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改革是对传统的继承和超越
- 1
-
-
作者
刘云莱
-
机构
新华社河南分社
-
出处
《新闻爱好者》
1992年第9期7-7,共1页
-
文摘
我们今天所进行的新闻改革,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否定历史的标新立异。因此,如何对待传统,就成为新闻改革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在前一时期的新闻改革中,对待新闻传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采取简单地否定的态度,把传统当成历史的沉渣,不分青红皂白地予以抛弃;另一种采取简单地肯定的态度,兼收并蓄地全盘继承,原封不动照抄照搬。
-
关键词
新闻改革
新闻工作
党性原则
报道面
中国新闻界
独家新闻
正面报道
舆论监督
党报党刊
去其糟粕
-
分类号
G214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借鉴不该盲从
- 2
-
-
作者
刘云莱
-
出处
《新闻实践》
1991年第4期32-33,共2页
-
文摘
世界上属于不同国家和阶级(党派)的新闻摄影事业,尽管它们诞生迟早不同,规模有大小之分,但是都受着共同规律的支配。正由于这种共性(一般规律)的存在,才使得世界各国的新闻摄影有了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促进的必要与可能。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摄影,是按照新闻摄影的一般规律,在吸收资产阶级新闻摄影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当它初具规模,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之后,仍然不断地吸取和借鉴别的国家、别的阶级的技术和经验,来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
关键词
新闻摄影
摄影事业
摄影工作者
新闻照片
摄影记者
世界新闻
摄影作品
摄影理论
评奖标准
社会主义新闻
-
分类号
G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摄影角度的选择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刘云莱
-
机构
新华社
-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46-47,共2页
-
文摘
千变万化的摄影角度,可以形成千差万别的视觉画面,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摄影作品。因此,角度的选择,在新闻摄影采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历来为广大摄影记者所重视。横看成岭侧成峰“拍摄角度的作用在于赋予一切事物以形状,即使同一样东西也可以由于不同的拍摄角度构成完全不同的画面。”“每一个物体本身(不管它是人还是动物、自然现象还是人为现象),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形状,这决定于我们从什么角度来观看它和描绘下它的轮廓。每一个形状都代表一种不同的视角,一种不同的解释,一种不同的心情。”“
-
关键词
拍摄角度
视觉画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
新闻照片
被摄对象
选择角度
巴拉兹
画面形式
新闻现场
面部表情
-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新闻摄影的纪实与变异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刘云莱
-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49-50,共2页
-
文摘
自从法国画家达盖尔在法国科学院大厅展出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张“银版法”照片以来,摄影技术就以这种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特性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重视。这种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性能,被人们称之为新闻摄影的纪实性,得到摄影理论界的公认。新闻摄影纪实性的含义是什么?怎样看待许多新闻照片中出现的对“纪实”的“变异”现象?在摄影报道实践中如何掌握“纪实”与“变异”的关系?这是新闻摄影理论工作者应该深入探讨和回答的重要问题。
-
关键词
新闻摄影
新闻照片
达盖尔
法国科学院
第一张
文字记者
动体
鱼眼镜头
拍摄角度
仰拍
-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新闻摄影当随时代
- 5
-
-
作者
刘云莱
-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26-27,共2页
-
文摘
如果把新闻事业比作社会的神经系统,那么新闻摄影就是最敏感的视觉神经,它的镜头时刻注视着世界各个角落的重要动向。当今,不论一个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在何地,它的图像信息都可以通过卫星传遍世界。居住在世界各国的人们,不出家门就可以通过摄影报道看到发生在地球各个角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事件的具体场面。因此,为时代传真写照,迅速及时地记录社会的前进步伐。
-
关键词
新闻摄影
重大新闻事件
视觉神经
新闻照片
新闻事业
四季歌
传播渠道
社会生活
新闻图片
退休干部
-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红色电台的创建
- 6
-
-
作者
刘云莱
-
出处
《中国记者》
1987年第3期21-,共1页
-
文摘
1931年1月3日,中央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斗胜利结束,战斗中缴获了敌人的两部无线电收报机和一部发报机。1月6日,中央红军利用这些无线电器材,在江西宁都县建立了第一个红色电台。
-
关键词
中央红军
胜利结束
反“围剿”
国民党军队
国民党中央
领导机关
军事情报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