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亢【国画作品】
1
作者 刘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2-262,共1页
刘亢(1975-),女,汉,四川乐山人,文学(美术学)硕士,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关键词 国画作品 艺术设计学院 宜宾学院 美术学
下载PDF
刘亢[国画作品]
2
作者 刘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1-261,共1页
下载PDF
刘亢作品
3
作者 刘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7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刘亢,1975年生,四川乐山人。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毕业,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研修班结业,专攻工笔花鸟。现为四川省宜宾学院美术系讲师。
关键词 四川师范大学 作品 西南师范大学 汉语言专业 工笔花鸟 研修班 美术学 美术系
下载PDF
吴德文 田柏安 刘亢设计作品展
4
作者 吴德文 田柏安 刘亢 《艺术探索》 2008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下载PDF
邯东断裂浅部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分析
5
作者 南燕云 李亦纲 +2 位作者 刘亢 裴跟弟 宋键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75,共14页
邯东断裂为太行山山前断裂以东的一条隐伏断裂,是华北平原坳陷区内邯郸凹陷的东界断裂,位于邯郸东部新区规划建设范围内。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活动性对于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城区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勘探、钻... 邯东断裂为太行山山前断裂以东的一条隐伏断裂,是华北平原坳陷区内邯郸凹陷的东界断裂,位于邯郸东部新区规划建设范围内。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活动性对于地震危险性评价及城区重大工程项目选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和年代学测试方法,对邯东断裂的展布特征及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系统研究,共布设跨断裂浅层地震勘探测线6条、钻孔联合地质剖面3条。综合分析表明,邯东断裂为一条近NNE-SSE走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倾向W,视倾角约50°~75°。断裂上断点埋深南浅北深,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早期,南段与北段相比较为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东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 活动特征
下载PDF
刘亢作品选
6
作者 刘亢 《艺术教育》 2007年第12期I0015-I0015,共1页
刘亢:1962年生于江西定南县。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源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河源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作品、论文曾发表于《家具与生活》《羊城晚报》《美术之友... 刘亢:1962年生于江西定南县。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河源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河源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现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作品、论文曾发表于《家具与生活》《羊城晚报》《美术之友》《广东工艺》《美术观察》等刊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选 中国工艺美术 协会会员 职业技术学院 《美术观察》 《羊城晚报》 常务理事 美术家协会
原文传递
小地震精定位与层析成像揭示的邢台地震区深部构造特征
7
作者 刘亢 杨婷 +2 位作者 李红光 房立华 宋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8-1348,共21页
1966年河北邢台M_(S)7.2地震发生后小地震持续不断,为开展该地区的深部构造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文中基于河北省地震台网1991—2021年间的观测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获得了邢台及其邻区9644次地震的精定位结果,清晰地刻画出深部断裂的空... 1966年河北邢台M_(S)7.2地震发生后小地震持续不断,为开展该地区的深部构造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文中基于河北省地震台网1991—2021年间的观测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获得了邢台及其邻区9644次地震的精定位结果,清晰地刻画出深部断裂的空间形态;结合华北流动地震台阵2006—2008年的观测数据,采用38578个P波到时数据,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率走时层析成像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存在较强的横向不均匀性,新河断裂与元氏断裂之间的上地壳存在明显的低速异常,中下地壳存在高速异常,邢台地震位于高、低速异常体交界处,该位置具备积累大量应变能的介质条件,易发生破裂,释放应力;邢台震区小地震密集带与高、低速异常体东边界的总体展布趋势比较一致,推测沿高、低速体东边界展布的深、浅部断裂已上下贯通,速度异常体的边界位置同样也是速度变化相对强烈的部位,易发生地震破裂;综合多种地震、地质调查成果,揭示出邢台震区下方存在一条贯通整个地壳的深大断裂,倾向SE,上断点位于东汪附近,邢台地震促使深浅部的先存断裂上下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台地震 小地震精定位 层析成像 深部构造 滑脱构造
下载PDF
STEAM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丽萍 郝帅帅 刘亢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第10期43-46,共4页
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的具化与依托。针对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课程体系缺失、教学模式单一、专创教育分离、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通过借鉴STEAM教育中跨界融合及合作共享理念,可以构建分层分类分段的课程体系,从课程... 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的具化与依托。针对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课程体系缺失、教学模式单一、专创教育分离、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通过借鉴STEAM教育中跨界融合及合作共享理念,可以构建分层分类分段的课程体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维度建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从制度建设、平台搭建、师资建设三方面构建支撑课程体系正常运行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 STEAM 高职院校
下载PDF
2023年地震灾害特点及主要地震应急处置概述
9
作者 南燕云 刘亢 李红光 《城市与减灾》 2024年第5期21-27,共7页
地震灾害作为自然灾害中破坏力极强、突发性极高的一种自然灾害,其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影响。2023年,全球多地发生了多起具有重大影响的地震事件,这些灾害不仅揭示了地壳运动的新特征与趋势,而且突显出在复杂地理环境下地震灾害防范和应... 地震灾害作为自然灾害中破坏力极强、突发性极高的一种自然灾害,其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影响。2023年,全球多地发生了多起具有重大影响的地震事件,这些灾害不仅揭示了地壳运动的新特征与趋势,而且突显出在复杂地理环境下地震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的挑战性与紧迫性。回顾2023年地震灾害特点,首先表现为频发于板块边界地震活跃区域,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其中不乏高强度、深震源的地震事件,显示出强烈的地质构造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震灾害 地震事件 板块边界 地壳运动 自然灾害 灾害防范 应急处置
下载PDF
2022年地震灾害特点及主要地震应急处置概述
10
作者 南燕云 李亦纲 +2 位作者 刘亢 代博洋 张媛 《内陆地震》 2023年第4期346-352,共7页
收集整理2022年全球6级以上、中国5级以上地震目录、人员伤亡数据、建筑和生命线工程破坏情况。同近十年地震灾害数据对比,分析本年度全球地震活动性和国内外地震灾害特点,并对灾害成因进行初步分析。结合典型地震灾害事件应急处置情况... 收集整理2022年全球6级以上、中国5级以上地震目录、人员伤亡数据、建筑和生命线工程破坏情况。同近十年地震灾害数据对比,分析本年度全球地震活动性和国内外地震灾害特点,并对灾害成因进行初步分析。结合典型地震灾害事件应急处置情况概述,总结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灾害特点 应急处置
下载PDF
唐山古冶、滦县地区中小地震活动与构造关系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亢 曲国胜 +1 位作者 房立华 李红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小震活动与断层运动紧密相关,小震定位技术已逐渐成为地震断层破裂、发震构造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唐山地区1978—2011年内发生地震进行重新定位,以地震学与构造地质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唐山地震构造系统与滦县... 小震活动与断层运动紧密相关,小震定位技术已逐渐成为地震断层破裂、发震构造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唐山地区1978—2011年内发生地震进行重新定位,以地震学与构造地质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唐山地震构造系统与滦县地震构造系统的交汇区,对连续、丰富的地震数据进行时间、空间综合分析,发现古冶东侧出现一条新生地震带。开滦煤矿地质资料证实了该新生地震带展布与徐家楼—王喜庄基岩断层完全重合,推测2010年MS4.2地震与2012年MS4.8地震均由徐家楼—王喜庄断层活动引起,应加强该区地震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震构造 双差定位 时空分析 中小震活动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在线多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亢 刘忠途 +1 位作者 李乐荣 宗志坚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共4页
在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中,精确的参数辨识对于电机控制与运行状态监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在d-q轴的动态方程,在矢量控制的基础上,运用带遗忘因子的多新息最小二乘法,精确地完成了电机的在线多参数辨识。辨识过程仅需... 在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中,精确的参数辨识对于电机控制与运行状态监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在d-q轴的动态方程,在矢量控制的基础上,运用带遗忘因子的多新息最小二乘法,精确地完成了电机的在线多参数辨识。辨识过程仅需采集电机输出的电压、电流和转速信号,简单方便。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动机 矢量控制 多参数辨识 多新息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基于小震定位与震源机制解信息的阿尔金断裂带东段构造转换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亢 李海兵 +4 位作者 王长在 张辉 肖根如 李红光 张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59-4474,共16页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造转换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双差定位法获取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数据;整理筛选前人震源机制解36个,并采用P/S波振幅比方法计算获得221个以及CAP方...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造转换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双差定位法获取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数据;整理筛选前人震源机制解36个,并采用P/S波振幅比方法计算获得221个以及CAP方法获得25个震源机制解信息.选择野马河—大雪山断裂作为研究区构造转换研究的突破口,综合小震定位数据与震源机制解信息,并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进行验证,清晰刻画出该断裂的深部构造形态以及现今的运动特征:由阿尔金断裂带向祁连山方向过渡,断层产状由近直立逐渐转变为倾向南,倾角变缓,震源机制解由走滑性质为主转变为逆冲性质为主,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为研究区的构造转换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祁连山断裂带 小震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解 构造转换
下载PDF
唐山地震震害分布与地质构造关系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亢 张学文 +3 位作者 李津津 马春勤 张媛 王金萍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28,共4页
地震震害分布与地质构造紧密相关。通过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震害详细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筛检,围绕唐山断层带区域,选择1 130个自然村的震害数据,完成地理信息数据库录入,建立唐山地震震亡率、建筑物倒塌率分布图。在此基础之上,运用... 地震震害分布与地质构造紧密相关。通过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震害详细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筛检,围绕唐山断层带区域,选择1 130个自然村的震害数据,完成地理信息数据库录入,建立唐山地震震亡率、建筑物倒塌率分布图。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进行震害分布特征研究,并结合唐山市活断层探测最新成果,探索区域地质构造对震害分布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 地质构造 地理信息系统 唐山地震
下载PDF
1948年川西理塘M7.3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Riedel剪切构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亢 李岩峰 +1 位作者 郭辉文 张迎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46-2360,共15页
1948年川西理塘M 7.3地震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近一个世纪以来发生的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在对此次同震地表破裂进行详细调查基础上,利用差分GPS对同震地表破裂带进行了精确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揭示该地表破裂的现存长度为36 km,北端... 1948年川西理塘M 7.3地震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近一个世纪以来发生的震级最大的走滑型地震。在对此次同震地表破裂进行详细调查基础上,利用差分GPS对同震地表破裂带进行了精确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揭示该地表破裂的现存长度为36 km,北端始于无量河以北,往东南沿藏坝盆地北东缘、德巫盆地东南缘,延伸至德巫乡北,分为南、北两段,而在交德附近存在约3 km长的地表破裂空区。对同震地表破裂的线密度和同震水平位错量进行分段统计后揭示,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应位于德巫盆地中部交德东南约4~5 km处。对理塘同震地表破裂的Riedel剪切分析结果指示,该破裂带主要由R剪切组成,以发育雁列状排列的挤压鼓包(Push-up)为主要特征,伴有少量R′剪切与T裂缝,缺少P型与X型剪切。其中R剪切占95%以上,其在藏坝段(北段)的优势方向为318°,德巫段(南段)为315°,整条地表破裂带的R剪切平均方向为316°。同时发现,此次地震形成的雁列状挤压鼓包主要以平缓的"弧形"为主,这与1981年道孚MS 6.9地震和2010年玉树MS 7.1地震地表破裂带中出现大量反"S"形挤压鼓包有所不同,推断与走滑断裂滑动速率密切相关。沿强滑动速率走滑断层地震破裂带的Riedel剪切发育会更为完善,挤压鼓包也更发育,易形成反"S"形,反之则以平缓的"弧形"为特征。综合分析认为,1948年理塘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主要受藏坝盆地与德巫盆地控制,而且藏坝段(北段)与德巫段(南段)的R剪切方向存在偏差,这可能与两个拉分盆地的发育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塘断裂带 同震地表破裂 Riedel剪切 地震破裂分段 走滑断层
下载PDF
基于尼泊尔Mw7.8地震的喜马拉雅俯冲带滑坡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亢 李海兵 +1 位作者 李亦纲 王金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666-2677,共12页
全球多数大地震发生在俯冲带地区,然而对于俯冲带地震诱发的滑坡研究并不多见。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廓尔喀县发生了Mw7.8地震,为喜马拉雅俯冲带近70年来的首次强震,震源机制解表明为低角度逆冲型的俯冲带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崩塌等地... 全球多数大地震发生在俯冲带地区,然而对于俯冲带地震诱发的滑坡研究并不多见。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廓尔喀县发生了Mw7.8地震,为喜马拉雅俯冲带近70年来的首次强震,震源机制解表明为低角度逆冲型的俯冲带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崩塌等地震次生灾害。通过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获取2072组地震滑坡信息,揭示滑坡多数分布在海拔1000m^3000m之间,高喜马拉雅与低喜马拉雅的过渡区域,基本沿主中央逆冲断裂断裂(MCT)展布,地势落差大。早期断裂活动频繁,由中、高级变质岩和新生代浅色花岗岩变为古生代沉积岩和少量岩浆岩组成的逆冲岩席,易于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滑坡坡度值优势分布区间为35°~40°,与中国西部地区一致,说明地震滑坡坡度分布与大的构造背景相关性较小,可能受局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因素控制。坡向值的优势分布区间为120°~200°,与水平形变场关系紧密。以尼泊尔地震滑坡为例探讨了喜马拉雅俯冲带地震滑坡的特征:滑坡点明显呈相对较宽的矩形区域展布,受深部逆冲推覆构造低倾角的断层破裂面影响较大,滑坡全部位于上盘,由于地震运动的惯性作用,在坡向与上盘逆冲方向一致的斜坡上容易诱发地震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俯冲带 尼泊尔地震 滑坡 坡度 坡向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深浅部构造综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亢 李海兵 +4 位作者 王长在 姚生海 龚正 肖根如 张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33-1847,共15页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小震资料越来越多应用到活动断裂空间展布、深浅构造分析及动力学机制研究领域。本文应用双差定位法获得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一直是地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小震资料越来越多应用到活动断裂空间展布、深浅构造分析及动力学机制研究领域。本文应用双差定位法获得研究区域2008~2017年间6013次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数据,通过多条小震深度剖面清晰刻画出断裂系统的空间展布形态。综合石油地震剖面、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剖面、人工地震深反射剖面,充分利用小震精确定位信息以及浅表活动构造研究成果,建立研究区断裂系统的深浅部构造模型。研究区莫霍面由北往南逐渐加深,存在三处断错,呈阶梯状展布,地壳内存在一条厚约10km的低速层,在该层以上为地震多发区,断裂系统总体呈'Y'字型,上部为一系列叠瓦状逆冲断裂,造成祁连山的隆升,向下并入一条主干断层。最后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机制,亚洲板块俯冲至祁连山前,上地壳以逆冲推覆构造模式造成上地壳增厚现象,而中下地壳主要为亚洲岩石圈地幔下插,上地幔的拖曳作用下发生流动引起地壳增厚,上下地壳整体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祁连山断裂带 小震精确定位 深浅部构造 地壳增厚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M_s8.1地震震害分布与地质构造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亢 孙柏涛 +1 位作者 李亦纲 王金萍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5,共7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廓尔喀县发生了Ms8.1地震,震源机制解表明为低角度逆冲型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倒塌与滑坡等次生灾害发生。现场震害调查结果显示震区建筑物主要分为自建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和片石结构等4种类型。地震烈...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廓尔喀县发生了Ms8.1地震,震源机制解表明为低角度逆冲型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倒塌与滑坡等次生灾害发生。现场震害调查结果显示震区建筑物主要分为自建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和片石结构等4种类型。地震烈度圈形状呈芒果形,长轴走向NWW向,出现两个宏观震中,最高烈度达Ⅸ度。基于高分影像解译出的589组地震滑坡点密集成带,与地形地貌、地震烈度以及余震特征较为一致,主要分布在高喜马拉雅与低喜马拉雅交界区域,基本沿主中央逆冲断裂(MCT)展布,地势落差大。地震滑坡统计结果显示震区坡度30-50°、坡向150-180°范围内山区是滑坡灾害最敏感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地震 震害 烈度 滑坡 构造
下载PDF
宁东煤田南北段构造演化差异成因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亢 曹代勇 +2 位作者 高科飞 张强 马志凯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7-164,共8页
为探讨构造演化过程对煤系现今赋存状况的影响,基于构造动力学背景,采用构造沉降史与构造应力场恢复,对宁东煤田南北段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分异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宁东煤田不同时期受不同构造单元联合控制,构造演化过程复杂;煤... 为探讨构造演化过程对煤系现今赋存状况的影响,基于构造动力学背景,采用构造沉降史与构造应力场恢复,对宁东煤田南北段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分异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宁东煤田不同时期受不同构造单元联合控制,构造演化过程复杂;煤田构造沉降史存在东西向分异,由于所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位置不同,西部抬升剥蚀量较东部大;煤田构造应力场存在明显南北向分异,由于分属不同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各期应力场南北部最大主应力方向不甚相同,其构造演化分异主要受北祁连褶皱带和阿拉善地块的控制影响,南北两段分属六盘山和贺兰山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西部受力作用较东部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东煤田 构造演化 沉降史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沁水盆地中北部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亢 曹代勇 +1 位作者 林中月 李建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1,15,共5页
根据大量煤田钻孔和地质填图资料,应用回剥技术分析研究了沁水盆地中北部的沉降史。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以来,研究区主要经历了3期沉降和2期抬升:晚石炭世—中二叠世的缓慢沉降;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快速大幅沉降;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 根据大量煤田钻孔和地质填图资料,应用回剥技术分析研究了沁水盆地中北部的沉降史。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以来,研究区主要经历了3期沉降和2期抬升:晚石炭世—中二叠世的缓慢沉降;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快速大幅沉降;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动引起的隆升剥蚀;新生代以来,受喜山运动影响的隆升剥蚀;新近纪—第四纪的快速沉降。自晚古生代以来,沉降中心大体由南向北迁移,东部抬升剥蚀量较西部大,最大剥蚀厚度超过1 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史 回剥分析 沁水盆地中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