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海—气通量交换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闫俊岳 刘久萌 +3 位作者 蒋国荣 王辉 柳艳菊 姚华栋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85-697,共13页
1998年的“南海季风试验(SCSMEX)”已经过去10年了,SCSMEX启动的南海海—气通量试验研究也有10个年头。在SCSMEX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海季风爆发期近海面层通量观测和湍流结构的观测研究”支持下,10年来在西沙实施了3次(1998... 1998年的“南海季风试验(SCSMEX)”已经过去10年了,SCSMEX启动的南海海—气通量试验研究也有10个年头。在SCSMEX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海季风爆发期近海面层通量观测和湍流结构的观测研究”支持下,10年来在西沙实施了3次(1998年、2000年、2002年)海—气通量观测试验,开展了试验资料分析研究,重点是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过程研究,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动量通量随天气条件的变化研究,海—气通量日变化,通量交换系数以及通量变化对低层大气、上层海洋的影响研究。对10年来南海通量研究作一回顾,对未来的通量观测研究计划特别是2008“亚洲季风年”西沙通量观测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海—气通量交换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气棕碳气溶胶吸光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海彪 闫才青 +4 位作者 王新锋 杜林 刘久萌 程远 郑玫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1期45-64,共20页
棕碳(BrC)是大气中一类重要的吸光性含碳气溶胶,因其对区域乃至全球辐射强迫和气候具有显著影响而备受关注。然而,对大气中BrC吸光特性缺乏全面认识是导致其辐射强迫评估不确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BrC吸光特性的相... 棕碳(BrC)是大气中一类重要的吸光性含碳气溶胶,因其对区域乃至全球辐射强迫和气候具有显著影响而备受关注。然而,对大气中BrC吸光特性缺乏全面认识是导致其辐射强迫评估不确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BrC吸光特性的相关研究,发现BrC来源、发色团组成、大气过程、p H条件和共存金属等都是影响BrC吸光特性的潜在因素,系统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对BrC吸光特性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的认识,并对未来BrC吸光特性及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碳 吸光特性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展望
下载PDF
气溶胶OCEC切割点确定方法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莉华 董华斌 +5 位作者 闫才青 曾立民 郑玫 张延君 刘久萌 Weber R J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946-2952,共7页
用MOUDI采样器分级(0.18~18μm,8级)采集北京(BD)及美国亚特兰大(GT)2011年7、8月大气气溶胶样品,测定有机碳(OC)及元素碳(EC).结果表明,由于石英膜结构在灼烧过程中变化,空白膜激光值在OCEC分析过程会随温度改变而变化,且整体呈下降趋... 用MOUDI采样器分级(0.18~18μm,8级)采集北京(BD)及美国亚特兰大(GT)2011年7、8月大气气溶胶样品,测定有机碳(OC)及元素碳(EC).结果表明,由于石英膜结构在灼烧过程中变化,空白膜激光值在OCEC分析过程会随温度改变而变化,且整体呈下降趋势,扣除空白膜激光值变化后手动确定切割点,即激光校正切割可以提高切割点准确性.采用激光校正切割法得到的OC、EC浓度及粒径分布与有氧无氧切割法不同.一些样品切割点出现在通氧前,原因可能是气溶胶中金属等可在无氧环境中催化氧化EC或受热后分解、变色的吸光物质含量较高等.GT气溶胶碳质组分浓度低于BD,且除GT采样点EC外,均呈双峰分布.BD及GT两个采样点OC浓度在0.56~1.0μm、3.2~5.6μm两个粒径段出现峰值,采样期间BD峰值浓度分别为(2.82±1.59)μg.m-3、(1.95±0.76)μg.m-3,GT峰值浓度分别为(1.28±0.41)μg.m-3、(0.64±0.19)μg.m-3.BD采样点EC浓度峰值出现在1.0~1.8μm、3.2~5.6μm,分别为(0.32±0.24)μg.m-3、(0.26±0.19)μg.m-3.GT采样点EC呈三峰分布,集中于粒径更小的气溶胶中,粒径为0.18~0.56μm气溶胶中EC含量占总采样粒径段44.6%.GT采样点OC、EC浓度均较BD更集中于积聚模态,原因可能为夏季GT主要污染源是机动车尾气排放,而BD存在较多工业活动等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元素碳 总碳 切割点 粒径分布
原文传递
被动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的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楚蕾 刘久萌 +2 位作者 刘志刚 曹军 王赞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2-896,共5页
在可同时采集气态与颗粒态大气污染物的被动采样装置中放置涂有薄层凡士林的载玻片,用于采集大气悬浮颗粒物,利用粒度粒形仪分析样品粒径分布特征,并深入探讨风速以及采样罐外壁添加300目滤网(孔径50μm)对样品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可同时采集气态与颗粒态大气污染物的被动采样装置中放置涂有薄层凡士林的载玻片,用于采集大气悬浮颗粒物,利用粒度粒形仪分析样品粒径分布特征,并深入探讨风速以及采样罐外壁添加300目滤网(孔径50μm)对样品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静风与室外相对封闭的条件下,添加滤网可有效阻止>50μm的粗颗粒组分进入采样罐;而在室外有风的条件下,添加滤网后仍有粗颗粒进入采样罐中,但进入概率与风速大小之间无关.观察粒径10μm以下颗粒的分布曲线,室内静风条件下得到的分布曲线与主动采样得到的结果极为类似.而在有风条件下,3~5μm的颗粒组分比重有所减少,6~9μm颗粒组分比重明显增加.上述问题在被动采样器的使用中需予以考虑,结合样点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添加滤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采样装置 颗粒物 粒径分布 风速 滤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