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剖宫产应用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新生儿Apgar评分、脐带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王芷怡 刘仁齐 +1 位作者 周民 高琴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剖宫产分娩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新生儿Apgar评分、脐带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产妇80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40例(对照组)和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40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剖宫产分娩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新生儿Apgar评分、脐带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产妇80例,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40例(对照组)和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40例(观察组)。观察两组产妇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脐带动脉血气指标以及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达完全无痛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均缩短,持续镇痛时间长,术中血压、心率水平稳定,两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新生儿产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及脐带动脉血气pH、PaO_(2)、Pa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心呕吐、头痛以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0.00%vs 42.50%,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对新生儿Apgar评分、脐带动脉血气指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剖宫产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疼痛 母婴结局
下载PDF
硬膜外复合全麻与单纯全身麻醉分别联合术后镇痛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血液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艳 李俊 +2 位作者 周民 刘仁齐 金胜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分别联合术后镇痛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血液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法对9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2组患者均给予乳腺癌手术,观察组(45例)采用硬膜外阻滞复...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分别联合术后镇痛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血液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法对9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2组患者均给予乳腺癌手术,观察组(45例)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且术后行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全身麻醉,且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两组均于多个时间点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皮质醇、C反应蛋白(CRP)、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两组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硬膜外腔注药15min后MAP、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气管插管后、切皮后5min、拔管前等时刻的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4h、24h、48h观察组血清皮质醇、CRP水平及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4h、24h观察组CD3+、CD4+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PACU停留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手术患者,硬膜外复合全麻及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有助于维持手术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抑制应激反应,减轻免疫抑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乳腺癌 免疫功能 血流动力学 预后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镇静、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彭学勇 刘仁齐 +2 位作者 朱瑶 李俊 陈珩 《西部医学》 2019年第7期1097-1101,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的镇静、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91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46)和咪达唑仑组(M组,n=45)。患者麻醉后给予镇静药物,D组给...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的镇静、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91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46)和咪达唑仑组(M组,n=45)。患者麻醉后给予镇静药物,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M组给予咪达唑仑,评价时间点分别为给药前(T0)、给药10min后(T1)、给药20min后(T2)、给药30min后(T3)、给药60min后(T4)。用警觉/镇静视觉(OAA/S)评价镇静效果,记录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速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最后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组和D组T1~T4 OAA/S评分均低于T0,M组显著低于D组(P<0.05);两组T0~T4 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T1~T4与T0 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T1~T4HR低于T0(P<0.05);M组T2~T4 MAP低于D组(P<0.05);两组T1~T4 MAP低于T0(P<0.05);M组T1~T4 SPO2水平低于D组(P<0.05);两组SPO2水平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M组(P<0.05)。结论老年腰硬联合麻醉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良好,呼吸抑制作用轻,血流动力学稳定,还能降低寒颤、恶心呕吐、气道梗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腰硬联合麻醉 血流动力学 咪达唑仑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对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民 刘仁齐 +1 位作者 王芷怡 张茂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对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120例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对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120例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40例。三组均在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分别注射0.25%、0.50%浓度罗哌卡因。比较三组手术前后的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游离甲状腺素(FT4)和C反应蛋白(CRP)]、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术后1 d,高浓度组E、Cor、FT4、CRP、FBG、2 h PBG、HbA_(1c)、TC和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低浓度组(均P<0.05);麻醉后15 min、术后2 h,高浓度组MAP、HR均高于对照组、低浓度组(均P<0.05);术后6、12、24 h,高浓度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低浓度组(均P<0.05);三组麻醉诱导期间气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给予患者0.50%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其术后镇痛作用较强,能较好地改善E、Cor、FT4和CRP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神经传导阻滞 胃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疼痛 手术后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周民 许秋平 +1 位作者 刘艳 刘仁齐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871-1873,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联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麻醉中应用情况。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4例行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分为DEX+丙泊酚+舒芬太尼组(观察组,n=47)和丙泊酚+舒芬太尼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联合丙泊酚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麻醉中应用情况。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4例行无痛纤支镜检查患者分为DEX+丙泊酚+舒芬太尼组(观察组,n=47)和丙泊酚+舒芬太尼组(对照组,n=47)。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纤支镜达声门即刻(T2)、纤支镜达气管隆突即刻(T3)、检查完毕即刻(T4)、检查完毕10 min(T5)时生命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T1、T5时血清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差异,观察检查后咳嗽反应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T1~T5时,观察组HR、MAP、SpO2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组间效应、时间点效应及组间与时间点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5时,两组血清Cor、NE水平均较T1时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后剧烈咳嗽发生率、检查后20 min内平均咳嗽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纤支镜检查中应用DEX联合丙泊酚麻醉有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对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和检查后剧烈咳嗽反应有一定帮助,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丙泊酚 支气管镜检查 麻醉
原文传递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袁观然 许秋平 +2 位作者 刘艳 李俊 刘仁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1期2102-2105,共4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于2016年9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复合组(n=60),对照组采用全麻,...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于2016年9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复合组(n=60),对照组采用全麻,复合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腹前(T1)、气腹后15 min(T2)、气腹结束后(T3)和出室即刻(T4)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的变化;手术前、麻醉复苏前和术后1天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R)、血糖水平(BS)、肾上腺素(AD)以及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麻醉前、麻醉后2 h、术后1天和术后3天的CD3^+、CD4^+、CD4^+/CD8^+的水平变化。结果:复合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复合组患者在T2、T3、T4时间点的DBP、SBP和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复苏前和手术后1天,复合组患者的IR、BS、AD、Cor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 h、术后1天和术后3天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进行全麻符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轻应激反应,减少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硬膜外麻醉 结肠癌 T淋巴细胞亚群 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炎症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袁观然 刘仁齐 +2 位作者 许秋平 洪志荣 张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7期1344-1348,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炎症因子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恶性...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炎症因子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麻醉诱导前30 min,负荷剂量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10 min,之后给予患者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持续性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为止,对照组患者按照上述给药方法静脉输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结束后4 h(T2)以及手术结束后1天(T3)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测定比较两组患者各相应时间点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外周血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等应激水平,MMSE评分、TMT完成时间等认知功能;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0时间的血清IL-6、TNF-α、CRP、cor、E、NE水平以及TMT、MMSE认知功能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而观察组患者T1、T2、T3各相应时间点的血清IL-6、TNF-α、CRP、cor、E以及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2、T3各相应时间点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MT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降低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血清应激反应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腹腔镜下子宫恶性肿瘤手术 炎症因子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