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内毒素对于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感染脓毒症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存活和死亡)和病情严重程度(局部感染、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分组,比较不同组...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内毒素对于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感染脓毒症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存活和死亡)和病情严重程度(局部感染、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分组,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PCT及内毒素水平,比较PCT和内毒素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和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SOFA)的相关性,并比较PCT、内毒素和两个临床评分系统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根据不同评分及预后分组,各组之间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与两个评分系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内毒素与评分系统无显著相关。PCT、内毒素、APACHEⅡ和SOFA评分对于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5.7%、56.3%、86.7%和86.0%。结论 PCT较内毒素能更好地评价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12入住长征医院急救科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入院24 h内(D1)、第3天(D3)、第5天(D5)及第...目的:探讨动态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12入住长征医院急救科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入院24 h内(D1)、第3天(D3)、第5天(D5)及第7天(D7)RDW,分别计算D3、D5及D7与D1的RDW差值(ΔD3、ΔD5、ΔD7),按照预后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寻找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计算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并比较各指标评估脓毒症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161例脓毒症患者,其中存活组126例,死亡组35例。存活组的ΔRDW高于死亡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ΔD7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8,95%CI 0.352~0.946,P=0.029)。 ROC曲线提示,ΔD7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效能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相当,ROC曲线下面积(AUC)0.807、0.802、0.810,ΔD7敏感度优于两评分(0.71、0.62、0.65)。结论动态检测RDW可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入院1周时的预测情况较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内毒素对于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感染脓毒症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存活和死亡)和病情严重程度(局部感染、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分组,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PCT及内毒素水平,比较PCT和内毒素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和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core,SOFA)的相关性,并比较PCT、内毒素和两个临床评分系统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根据不同评分及预后分组,各组之间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与两个评分系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内毒素与评分系统无显著相关。PCT、内毒素、APACHEⅡ和SOFA评分对于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5.7%、56.3%、86.7%和86.0%。结论 PCT较内毒素能更好地评价腹腔感染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文摘目的:比较心肺复苏( CPR)同时即刻降温与常规复苏和复苏后降温治疗对复苏成功率、存活率、神经系统功能等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采用4 min室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常温复苏( normothermia theat, NT)组:常规致颤复苏,不行降温干预。复苏中降温( intra-arrest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IATH)组:于CPR同时启动颈部快速降温,目标脑温为34℃,以后维持目标脑温至自主循环恢复( ROSC )后4 h。复苏后1 h降温( post -arrest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PATH )组:于CPR后1 h 启动颈部快速降温,目标脑温为34℃,余同IATH组。观察复苏成功率,4 h内脑温、肛温、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变化,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S)评分。结果 IATH组有7只、NT组和PATH组分别有4只和5只复苏成功;在诱发室颤4 min后,各组肛温、脑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4 min CPR,IATH组、NT组、PATH组脑温分别为(37.4±0.7)℃、(38.2±0.3)℃、(38.1±0.5)℃,IATH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肛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PR 4 min内,IATH 组舒张压从5.2 mm Hg升至32.0 mm Hg,而NT组从5.7 mm Hg增高至22.0 mm Hg,PATH组从5.4 mm Hg增高至21.0 mm Hg(P<0.05);复苏期间各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IATH组48 h存活率明显高于NT组(P<0.05)。复苏后24 h NDS评分各组均较差,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颈部降温组的评分还是好于NT组。结论在CPR同时早期选择颈部降温不仅能降低脑温还能提高复苏时舒张压,进而提升复苏时的冠状动脉灌注压,提高CPR成功率和48 h生存率。
文摘目的:探讨动态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12入住长征医院急救科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入院24 h内(D1)、第3天(D3)、第5天(D5)及第7天(D7)RDW,分别计算D3、D5及D7与D1的RDW差值(ΔD3、ΔD5、ΔD7),按照预后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寻找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计算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并比较各指标评估脓毒症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共纳入161例脓毒症患者,其中存活组126例,死亡组35例。存活组的ΔRDW高于死亡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ΔD7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0.58,95%CI 0.352~0.946,P=0.029)。 ROC曲线提示,ΔD7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效能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相当,ROC曲线下面积(AUC)0.807、0.802、0.810,ΔD7敏感度优于两评分(0.71、0.62、0.65)。结论动态检测RDW可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入院1周时的预测情况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