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北地区五座经幢的调查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习祥 《文物春秋》 1993年第1期24-31,7,共9页
近几年来,笔者陆续对豫北地区的新乡、汲县、温县和沁阳等四县的五座经幢进行了调查。这五座经幢中,有唐代的三座,即新乡县开元四年、开元十三年经幢,沁阳县开元十八年经幢;五代的两座,即温县天福二年幢和汲县开运二年经幢。这五座经幢... 近几年来,笔者陆续对豫北地区的新乡、汲县、温县和沁阳等四县的五座经幢进行了调查。这五座经幢中,有唐代的三座,即新乡县开元四年、开元十三年经幢,沁阳县开元十八年经幢;五代的两座,即温县天福二年幢和汲县开运二年经幢。这五座经幢现保存都较完整,均由幢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并对有关的一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供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地区 汲县 沁阳县 天福 四阿式 歇山顶 伞盖 阴刻 频伽 陀罗尼
下载PDF
河南新乡县洛丝潭遗址试掘简报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习祥 汪秀峰 《考古》 1985年第2期97-107,共11页
洛丝潭遗址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西南5公里的新乡县洛丝潭村东,1978年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当时遗址已被破坏一大部分。1981年该村窑厂起土,发现石器、陶器等,随后报告县文化馆。1982年4至6月,地、县联合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开2×10米探沟... 洛丝潭遗址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西南5公里的新乡县洛丝潭村东,1978年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当时遗址已被破坏一大部分。1981年该村窑厂起土,发现石器、陶器等,随后报告县文化馆。1982年4至6月,地、县联合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开2×10米探沟三条,获得了一批较丰富的文化遗物。先后参加发掘工作的有:冯广彬、王再建、靳秦生、张玉风、汪秀峰、张新斌、刘习祥等同志。现将试掘结果报告如下:一、遗址概况及地层堆积洛丝潭遗址南距黄河故道6公里,北距卫河4公里,新焦、京广铁路从其北、东两面交叉通过(图一)。遗址现为一片高地,高出周围地面约一米余。遗址东面已被破坏一大部分,现仅存西部边缘,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此次试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灰陶 泥质 标本 口径 陶器 彩陶 红陶 滤器 最大直径
原文传递
河南辉县丰城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习祥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93-198,共6页
丰城遗址位于辉县城西南17公里的丰城村东南约1.5公里处,遗址北有太行山,南距卫河约五百米(图一)。该遗址1959年曾做过调查,并采集有石斧、石刀等遗物,当时遗址高出周围地面约3米。1984年至85年,我们又先后三次对遗址进行了调查,现遗址... 丰城遗址位于辉县城西南17公里的丰城村东南约1.5公里处,遗址北有太行山,南距卫河约五百米(图一)。该遗址1959年曾做过调查,并采集有石斧、石刀等遗物,当时遗址高出周围地面约3米。1984年至85年,我们又先后三次对遗址进行了调查,现遗址东西长约二百米,南北宽约一百五十米,总面积三万余平方米。该遗址上部在文化革命期间被平整掉约1.5米,挖出遗物散落地面沟旁,现遗址约高出周围地面1.5米。经几次调查,我们发现遗址东部的断面上,有一部分袋形灰坑和圆底灰坑,在遗址南部有东西排列的两座墓葬等。采集的遗物有石器、陶器、玉器、骨蚌器和铜器等。通过整理,遗物可以分为龙山和商两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丰城 灰陶 绳纹 文化遗物 采集 口径 陶器 大口尊 泥质
原文传递
河南新乡市凤泉区王门唐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习祥 王春玲 +7 位作者 赵争鸣 李慧萍 张春媚 何林 赵昌 傅山泉 苗常青 周鹏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43,共9页
2004年春,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乡市凤泉区王门发掘唐代土洞墓24座,墓葬形制不同,而且分双人葬和单人葬,同时还出土了陶器、瓷器、铜器以及铁器等随葬品。
关键词 新乡市 王门 唐墓 简报
原文传递
河南卫辉市倪湾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习祥 李慧萍 何林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4,59,共13页
1994年8月,为配合京深(北京-深圳)高速公路建设,新乡市文物工作队和卫辉市博物馆联合发掘了卫辉市倪湾遗址,发现了属于龙山文化晚期前、后两段的遗存。遗迹有房基1座,灰坑5座,出土了一批丰富的遗存,是研究豫北龙山文化的宝贵资料。
关键词 倪湾遗址 发掘 龙山文化 遗址发掘简报 卫辉市 河南 高速公路建设 1994年 博物馆 工作队
原文传递
河南新乡县后高庄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习祥 王春玲 +5 位作者 冯德仁 赵争鸣 李慧萍 张春媚 赵昌 何林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2,25,共10页
2003年5月,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新乡县后高庄遗址,发现属于龙山文化早期和先商文化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龙山文化早期灰坑9座,先商文化灰坑1座,出土了一批富有特征的罐类器物群,为研究中原古代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 后高庄遗址 发掘 龙山文化 先商文化
原文传递
河南新乡市公村宋代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习祥 郭强 +4 位作者 苗常青 张自强 赵蕾 周鹏 王政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7,共7页
2012年底,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乡市红旗区公村东的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区工地上发掘4座仿木结构砖室墓。经现场清理后,共出土遗物15件,有瓷炉、瓷碗、铜簪及12枚铜钱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特征分析,该... 2012年底,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乡市红旗区公村东的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区工地上发掘4座仿木结构砖室墓。经现场清理后,共出土遗物15件,有瓷炉、瓷碗、铜簪及12枚铜钱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特征分析,该墓地的时代应为北宋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市 仿木结构砖室墓 北宋 发掘简报
原文传递
新乡西环路东汉封土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习祥 傅山泉 +5 位作者 李慧萍 张春媚 明永华 何林 苗常青 周鹏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8,29,共7页
2010年3月,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乡市西环路河南全顺线材有限公司新建厂区工地上发掘一座大型砖室墓,经现场清理后,共出土遗物45件,有陶壶、罐、猪圈、铜车马饰件、半两钱、五铢钱、剪轮五铢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特征分析,... 2010年3月,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乡市西环路河南全顺线材有限公司新建厂区工地上发掘一座大型砖室墓,经现场清理后,共出土遗物45件,有陶壶、罐、猪圈、铜车马饰件、半两钱、五铢钱、剪轮五铢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特征分析,该墓的时代应为东汉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 砖室墓 东汉 发掘简报
原文传递
博爱县出土的晋代石柱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习祥 张英昭 《中原文物》 1981年第1期65-65,共1页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博爱县聂村大队社员在村北平整土地时,在地下一米深处掘出一石柱(柱平放于地下)。发现后立即报告了县文化馆,遂派人进行了调查,并将石柱运至县文化馆保存。石柱系用红色石英砂岩雕刻而成,原应为三节,顶盖在发现时已无...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博爱县聂村大队社员在村北平整土地时,在地下一米深处掘出一石柱(柱平放于地下)。发现后立即报告了县文化馆,遂派人进行了调查,并将石柱运至县文化馆保存。石柱系用红色石英砂岩雕刻而成,原应为三节,顶盖在发现时已无,现仅存底座,柱身二节,总高3.1米。底座可分上下两段,下段为方形,每边长73厘米,高23厘米,上段自下而上逐渐收成复盆形,高8厘米,底座总高31厘米。柱身也可分上下两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爱县 平整土地 石柱 文化馆 石英砂岩 底座 自下而上 总高 晋代 出土
原文传递
河南新乡县后高庄东周遗存发掘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习祥 赵争鸣 +4 位作者 张春媚 赵昌 何林 王春玲 李慧萍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2,共10页
2003年5月,新乡市文物工作队发掘了新乡县后高庄遗址,发现了属于春秋早、中、晚期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发现三座灰坑,出土了一批丰富的文化遗物。这是新乡市近年来首次对东周遗址进行科学发掘,为以后此类遗存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后高庄遗址 发掘 东周遗存
原文传递
新乡凤凰山战国两汉墓地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习祥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49,共4页
新乡凤凰山战国两汉墓葬分布密集,墓地布局经过严密设计。战国时期墓葬形制主要为土坑竖穴墓。两汉时期墓葬形制为土洞墓和砖室墓两种,墓地划分若干区域,推测每个区域为家族墓地区。
关键词 凤凰山 战国两汉墓 区域 家族
原文传递
河南博爱县发现元代建筑——汤帝殿
12
作者 刘习祥 《文物》 1980年第8期93-96,共4页
1978年,我们在博爱县界沟公社东王贺大队发现一座元代建筑汤帝殿。发现后,笔者同博爱县文化馆张英抬同志一起进行了调查。关于殿的历史,文献资料无载,碑刻也大多散失,只能从现存的一块碑刻中了解一点线索。清代康熙三十六年《重修碑记》... 1978年,我们在博爱县界沟公社东王贺大队发现一座元代建筑汤帝殿。发现后,笔者同博爱县文化馆张英抬同志一起进行了调查。关于殿的历史,文献资料无载,碑刻也大多散失,只能从现存的一块碑刻中了解一点线索。清代康熙三十六年《重修碑记》载:"怀之东二十里有村名曰东王贺,北半里许有庙在焉,即汤圣帝神也,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爱县 元代 补间铺作 建筑 柱头铺作 文献资料 承托 八角形 碑刻 文化馆
原文传递
河南武陟东石寺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新斌 刘习祥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93-199,共7页
武陟东石寺遗址系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为我区现存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历年来经过多次调查,特别是在1978年、1984年两次文物普查中,采集了大量标本,现将这批资料整理简报如下。一、遗址概况东石寺遗址位于武... 武陟东石寺遗址系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为我区现存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历年来经过多次调查,特别是在1978年、1984年两次文物普查中,采集了大量标本,现将这批资料整理简报如下。一、遗址概况东石寺遗址位于武陟县城北2公里的一片高地上,其东北为古河凹地,沁河在遗址南自西而东蜿蜒而过,北面为开阔的平原,遗址东北角即今东石寺村。从调查情况来看,该遗址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800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由于历年来砖瓦窑场起土,遗址大部分已遭破坏,从起土凹坑的断面观察,文化层堆积1—3米,最深达6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石寺 仰韶文化 口径 泥质 龙山文化 灰陶 文化遗存 红陶 文物保护单位
原文传递
河南新乡市唐代墓葬发掘报告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春媚 刘习祥 +5 位作者 赵争鸣 王春玲 李慧萍 何林 赵昌 张宁 《华夏考古》 CSSCI 2004年第3期3-12,51,共11页
1999年以来 ,新乡市文物工作队在市区内几个地点共发掘 7座唐代墓葬。墓皆为砖室 ,可分为长方形多室墓、长方形单室墓和方形单室墓三种。
关键词 新乡市 唐代 砖室墓葬 墓葬形制 历史文化 出土器物
原文传递
河南新乡市仿木结构砖室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6
15
作者 傅山泉 刘习祥 +4 位作者 李慧萍 张春媚 何林 申文 王政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55,I0003-I0012,共22页
2006~2007年,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市区内5座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5座古代墓葬均为仿木结构墓,在墓室的四壁采用雕刻、拼砌等手法装饰出桌椅、箱柜、衣架、灯檠、门窗等内容。5座墓葬中分别出土了石墓志、瓷碗、瓷罐、铜镯以... 2006~2007年,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市区内5座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5座古代墓葬均为仿木结构墓,在墓室的四壁采用雕刻、拼砌等手法装饰出桌椅、箱柜、衣架、灯檠、门窗等内容。5座墓葬中分别出土了石墓志、瓷碗、瓷罐、铜镯以及铜钱等遗物。根据墓志以及其他信息,发掘者将它们的年代定为晚唐,或至五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 仿木结构砖室墓 晚唐 五代
原文传递
2003年河南新乡市火电厂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春玲 赵争鸣 +5 位作者 刘习祥 李慧萍 张春媚 赵昌 何林 张宇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64,160-164,F0003,共32页
2003~2004年,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新乡市火电厂251座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墓葬,出土一批精美的彩绘陶器、大型铁制生活用品、铜器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组合,将墓地分为五期,从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为研究中原战国至... 2003~2004年,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新乡市火电厂251座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墓葬,出土一批精美的彩绘陶器、大型铁制生活用品、铜器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组合,将墓地分为五期,从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为研究中原战国至汉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市火电厂 墓地发掘 战国晚期 西汉
原文传递
河南卫辉市唐庄东汉墓葬发掘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春媚 刘习祥 赵争鸣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4,112,共9页
2003年 3月, 新乡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基本建设在唐庄镇东发掘一座东汉墓, 出土随葬器物上百件, 为研新乡东汉时期汲县的地方官吏埋葬情况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 东汉墓 发掘报告 墓葬 随葬器物 出土 东汉时期 地方官 官吏 资料
原文传递
河南新乡焦田庄黄河大堤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强(执笔/线图/照片/整理) 李慧萍 +2 位作者 冯德仁 明永华(执笔/线图/照片) 刘习祥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46,共6页
2013年5月底至7月,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河南省南水北调供水工程新乡县段工程建设,在新乡县焦田庄村东抢救性发掘古黄河大堤两段,年代分别为宋金时期及汉代,宋金时期的大堤北坡叠压在汉代大堤南坡上,印证了文献记载的汉、金修筑... 2013年5月底至7月,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河南省南水北调供水工程新乡县段工程建设,在新乡县焦田庄村东抢救性发掘古黄河大堤两段,年代分别为宋金时期及汉代,宋金时期的大堤北坡叠压在汉代大堤南坡上,印证了文献记载的汉、金修筑黄河大堤之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县 汉代 宋金 黄河大堤
原文传递
博爱县发现耕织图石刻
19
作者 刘习祥 《中原文物》 1980年第3期52-53,65-69,共7页
一九七八年我区在文物普查时,在距博爱县城南约十五华里的邬庄大队一个社员家里,发现门楼的墙壁上镶嵌着耕织图石刻。发现后普查队的同志们随即进行了捶拓和文字记录工作。耕织图石刻共有20幅画面,分别刻在四块长200、宽30厘米的青石上... 一九七八年我区在文物普查时,在距博爱县城南约十五华里的邬庄大队一个社员家里,发现门楼的墙壁上镶嵌着耕织图石刻。发现后普查队的同志们随即进行了捶拓和文字记录工作。耕织图石刻共有20幅画面,分别刻在四块长200、宽30厘米的青石上,均系减地线刻。在画面的间隔部位,用卷云纹和花鸟图案填充。画面内容共分两组。第一组共十幅,是反映稻子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第二组也是十幅,是反映棉花从播种到织成布的全过程。现分别介绍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爱县 全过程 石刻图 画面表现 棉花 图案填充 发现 记录工作 普查 妇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