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敏使朗及改变睡姿减少耳石症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钱红 姜玉龙 +3 位作者 陈林 陆丽霞 刘亮贤 赵君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4期3640-3642,共3页
目的研究口服敏使朗合并改变睡姿对单侧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成功后减少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单侧耳后半规管BPPV老年患者的睡眠史,患者平均年龄(62.1±8.2)岁,均要求能确定优势侧睡姿。所... 目的研究口服敏使朗合并改变睡姿对单侧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成功后减少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单侧耳后半规管BPPV老年患者的睡眠史,患者平均年龄(62.1±8.2)岁,均要求能确定优势侧睡姿。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姿势和步态、眼球运动、Dix-Hallpike试验、仰卧侧头位试验等。117例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三组,对照组35例采取改良Epley复位,治疗A组40例采取改良Epley复位结合改变睡姿,治疗B组42例采取改良Epley复位结合敏使朗及改变睡姿,分析三组复发率。结果 117例患者中,右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74例,左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43例。睡眠时,64例习惯右侧卧位,32例习惯左侧卧位,21例习惯仰卧位。在117例单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患者中,患耳与睡姿在同侧者80例,其中54例右侧,26例左侧;16例患耳与睡姿在不同侧,其中10例右侧卧位者左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6例左侧卧位者右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21例仰卧位患者中,14例右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7例左侧Dix-Hallpike试验阳性。患耳与同侧睡姿呈正相关(r=0.367,P<0.0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复发11例,复发率为31.43%,治疗A组患者复发5例,复发率为12.50%,治疗B组患者复发4例,复发率为9.52%,治疗A组和B组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A组和治疗B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耳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耳与睡姿的偏侧性具有相关性,改变睡姿和联合口服敏使朗对预防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能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敏使朗 睡姿 复发率
下载PDF
对抓好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2
作者 刘亮贤 《职教论坛》 2001年第2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创新能力
下载PDF
补充不同剂量25-羟维生素D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钱红 任金妹 +4 位作者 余慧 王阳 陈林 刘亮贤 姜玉龙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降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BPPV患者作为病例组(n=299),将同期无BPPV病史或无症状发作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n=300).测定两组患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病例组按照补充维生素D... 目的: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降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BPPV患者作为病例组(n=299),将同期无BPPV病史或无症状发作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n=300).测定两组患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病例组按照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分为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及无维生素D治疗组,并进行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病例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剂量治疗组与无维生素D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1,P=0.002).结论: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BPPV患者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发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的卒中新定义: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卒中学会声明 被引量:203
4
作者 俞羚 董荃 +25 位作者 宋叶平 江静雯 李卉 刘亮贤 苏爱萍 李焰生 Sacco RL Kasner SE Broderick JP Caplan LR Connors JJ Culebras A Elkind MS George MG Hamdan AD Higashida RT Hoh BL Janis LS Kase CS Kleindorfer DO Lee JM Moseley ME Peterson ED Turan TN Valderrama AL Vinters HV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05-120,共16页
尽管脑血管病有着全球性影响且对其病理生理学的认识有了很多进步,但是"卒中"这一术语在临床实践、临床研究或公共卫生评估中的定义却不一致。传统的定义依据于临床,却没有考虑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卒... 尽管脑血管病有着全球性影响且对其病理生理学的认识有了很多进步,但是"卒中"这一术语在临床实践、临床研究或公共卫生评估中的定义却不一致。传统的定义依据于临床,却没有考虑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卒中协会(ASA)卒中分会组织了写作小组,为21世纪卒中新定义撰写专家共识性声明。中枢神经系统(CNS)梗死,指由缺血所导致的脑、脊髓或视网膜的细胞死亡,是基于持续性损害的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和(或)临床证据。CNS梗死表现为一个临床谱:缺血性卒中特指伴有明显症状的CNS梗死,而静息性梗死根据定义指未引起已知的症状的梗死。卒中也还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新定义的卒中结合了临床和组织学标准,可被用于实践、研究和公共卫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脑出血 脑梗死 卒中 蛛网膜下腔出血 短暂性缺血发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