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的租房购房政策与风俗
1
作者 刁培俊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10-112,共3页
宋朝是中国古代购房租房相当盛行的时代,但大量官僚士大夫租房而居,较少购房,居处狭敝,新貌别样,迥异于前,堪称一大历史奇观,给人深刻印象。宋朝城市人口激增、经济日趋繁荣,社会流动从横向到纵向空间的双重加剧,官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宋朝是中国古代购房租房相当盛行的时代,但大量官僚士大夫租房而居,较少购房,居处狭敝,新貌别样,迥异于前,堪称一大历史奇观,给人深刻印象。宋朝城市人口激增、经济日趋繁荣,社会流动从横向到纵向空间的双重加剧,官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是购房租房业繁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购房租房 官员管理 科举入仕
下载PDF
宋代国家权力渗透乡村的努力 被引量:11
2
作者 刁培俊 张国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5-210,共6页
自中唐以降至两宋,国家权威朝向乡间渗透的趋势极为明显。在国家举措的设计方面,主要表现为户等制、乡役制、保甲制等乡村管理体制的制度化,凸显出国家公权力在基层乡村的话语表现欲望;纲常教化观念的传布与渗入,则是另一渠道的表现。... 自中唐以降至两宋,国家权威朝向乡间渗透的趋势极为明显。在国家举措的设计方面,主要表现为户等制、乡役制、保甲制等乡村管理体制的制度化,凸显出国家公权力在基层乡村的话语表现欲望;纲常教化观念的传布与渗入,则是另一渠道的表现。就两宋而言,这一渗透的深度是有限的,但却与唐宋社会发展变革诸因素密切相连,对赵宋国家和基层乡村社会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 国家权力 宋代 乡村管理体制 国家公权力 国家权威 主要表现 表现欲望 发展变革 社会影响 制度化 保甲制 教化观 两宋 基层 举措
下载PDF
历史学的传承与启新——冯尔康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3
3
作者 刁培俊 张德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冯尔康先生的治学,既承继了中国史学的优秀传统,又在新时期史坛中,大力推动并开展了社会史学的研究,为近20来中国史学界极富开创性的学者之一。他在清代政治史、社会经济史、史料学和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史,尤其是社会史研究领域,均做出了... 冯尔康先生的治学,既承继了中国史学的优秀传统,又在新时期史坛中,大力推动并开展了社会史学的研究,为近20来中国史学界极富开创性的学者之一。他在清代政治史、社会经济史、史料学和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史,尤其是社会史研究领域,均做出了较大的学术贡献。他在理论创新和具体研究中所形成的开拓性、包容性、前瞻性的治学特点,尤具学术魅力,启人新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历史学 社会史 史料学 政治史 学者 社会经济史 承继 优秀传统 理论创新
下载PDF
“税赋弊源皆在乡胥之胸中”——南宋中后期东南路分乡司在赋役征派中违法舞弊的表现及其社会内涵 被引量:6
4
作者 刁培俊 王菲菲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26-37,共12页
作为职役之一,乡书手是宋朝县乡衔接的重要中介,在乡村赋役征派工作中,多利用职务之便,违法舞弊,具体表现则五花八门,其中的欺诈行为,不但有害于村落民户,更对社会的良性发展酿造了诸多弊端。《名公书判清明集》一书中的鲜活案例,再现... 作为职役之一,乡书手是宋朝县乡衔接的重要中介,在乡村赋役征派工作中,多利用职务之便,违法舞弊,具体表现则五花八门,其中的欺诈行为,不但有害于村落民户,更对社会的良性发展酿造了诸多弊端。《名公书判清明集》一书中的鲜活案例,再现了南宋基层社会的历史现场,反映出福建路、江西路等东南中国的诸多社会实像,可以藉此发掘出一些潜在的历史内涵。赵宋王朝法典对违法乡司有明确的处罚规定,而地方官员在执法时,却多有从轻处罚的趋向。这种官吏狼狈为奸的现象,对南宋基层社会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与赵宋皇权专制制度的劣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东南中国 乡司 赋役 违法舞弊 社会内涵
下载PDF
宋代乡村精英与社会控制 被引量:19
5
作者 刁培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6,共6页
在宋朝乡村社会中 ,乡里和都保甲制的头目 ,宗族和家族的族长、家长和房长 ,一部分居住于乡村的形势户、士人和一些僧道 ,构成宋朝的乡村精英 ,并成为介于专制政府和乡村广大民众之间的中间枢纽 ,填补了国家行政和广土众民之间的“权力... 在宋朝乡村社会中 ,乡里和都保甲制的头目 ,宗族和家族的族长、家长和房长 ,一部分居住于乡村的形势户、士人和一些僧道 ,构成宋朝的乡村精英 ,并成为介于专制政府和乡村广大民众之间的中间枢纽 ,填补了国家行政和广土众民之间的“权力空隙”。这一社会群体在两宋时期的社会控制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既体现出国家行政权力向基层社会延伸的努力 ,又显现出国家对乡村社会控制的强化 ,而所有这些都对赵宋王朝的长期延续和社会发展影响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乡村精英 社会控制 社会影响
下载PDF
宋代的富民与乡村治理 被引量:13
6
作者 刁培俊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依靠乡村富民作为国家政权的"神经末梢",参与乡间基层社会的管理,是两宋政府的统治理念之一。这一制度在 实施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治理效果,尤其是在乡村税收、治安管理等方面较为显著。但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居 乡... 依靠乡村富民作为国家政权的"神经末梢",参与乡间基层社会的管理,是两宋政府的统治理念之一。这一制度在 实施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治理效果,尤其是在乡村税收、治安管理等方面较为显著。但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居 乡富民不但有"豪横"和"长者"两种社会形象,更多地则为自己的生存状态考虑;二者兼有,应是最为普遍的社会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富民 社会形象 乡村治理 社会作用 社会影响
下载PDF
宋朝的乡役与乡村“行政区划” 被引量:11
7
作者 刁培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5,共8页
两宋乡役是与乡村"行政区划"既有重叠又有区别的一个历史专用名词,它不仅体现为皇权的"神经末梢",同时也是具有以民治民的"民治"意味的乡村管理体制,但却不是一级完整的行政区划,更不能称之为一级行政机... 两宋乡役是与乡村"行政区划"既有重叠又有区别的一个历史专用名词,它不仅体现为皇权的"神经末梢",同时也是具有以民治民的"民治"意味的乡村管理体制,但却不是一级完整的行政区划,更不能称之为一级行政机构。这是由"职役"制度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它既体现有"职"的成分,也含有"役"的成分,二者构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乡村职役 职役特性 乡村“行政区划”
下载PDF
由“职”到“役”:两宋乡役负担的演变 被引量:12
8
作者 刁培俊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作为职役之一,乡役是宋朝乡村民户的一项徭役负担。在维护社会秩序、征收赋税等诸多方面,处于国家和乡村社会之间的乡役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职役”的特性,在官僚士大夫和广大民众的心目中,其社会形象有很大差距。随着社会的演... 作为职役之一,乡役是宋朝乡村民户的一项徭役负担。在维护社会秩序、征收赋税等诸多方面,处于国家和乡村社会之间的乡役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职役”的特性,在官僚士大夫和广大民众的心目中,其社会形象有很大差距。随着社会的演进,乡役制度发生了由“职”较为突出到“役”日益凸显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则反映出宋朝内外交困、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实况。在这一景况下,国家不得不更多地剥夺广大民户的利益,并以牺牲、侵夺国家政权“神经末梢”的乡役人的利益为代价,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乡役 社会形象 演变 社会作用
下载PDF
唐宋时期乡村控制理念的转变 被引量:14
9
作者 刁培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90,共9页
由唐入宋,王朝的乡村控制体系发生了转变。不但外在形式上出现了由单一的乡里制向乡役制、保甲制等多种形式的转变,出现了由前后海内一统到因地制宜、因俗而治、随时而变等注重时、空差异的转变,而且参与"治民"的人的身份也... 由唐入宋,王朝的乡村控制体系发生了转变。不但外在形式上出现了由单一的乡里制向乡役制、保甲制等多种形式的转变,出现了由前后海内一统到因地制宜、因俗而治、随时而变等注重时、空差异的转变,而且参与"治民"的人的身份也从乡官转变为乡役。赵宋王朝的乡村控制理念看似更务实,更理性,实际上仍出于应对唐宋社会大变局的考量,更因疲于应对内外交困的政局所导致。朝廷上下缺乏长远政治眼光和行政策略,官僚士大夫们之间因党争政见不同而导致"变革"不休,州县官府和乡村社会因制度的朝令夕改而无所适从,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乡村秩序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变革 乡村控制体系 控制理念
下载PDF
芳名遗踪:宋代女性人名用字探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刁培俊 张文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3-100,共8页
在两宋历史中,相较于男子而言,留下名字的女子实在太少。就目前已搜寻到的宋代女子名字中,大致呈现出或带女性称谓,或多叠字,或有显现女子品行、智慧之词,或与佛、道信仰有关等特点。透过这些命名的特点或可窥见,在宋代,女子留名者多具... 在两宋历史中,相较于男子而言,留下名字的女子实在太少。就目前已搜寻到的宋代女子名字中,大致呈现出或带女性称谓,或多叠字,或有显现女子品行、智慧之词,或与佛、道信仰有关等特点。透过这些命名的特点或可窥见,在宋代,女子留名者多具有大致相同的职业或社会阶层;女子是否已婚,也在女子命名或称谓中显现出来。这表明,男尊女卑的现象一直贯穿于中国帝制时代,女性的地位日益下滑,即便在文化昌明和经济发达的两宋社会,仍然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女子 名字
下载PDF
北宋弓箭手的军事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刁培俊 贾铁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3-150,共8页
北宋时期,在宋夏沿边交界处,因战事不断,宋朝设置的民兵性质的弓箭手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军事领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戍守捍边、耕垦备战、参与战斗御敌和修筑军事工程,以及代正兵以省军费、开发地方、战斗御敌等方面。这一民... 北宋时期,在宋夏沿边交界处,因战事不断,宋朝设置的民兵性质的弓箭手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军事领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戍守捍边、耕垦备战、参与战斗御敌和修筑军事工程,以及代正兵以省军费、开发地方、战斗御敌等方面。这一民兵性质的军事建制及其所发挥的军事效能,不但对北宋政府有效抗御党项、契丹族的扰攘侵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而且影响到周边辽朝和金朝的军事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弓箭手 军事作用
下载PDF
官治、民治规范下村民的“自在生活”——宋朝村民生活世界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刁培俊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106,167,共14页
两宋文献显示,在日常生活的许多"私"领域中,皇权无意、也缺乏足够的行政力量完全控制村落民户。在这些看似"国家不在场"的领域,皇权只能听任村民们"自在"生活。只要村民能够按时完税服役,保持乡间社会秩... 两宋文献显示,在日常生活的许多"私"领域中,皇权无意、也缺乏足够的行政力量完全控制村落民户。在这些看似"国家不在场"的领域,皇权只能听任村民们"自在"生活。只要村民能够按时完税服役,保持乡间社会秩序稳定,皇权控制是相对无力或疏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皇权控制的若有若无或"无为而治",实际上,宋朝广大村民生活在一个庞大而细密的社会控制网络之中,其中有来自皇权渗透于乡间的"官治"控制网络,它表现为刚性的行政治理;有"以民治民"的"半官方化"的乡役等模式,"民治"实质上乃"官治"的延伸与变异,其统摄村民的方式更加隐蔽;此外,交织于"官治"和"民治"之间的、柔性的儒家纲常教化理念的统摄力也相当显著。宋朝村落在"官治"与"民治"交织治理模式之下,社会秩序相对和谐。较之宋以前诸朝,两宋社会控制模式更显多元,"官治"和"民治"的色彩和绩效都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村民 乡村控制 官治 民治 村落秩序 自在生活
下载PDF
分工与合作:两宋乡役职责的演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刁培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5-99,共5页
征税派役、治安管理等乡村社会秩序的维护,是两宋乡役的主要职责。不同职责,国家规定由不同色役分别掌管,但由于积贫积弱,内外交困等国势,在实行中却往往是混合执行。从唐、元前后两代的沿革来看,宋代乡彼职责及其所反映出的社会发展过... 征税派役、治安管理等乡村社会秩序的维护,是两宋乡役的主要职责。不同职责,国家规定由不同色役分别掌管,但由于积贫积弱,内外交困等国势,在实行中却往往是混合执行。从唐、元前后两代的沿革来看,宋代乡彼职责及其所反映出的社会发展过程,其特点则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乡役职责 演变 分工 合作
下载PDF
在官治与民治之间:宋朝乡役性质辨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刁培俊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4-118,共5页
两宋乡役不仅体现为国家权力的“神经末梢,”也是具有以民治民“自治性”意味的社会控制模式,但并非一级完整的行政区划。乡役性质,官治、自治两者兼具,不可偏废。唐宋朝廷在整合乡村秩序时,乡村管理的外在形式前后变化显著,但其赋役征... 两宋乡役不仅体现为国家权力的“神经末梢,”也是具有以民治民“自治性”意味的社会控制模式,但并非一级完整的行政区划。乡役性质,官治、自治两者兼具,不可偏废。唐宋朝廷在整合乡村秩序时,乡村管理的外在形式前后变化显著,但其赋役征派、维护治安秩序的实质性内涵,寄寓于乡里、乡都保甲等外在表现形式下,却较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乡役与乡村“区划” 以民治民
下载PDF
乡村中国家制度的运作、互动与绩效——试论两宋户等制的紊乱及其对乡役制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刁培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10-20,共11页
户等制和乡役制,均是宋王朝用以控制乡村社会的重要措施。对于何等民户承担何种乡役,国家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但是,由于乡役制前后变动不一,户等制本身紊乱不断,据此差派的乡役也受到影响,趋于混乱。宋代这两项乡村管理制度的互动、运... 户等制和乡役制,均是宋王朝用以控制乡村社会的重要措施。对于何等民户承担何种乡役,国家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但是,由于乡役制前后变动不一,户等制本身紊乱不断,据此差派的乡役也受到影响,趋于混乱。宋代这两项乡村管理制度的互动、运作过程及其实态,反映出作为国家和社会的衔接性社会阶层,由北宋到南宋,乡族势力在乡间的影响不断增强。由于这一社会阶层的上通下和,以及宋王朝行政能力和治理成本等局限,传统帝制政权对于乡村社会的渗透是有限的。王朝控制乡村的制度在实际运作与国家治理理念之间,存有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户等制 乡役制 运作过程 制度实行 绩效
下载PDF
探索中国古史的深层底蕴——高敏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刁培俊 韩能跃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3,共9页
20世纪后半叶以来 ,高敏先生在简牍与简牍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领域 ,对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做出了巨大的学术贡献。对高敏先生所做的访谈 ,内容涉及其学生时代、治学道路、学术成就、治学方法与学术思想 ,以及他的一些有... 20世纪后半叶以来 ,高敏先生在简牍与简牍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领域 ,对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做出了巨大的学术贡献。对高敏先生所做的访谈 ,内容涉及其学生时代、治学道路、学术成就、治学方法与学术思想 ,以及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论著的独到见解 ,尤其是他将科学的理论与信实史料的有机结合 ,将已有文献与出土资料并重的治学方法 ,既多层面凸现出中国古史的深层底蕴 ,又对后学提供了可资镜鉴的方法论知识。他对其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与当前学术界、青年学者中所存在的一些情况的分析 ,则充分显现了老一代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 简牍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 学术成就 治学方法
下载PDF
知识、方法和能力--历史学科学生科研方法与能力培养点滴心得 被引量:3
17
作者 刁培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共4页
介绍了作者在中国历史学科领域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推行的缩写名家名作和倡导"精读一本书"的教学指导模式。这种教学指导模式不但能教给学生知识,更能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其科研能力。与此同时,也借此激发了学生的学术... 介绍了作者在中国历史学科领域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推行的缩写名家名作和倡导"精读一本书"的教学指导模式。这种教学指导模式不但能教给学生知识,更能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其科研能力。与此同时,也借此激发了学生的学术兴趣,培养了其科研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写 精读一本书 历史学科 科研方法 能力培养 教学经验
下载PDF
从“稽古行道”到“随时立法”——两宋乡役“迁延不定”的历时性考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刁培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20-28,共9页
两宋期间,乡役制度在"稽古行道"的外在口号下"随时立法"①,以致前后不但有役名上的反复和叠压,也有差役、募役和名募实差等差派方式的变化。究其原因是朝廷不重视制度的彻底改革,更是与两宋州县财政运转状况以及乡... 两宋期间,乡役制度在"稽古行道"的外在口号下"随时立法"①,以致前后不但有役名上的反复和叠压,也有差役、募役和名募实差等差派方式的变化。究其原因是朝廷不重视制度的彻底改革,更是与两宋州县财政运转状况以及乡间富民形势户应对帝国法制以维护私家利益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役制度 稽古行道 迁延不定 随时立法 利益分割
下载PDF
典范牵引、实践模拟与学术入门——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尝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刁培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26,共3页
在当今浅表式阅读盛行、学术风气浮躁的背景下,历史学科等传统人文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堪忧。作者在历史学研究生培养中通过典范论文的缩写、精读一部专业书籍、撰写学术书评、与学术名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训练,取得了较... 在当今浅表式阅读盛行、学术风气浮躁的背景下,历史学科等传统人文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堪忧。作者在历史学研究生培养中通过典范论文的缩写、精读一部专业书籍、撰写学术书评、与学术名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认为不仅是历史学科,其他需经验型、规律型教学奠定学术基础,以学术经典引导学术素养提升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也可以采用这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研究生 典范论文 缩写 书评
下载PDF
二元并存,多层参差:探寻两宋时空交错朝贡运行之力作——黄纯艳《宋代朝贡体系研究》评介
20
作者 刁培俊 王艺洁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在大多数人眼中,"朝贡"是一个光艳夺目的辞藻,也是彰显一国地位之盛事。从汉、唐的"东亚世界"秩序到清代朝贡体系,无不吸引着中外学者的研究目光。而这其中,汉、唐所经营之"东亚秩序",因其强盛而吸引着学界的关注;清代朝贡体系,... 在大多数人眼中,"朝贡"是一个光艳夺目的辞藻,也是彰显一国地位之盛事。从汉、唐的"东亚世界"秩序到清代朝贡体系,无不吸引着中外学者的研究目光。而这其中,汉、唐所经营之"东亚秩序",因其强盛而吸引着学界的关注;清代朝贡体系,则因其与中国"近代化"的密切关联而备受学界瞩目。然作为汉、唐"东亚世界"秩序向清代朝贡体系过渡之重要环节的宋代朝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贡体系 宋代 东亚秩序 二元 评介 力作 运行 交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