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20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列镇邦 周典华 +4 位作者 苏少辉 李志聪 吴智豪 张海林 温柱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2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10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10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治疗组纠正心衰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及时纠正心衰,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美托洛尔 冠心病心力衰竭 治疗作用
下载PDF
CYP2C19 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和雷贝拉唑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2
作者 丁少波 梁淑贞 +2 位作者 叶艮英 周国祥 列镇邦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10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与雷贝拉唑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6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200例。3组患者均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 mg+阿...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与雷贝拉唑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6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200例。3组患者均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治疗,并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及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维持治疗。B组患者加服低剂量(10 mg/d)雷贝拉唑钠肠溶片,C组患者加服高剂量(20 mg/d)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均连续治疗1年。采用PharmGKB代谢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基因分型;采用血栓弹力图(TEG)法检测患者入院用药7 d后的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中,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患者分布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的ADP抑制率显著降低,C组患者的MA-ADP显著升高(P<0.05);快代谢型患者中,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的ADP抑制率均显著降低,C组患者的MA-ADP显著升高(P<0.05);中间代谢型患者中,与A组比较,C组患者的ADP抑制率显著降低(P<0.05)。3组患者的MACE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与雷贝拉唑的相互作用有一定影响,临床合用时应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 雷贝拉唑 药物相互作用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循环miRNA-RNA-21水平及应用价值初平及应用价值初探
3
作者 万槐斌 陈冬冬 +2 位作者 边宁 吴智豪 列镇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索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循环miRNA-21的水平及可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筛选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连续收治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病史等资料。根据房颤防治指南方法计算... 目的探索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循环miRNA-21的水平及可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筛选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连续收治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病史等资料。根据房颤防治指南方法计算CHA_(2)DS_(2)-VASc评分,并分为高卒中风险组[CHA_(2)DS_(2)-VASc评分≥2分(男性)或≥3分(女性)]和低卒中风险组[CHA_(2)DS_(2)-VASc评分0-1分(男性)或0-2分(女性)]。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ELISA法检测NT-pro BNP;q RT-PCR法检测循环miRNA-21水平。评估miRNA-21水平与CHA_(2)DS_(2)-VASc评分和NT-pro BNP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验证miRNA-21对高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选患者89例,高卒中风险患者41例(46.1%),CHA_(2)DS_(2)-VASc中位评分4(2.5~5.5)分。高卒中风险组与低卒中风险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NT-pro BNP等无显著差异;高卒中风险组循环miRNA-21表达量较低卒中风险组显著升高[4.59(2.91-5.33)比1.71(1.48-3.04),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循环miRNA-21表达量与CHA_(2)DS_(2)-VASc评分(r=0.461,P=0.002)和NT-pro BNP(r=0.386,P=0.013)均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循环miRNA-21表达量对高卒中风险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843,P<0.001)。结论循环miRNA-21可能用于预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高卒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卒中 血栓栓塞 MIRNA-21
下载PDF
东莞市住院的本地与外来人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特征及预后情况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万槐斌 叶健烽 +3 位作者 列镇邦 莫静兰 苏少辉 李大强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比较住院的东莞市外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与本地患者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病历库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住院的急性STEMI患者临床... 目的比较住院的东莞市外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与本地患者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病历库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住院的急性STEMI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非东莞籍和东莞籍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终点事件为30 d复合终点事件,包含全因死亡、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以及非计划再住院治疗;次要终点为住院时间延长。结果共纳入848例连续非重复的新发STEMI患者,年龄56(48~66)岁,男性占84.3%,住院时间为7.0(6.0~9.0)d。共收集到30 d复合终点事件51例,住院时间延长患者172例。与东莞籍患者比较,非东莞籍STEMI患者男性比例更高(88.8%vs.79.8%,P<0.001),多数来自农村(73.3%vs.54.4%,P<0.001),发病年龄小[51(45~58)岁vs.62(54~72)岁,P<0.001],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比例低(68.6%vs.82.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其30 d复合终点事件与东莞籍患者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vs.7.4%;P=0.101)。较高Killips分级和未行再灌注治疗是30 d复合终点事件的预测因子。年龄增加、糖尿病史、较高Killips分级、接受再灌注治疗和有医疗保险支持是住院时间延长的预测因素。结论东莞市外来人员急性STEMI患者以男性农民工居多,发病年龄更小,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比例更低,近期预后与东莞籍患者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外来人员 临床特征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普伐他汀对不同CYP2C19基因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瑞荣 丁少波 +3 位作者 梁淑贞 吴雪婷 列镇邦 周国祥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599-1603,共5页
目的探究在不同CYP2C19基因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普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因ACS入院患者3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均接... 目的探究在不同CYP2C19基因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普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因ACS入院患者3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A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d^-1,B组服用瑞舒伐他汀钙20 mg·d^-1,C组服用普伐他汀钠20 mg·d^-1。所有患者均在入组后使用焦磷酸测序检测其CYP2C19基因型,并在服药7d后使用血栓弹力图法(TEG)检测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DP抑制率)。结果 3组临床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ADP抑制率和氯吡格雷抵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YP2C19慢代谢型患者中,阿托伐他汀组的ADP抑制率较瑞舒伐他汀及普伐他汀组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19中间代谢型及快代谢型ACS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普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影响无明显差异。相较于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CYP2C19慢代谢型ACS患者联用阿托伐他汀显著降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普伐他汀 CYP2C19 急性冠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原文传递
LC-MS/MS法测定泮托拉唑及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何瑞荣 丁少波 +2 位作者 胡润凯 罗振光 列镇邦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369-2372,共4页
目的探究泮托拉唑及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按单剂量、随机、开放、两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入选24名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快代谢型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受试者口服氯吡格雷300 mg联... 目的探究泮托拉唑及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按单剂量、随机、开放、两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入选24名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快代谢型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受试者口服氯吡格雷300 mg联用或不联用泮托拉唑钠40 mg或雷贝拉唑钠20 mg后,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单独口服氯吡格雷相比,合用泮托拉唑时氯吡格雷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4 h增加15%(P<0.001),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AUC0-24 h下降16%(P<0.001);合用雷贝拉唑时氯吡格雷AUC0-24 h增加23%(P<0.001),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AUC0-24 h下降26%(P<0.001)。结论联用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均会增加氯吡格雷暴露量及降低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暴露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泮托拉唑 雷贝拉唑 药代动力学 LC-MS/MS
原文传递
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韩伟超 石韵宜 +3 位作者 区淑雅 周国祥 列镇邦 丁少波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年第10期30-35,共6页
目的 探讨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服用瑞舒伐他汀的冠心病患者300例,根据瑞舒伐他汀服用剂量分为10 mg组及20 mg组,每组150例。检测患者SLCO1B1和APOE基因型,监测患... 目的 探讨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入选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服用瑞舒伐他汀的冠心病患者300例,根据瑞舒伐他汀服用剂量分为10 mg组及20 mg组,每组150例。检测患者SLCO1B1和APOE基因型,监测患者用药前、用药1、3和6个月后的血脂水平指标,并随访其6个月内肌肉、肝脏和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LCO1B1 388A>G、521T>C与APOE 526C>T、388T>C的突变率分别为71.7%、13.8%、7.8%和10.5%。20 mg组中,携带SLCO1B1 521T>C突变或*15突变的患者的肌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非携带者(P<0.05),但在10 mg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全部患者组中,携带APOE 526C>T突变患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P <0.05),携带APOE 388T>C突变患者TC及LDL-C降低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患者(P <0.05),在10 mg组中仅携带APOE 388T>C突变患者LDL-C降低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患者(P <0.05),20 mg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LCO1B1 521T>C突变增加了瑞舒伐他汀的肌肉不良反应发生率,APOE 526C>T突变增强了瑞舒伐他汀降脂作用,APOE 388T>C突变减弱了瑞舒伐他汀降脂作用。SLCO1B1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安全性的影响在20 mg组更显著,APOE基因多态性对瑞舒伐他汀疗效的影响在10 mg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O1B1 APOE 瑞舒伐他汀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CHADS2评分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万槐斌 吴智豪 +3 位作者 列镇邦 李大强 苏少辉 叶健烽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06-711,共6页
目的:探索CHADS2评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病历库2015-01-2018-12连续住院的急性STEMI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主要终点为复合心血管事件(包含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目的:探索CHADS2评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长期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病历库2015-01-2018-12连续住院的急性STEMI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主要终点为复合心血管事件(包含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心力衰竭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次要终点为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和非心脑血管事件等。采用Cox回归评价CHADS2评分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70例连续STEMI患者,平均年龄(58.9±13.7)岁,男性占83.3%,TIMI风险评分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分别为279、178和113例。在共619.7人年的随访中,发生主要终点事件102例,全因死亡46例,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56例。Cox回归分析提示CHADS2评分与主要终点事件[HR:1.331(1.111~1.593,P<0.001)]和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HR:1.647(1.345~2.017),P<0.001]独立相关,与全因死亡和非心脑血管事件无显著相关。ROC提示CHADS2评分在主要终点事件预测方面与TIMI评分相当,在全因死亡的预测方面不如TIMI评分,在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方面优于TIMI评分。结论:CHADS2评分可用于STEMI患者的再发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CHADS2评分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