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众军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与...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及应激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2.269,P=0.027),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915,P=0.005),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4.454、5.048,P均=0.000);术后1、3、7 d,两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观察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 d:t=2.116、3.219、3.727,P=0.038、0.002、0.000;3 d:t=2.086、2.355、2.879,P=0.041、0.022、0.006;7 d:t=2.073、2.578、2.049,P=0.042、0.012、0.045);术后1、3、7 d,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观察组患者IL-6、CRP与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 d:t=4.075、3.209、5.907,P=0.000、0.002、0.000;3 d:t=3.509、3.927、2.621,P=0.001、0.000、0.011;7d:t=2.912、2.170、2.333,P=0.005、0.034、0.023)。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应激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囊炎 免疫功能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众军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0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周口市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3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应激反应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周口市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43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予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手术前后CD3^+、CD4^+、CD8^+等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与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4.431,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10.323,P=0.000),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t'=7.129、6.220,P均=0.000);术后3、7 d,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研究组患者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 d:t/t'=2.251、4.795,P=0.031、0.000;7d:t=2.353、3.100,P=0.023、0.003),而CD8^+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研究组患者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d:t=2.068,P=0.045;7 d:t=2.714,P=0.010);术后3、7 d,两组患者IL-6、CRP与TNF-α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研究组患者IL-6、CRP与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 d:t/t'=3.430、2.188、3.670,P=0.002、0.034、0.001;7 d:t/t'=2.529、2.971、2.127,P=0.016、0.006、0.041);术后2周,研究组患者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361,P=0.002)。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微创手术 开腹手术 结直肠癌 免疫功能 应激反应 胃肠道功能 疗效
下载PDF
腔镜下行胆囊结石切除术对胃肠功能、激素分泌恢复的影响
3
作者 刘众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1824-1826,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下行胆囊结石切除术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胃肠功能及激素分泌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行胆囊结石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腔镜下行胆囊结石切除术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胃肠功能及激素分泌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行胆囊结石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胃肠激素分泌(胃动素、胃泌素)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分泌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出现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胆管出血等并发症,但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行胆囊结石切除术对患者胃肠功能损伤小,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胃肠功能 胃肠激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军伟 刘众军 赵传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2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周口市中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7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周口市中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成功52例,2例高龄患者术后因低蛋白血症出现胆漏,经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10d后治愈,治愈成功率91.2%。5例患者因胆总管解剖变异、扭曲、纤细直径<7mm,结石>15mm嵌顿取出困难,胆道出血、胆总管末端炎性水肿等原因而中转开腹并置入T管。全组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10±30)min。住院时间6~15d,平均(10±3.3)d。1~3年随访51例,失访6例,随访率89.4%。随访的51例患者中,无胆总管狭窄及结石残留的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总结石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 一期缝合
下载PDF
腹腔镜拉下式前切除术与双吻合器前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军伟 刘众军 卢保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12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拉下式超低位前切除术与腹腔镜双吻合器前切除术对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58例,其中行腹腔镜拉下式超低位前切除术患者76例(A组),行...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拉下式超低位前切除术与腹腔镜双吻合器前切除术对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58例,其中行腹腔镜拉下式超低位前切除术患者76例(A组),行腹腔镜双吻合器前切除术患者82例(B组)。记录患者治疗前的基线资料及围手术期的主要临床指标;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按徐忠法五项十分的标准评价其肛门排便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排便感觉良可率均高于B组(χ^(2)=4.572,P=0.032;χ^(2)=5.961,P=0.015),A组术后12个月的排便感觉良可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9,P=0.741);A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肛门控制力良可率均高于B组(χ^(2)=7.618,P=0.006;χ^(2)=9.967,P=0.002),A组术后12个月的肛门控制力良可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P=0.713);A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排便次数良可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拉下式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术后半年排便功能优于腹腔镜双吻合器直肠前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超低位 腹腔镜双吻合器直肠前切除术 腹腔镜拉下式前切除术 排便功能
下载PDF
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对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曼丽 刘众军 《抗感染药学》 2021年第4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对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为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5月—10月期间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患者79例病历(围术期未采用抗菌药物专项管理...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对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为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5月—10月期间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患者79例病历(围术期未采用抗菌药物专项管理)设为管理前组,另将2018年12月—2019年5月期间围术期采用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后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病历设为管理后组;比较两组患者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同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不同使用时机和疗程占比的差异,分析其用药的合理性。结果:管理后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管理前组(25.00%vs 44.30%,P<0.0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高于管理前组(65.00%vs49.37%,P<0.05),用药品种中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使用率(分别为3.75%、1.25%)低于管理前组(12.66%、8.86%)(P<0.05),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在术前0.5~1 h的使用率高于管理前组(90.00%vs 25.32%,P<0.05),术后使用疗程在48 h的使用率低于管理前组(5.00%vs 49.37%,P<0.01)。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专项管理,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与疗程更趋于合理,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效提高了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专项管理 普外科Ⅰ类切口 围术期
下载PDF
药物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众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7期29-29,共1页
目的探究药物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4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药物组(n=42)与手术组(n=42)。药物组给予奥曲肽、大承气汤联合治疗,手术组给予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住院时间、肠... 目的探究药物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4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药物组(n=42)与手术组(n=42)。药物组给予奥曲肽、大承气汤联合治疗,手术组给予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住院时间、肠坏死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药物组住院时间长于手术组,肠坏死发生率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药物保守、手术治疗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手术治疗起效快,可缩短住院时间,但肠坏死率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粘连松解术 奥曲肽 大承气汤 急性肠梗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