05)。②两组实验动物骨形成的生化指标比较:实验组骨碱性磷酸酶值较对照组小[(0.640+0.240)和 (1.328±0.606)U/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9.499,P<0.05);实验组尿吡啶酚/肌酐值和尿钙/尿肌酐值均较对照组大(尿吡啶酚/肌酐: 0.206±0.080和0.117±0.037;尿钙/尿肌酐:0.003±0.003和0.002±0.00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9.676,4.124.P<0.05)。结论:脊髓损伤早期可出现骨质吸收加速,并影响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早期即可发生骨代谢异常。早期识别骨代谢异常是防治脊髓损伤后并发症的重要关键因素,骨代谢生化指标对脊髓损伤早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评估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和骨组织/代谢 骨质疏松/代谢 骨质吸收 疾病模型 动物 脊髓损伤/代谢
下载PDF
豚鼠脊髓损伤模型早期骨代谢指标的改变 被引量:10
3
作者 凯拉什 李泽兵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2-353,共2页
目的 观察豚鼠脊髓损伤 (SCI)模型的骨代谢生化指标 ,骨密度骨量和形态学变化。方法 将 2 3只豚鼠分为实验组 (A组 )及正常对照组 (B组 ) ,3~ 4月龄 ,体重 4 2 7~ 710 g。A组人工脊髓损伤后 2周测BMD、血清BALP和尿Pyd/Cr,Ca/Cr,并... 目的 观察豚鼠脊髓损伤 (SCI)模型的骨代谢生化指标 ,骨密度骨量和形态学变化。方法 将 2 3只豚鼠分为实验组 (A组 )及正常对照组 (B组 ) ,3~ 4月龄 ,体重 4 2 7~ 710 g。A组人工脊髓损伤后 2周测BMD、血清BALP和尿Pyd/Cr,Ca/Cr,并制备胫骨骺病理切片及测胫骨干重、灰重 ,采用SPSS软件作秩和检验和t检验 (P <0 .0 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脊髓损伤组可见 ,表现为Pyd/Cr和尿Ca/Cr增加 (P <0 .0 1和P <0 .0 5 ) ,BALP减少 (<0 .0 1) ,灰重减少(P <0 .0 1) ,实验组病理切片的骨小梁排列紊乱、断裂连接性差 ,而BMD及干重 (P >0 .0 5 )无明显变化。结论 脊髓损伤后早期骨吸收明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代谢指标 骨吸收 废用性骨质疏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