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校区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尝试——网上学生论坛的应用
1
作者 刁梁辉 丁小球 +1 位作者 何淼 刘军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年第9期150-153,共4页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建设为中山大学21世纪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和坚实的基础。然而,珠海、广州两校区空间上的分隔给学校教学与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促进校区间的交流,给低年级同学提供更多的学术和大学生活方面的帮助,弥补多...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建设为中山大学21世纪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和坚实的基础。然而,珠海、广州两校区空间上的分隔给学校教学与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促进校区间的交流,给低年级同学提供更多的学术和大学生活方面的帮助,弥补多校区办学的不足,中山大学生科院团委做了创建学生论坛的尝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网上学生论坛对校园文化的传承,学生工作管理,跨年级学术和生活经验交流,增进年级情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校区办学 学生管理 网上学生论坛 校园文化 跨年级交流
下载PDF
反复妊娠失败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调节性T细胞功能相关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刁梁辉 丁锦丽 +3 位作者 尹太郎 黄春宇 杨菁 曾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05-710,共6页
目的分析反复妊娠失败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调节性T细胞相关生物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n=23)、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RM)(n=33)与对照组(n=15)... 目的分析反复妊娠失败患者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调节性T细胞相关生物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n=23)、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RM)(n=33)与对照组(n=15)女性FOXP3、CTLA-4和TGF-β3水平。通过Vectra~自动病理成像定量分析系统计算其阳性细胞率。结果 RIF组、RM组患者子宫内膜CTLA-4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GF-β3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FOXP3阳性细胞率与CTLA-4阳性细胞率显著正相关(r=0.68,P<0.01)。结论 RIF、RM患者子宫内膜种植窗期TGF-β3、CTLA-4表达异常,表明TGF-β3、CTLA-4可能参与RIF、RM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免疫耐受调节,影响其子宫内膜容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复发性流产 调节性T细胞 FOXP3 CTLA-4 TGF-Β3
下载PDF
HLA-DQA1/DQB1组织相容性及不同来源淋巴细胞在免疫治疗中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封闭抗体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刁梁辉 陈现 +6 位作者 朱元昌 吴彤华 梁佩燕 黄春宇 连若纯 曾勇 刘翠翠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36-940,共5页
目的探讨夫妇双方HLA-DQA1/DQB1组织相容位点匹配个数及丈夫或第三方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封闭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177例。治疗前分别检测患者夫妇双方H... 目的探讨夫妇双方HLA-DQA1/DQB1组织相容位点匹配个数及丈夫或第三方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封闭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177例。治疗前分别检测患者夫妇双方HLA-DQA1和HLA-DQB1基因型,根据血液传播疾病筛查结果选择丈夫(140例)或第三方健康个体(37例)淋巴细胞经皮内注射免疫治疗3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以流式细胞术交叉配型实验(FCXM)检测抗丈夫淋巴细胞抗体(APLA)和抗第三方淋巴细胞抗体(ATLA)的水平。结果 HLA-DQA1/DQB1组织相容性匹配程度不同的夫妇在LIT后APLA无统计学差异(P>0.05);丈夫和第三方LIT诱导产生的封闭抗体(包括APLA和ATLA)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丈夫LIT诱导产生的APLA显著高于第三方LIT(P<0.05);第三方LIT诱导产生的ATLA显著高于APLA(P<0.05)。结论 HLA-DQA1/DQB1组织相容性增高在LIT中对封闭抗体产生无影响。在封闭抗体生成水平上,丈夫LIT效果优于第三方L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HLA-DQ 组织相容性 封闭抗体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妊娠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涛 许健 +4 位作者 刁梁辉 李玉叶 文志伟 黄志超 曾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探索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妊娠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免疫抑制作用,为母胎免疫耐受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行产检的正常妊娠妇女共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孕早、中、晚期孕妇分别为24、29、32例,产妇21例。对照组为... 目的探索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妊娠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免疫抑制作用,为母胎免疫耐受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行产检的正常妊娠妇女共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孕早、中、晚期孕妇分别为24、29、32例,产妇21例。对照组为于我院行孕前检查的正常妇女,无流产史及其他基础疾病,共34例。分别采集孕早期、中期、晚期外周血以及产妇生产时外周血、脐带血、胎盘以及蜕膜组织、产后24h外周血进行检测。孕早、中、晚期孕妇分别为24、29、32例,产妇为21例。对照组为于我院行孕前检查的正常妇女,无流产史及其他基础疾病,共34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MDSC的比例,分析MDSC的变化。采用流式分选、纯化后的MDSC,与CD3+T细胞共培养,通过分析[3 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密度分析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妊娠妇女外周血MDSC的比例(6.25±3.59)%显著高于未妊娠正常女性(1.70±0.77)%(P<0.01),而孕中期外周血MDSC比例(10.43±7.22)%显著高于孕早期(3.88±1.67)%、晚期(5.25±1.91)%(P<0.01);分娩后,外周血MDSC比例(1.81±1.08)%下降至妊娠前水平。脐带血、蜕膜以及胎盘组织中MDSC的比例也维持在较高水平,脐带血MDSC比例(17.15±6.00)%显著高于蜕膜(8.65±3.67)%及胎盘(7.66±3.73)%(P<0.01)。MDSC显著抑制外周血CD3+T细胞增殖能力(P<0.01)。结论 MDSC可能参与了母胎免疫耐受的调节,抑制母体免疫排斥反应,有利于妊娠继续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 母胎免疫耐受 妊娠 周围血 脐带血
下载PDF
新鲜周期单囊胚移植与双囊胚移植患者的妊娠结局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马静文 王琳琳 +5 位作者 张燕 莫美兰 刁梁辉 连若纯 杨菁 李龙飞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94-599,共6页
目的比较新鲜周期IVF/ICSI-ET中单囊胚移植(SBT)与双囊胚移植(DBT)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通过辅助生殖助孕行新鲜周期囊胚移植的1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移植的囊胚个数不... 目的比较新鲜周期IVF/ICSI-ET中单囊胚移植(SBT)与双囊胚移植(DBT)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通过辅助生殖助孕行新鲜周期囊胚移植的1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移植的囊胚个数不同分为SBT组(n=500)和DBT组(n=676)。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中,与DBT组相比,SBT组的基础E 2水平[(40.52±29.60)pmol/L vs.(36.96±19.39)pmol/L]显著上升,原发不孕比例(44.6%vs.54.7%)显著下降(P<0.05);而年龄、体重指数(BMI)等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促排卵情况中,与DBT组相比,SBT组的Gn天数[(9.66±1.93)vs.(9.41±1.62)d]显著增加,而优胚率(67.0%vs.69.0%)、囊胚形成率(61.4%vs.66.0%)显著下降(P<0.05)。两组的妊娠结局比较显示,SBT组的临床妊娠率(65.4%vs.79.4%)、活产率(83.8%vs.89.8%)显著低于DBT组,晚期流产率(1.5%vs.4.1%)、多胎率(2.6%vs.51.9%)及早产率(8.8%vs.33.0%)亦显著低于DB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移植囊胚数能够独立影响活产率(P=0.029)及早产率(P=0.0001)。结论DBT能够提高活产率,但大大增加了早产率、多胎率及晚期流产率,因此,不孕患者的移植策略还需临床医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择优而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囊胚移植 双囊胚移植 活产率 早产率
下载PDF
免疫性不孕症诊治的思考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蓉 曾勇 +3 位作者 连若纯 乔婷婷 王晓晖 刁梁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1-344,共4页
免疫性不孕症是由Meaker在1922年首次提出,为自发产生的抗体与男性或女性配子抗原发生结合而影响精卵结合导致的不孕。如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等。随着生殖免疫学科的发展,我们对于免疫因素在胚胎围着床期的影响也有了新的认识,其在... 免疫性不孕症是由Meaker在1922年首次提出,为自发产生的抗体与男性或女性配子抗原发生结合而影响精卵结合导致的不孕。如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等。随着生殖免疫学科的发展,我们对于免疫因素在胚胎围着床期的影响也有了新的认识,其在生殖领域中备受关注,部分文献支持免疫因素对女性不孕存在一定的影响,认为机体的生殖免疫是免疫学上的独特反应系统,任何环节发生异常,都有可能发生免疫病理反应,从而杀伤受精卵或胚胎,最终引起不孕、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病理反应 女性不孕 免疫性不孕症 抗精子抗体 抗卵巢抗体 生殖免疫学 精卵结合 围着床期
下载PDF
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_2糖蛋白I抗体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16
7
作者 曾勇 梁佩燕 +5 位作者 刁梁辉 赵明 黄春宇 陈伟洪 金燕 陈现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98-1002,共5页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谱、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aβ_2-GPI)是否可作为不明原因不孕(UI)患者行体外IVF-ET前病因筛查的检测指标。方法 收集2015年1月~4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标准方案的UI患者(UI组...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谱、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aβ_2-GPI)是否可作为不明原因不孕(UI)患者行体外IVF-ET前病因筛查的检测指标。方法 收集2015年1月~4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标准方案的UI患者(UI组,108例)和正常已孕妇女(对照组,2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血清,采用多重微珠免疫法检测ANA谱,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L和aβ_2-GPI抗体。结果 UI组ANA总阳性率为14.8%(16/108),而对照组无一例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I组aCL总阳性率为38.0%(41/108),显著高于对照组[8.3%(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I组aβ2-GPI总阳性率为9.3%(10/108),高于对照组[8.3%(2/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A和aCL阳性可能是引起不明原因不孕的重要因素,检测两者水平将有助于分析其病因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抗Β2糖蛋白I抗体 不明原因不孕
下载PDF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胡晓东 梁佩燕 +5 位作者 黄春宇 李观贵 陈现 刘翠翠 刁梁辉 曾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733-738,共6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4例uRM患者进行3次LIT治疗,治疗前后均在其黄体中期采集外周血,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Th1/Th2型细胞...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4例uRM患者进行3次LIT治疗,治疗前后均在其黄体中期采集外周血,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Th1/Th2型细胞因子。结果 94例患者中26例失访,7例生化妊娠,2例异位妊娠,48例成功分娩,11例再次自然流产。所有患者3次LI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CD3+CD4+CD8-T细胞和CD3+CD4-CD8+T细胞分别占CD3+T细胞的比例,以及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Th1细胞占Th细胞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Th1细胞占Th细胞的比例、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比值和TNF-α/IL-10比值在治疗后均显著性降低(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LIT治疗前后成功妊娠患者和再次流产患者的T细胞亚群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Th1/Th2比值在成功妊娠患者中显著下降(P<0.001),而再次流产患者中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LIT改变uRM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功能,降低Th1/Th2比值,使患者趋于以Th2为主的免疫状态而有利于成功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复发性流产慢性内膜炎患者内膜免疫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彤华 余姝毅 +6 位作者 陈聪 黄春宇 陈现 刁梁辉 曾勇 尹彪 李玉叶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观察复发性流产(RM)患者中慢性子宫内膜炎(CE)患者内膜免疫细胞表达的变化,以期探讨子宫内膜免疫平衡受损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177例R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 目的观察复发性流产(RM)患者中慢性子宫内膜炎(CE)患者内膜免疫细胞表达的变化,以期探讨子宫内膜免疫平衡受损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177例R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CE分为CE组和非CE组,于黄体中期取子宫内膜样本。免疫组化分析两组内膜CD138、CD56、CD8、Foxp3及CD68的表达情况,并运用Vectra~自动病理成像定量分析系统分别计算各阳性细胞占内膜总细胞的比例。结果 RM患者中CE的发生率为10.2%。与非CE组比较,CE组子宫内膜CD56+NK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而CD8+T细胞比例[(6.29±4.26)%vs.(3.45±1.79)%,P=0.003]和Foxp3+Treg细胞比例[(0.18±0.86)%vs.(0.11±0.75)%,P<0.001]显著增高。结论在RM人群中,CE可能导致子宫内膜CD8+T细胞和Foxp3+Treg细胞比例上调,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子宫内膜炎 复发性流产 CD8+T细胞 Foxp3+Treg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宫腔内灌注治疗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林奇 连若纯 +6 位作者 陈现 刘翠翠 刁梁辉 黄春宇 陈晓燕 曾勇 梁佩燕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22-926,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宫腔内灌注治疗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39例拟行冷冻胚胎移植的RI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在移植前3 d抽取外周...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宫腔内灌注治疗对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39例拟行冷冻胚胎移植的RI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在移植前3 d抽取外周血20 ml,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C后行宫腔灌注。对照组移植前未行自体PBMC宫腔灌注。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血清卵泡刺激激素(FSH)、取卵周期数、移植周期数、移植胚胎数和单周期移植优质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胚胎种植率(22.8%vs.6.4%)和临床妊娠率(50.0%vs.17.6%)比较,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单周期活婴出生率(45.0%vs.17.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PBMC宫腔内灌注治疗可以提高RIF患者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故可作为RIF患者胚胎移植前提供可选择的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宫腔内灌注 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
下载PDF
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周围血树突状细胞数量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勇 黄春宇 +5 位作者 陈现 梁佩燕 刁梁辉 陈聪 张谞 尹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了解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周围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采集30例RIF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组的黄体中期周围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其DC细胞功能... 目的:了解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周围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方法:采集30例RIF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组的黄体中期周围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其DC细胞功能分子及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IF患者的lin-HLA-DR+DC细胞占白细胞的比例无显著性变化(P>0.05),DC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以及免疫耐受分子CD200也无显著性变化(P>0.05)。然而,RIF患者中CD11c+CD123-m DC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CD11c-CD123+p DC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RIF患者的周围血m DC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其可能是影响RIF患者妊娠结局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胎免疫耐受 反复种植失败 周围血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对IVF/ICSI患者控制性促排卵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连若纯 徐仕儒 +3 位作者 许健 刁梁辉 黄春宇 曾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评估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IVF/ICSI治疗患者OHSS的发生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于本院行IVF/ICSI治疗的69例患者,在降调日、扳机日以及验孕日取血,使用Mini VIDAS全自动化荧光酶标免疫测试系统进行D-... 目的评估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IVF/ICSI治疗患者OHSS的发生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于本院行IVF/ICSI治疗的69例患者,在降调日、扳机日以及验孕日取血,使用Mini VIDAS全自动化荧光酶标免疫测试系统进行D-二聚体检测,分析D-二聚体在促排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扳机日D-二聚体水平与OHSS发生倾向相关性,并分析正常妊娠组(即成功分娩)和妊娠失败组(即未能成功妊娠或分娩)两组间验孕日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1)D-二聚体浓度在降调日、扳机日及验孕日分别为(280±160)ng/ml、(240±190)ng/ml、(1 100±540)ng/ml,降调日与扳机日D-二聚体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验孕日显著上升(P<0.001)。(2)扳机日E2水平[(9 530±4 484)pmol/L]与D-二聚体浓度[(240±190)ng/ml]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P>0.05)。(3)取卵个数≥20个疑似OHSS或已确诊OHSS的患者与接受新鲜胚胎移植患者(取卵<20个)在扳机日的D-二聚体浓度无显著差异[(250±220)ng/ml vs.(240±190)ng/ml,P>0.05]。(4)验孕日正常妊娠组D-二聚体浓度[(1 200±580)ng/ml]高于妊娠失败组[(900±420)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并不足以评估控制性促排卵(COH)过程中高凝状态,扳机日或验孕日D-二聚体水平对OHSS的发生及不良妊娠结局无预测作用。对于COH过程中高凝状态的准确评估,可能需要同时监测多个凝血或纤溶指标,临床医生更要结合临床,不能仅凭D-二聚体水平判断患者的预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控制性超促排卵 卵巢过度刺激征 妊娠结局
下载PDF
D-二聚体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莫美兰 黄春宇 +5 位作者 许健 张諝 连若纯 陈现 刁梁辉 曾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RIF患者在IVF-ET后验孕日(2周),孕早期(6~12周),孕中期(13~24周)以及孕晚期(25~37周)均需抽取枸橼酸...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RIF患者在IVF-ET后验孕日(2周),孕早期(6~12周),孕中期(13~24周)以及孕晚期(25~37周)均需抽取枸橼酸钠抗凝血,使用Mini VIDAS全自动化荧光酶标免疫测试系统进行D-二聚体检测。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根据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种植失败组、种植成功(自然流产和成功分娩)组,比较组间D-二聚体水平以及妊娠期D-二聚体水平在孕期的变化情况。结果验孕日,种植失败组与种植成功(自然流产和成功分娩)组的D-二聚体浓度无显著性差异(205ng/ml vs.194ng/ml,P>0.05);孕早期(6~12周),自然流产组与成功分娩组D-二聚体浓度无显著性差异(276ng/ml vs.237ng/ml,P>0.05);成功分娩组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随着孕期逐渐升高(F=20.3,P<0.001),并且与孕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62,P<0.001)。结论 D-二聚体水平与RIF患者IVF-ET后的种植失败无显著相关性,孕早期D-二聚体的浓度对其早期流产无预测价值,临床医生应根据RIF患者的不同妊娠期的D-二聚体浓度参考范围进行血栓前状态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妊娠结局 D-二聚体
下载PDF
淋巴细胞皮内注射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佩燕 陈现 +4 位作者 李观贵 刁梁辉 黄春宇 刘翠翠 曾勇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皮内注射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RM)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对71例不明原因RM患者进行淋巴细胞皮内注射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M患者治疗前和第三次治疗后黄体中期外周血NK细...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皮内注射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RM)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对71例不明原因RM患者进行淋巴细胞皮内注射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M患者治疗前和第三次治疗后黄体中期外周血NK细胞毒性和NK细胞数量及其亚群比例。结果分别在效应细胞与靶细胞(effector cell:targetcell,E:T)三个不同比例条件下对不明原因RM患者进行NK细胞毒性检测,淋巴细胞皮内注射治疗前后的结果对比为:50:1(E:T)为51.1%vs.40.9%(P=0.000)、25:1(E:T)为45.3%vs.36.1%(P=0.000)、12.5:1(E:T)为31.9%vs.25.6%(P=0.002),结果均显示治疗后NK细胞毒性显著降低;CD3^-CD56+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15.7%)较治疗前(17.3%)显著降低(P=0.003),其中CD56^(dim)CD16^+NK细胞亚群占总NK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87.4%vs.89.3%,P=0.002),而CD56^(bright)CD16^-NK细胞比例(3.7%vs.3.8%)和CD69^+NK细胞比例(3.1%vs.2.9%)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前后外周血三个不同比例的NK细胞毒性的变化与CD3^-CD56^+NK细胞数量、CD56^(dim)CD16^+以及CD69^+NK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淋巴细胞皮内注射对不明原因RM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毒性和比例具有显著下调作用,这可能有利于母体对妊娠免疫耐受的维持;NK细胞毒性和数量是评估不明原因RM患者NK细胞功能的两个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淋巴细胞皮内注射 复发性流产
下载PDF
母-胎界面miRNA对蜕膜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
15
作者 杨静 王琳琳 +5 位作者 赵玉林 吴淑娟 刁梁辉 李龙飞 陈娇 杨菁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74-981,共8页
妊娠的维持需要母-胎界面稳定的免疫环境,既要维持免疫耐受保证胎儿发育,又需要适度的免疫反应抵抗感染等。巨噬细胞在蜕膜组织中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提示该细胞有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如影响血管重塑、调控滋养细胞功能、调节免疫细胞活性... 妊娠的维持需要母-胎界面稳定的免疫环境,既要维持免疫耐受保证胎儿发育,又需要适度的免疫反应抵抗感染等。巨噬细胞在蜕膜组织中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提示该细胞有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如影响血管重塑、调控滋养细胞功能、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等。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一类小非编码RNA,在肿瘤等病理机制中的功能已得到广泛研究,但miRNA在妊娠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特别是对蜕膜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复杂多样。本文系统分析了母-胎界面中蜕膜巨噬细胞表型分布的特点,并发现M2表型抑制或M1异常激活与妊娠并发症有关,进一步讨论了miRNA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及参与细胞极化调控的代谢相关途径,证实miRNA表达的异常会导致不良妊娠的发生。充分了解母-胎界面miRNA调控蜕膜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可以为不良妊娠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微小RNA 极化 母-胎界面
原文传递
免疫代谢调控子宫内膜微环境和母-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刁梁辉 蔡松辰 +4 位作者 刘苏 黄春宇 李龙飞 李玉叶 曾勇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8-455,共8页
子宫内膜微环境和妊娠免疫调控是近年来生殖免疫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妊娠建立过程中,免疫细胞通过适应性重塑,以协助构建胎儿友好的免疫微环境,使胚胎获得“免疫豁免”。免疫代谢作为近十年快速发展的新兴研究领域,重点关注免疫和代谢... 子宫内膜微环境和妊娠免疫调控是近年来生殖免疫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妊娠建立过程中,免疫细胞通过适应性重塑,以协助构建胎儿友好的免疫微环境,使胚胎获得“免疫豁免”。免疫代谢作为近十年快速发展的新兴研究领域,重点关注免疫和代谢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生理病理中的机制。但是目前对于免疫代谢如何参与调控子宫内膜微环境和母-胎免疫耐受的报道还相对不足。本文从肿瘤微免疫代谢对妊娠免疫代谢的启示出发,综述了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的代谢通路在母-胎耐受微环境塑造中的潜在调控作用,分析代谢和营养异常与妊娠疾病的关系,并从临床应用角度探讨了代谢抑制剂和饮食干预对改善妊娠结局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 代谢 子宫内膜 细胞微环境 胚胎种植 免疫耐受 妊娠免疫
原文传递
宫腔灌注处理反复种植失败的当今认识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勇 王晓晖 +3 位作者 李玉叶 连若纯 刁梁辉 陈现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3-566,共4页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发展,单一移植周期成功率可达60%甚至更高,但由于不同中心采用方案不同而存在差异[1]。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中,约5%~10%患者经历多个取卵和移植周期而不能成功妊娠,临床上归为反复种植失败(R...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发展,单一移植周期成功率可达60%甚至更高,但由于不同中心采用方案不同而存在差异[1]。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中,约5%~10%患者经历多个取卵和移植周期而不能成功妊娠,临床上归为反复种植失败(RIF)[2-3]。目前国际上暂无明确的RIF定义和诊断标准,全松等[4]总结了较为公认的诊断后提出:RIF是指经过3次及以上冷冻或者新鲜周期移植,且累积移植至少4枚卵裂优质胚胎未达到临床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宫腔灌注 胚胎种植
原文传递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胡晓东 梁佩燕 +5 位作者 刁梁辉 刘翠翠 陈晓燕 黄春宇 曾勇 陈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1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突变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miscarriage,u RM)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突变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miscarriage,u RM)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方法,检测52例u RM患者(u RM组)和16例可孕妇女(对照组)MTHFR C677T和MTHFR A1298C位点多态性。结果 u RM组中MTHFR 677C/T(26.9%vs 25.0%,P=1.00)和677T/T(17.3%vs 6.3%,P=0.43)基因型频率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30.8%vs 18.8%,P=0.19)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u RM组中MTHFR 1298 A/C(23.1%vs 18.8%,P=0.98)和1298 C/C(13.5%vs 12.5%,P=0.73)基因型频率以及C等位基因频率(25.0%vs 15.6%,P=0.27)高于对照组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MTHFR C677T和A1298C基因位点突变可能与u RM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C677T A1298C
原文传递
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19
作者 吴彤华 朱元昌 +5 位作者 梁佩燕 刁梁辉 刘翠翠 郭楚苹 曾勇 尹彪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455-3457,共3页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与反复胚胎种植失败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研究组46名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患者和对照组16名一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即获得妊娠并分娩活婴的患者进行KIR基因多...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与反复胚胎种植失败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研究组46名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患者和对照组16名一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即获得妊娠并分娩活婴的患者进行KIR基因多态性检测,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研究组的KIR2DS3和KIR3DS1基因频率较对照组高(26.09%,41.30%vs 6.25%,25.00%),而KIR2DS4*003-007的基因频率则低于对照组(36.96%vs 62.50%)。②研究组KIR单倍型B占56.52%,高于对照组的43.75%。③研究组携带2~5个活化性KIR基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依次为17.39%vs12.50%、4.35%vs 0.00%、28.26%vs 25.00%、6.52%vs 6.25%)。上述各观察指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化性KIR基因频率、活化性KIR基因数量、KIR单倍型B频率在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患者中均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胚胎种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