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52
1
作者 毛艳玲 杨玉盛 +2 位作者 刑世和 陈光水 崔纪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2-137,共6页
对福建省建瓯市山地红壤的农业用地(坡耕地、茶园、桔园)、林地(杉木、木荷、封育)不同土层(0-10,10-20c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贮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开垦作为农地后,〉2mm土壤大团聚体的数量明显下降,〈0.25mm团... 对福建省建瓯市山地红壤的农业用地(坡耕地、茶园、桔园)、林地(杉木、木荷、封育)不同土层(0-10,10-20c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贮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开垦作为农地后,〉2mm土壤大团聚体的数量明显下降,〈0.25mm团聚体含量显著上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大团聚体呈现粒径越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越高的趋势,林地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都显著高于农业用地。林地随着团聚体粒径增大,土壤碳贮量增加;而农地正好相反,随着团聚体粒径增大,土壤碳贮量反而下降。土壤总有机碳增加主要受到大团聚体有机碳增加的影响,其中〉2mm和0.5~2mm粒径土壤团聚体对土壤总有机碳贡献最为突出。因此亚热带山地红壤内林地开垦为农业用地会导致富含碳的土壤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大幅度下降,团聚体的稳定性也随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红壤 亚热带
下载PDF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及土壤微生物对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钟珍梅 杨庆 +5 位作者 游小凤 黄秀声 翁伯琦 刑世和 冯德庆 陈钟佃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9-925,共7页
有机氮是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土壤中有机氮大多以聚合物形式存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和非生物过程转变成可溶性有机氮。本文总结了不同生态系统可溶性有机氮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可溶性有机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生态系统、草地... 有机氮是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土壤中有机氮大多以聚合物形式存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和非生物过程转变成可溶性有机氮。本文总结了不同生态系统可溶性有机氮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可溶性有机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由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覆盖的植被类型、土壤管理措施和环境因素等的不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和组分均存在差异。本文还综述了当前可溶性有机氮生物转化过程的研究现状,指出可溶性有机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组分及胞外酶的活性有关,其生物转化过程为:在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等)及胞外解聚酶如蛋白酶、几丁质酶等的作用下,大分子有机氮降解为小分子有机氮,被植物和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或进一步降解为NH+4和NO-3被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认为未来应该加强土壤有机氮转化代谢过程的调控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 SON 土壤微生物 胞外解聚酶 菌根真菌
下载PDF
连续变量的自适应局部空间同位模式挖掘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范协裕 陈瀚阅 刑世和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02-909,共8页
目前,局部空间同位模式挖掘方法存在需要预设定邻域范围、挖掘的结果无统计显著性意义而难以对结论进行科学地判定等问题,如当前常用的K近邻方法难以确定合适的搜索圆半径,而固定距离法由于空间数据集的多尺度特性,距离阈值的设定对结... 目前,局部空间同位模式挖掘方法存在需要预设定邻域范围、挖掘的结果无统计显著性意义而难以对结论进行科学地判定等问题,如当前常用的K近邻方法难以确定合适的搜索圆半径,而固定距离法由于空间数据集的多尺度特性,距离阈值的设定对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针对连续变量的空间采样点数据集,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局部空间同位模式挖掘算法。首先,定义了连续变量的空间同位模式兴趣度函数、模式指示器函数及Voronoi邻域,并通过构建Voronoi邻域矩阵避免了预设定邻域阈值的问题,最后采用G*i统计量进行局部空间同位模式及其区域的发现,使挖掘的结果具有统计显著性意义,进而帮助专家对挖掘结果做出更科学的判定。通过使用真实的连接了烟草适应性评价结果的耕地地力样点调查数据和水污染数据,对开发的算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无需预设邻域范围,可查找同区域内的不同空间同位模式。实验所发现的局部空间同位模式发现了实验数据研究区域存在的特有现象,对耕地地力调查工作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同位模式 局部 统计显著性 连续变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