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髓内固定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佐庆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15-2516,共2页
目的探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有效的髓内固定法。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42例分为InterTan组,采用交锁组合(InterTan)钉为内固定... 目的探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有效的髓内固定法。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42例分为InterTan组,采用交锁组合(InterTan)钉为内固定材料;其余28例分为Gamma组,采用Gamma钉为内固定材料。结果 InterTan组优良率显著高于Gamma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nterTan组患者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Gamma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99,P=0.038)。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an钉髓内固定法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能够达到满意复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固定 老年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皮下钉棒系统改良置钉法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晓天 陈农 +2 位作者 潘福根 刘佐庆 何小健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 :探讨皮下钉棒系统改良置钉法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选择性应用钉棒系统改良经髂前下棘和耻骨结节置钉治疗14例Tile B型骨盆骨折,男8例,女6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观察患者的... 目的 :探讨皮下钉棒系统改良置钉法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选择性应用钉棒系统改良经髂前下棘和耻骨结节置钉治疗14例Tile B型骨盆骨折,男8例,女6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并采用Matta复位标准及Majeed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0.5个月。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2 min;术中出血量10~35 ml,平均18 ml。术后骨折均Ⅰ期愈合,愈合时间9~14周,平均12.5周。术后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4例出现单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出现单侧股神经麻痹,最终均恢复正常。Matta复位标准结果 ,优7例,良5例,中2例。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为(81.50±8.05)分,其中优5例,良7例,中2例。结论 :应用皮下钉棒系统改良经髂前下棘和耻骨结节置钉固定前环创伤小、复位牢靠、并发症少,是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一种有前景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钉棒系统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刘佐庆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4期297-297,共1页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股骨下端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结果:两组均具有较高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股骨下端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结果:两组均具有较高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30/3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下端骨折疗效显著,对治疗股骨下端骨折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股骨下端 交锁髓内钉 闭合性骨折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农 周海林 +2 位作者 周凯华 高如峰 刘佐庆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23个月,平均14.6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和Cobb角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脱出。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能充分恢复伤椎的高度,更好地重建椎体解剖形态、矫正后凸畸形、维持矫正效果和避免长期腰背疼痛发生,该手术方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固定 椎弓根植骨
下载PDF
Pilon骨折一期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骨折复位良好患者后续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6
5
作者 付文芹 刘佐庆 +1 位作者 潘福根 高如峰 《中国医药》 2016年第3期404-408,共5页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一期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骨折复位良好患者后续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行一期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骨折复位良好的Pilon骨折患者36例,根据后续治疗...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一期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骨折复位良好患者后续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行一期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骨折复位良好的Pilon骨折患者36例,根据后续治疗方案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未更换内固定组和更换内固定组,各18例.未更换内固定组未行二期更换内固定手术治疗,更换内固定组在术后2周左右行拆除外固定支架更换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13 ~35个月,未更换内固定组发生钉道感染1例,无皮肤坏死、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更换内固定组出现皮肤部分坏死3例.未更换内固定组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评分与更换内固定组比较[(91.6±2.3)分比(92.3±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如果骨折复位满意,可以选择不更换内固定,将外固定支架固定作为确定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下载PDF
自体髂骨移植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金成 刘佐庆 +4 位作者 高中礼 朱庆三 李英普 段德生 杨春平 《吉林医学》 CAS 1999年第4期203-204,共2页
为探讨自体髂骨移植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有用性和问题点,对 803 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移植融合手术方法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和随访观察。结果表明:植骨块脱出 3 例,取骨区感染 4 例;植骨融合时间平均 4 个月;随... 为探讨自体髂骨移植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有用性和问题点,对 803 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移植融合手术方法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和随访观察。结果表明:植骨块脱出 3 例,取骨区感染 4 例;植骨融合时间平均 4 个月;随访时间越长,植骨上下椎间退行性变越明显。自体骨移植具有融合时间短,融合率高的特点,但不能早期活动,且有一些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髂骨 骨移植 颈椎前路融合术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58例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智 刘佐庆 +1 位作者 潘福根 郑奋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8例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无合并脊髓损伤,21例合并不完全脊髓损伤,5例合并截瘫;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其中24例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58例患...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8例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无合并脊髓损伤,21例合并不完全脊髓损伤,5例合并截瘫;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其中24例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36个月,55例获得较好恢复,3例截瘫患者无明显恢复。结论由于胸腰椎骨折的损伤类型多,病情复杂,椎弓根螺钉经椎弓根至椎体固定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骨折复位和恢复胸腰椎正常弧度可以分步骤完成,重建的脊椎稳定性好,可早期下床活动,使伤者得到较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路 治疗
下载PDF
钉棒系统经皮改良固定法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晓天 刘佐庆 +1 位作者 何小健 付文芹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经皮改良固定法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治疗17例Tile B型骨盆骨折(B1型10例,B2型5例,B3型2例),男9例,女8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应用钉棒系统经两侧髂前下棘及任意一...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经皮改良固定法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治疗17例Tile B型骨盆骨折(B1型10例,B2型5例,B3型2例),男9例,女8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应用钉棒系统经两侧髂前下棘及任意一侧耻骨结节置钉后皮下套入长连接棒固定。对于单纯耻骨联合分离,则在两侧耻骨结节置钉后皮下套入短连接棒固定。结果手术时间25~45min,平均32min,术中出血量10~35mL,平均18mL。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骨折均I期愈合,愈合时间9~14周,平均12.5周。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及异位骨化。4例出现单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出现单侧股神经麻痹,最终均恢复正常。Matta复位标准结果为优8例,良6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为(82.70±8.05)分,其中优7例,良8例,可2例。结论应用钉棒系统改良经髂前下棘和耻骨结节置钉固定创伤小、复位牢靠、并发症少,是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一种有前景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经皮固定 钉棒系统
下载PDF
正常人腰间盘纤维环中胶原酶的检测
9
作者 王金成 刘佐庆 +4 位作者 许则民 朱庆三 姜鸿志 冯琳琳 尤彦德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4-175,共2页
取成人腰间盘纤维环 ,采用Blanckaert法提取胶原酶 ,用底物消化法检测胶原酶活性 ,结果表明 ,正常成人腰间盘纤维环上下位间胶原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意义 。
关键词 胶原酶 腰间盘纤维环 检测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肩上方悬吊复合体2处以上损伤的手术治疗
10
作者 杨军 高如峰 +2 位作者 刘佐庆 陈铭吉 潘福根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3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肩上方悬吊复合体2处以上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5例肩悬吊复合体2处以上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损伤类型选择不同入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7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为76~100(92.2... 目的探讨肩上方悬吊复合体2处以上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5例肩悬吊复合体2处以上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损伤类型选择不同入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7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为76~100(92.2±2.4)分。结论手术治疗既能恢复肩上方悬吊复合体的解剖结构,又能恢复肩关节悬吊系统的功能,为肩关节早期功能活动提供了基础,有利于肩关节功能尽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上方悬吊复合体损伤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中心体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扩增表达
11
作者 吕梅 刘佐庆 +1 位作者 董震 扬占泉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 2004年第11期28-30,94-96,共6页
目的:通过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细胞系中心体表达和细胞分裂形态的研究,探讨中心体通过对细胞分裂过程的调控,在促进HNSCC染色体不断变化、发展机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8个HNSCC细胞系和6例头颈部正常组织上皮细胞培养。收获... 目的:通过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细胞系中心体表达和细胞分裂形态的研究,探讨中心体通过对细胞分裂过程的调控,在促进HNSCC染色体不断变化、发展机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8个HNSCC细胞系和6例头颈部正常组织上皮细胞培养。收获细胞经苏木素和伊红染色,观察分裂中期细胞核形态,计算核多极分裂像细胞百分比。应用抗y-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心体,计算含异常中心体数目细胞的百分比。二组数据行直线相关分析。HNSCC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平均值行T检验。结果:HNSCC细胞系多极核分裂像细胞平均占分裂中期细胞的9.9±4.8%,含中心体扩增的细胞平均占总体细胞的6.7±3.1%。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857,P<0.01。而正常对照组细胞仅偶尔出现异常分裂中期形态及异常的中心体数目,其平均值分别为0.8±0.9%和1.2±1.4%。HNSCC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平均值行T检验,HNSC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50和4.01,P<0.01。结论;中心体的异常扩增及其导致的细胞多极分裂是HNSCC病程中的重要体现,在促进HNSCC染色体畸变及其基因变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体 对照组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中期 表达 扩增 细胞系 组数 裂形 过程
下载PDF
PTE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技巧及疗效 被引量:8
12
作者 顾宇彤 吕德荣 +6 位作者 崔展 刘佐庆 周晓岗 冯振洲 董健 姜晓幸 叶云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4期497-503,共7页
目的:探讨PTES(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使用PTE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其中伴高髂嵴24例,... 目的:探讨PTES(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使用PTE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其中伴高髂嵴24例,均无中央椎管骨性狭窄及椎间不稳。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住院天数;对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下肢疼痛情况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年,用Macnab法进行疗效评级,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手术时间为(56.3±11.5) min/节段,术中中位透视次数为5(3~14)次,中位出血量为5(2~20) mL,中位住院天数为3(2~4) d,术后平均随访(26.2±2.0)个月。下肢疼痛术前中位VAS评分为9(6~10)分,术后即刻为1(0~3)分,术后2年时为0(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周有3例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反跳,均在术后2个月内缓解。术后2年,疗效优良率达98.1%(51/52)。无神经损伤、感染、腹腔脏器损伤、大血管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无患者复发。结论:PTE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包括伴高髂嵴的病例)有效而安全,该术式具有定位简单、穿刺容易、步骤简略、较少透视的特点,学习曲线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经椎间孔 腰5/骶1 髂嵴
下载PDF
跟骨骨折伴胫神经损伤康复1例报告
13
作者 武艳玲 刘邦忠 +2 位作者 焦金保 刘佐庆 刘红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44-1246,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28岁,2020年10月29日从家中楼梯上踩空后跳下,致双踝肿痛,入院X线检查:双跟骨骨折(粉碎)、左距骨撕脱骨折。临床诊断:双跟骨骨折。于2020年11月4日行“双跟骨骨折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自术后即出现左第2-... 1病例资料患者,男,28岁,2020年10月29日从家中楼梯上踩空后跳下,致双踝肿痛,入院X线检查:双跟骨骨折(粉碎)、左距骨撕脱骨折。临床诊断:双跟骨骨折。于2020年11月4日行“双跟骨骨折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患者自术后即出现左第2-5足趾主动伸直不能伴被动活动疼痛,未予特殊处理。2021年1月20日复查双跟骨X线,骨折愈合可(图1),开始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发现左第2-5趾间关节僵硬、屈曲挛缩状态,步行后屈曲挛缩伴疼痛加重,至多家医院诊治,疼痛与关节功能均未得到明确改善。2020年3月24日因行走时脚趾疼痛、严重影响生活来我科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挛缩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撕脱骨折 被动活动 趾间关节 胫神经 距骨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控制脊柱转移性肿瘤围术期感染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佐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64-1765,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控制脊柱转移性肿瘤围术期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0年10月进行治疗的26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开放式椎体后凸成形术组,B组: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每组各1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控制脊柱转移性肿瘤围术期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0年10月进行治疗的26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开放式椎体后凸成形术组,B组: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每组各13例;将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血清CRP、IL-6、IL-8及TNF-α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感染发生率A组为23.1%、B组为0;B组术后1、3 d血清CRP为(27.86±6.34、13.24±4.68)mg/L,IL-6为(176.50±13.05、98.77±9.86)ng/L,IL-8为(298.64±23.56、156.41±25.60)ng/L,TNF-α为(23.24±4.01、15.09±3.50)ng/L;A组CRP(18.12±5.06、8.76±2.15)mg/L,IL-6为(113.02±12.45、72.37±10.87)ng/L,IL-8为(245.96±22.38、102.34±23.14)ng/L,TNF-α为(16.20±2.78、9.46±2.96)ng/L;B组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控制脊柱转移性肿瘤围术期感染中的效果较好,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性肿瘤 围术期 感染 效果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移植骨材料修复良性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佐庆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2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良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良性骨缺损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治疗组行同种异体移植骨材料修复,对照组行常规的自体髂...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良性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良性骨缺损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治疗组行同种异体移植骨材料修复,对照组行常规的自体髂骨骨材料修复。结果治疗组患者无骨不连接、肿瘤复发及骨缺损等不良反应,功能恢复表现为优20例,良2例,中0例,差0例,优良率为88.0%;对照组25例患者发现骨不连接者2例,骨缺损复发3例,其功能恢复表现为优13例,良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60.0%。治疗组骨缺损愈合程度及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和非特异炎症反应,在移植治疗良性骨缺损方面具有显著促进骨愈合促进新骨形成及功能恢复的功效,在临床上与传统的移植骨材料相比,具有应用方便、植骨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移植骨 良性骨缺损 骨肿瘤
原文传递
伤椎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27
16
作者 陈农 周海林 +2 位作者 周凯华 高如峰 刘佐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530,共6页
[目的]探讨伤椎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及椎体内植骨共25例,对照组行短节段固定共25例,比较两组手... [目的]探讨伤椎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及椎体内植骨共25例,对照组行短节段固定共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视觉疼痛程度(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20个月,平均11.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和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治疗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Cobb角矫正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rankel分级改善无明显差异。末次随访时治疗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脱出;对照组中出现螺钉折弯和螺钉断裂各1例。[结论]伤椎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较传统短节段固定方法可更好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该手术方法安全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固定 植骨
原文传递
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大结节骨折 被引量:11
17
作者 付文芹 潘福根 +2 位作者 高如峰 刘佐庆 雷景辉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5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1例,女28例;年龄60-93岁,平均76.9岁;左侧22例,右侧37... 目的探讨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5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1例,女28例;年龄60-93岁,平均76.9岁;左侧22例,右侧3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单纯大结节骨折16例,同时合并肩关节脱位43例。术中采用空心钉固定联合锚钉固定骨折块,末次随访时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其中疼痛35分,功能30分,活动度25分,解剖位置1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结果 5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7-67 min,平均48.3 min;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4个月。无血管、腋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3.6周,无内固定松动、骨折块移位发生。末次随访时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6例(78%),良9例(15%),可4例(7%),全组优良率93%。结论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大结节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良好、患肢功能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人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环损伤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晓天 付文芹 +1 位作者 刘佐庆 何小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2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环损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4-06—2015—06应用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12例不稳定骨盆环损伤,9例TileB型单纯固定前环。3例TileC型固定前、后环,顺序为先前...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环损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4-06—2015—06应用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12例不稳定骨盆环损伤,9例TileB型单纯固定前环。3例TileC型固定前、后环,顺序为先前环再后环。结果单纯前环固定手术时间25.45min,平均32min,术中出血量10~35ml。平均18ml;前后环固定手术时间50-65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32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7.5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9—14周,平均12.5周。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及异位骨化。所有患者日常生活基本无影响,仅1例诉性生活不适。4例出现单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出现单侧股神经麻痹,最终均恢复正常。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6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1.67%。术后6个月疗效根据Majeed评分系统评定:平均81.5分,优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3.33%。结论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微创固定技术创伤小、复位牢靠、并发症少,是治疗骨盆环损伤一种有前景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环损伤 钉棒系统 微创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侧路PEL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杉 刘佐庆 +2 位作者 付文芹 吴晓天 贺石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7期736-738,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评估对侧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3—2016-11采用侧路PELD治疗的53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在正位X线片上,作穿刺目标点与髂嵴的切线为b,穿刺目标点与...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评估对侧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3—2016-11采用侧路PELD治疗的53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在正位X线片上,作穿刺目标点与髂嵴的切线为b,穿刺目标点与L_5椎弓根正下方7 mm处的连线为g;在侧位X线片上,作穿刺目标点与L_5横突下缘的连线,将此直线转换到正位X线片上作水平线d;b线与d线的交点为e,g线与d线的交点为k。测得40例e点位于k点外侧(A组),13例e点位于k点内侧(B组)。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65.53±2.72)min,B组为(75.62±2.46)min;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透视次数为10次,B组为22次;A组X线透视次数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穿刺目标点、e点和k点组成的三角形区域是穿刺的安全区域,并且e点位于k点外侧时可完成侧路PELD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5S1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侧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X线片 穿刺安全区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