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乱毒素B亚单位与谷氨酸脱羧酶抗原表位肽融合蛋白的表达及鉴定
1
作者 刘利成 方宏清 +4 位作者 彭远义 李彦英 张艳红 刘传喧 陈惠鹏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6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霍乱毒素B单位(CTB)与谷氨酸脱羧酶(GAD)抗原表位肽段(531~545)的融合蛋白。方法:通过PCR技术将CTB基因与GAD基因融合在一起,插入pET22b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诱导获得融合基因的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包...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霍乱毒素B单位(CTB)与谷氨酸脱羧酶(GAD)抗原表位肽段(531~545)的融合蛋白。方法:通过PCR技术将CTB基因与GAD基因融合在一起,插入pET22b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诱导获得融合基因的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包涵体复性后,纯化得到融合蛋白分子;对该融合蛋白分子进行了Western印迹和GM1-ELISA分析。结果:表达的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000,Western印迹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霍乱毒素抗原性;GM1-ELISA实验表明该融合蛋白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神经节苷酯GM1,表明该蛋白具有与CTB相似的五聚体结构。结论:融合蛋白CTB-GAD的成功表达,为后续动物实验提供了充足的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毒素B亚单位 谷氨酸脱羧酶 糖尿病 口服耐受
下载PDF
冻干口服霍乱rBS-WC菌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的人群试验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清 俞守义 +6 位作者 王雅贤 陈义忠 吴敏 刘传喧 马清钧 张艳红 陈和年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0-333,共4页
为考察国产冻干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灭活霍乱弧菌全菌体(rBS-WC)口服菌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将369人随机分为3组,采用双盲法分别服用高剂量菌苗(5mgrBS+1×10"WC)、低剂量菌苗(1mgrBS+1&... 为考察国产冻干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灭活霍乱弧菌全菌体(rBS-WC)口服菌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将369人随机分为3组,采用双盲法分别服用高剂量菌苗(5mgrBS+1×10"WC)、低剂量菌苗(1mgrBS+1×10"WC)及安慰剂。服苗方案为0、7、21天。试验结果显示,服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0.4%(1/247),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免疫组血清抗体和粪抗体的阳转率及抗体水平均显著升高;两免疫组间血清及粪抗体阳转率及抗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对不同性别、年龄及服苗次数,抗体的产生有所不同。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菌苗 免疫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冻干口服霍乱rBS-WC疫苗现场试验及评价 被引量:19
3
作者 甄蓓 俞守义 +12 位作者 陈清 王雅贤 李建栋 王红 聂军 白杨 李文全 夏桂芝 王斌会 马清钧 于秀琴 刘传喧 张艳红 《中国计划免疫》 1999年第4期210-214,共5页
为考核冻干口服霍乱rBS-WC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对人群的保护效果,1997年7月~1998年7月在广州军区、南京军区指战员中,进行了冻干口服霍乱rBS-WC疫苗(胶囊剂型)的现场试验.将6079人随机分为3组,采用双盲法分别服用高剂量疫苗... 为考核冻干口服霍乱rBS-WC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对人群的保护效果,1997年7月~1998年7月在广州军区、南京军区指战员中,进行了冻干口服霍乱rBS-WC疫苗(胶囊剂型)的现场试验.将6079人随机分为3组,采用双盲法分别服用高剂量疫苗(1mgrBS+1×1011WC)、低剂量疫苗(lmgrBS+5×1010WC)及安慰剂.从疫苗的副作用、人群的抗体反应、服苗后半年内急性腹泻病的发病率、对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感染的保护率等方面进行了考核,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WC 霍乱 疫苗 现场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