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强度训练方式对2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者体成分及糖代谢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仁凡 吕丽婷 +1 位作者 伍怡 王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274-2281,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与中等强度持续性训练(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对2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患者体成分、糖代谢相关指标干预效果,对比两种运动方式的改善效果,为... 目的: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与中等强度持续性训练(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对2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患者体成分、糖代谢相关指标干预效果,对比两种运动方式的改善效果,为2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库,搜集HIIT与MICT对2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患者体成分和糖代谢相关指标干预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6月。由2名研究者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371例患者,所纳入研究整体质量较高。②HIIT组与MICT组对体成分改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体质量:WMD=2.44,95%CI:-3.01-7.89,P>0.05;体质量指数:WMD=0.28,95%CI:-1.21-1.77,P>0.05;腰围:WMD=2.16,95%CI:-2.04-6.35,P>0.05;体脂百分比:WMD=0.47,95%CI:-2.11-3.05,P>0.05);③两组体质量与体质量指数指标“训练周期≥12周”亚组“训练频率≤3次/周”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训练周期≥12周亚组:WMD=4.25,95%CI:0.90-7.59,P=0.01;WMD=2.71,95%CI:1.92-3.51,P<0.00001;训练频率≤3次/周亚组:WMD=5.14,95%CI:1.7-8.57,P=0.003;WMD=1.67,95%CI:0.66-2.67,P=0.001);④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HIIT组与MICT组体脂百分比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2.17,95%CI:1.20-3.14,P<0.0001),两组对糖代谢改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空腹血糖:WMD=0.31,95%CI:-0.17-0.79,P>0.05;糖化血红蛋白:WMD=0.01,95%CI:-0.19-0.20,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WMD=-0.14,95%CI:-0.71-0.42,P>0.05);⑤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指标在“训练频率≤3次/周”亚组分析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0.92,95%CI:0.25-1.60,P=0.007);糖化血红蛋白在“训练频率>3次/周”亚组分析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0.2,95%CI:-0.3至-0.1,P<0.0001)。结论:①整体而言,HIIT与MICT对改善2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及体脂百分比等体成分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糖代谢指标无显著差异;②当训练周期≥12周、训练频率≤3次/周时,MICT对体质量以及体质量指数的改善效果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中等强度持续训练 2型糖尿病 超重 肥胖 体成分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胰岛素抵抗指数 META分析
下载PDF
脑衰老与外泌体研究进程及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
作者 吕丽婷 于霞 +4 位作者 张金梅 高巧婧 刘仁凡 李梦 王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7-1465,共9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脑衰老和外泌体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还没有文献对该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目的:客观分析近15年国内外关于脑衰老和外泌体的相关文献,总结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背景: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脑衰老和外泌体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还没有文献对该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目的:客观分析近15年国内外关于脑衰老和外泌体的相关文献,总结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的核心数据库为检索平台,下载了从建库至2022-12-28发表的有关脑衰老和外泌体的文献,使用CiteSpace 6.1.R6可视化软件从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共被引文献等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45篇研究文献,国内外关于脑衰老和外泌体研究的发文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美国以发文量429篇居于首位,中国以发文量277篇位居第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以发文量16篇位居第一。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Lukiw,Walter J教授是发文量最大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Bartel DP教授是被引用最多的作者。产量最高的期刊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阿尔茨海默病、microRNA、基因表达、细胞外囊泡、外泌体、氧化应激和生物标志物等是最相关的术语。根据对热门话题的研究,生物标志物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以上结果表明,近15年来脑衰老和外泌体的研究呈逐渐上升趋势,研究方向由最初探究与脑衰老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miRNA的表达,已逐渐转向为寻找能成为识别和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基于外泌体miRNA的方法已经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希望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衰老 外泌体 MICRORNA CITESPACE 文献计量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间歇有氧运动通过激活前额叶皮质线粒体自噬改善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金梅 伍怡 +6 位作者 刘仁凡 吕丽婷 高巧婧 高骏 李雪 金毓 王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8,共9页
目的:探讨间歇有氧运动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PFC)线粒体自噬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8周龄SPF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衰老(aging)组和aging+运动(Exe)组,每组10只。aging组和... 目的:探讨间歇有氧运动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PFC)线粒体自噬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8周龄SPF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衰老(aging)组和aging+运动(Exe)组,每组10只。aging组和aging+Exe组进行6周的D-Gal注射(control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之后aging+Exe组进行8周的间歇有氧运动干预,45 min/d,每周5 d(期间control和aging组自然饲养)。运动干预结束后各组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训练和测试;ELISA试剂盒测定PFC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水平;甲苯胺蓝染色观察PFC神经元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微观结构和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TEN诱导激酶1(PINK1)、parkin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结果:(1)与control组比较,aging组大鼠PFC中SOD和GSH-Px水平显著下调(P<0.01),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显著减少(P<0.01),证明衰老模型建成;aging组大鼠PFC神经元损伤显著,尼氏体数量减少,线粒体出现损伤;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和parkin表达受到抑制(P<0.05或P<0.01),LC3-II/LC3-I比值下降(P<0.01)。(2)与aging组比较,aging+Exe组大鼠PFC中SOD和GSH-Px水平显著性上调(P<0.01),MD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aging+Exe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显著性增加(P<0.05),PFC神经元损伤减弱,尼氏体增多,线粒体结构改善,自噬体增多;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和LC3-II表达显著性上调(P<0.05,P<0.01)。结论:8周的间歇有氧运动可改善衰老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降低衰老大鼠PFC氧化应激,激活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和LC3-II的表达,改善线粒体结构和自噬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学习 记忆 前额叶皮质 间歇有氧运动 衰老
下载PDF
右侧大隐静脉变异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仁凡 王璐 《解剖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66-466,共1页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解剖1具身高175 cm、年龄约50岁的男性尸体时,发现右侧大隐静脉双主支变异、旋髂浅静脉位置和数量变异以及阴部外浅静脉缺失变异,现报道如下。该变异大隐静脉全长757.50 mm,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端,沿小腿内侧上...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解剖1具身高175 cm、年龄约50岁的男性尸体时,发现右侧大隐静脉双主支变异、旋髂浅静脉位置和数量变异以及阴部外浅静脉缺失变异,现报道如下。该变异大隐静脉全长757.50 mm,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端,沿小腿内侧上行到达膝内侧处(图1)分出2条主支继续上行,到达股部(图2、3),2条主支在距离隐股点6.57 mm处汇合成一支主支,穿过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浅静脉 股静脉 足背静脉弓 小腿内侧 缺失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