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锌方法对小麦籽粒不同脱皮组分中锌与植酸及蛋白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秀丽 曹玉贤 +3 位作者 田霄鸿 杨芳 陆欣春 刘丙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1-89,共9页
【目的】探讨施Zn方式对小麦籽粒不同脱皮层次中Zn、植酸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通过农艺措施提高小麦全粒尤其是可食部分(胚乳)Zn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715(Zn高效基因型)和西农889(Zn低效基因型)为供试材... 【目的】探讨施Zn方式对小麦籽粒不同脱皮层次中Zn、植酸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通过农艺措施提高小麦全粒尤其是可食部分(胚乳)Zn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715(Zn高效基因型)和西农889(Zn低效基因型)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锌肥(对照)、土施锌肥(15 kg/hm2)、喷施锌肥(质量浓度为3 g/L,总量为1.5 kg/hm2)、土施+喷施锌肥4个处理,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并利用JNMJ3型碾米机对小麦籽粒进行脱皮分层(从外向内依次为P1、P2、P3、P4、P5、P6,其中P1~P5主要为麸皮部分,P6主要为胚乳部分),分析了小麦籽粒各层中Zn、植酸和蛋白质含量。【结果】在2个喷施Zn肥(土施+喷施、喷施)处理下,P1-P5和P6层的Zn含量均显著增加,P1-P5中Zn平均分别增加53.4%,43.2%,P6层中分别增加61.1%,52.7%,而单纯土施Zn肥效果不明显。Zn、植酸在小麦籽粒P2层含量最高,蛋白质则在P3层含量最高,3种组分含量随着脱皮进程的增加从外层到内层呈现递减趋势;3种施Zn方式对P1-P5植酸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增加了P6层植酸含量;同时降低了籽粒各层蛋白质含量。土施+喷施和喷施Zn肥处理均能显著降低P1~P5和P6层中植酸与Zn的物质的量([植酸]/[Zn2+]),土施Zn肥处理则不能。【结论】Zn、植酸和蛋白质在小麦籽粒中分布不均匀,在籽粒外层含量均很高,尤其是糊粉层,胚乳中最少,且这种分布规律基本不受施Zn方式和小麦品种的影响。喷施Zn肥是提高潜在性缺Zn土壤上小麦全粒Zn尤其是胚乳部分Zn含量和生物有效性较为经济的方式,对缓减人体Zn缺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植酸 蛋白质 生物有效性 小麦脱皮组分
下载PDF
不同类型的玉米根系对间作体系磷高效吸收以及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义凯 陈范骏 +6 位作者 李隆 陈燕华 刘丙然 周玉玲 袁力行 张福锁 米国华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41-849,共9页
种间根系或根际的相互作用对玉米/蚕豆和玉米/小麦间作体系中磷的吸收以及间作体系生产力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控玉米根系的生长是否能影响间作体系的养分吸收和作物生长以及间作系统的生产力尚不清楚.本研究选用2个遗传背景相近的玉米... 种间根系或根际的相互作用对玉米/蚕豆和玉米/小麦间作体系中磷的吸收以及间作体系生产力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调控玉米根系的生长是否能影响间作体系的养分吸收和作物生长以及间作系统的生产力尚不清楚.本研究选用2个遗传背景相近的玉米根系近等基因型(大根的T149和小根的T222),在不同供磷条件下,分别与蚕豆和小麦进行间作.结果发现,大根系的T149显著增强了玉米/蚕豆和玉米/小麦间作体系中玉米对磷的竞争能力.在高磷条件下,T149可以增加玉米/蚕豆间作体系的生产力.在玉米/小麦体系中,2个磷水平下小麦均显著抑制玉米生长和磷的吸收.与T222相比,T149显著减轻了这种抑制作用.在低磷条件下,小麦/T149间作的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小麦/T222.这些结果表明,玉米根系的遗传改良能够显著增强玉米/蚕豆以及玉米/小麦间作体系中玉米的生长和对磷资源的竞争能力,而间作体系生产力是否提高依赖于土壤磷有效性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间作 玉米 磷吸收 根系生长 小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