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刁统菊 曲洪祎 刘爱昕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1-139,共9页
作为当前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的结果,民俗文化在此背景下出现了程度不同、内容复杂的变迁;作为被开发的对象,民俗文化尽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但受到的破坏远远大于保护;作为被保护的对象,民俗文化受到的关注还处在大造声势的阶段,保护... 作为当前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的结果,民俗文化在此背景下出现了程度不同、内容复杂的变迁;作为被开发的对象,民俗文化尽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但受到的破坏远远大于保护;作为被保护的对象,民俗文化受到的关注还处在大造声势的阶段,保护口号远远多于实际的措施,但已经表现出充满希望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现状 变迁 开发 保护
下载PDF
多姓聚居与联姻关系——华北村落的另一种形态 被引量:6
2
作者 刁统菊 杨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美籍学者杜赞奇在《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中使用了一个广义的宗族概念:由同一祖先繁衍下来的人群,通常由共同财产和婚丧庆吊联系在一起,并且居住于同一村庄。这显然忽略了华北村落还有多姓聚居的可能。事实上... 美籍学者杜赞奇在《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中使用了一个广义的宗族概念:由同一祖先繁衍下来的人群,通常由共同财产和婚丧庆吊联系在一起,并且居住于同一村庄。这显然忽略了华北村落还有多姓聚居的可能。事实上,通过对山东南部的村落的研究表明,姓氏之间的联姻在村落的形成上发挥了主要作用,村落目前的结构形态是多姓聚居而非多族聚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姓聚居 联姻关系 华北村落
下载PDF
嫁妆与聘礼:一个学术史的简单回顾 被引量:51
3
作者 刁统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60,共6页
针对近年学界逐渐有人开始讨论嫁妆与聘礼的问题,文章利用所能接触到的资料,总结出几种主要的理论成果:继承说;福利说;劳动价值说;竞争说;家庭意图说;财产转移说。每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有各自的田野基础,本文不着重讨论这些理论背景。尽... 针对近年学界逐渐有人开始讨论嫁妆与聘礼的问题,文章利用所能接触到的资料,总结出几种主要的理论成果:继承说;福利说;劳动价值说;竞争说;家庭意图说;财产转移说。每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有各自的田野基础,本文不着重讨论这些理论背景。尽管学者对嫁妆与聘礼的看法差异很大,但他们还是站在一个共同的基点之上,即二者在给出妻子集团和接受妻子集团之间的姻亲关系的建立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妆 聘礼 姻亲关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关联、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8
4
作者 刁统菊 林德山 申作兰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4-90,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满足人民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行动指南。乡村旅游之于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单向的承受关系,两者在多个层面具有双向的内在关联和作用机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机理要求强化村民... 乡村振兴战略是满足人民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行动指南。乡村旅游之于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单向的承受关系,两者在多个层面具有双向的内在关联和作用机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机理要求强化村民主体地位,维护乡村性核心吸引物;用全域旅游理念统筹规划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和村落建设等问题,实现旅游引导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乡村旅游用地纳入现代服务业建设用地进行配置,解决乡村旅游发展重要瓶颈问题。乡村振兴统筹规划、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保障、乡村旅游产业融合驱动、优质旅游习惯培养等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乡村旅游保持可持续发展,通过其乘数效应,可以带动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等实现,从而保持乡村的恒久魅力。当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乡村必定会为源源不断的游客提供优质旅游产品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旅游 乡村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日本民俗学姻亲关系研究述略 被引量:3
5
作者 刁统菊 郭海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9,共7页
日本民俗学有关女性民俗的研究并非主流,其中关于婚姻关系、姻亲关系的研究更是较多地穿插于人生仪礼、家族部分的研究中,分散且不相对独立。在日本民俗学非常有限的姻亲关系研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嫁女与娘家之间表现出的密切关系和频... 日本民俗学有关女性民俗的研究并非主流,其中关于婚姻关系、姻亲关系的研究更是较多地穿插于人生仪礼、家族部分的研究中,分散且不相对独立。在日本民俗学非常有限的姻亲关系研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嫁女与娘家之间表现出的密切关系和频繁往来这一切入角度。文章着重从婚姻制度与婚俗的综述研究、植野弘子对姻亲关系的研究、有关嫁女与娘家之间保持密切往来的研究、相关的学会活动四个方面入手,对日本民俗学有关姻亲关系的相关研究做出梳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民俗学者特有的研究视角在日本民俗学界已经得到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民俗学 姻亲关系 植野弘子
下载PDF
嫁妆来源及象征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刁统菊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8,共8页
本文以山东南部一个村落的田野资料为基础,表明嫁妆的有无与价值的多少并非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与女子在接受妻子集团的生活、与两个联姻家族之间的姻亲关系息息相关。文章重点展示了嫁妆的来源以及象征的多样性,同时指出,从民俗的角... 本文以山东南部一个村落的田野资料为基础,表明嫁妆的有无与价值的多少并非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与女子在接受妻子集团的生活、与两个联姻家族之间的姻亲关系息息相关。文章重点展示了嫁妆的来源以及象征的多样性,同时指出,从民俗的角度而言,嫁妆不是女性的财产继承方式,她的继承权始终是和婚姻捆绑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妆 姻亲关系 女性
下载PDF
从民间礼簿看姻亲往来 被引量:4
7
作者 刁统菊 冯欣 《民间文化论坛》 2006年第6期71-81,共11页
通婚是村落之间一种比较重要的联系。东营村的婚姻85%以上在本县以内。我们在东营村的调查中,亲身参与了一场送米仪式,同时收集到了几份与送米、婚礼、丧礼有关的礼簿,粗浅地了解到了一些有关姻亲关系方面的内容。文章以三份礼簿为主,... 通婚是村落之间一种比较重要的联系。东营村的婚姻85%以上在本县以内。我们在东营村的调查中,亲身参与了一场送米仪式,同时收集到了几份与送米、婚礼、丧礼有关的礼簿,粗浅地了解到了一些有关姻亲关系方面的内容。文章以三份礼簿为主,描述相关的姻亲交往习俗,展示乡土社会中有关姻亲关系的民间知识和民间秩序的部分图像。由于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天主教徒,因此所观察到的仪式又具有了非同一般民众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簿 姻亲关系 东营村
下载PDF
传统手工艺与当代传承 被引量:12
8
作者 刁统菊 骆晨茜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09-117,共9页
当下传统手工艺的命运,与其文化语境和当下社会语境密不可分。一些传统手工艺由于与地方历史、文化保持了深刻的关联,因此在其发展历程上趋于"内卷化",与之相反的是,有一些传统手工艺,更多依赖社会语境生存,特别是其文化语境... 当下传统手工艺的命运,与其文化语境和当下社会语境密不可分。一些传统手工艺由于与地方历史、文化保持了深刻的关联,因此在其发展历程上趋于"内卷化",与之相反的是,有一些传统手工艺,更多依赖社会语境生存,特别是其文化语境也受制于社会语境,因此当社会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些手工艺就随之消失。这是我们所谓的传统要经历的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传统之所以成为传统,就是因为其文化语境和社会语境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能够通过历史洪流的清洗得以生存,将其内蕴的核心价值保存下来,从而获得文化发展的动态活力。从乡土化到再乡土化的过程中,传统手工艺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层面上的存在,唤起多元传承主体的文化自觉,能够继续保有其市场、消费和生计价值,才可以参与建设更舒适更美好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内卷化 再乡土化 中产阶层 文化自觉
下载PDF
山东中元节节俗述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刁统菊 赵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7,共8页
中元节一直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元、流传范围广、具有民族和区域特色的节日。历朝历代中元节普遍以七月十五为期,其活动内容既有与宗教有关者,也有一般人家所行的祭祖之礼,而且通常并行不悖,其中荐新祭祖一直是一般民众的主要活动。目前来... 中元节一直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元、流传范围广、具有民族和区域特色的节日。历朝历代中元节普遍以七月十五为期,其活动内容既有与宗教有关者,也有一般人家所行的祭祖之礼,而且通常并行不悖,其中荐新祭祖一直是一般民众的主要活动。目前来看,该节在南方比北方要隆重。明清两朝至民国年间,山东中元节亦以"祭祖"这一基本内容最为普遍。当代山东地区的中元节无论是节期还是名称均延续了明清以来的习惯,在活动内容上也以祭祖(居家祭祀或上坟祭扫)为主。区域分布上,山东中元节习俗活动几乎涉及全省大部分村落,其中以鲁中地区的祭祖活动最成体系也最为典型。调查表明,尽管中元节在山东节日体系中的地位也存在区域差异,但人们认可中元节是对亲人的感恩与缅怀,表达的是对祖先的孝心与家族归属感,有其严肃性和神圣性,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应该积极传承下去,这应该就是它在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中元节 祭祖
下载PDF
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中国契约文书的民俗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刁统菊 王艺璇 《文化遗产》 CSSCI 2021年第5期141-149,共9页
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契约文书的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文书类别以土地田房买卖契约为主,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流通情况;文书性质多为经官府认可的红契,保存比较完整;文书内容的程式性强,行文结构完备,语言朴素,有防伪意识;地域... 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契约文书的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文书类别以土地田房买卖契约为主,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流通情况;文书性质多为经官府认可的红契,保存比较完整;文书内容的程式性强,行文结构完备,语言朴素,有防伪意识;地域分布较为零散,不同地区的文书存在书写差异,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年代集中于晚清至民国年间,少数文书与历史事件有关。以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契约文书数据库的建设和田野作业方法为支持,对相关契约文书补充了其归户信息。将契约与地方社会的联系作为关注焦点,至少可以显示出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契约的交易规范与乡土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契约中所体现的家族观念,是人们立契时价值选择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 契约文书 归户原则 民俗学 家族
下载PDF
土地拥有、流动与家庭的土著化——对鲁南红山峪村37张地契的介绍与初步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刁统菊 田传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61-68,共8页
文章对来自山东南部村庄红山峪村37张地契进行了介绍与初步解读。分析表明,土地交易习俗的传承是土地契约与交易的内生机制,尽管契约关系、契约意识深入人心,但当地土地交易并没有实现土地市场化,也没有出现土地集中于家族的趋势。家族... 文章对来自山东南部村庄红山峪村37张地契进行了介绍与初步解读。分析表明,土地交易习俗的传承是土地契约与交易的内生机制,尽管契约关系、契约意识深入人心,但当地土地交易并没有实现土地市场化,也没有出现土地集中于家族的趋势。家族和姻亲关系是进入村落的较佳途径,但在红山峪村土著化的实现却是以家庭为单位,这样做的结果是减缓了家族的土著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契 土著化 红山峪村
下载PDF
一九四二年的一个婚礼 被引量:2
12
作者 刁统菊 《民间文化论坛》 2004年第4期75-79,共5页
本文借助在红山峪获得的田野资料初步展现1949年以前山东南部婚俗的风貌,尽量做到对访谈不予增删,仅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稍加整理,通过当事人的回忆描述整个联姻过程。它们包括婚礼之前的提亲、合年命、下通书、下启、开生时、上喜坟、... 本文借助在红山峪获得的田野资料初步展现1949年以前山东南部婚俗的风貌,尽量做到对访谈不予增删,仅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稍加整理,通过当事人的回忆描述整个联姻过程。它们包括婚礼之前的提亲、合年命、下通书、下启、开生时、上喜坟、铺喜床、套喜被、填箱、备嫁奁与婚礼中的穿富贵、发嫁、哭嫁、贴喜对、烧喜纸、解轿门、撒帐、拜天地、挑红、抄柜、闹房、喝交心酒、送床、听床,以及婚礼之后的拾柜、开脸、拜家族、拜至亲、叫对月等一系列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年 红山峪 婚礼
下载PDF
山东民俗和方言 被引量:8
13
作者 刁统菊 《枣庄师专学报》 2001年第4期10-13,共4页
方言与民俗具有共同的基础 ,即地域与居民。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离不开特定的方言词汇 ,大量的方言现象和民俗事象总是紧密交织在一起。就方言与民俗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看 ,一般来说 ,民俗是第一性的 ,即先产生某种民俗然后方有表现这种民... 方言与民俗具有共同的基础 ,即地域与居民。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离不开特定的方言词汇 ,大量的方言现象和民俗事象总是紧密交织在一起。就方言与民俗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看 ,一般来说 ,民俗是第一性的 ,即先产生某种民俗然后方有表现这种民俗的方言词汇。“因民俗而生成的方言 ,主要是从民俗形态、民俗事象、民俗要素来追溯方言的民俗语源。”方言是民俗的载体 ,具体到各个地区的方言来说 ,其本身就是一种民俗现象 ,体现了某一地区的民俗特点。它与民俗存在着意义上的联系。同时正是这种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方言 民俗形态 民俗事象 民俗要素 婚俗
下载PDF
不为、匿为与过为——试析田野作业中访谈对象的几种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刁统菊 《民间文化论坛》 2009年第6期68-75,共8页
鉴于学界对田野作业中访谈对象对调查的反应缺乏相关的总结和思考,文章尝试对此进行总结。访谈对象在面对研究者进行田野作业时的反应有"不为"、"匿为"、"过为"三种。了解访谈对象"不为"、&qu... 鉴于学界对田野作业中访谈对象对调查的反应缺乏相关的总结和思考,文章尝试对此进行总结。访谈对象在面对研究者进行田野作业时的反应有"不为"、"匿为"、"过为"三种。了解访谈对象"不为"、"匿为"、"过为"的反应既有助于田野作业的反思,同时更可促进和加深我们对访谈对象及其文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作业 访谈对象 不为 匿为 过为
下载PDF
海外藏契约文书的整理与出版——以《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中国契约文书》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刁统菊 王艺璇 《出版参考》 2022年第10期67-71,共5页
《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中国契约文书》整理了265份现藏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的中国民间契约文书。该书涉及契约以土地田房买卖契约为主,多为红契,行文结构完备,地域上分布较为零散,年代上集中于晚清至民国年间,为民俗学、历史... 《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藏中国契约文书》整理了265份现藏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的中国民间契约文书。该书涉及契约以土地田房买卖契约为主,多为红契,行文结构完备,地域上分布较为零散,年代上集中于晚清至民国年间,为民俗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契约文书提供了可靠的原始文献资料。本批契约的整理工作以识别契约文书内容并录入数据库为主,逐步整理出了每份契约的题名、内容、朝代与具体年代、原生区域等基本信息;并将契约图片与说明文字对应,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全彩影印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文献 契约文书 整理出版
下载PDF
《聊斋俚曲》中歇后语的运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刁统菊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18-119,共2页
《聊斋俚曲》中运用了许多歇后语 ,其中不管是这些歇后语本身还是它们的运用 ,都具有显著特色 ,对于剧目风格的影响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对歇后语的使用类型、运用特点和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其地方与时代特色进行... 《聊斋俚曲》中运用了许多歇后语 ,其中不管是这些歇后语本身还是它们的运用 ,都具有显著特色 ,对于剧目风格的影响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对歇后语的使用类型、运用特点和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其地方与时代特色进行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俚曲》 歇后语 群众语言
下载PDF
白绫衫照月光殊——由《金瓶梅》及相关史料看明代元宵节妇女服饰民俗 被引量:1
17
作者 刁统菊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15-18,共4页
妇女的穿戴打扮 ,往往在节日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甚至具有明显的超乎节序的特色 ,形成节日民俗一大景观。明代市情小说《金瓶梅》堪称最好注脚。明朝妇女在元宵节期间喜穿白绫的习俗 ,《金瓶梅》中有多处与此相关的描述 ,可与明代史料互... 妇女的穿戴打扮 ,往往在节日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甚至具有明显的超乎节序的特色 ,形成节日民俗一大景观。明代市情小说《金瓶梅》堪称最好注脚。明朝妇女在元宵节期间喜穿白绫的习俗 ,《金瓶梅》中有多处与此相关的描述 ,可与明代史料互为补充、印证。白绫衫 (袄 )在明代成了元宵节物 ,妇女必备。不惟如此 ,白色衣服在平日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便服。因此 ,由《金瓶梅》我们可以一窥明代妇女习俗 ,妇女元宵夜走百病时穿白绫乃是其中服饰民俗之一。这在服饰民俗史上也是一个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明代 元宵节 妇女 服饰民俗
下载PDF
文化自觉与民间叙事的多样化传承——以山东寒亭寒浞信仰与口头叙事为例
18
作者 刁统菊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1期93-101,158,共9页
《左传》对寒浞事迹的完整记载是历代文献引用的依据,但"寒浞"落实在山东寒亭,却呈现出和正统传承完全不同的面貌。在国家与社会这一框架之下,依据地方性知识系统,展示寒浞作为历史人物走进寒亭百姓的口头叙事乃至日常生活以... 《左传》对寒浞事迹的完整记载是历代文献引用的依据,但"寒浞"落实在山东寒亭,却呈现出和正统传承完全不同的面貌。在国家与社会这一框架之下,依据地方性知识系统,展示寒浞作为历史人物走进寒亭百姓的口头叙事乃至日常生活以后,在一个确定的地理区域里所获得和呈现的四个不同层面的形象印记。寒浞传说之所以在不同村落主题多样、形态不一,主要与各区域是否处在政治中心、是否具有早期信仰历史、是否具有相应的人文景观有关。若把寒浞民间叙事作为一次事件来看,会发现其中隐藏着政府与民间逻辑的互相借重。民间自有逻辑在获得政府认可的话语权之后,构建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民间传承。民间叙事的多样化过程,是一个既附加官方价值观同时也保留民间个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民间叙事 寒浞
下载PDF
禁忌:在历史与传说之间——关于济宁马坡梁祝传说的调查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冰 刁统菊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1-74,共4页
在山东济宁马坡广泛流传着梁祝传说。当地既有梁、祝、马三个家族,同时也确实存在着马、祝两姓不通婚以及马氏家族不允许戏班演唱梁祝戏的禁忌。但目前获得的田野资料以及碑记材料尚不能允许我们把传说与现实一一对应起来。这种禁忌的... 在山东济宁马坡广泛流传着梁祝传说。当地既有梁、祝、马三个家族,同时也确实存在着马、祝两姓不通婚以及马氏家族不允许戏班演唱梁祝戏的禁忌。但目前获得的田野资料以及碑记材料尚不能允许我们把传说与现实一一对应起来。这种禁忌的存在可能是人们受现实生活影响、极力保护家族荣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宁马坡 粱祝 传说 禁忌
下载PDF
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以对饕餮的非盈利创作为切入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华月 刁统菊 《民间文化论坛》 2022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近年来,网络群体创作对神话等民间文学角色的影响日趋明显。例如,神兽饕餮的同人创作方兴未艾,赋予饕餮呆萌、恐怖、搞笑等诸多特质。其中,非盈利创作以其独特的创作和反馈机制成为反映创作者内心真正饕餮形象的有效视角。借助网络民族... 近年来,网络群体创作对神话等民间文学角色的影响日趋明显。例如,神兽饕餮的同人创作方兴未艾,赋予饕餮呆萌、恐怖、搞笑等诸多特质。其中,非盈利创作以其独特的创作和反馈机制成为反映创作者内心真正饕餮形象的有效视角。借助网络民族志的调查方法,通过分析非盈利创作中饕餮等神兽被解构的特点、类型、动力、边界,以及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模式可以看出,依托网络语境,非盈利创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饕餮原有形象的传播速度,扩大了影响,还极大丰富了饕餮的形象特质和表现形式,拓宽了饕餮乃至其他神兽形象生产传播的新渠道。事实上,萌化并不是饕餮同人的专利,而是整个时代的文化主流为吸引青少年群体增强亲和力而主动做出的努力。人们想要保留的也许并不是具体的饕餮形象本身,而是与时俱进、符合当代审美的优秀传统文化印记。这可以为我们探索民间文化的创造性传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饕餮 同人创作 非盈利创作 形象转型 民间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