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的白蛉区系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生邦 管立人 +3 位作者 李凡 刘丕宗 冯宇 杨成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4-315,共2页
关键词 甘肃省 白蛉区系 地理分布 蛉种 自然地理
下载PDF
歌乐山司蛉生态习性的记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捷 管立人 刘丕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78,共2页
在甘肃省文县和四川省南坪县对歌乐山司蛉的生态进行调查时发现,该蛉于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均可查见,以8月中旬为密度高峰,季节全长逾4.5个月。该蛉为野栖型,垂直分布,最高为1 640 m。白天的栖息场所主要是山洞及河岸的巨石基部,居民点内... 在甘肃省文县和四川省南坪县对歌乐山司蛉的生态进行调查时发现,该蛉于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均可查见,以8月中旬为密度高峰,季节全长逾4.5个月。该蛉为野栖型,垂直分布,最高为1 640 m。白天的栖息场所主要是山洞及河岸的巨石基部,居民点内难以查见,夜间在栖息场所附近活动,未发现对人刺叮吸血。分析已有的区系资料,指出歌乐山司蛉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亚热带自然区域内,在暖温带和边缘热带,该蛉的分布区域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乐山司蛉 生态 习性
下载PDF
陇南川北中华白蛉生物学及其与人、犬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熊光华 金长发 +9 位作者 陈信忠 洪玉梅 苏忠伟 刘丕宗 陈生邦 任文蔚 魏露生 李万宏 袁海树 张勇 《武夷科学》 1992年第1期7-18,406,共13页
本文报告陇南川北山区中华白蛉若干生物学观察的结果及其与人、犬内脏利什曼病的关系。中华白蛉为本区的优势种,具有野栖习性,发生季节自5月至10月,7月为高峰期,峰幅宽和持续时间长为其特点。我们对中华白蛉全季节的性营养周期变动作了... 本文报告陇南川北山区中华白蛉若干生物学观察的结果及其与人、犬内脏利什曼病的关系。中华白蛉为本区的优势种,具有野栖习性,发生季节自5月至10月,7月为高峰期,峰幅宽和持续时间长为其特点。我们对中华白蛉全季节的性营养周期变动作了观察和分析,指出它是阐明蛉口动力学、预报和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指征。饲血测试表明中华白蛉吸犬血率为61.5%(198/322),当地犬感染内脏利什曼病是与当地中华白蛉吸犬血的习性密切相关。不同垂直高度中华白蛉的发育史比较观察,证明其发育期长短是受自然因素的严格制约。提高温度和增加光照并不能使滞育幼虫提前解除滞育;相反,在自然室温和自然光下饲养的滞育幼虫是实验室饲养越冬幼虫的理想方法。中华白蛉人工感染试验和自然感染调查数据表明,本区中华白蛉是传播人、犬内脏利什曼病的唯一媒介。同时证明本区存在黑热病的自然疫源地。调查说明了媒介生态习性与其传病有直接的关系,并可表达在相互间传播,它们是怎样起着不同的传播作用,因此,研究媒介的生物学及其传病的各种因素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蛉 性营养周期 自体生殖 垂直分布 野栖 野外吸血 前鞭毛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 野生动物自然疫源地
下载PDF
陇南川北中华白蛉种型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熊光华 金长发 +4 位作者 洪玉梅 刘丕宗 陈生邦 任文蔚 魏路生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1期53-60,共8页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陇南川北中华白蛉种型的实质性问题。认为分布本区山野的中华白蛉无论个体大小、分布海拔高低应概称中华白蛉。其主要依据是:不同垂直高度区内的中华白蛉及其育出的四龄幼虫主要形态特征无区别。其个体大小不稳定,在特...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陇南川北中华白蛉种型的实质性问题。认为分布本区山野的中华白蛉无论个体大小、分布海拔高低应概称中华白蛉。其主要依据是:不同垂直高度区内的中华白蛉及其育出的四龄幼虫主要形态特征无区别。其个体大小不稳定,在特定条件下,大个体可以变小,小个体可以变大,它不受基因控制,与遗传无关。在自然界和实验室内大个体和小个体中华白蛉均可自由交配。雄蛉的触角列式存在2/(3~15)和2/(3~8)及1/(9~15)二种类型,是本区中华白蛉种型分化的标志,但从羽化的第2代雄性白蛉的触角列式来看,原属于2/(3~8)及1/(9~15)触角列式的,在6只中有3只触角列式恢复到2/(3~15)。而原呈2/(3~15)列式的雄蛉触角属稳定型,在剖检的53只雄蛉中其触角列式仍全部是2/(3~15)。据此认为其分化梯度甚低,在分类上并无意义。 我们核对了四川白蛉标本,实际上它就是我们反复说明的主要分布在海拔2千米以上的个体较大的中华白蛉,所以四川白蛉应是中华白蛉的同物异名。作者对白蛉分类的现状和以成蛉形态为主要分类依据的缺陷作了研讨。对苏联学者Artemieve,M.M.(1980)作艾蛉亚属白蛉的修订一文提出了商榷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白蛉 受精囊 咽甲 结节型 交配
下载PDF
甘肃省发现一例末经过白蛉感染期的利什曼病病犬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丕宗 吴小平 +3 位作者 王喜迎 陈效文 王宗泰 魏路生 《地方病通报》 1993年第3期71-72,共2页
武都县是甘肃省黑热病流行严重的地区。近年来黑热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1991年全县共发病82例,是1990年的2.34倍,发病人数跃居全省之首。据以往的调查证明,该地的黑热病流行与犬利什曼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于1992年3~5月在武都... 武都县是甘肃省黑热病流行严重的地区。近年来黑热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1991年全县共发病82例,是1990年的2.34倍,发病人数跃居全省之首。据以往的调查证明,该地的黑热病流行与犬利什曼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于1992年3~5月在武都县近年来黑热病发病人数较多的石门、桔柑、三河、透防和外纳五个乡进行了犬利什曼病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的五个乡皆分布在白龙江沿岸及其支流河谷地带,海拔1000米左右,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地区。年均气温为14.5℃~15℃,山高谷深,洞穴石缝遍布,是野栖中华白蛉的良好孳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甘肃 调查
下载PDF
甘肃省文县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芦殿梅 蒋次鹏 +12 位作者 周勤 王琪 刘丕宗 陈生邦 魏露生 梁艾军 王康琪 冯德强 王利兵 马凤平 张凤琴 杨克明 王周全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8年第3期109-112,共4页
1995年7月对文县主要进行抽样免疫学监测,用尼龙管取血作ELISA共检测529人血清,阳性率34%(18/529),311岁儿童占941%(17/18),OD值平均109。6例有黑热病史的患者中仅1例为阳性... 1995年7月对文县主要进行抽样免疫学监测,用尼龙管取血作ELISA共检测529人血清,阳性率34%(18/529),311岁儿童占941%(17/18),OD值平均109。6例有黑热病史的患者中仅1例为阳性。利什曼素皮试阳性率233%(130/559),男女之比为10∶124,<12岁各年龄组阳性率均较高,>12岁全部阴性。皮试和ELISA并作的397人中,3例(31%)均为阳性。经髂骨穿刺共检查家犬47只,其中1只为阳性(21%),将该犬骨髓液接种于金仓地鼠腹腔内,6个月后处死并检取小块肝、脾组织分别接种于2支3N培养基中,一周后培养结果阳性。对捕捉的白蛉进行解剖鉴定,结果是中华白蛉100只(占943%)、歌乐山司蛉5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流行病学 ELISA
下载PDF
甘肃省陇南地区黑热病流行现状及流行因素调查 被引量:6
7
作者 魏露生 任文蔚 刘丕宗 《地方病通报》 1993年第3期69-70,共2页
陇南地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邻陕西省,南连四川省,西接甘南、定西,北衔天水市。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海拔550~3500m。交通不便,经济文化仍处于比较落后状态,大部分农户住房与畜圈相邻,没有蚊帐,无纱门纱窗,养犬普遍。 一、流行现状 ... 陇南地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邻陕西省,南连四川省,西接甘南、定西,北衔天水市。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海拔550~3500m。交通不便,经济文化仍处于比较落后状态,大部分农户住房与畜圈相邻,没有蚊帐,无纱门纱窗,养犬普遍。 一、流行现状 1987~1991年五年累计发病844例,死亡2例。年发病率分别为9.99/10万、7.67/10万、7.46/10万、4.89/10万、6.03/10万。全区9个县中有6个县有该病发生。其中文县、武都县发病最高,分别为459例和262例,两县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5.43%。其余4县依次为礼县62例,占7.35%;西和县39例(死亡1例),占4.62%;宕昌县21例(死亡1例),占2.49%;徽县1例,占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流行病学 甘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