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锚点、归属:流动青少年社会性生存的自我建构
1
作者 周佳 刁燕洁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随着教育政策改革走向深入,流动青少年社会性生存的制度环境不断向好。已有的主体性视角研究表明流动青少年可以能动地建构流动生活,但对于他们社会性生存中的资源与限制、采取的主体性策略等都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对城市公立高中就读的... 随着教育政策改革走向深入,流动青少年社会性生存的制度环境不断向好。已有的主体性视角研究表明流动青少年可以能动地建构流动生活,但对于他们社会性生存中的资源与限制、采取的主体性策略等都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对城市公立高中就读的流动青少年进行深度访谈,以扎根理论构建社会性生存的理论分析框架,发现,流动青少年尝试在正式标准、社会交往、象征符号以及情感依恋的多重维度上发展社会性“锚点”。他们虽然在多维“锚点”组合中体验到差异化的归属感,但是都以将身份锚定于安全的位置为生存目标,通过自我适应、反思性的自我表达和目标取向的关系塑造等策略,逐渐实现了社会性生存的自我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社会性生存 身份理论 社会锚定
下载PDF
基于社会嵌入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发展型指导
2
作者 刁燕洁 《教育评论》 2023年第12期48-53,共6页
发展型家庭政策是开展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关键举措,而社会关系嵌入是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政策执行力的重要切入点。社会嵌入指出了流动儿童家庭在社会适应过程中的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整合性框架,包含社会心理、人际关系和社会... 发展型家庭政策是开展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关键举措,而社会关系嵌入是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政策执行力的重要切入点。社会嵌入指出了流动儿童家庭在社会适应过程中的微观、中观和宏观的整合性框架,包含社会心理、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三重维度。文章以此为基础剖析流动儿童家庭面临的“三重脱嵌”困境,并提出发展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路径选择,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走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嵌入 流动儿童 发展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下载PDF
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学校预防路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刁燕洁 周佳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36期57-60,共4页
网络欺凌已成为中小学生参与网络生活的巨大安全隐患。语言暴力因其突发性、低成本性、隐匿性等特质威胁着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网络保护以及学校防治欺凌的责任进行了规定,对构建学校预防体系具有实践导... 网络欺凌已成为中小学生参与网络生活的巨大安全隐患。语言暴力因其突发性、低成本性、隐匿性等特质威胁着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网络保护以及学校防治欺凌的责任进行了规定,对构建学校预防体系具有实践导向价值。结合国内外治理经验对落实学校责任构建预防路径提出如下建议:分阶段开展网络素养课程;构建关怀的学校氛围;建立有效欺凌防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语言暴力 未成年人保护法
下载PDF
区块链赋能研究生学术不端治理的伦理隐忧与消解
4
作者 刁燕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区块链作为智能技术的重要代表,为教育治理提供了新型技术方案,其具有的数据透明、去中心化、防篡改性等特征与研究生学术不端治理诉求相耦合。但技术手段嵌入教育中时也引发了学生主体隐退、教育本质异化、学术权利受损和责任主体模糊... 区块链作为智能技术的重要代表,为教育治理提供了新型技术方案,其具有的数据透明、去中心化、防篡改性等特征与研究生学术不端治理诉求相耦合。但技术手段嵌入教育中时也引发了学生主体隐退、教育本质异化、学术权利受损和责任主体模糊的伦理困境。采用伦理和政策两条进路规制区块链算法治理以期消解伦理隐忧:学术道德教育回归实践主体;以教化理念关照学术不端治理;构建反思性的多主体协商共治和以公共政策规制算法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学术不端 算法治理 区块链 伦理隐忧
下载PDF
基于“非连续性教育”的研究生学术行为引导路径研究
5
作者 周佳 刁燕洁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71,共5页
连续性教育以道德教育和制度约束的方式对抗研究生学术行为问题,忽视了关注研究生的精神世界,规范有余而引导不足。非连续性教育认为因中断学生连续性发展而被排斥的偶然事件隐含着教育契机。非连续性教育形式主要有危机、遭遇、唤醒、... 连续性教育以道德教育和制度约束的方式对抗研究生学术行为问题,忽视了关注研究生的精神世界,规范有余而引导不足。非连续性教育认为因中断学生连续性发展而被排斥的偶然事件隐含着教育契机。非连续性教育形式主要有危机、遭遇、唤醒、告诫与号召,将其应用于研究生学术行为引导中能够弥补连续性教育的局限。为此,要通过培养教育者的精神自觉、培养研究生的判断能力、构建乐群性研究生同伴学习共同体、营造向善的学术氛围等方式打造适宜非连续性教育开展的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学术行为 非连续性教育 学术不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