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巴丝肼联合己酮可可碱序贯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少颖 高洁 +6 位作者 李宁 王莉迪 刘明 刘俐杰 王青青 李净兵 刘翠青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310-1315,共6页
目的:分析多巴丝肼联合己酮可可碱序贯治疗早期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人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 目的:分析多巴丝肼联合己酮可可碱序贯治疗早期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人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早期PD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己酮可可碱序贯治疗。连续治疗14周后统计两组每日总“关”期时间、多巴丝肼用量及副反应情况,并评价两组运动功能状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流速(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NO)]以及IL-17、HMGB1和MCP-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每日总“关”期时间缩短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多巴丝肼用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中Ⅲ、Ⅳ部分评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oehn-Yahr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周后观察组颈总动脉Vm明显加快(P<0.05),颈总动脉RI、PI和血清ET-1、IL-17、HMGB1、MCP-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PGI2和NO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序贯作为多巴丝肼的辅助用药方案,对早期PD病人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并能进一步改善脑供血和血管内皮功能以及下调血清IL-17、HMGB1、MCP-1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己酮可可碱 多巴丝肼 脑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中激肽原和激肽释放酶-6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俐杰 丁彬彬 +5 位作者 邓飞飞 周少军 张启芳 徐坚 余德军 柏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血液中高分子量激肽原重链蛋白(heavy chain of high molecular-weight kininogen,hc-HK)和激肽释放酶-6(kallikrein-6,KLK-6)的比较分析,从神... 目的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血液中高分子量激肽原重链蛋白(heavy chain of high molecular-weight kininogen,hc-HK)和激肽释放酶-6(kallikrein-6,KLK-6)的比较分析,从神经性炎症反应信号通路角度探索AD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AD组、VD组和对照组各15例的外周血标本,分别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中hc-HK蛋白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中Aβ42和KLK-6蛋白的含量;并对Aβ42与KLK-6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D患者外周血中hc-HK含量较VD组或对照组均显著增加(均P<0.01)。AD组患者血液中的KLK-6水平为(4.80±0.78)ng/mL,VD组KLK-6为(3.72±0.87)ng/mL,AD组较VD组明显增加(t=3.57,P<0.01)。AD组患者血浆中Aβ42蛋白浓度为(0.261±0.024)μg/L,与VD组或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均P<0.01)。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在AD组患者血液中KLK-6与Aβ42的增加呈正相关(r=0.65,P<0.01)。结论AD患者外周血液中hc-HK和KLK-6蛋白比VD患者及非痴呆对照有明显增加,提示AD发病中有血凝接触系统的激活;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的异常激活有可能参与了AD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激肽原 激肽释放酶-6 Β淀粉样蛋白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机制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俐杰 柏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化性疾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痴呆类疾病之一;患者早期可能有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功能异常,中晚期经常出现日常生活困难和一些精神异常症状。
关键词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 阿尔茨海默病(AD) 炎症小体 激活 发病机理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感染76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刘俐杰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19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氧氟沙星 糖尿病合并感染 先锋必 霉菌感染 丁胺卡那 创口感染 甲硝唑 肠道感染 肺部感染 白细胞
下载PDF
医用针套16腔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5
作者 刘俐杰 《模具制造》 2002年第10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医用针套 注射模 设计 制造 LDPE材料 低密度聚乙烯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序贯疗法联合雷沙吉兰及多巴丝肼治疗老年中晚期帕金森病伴症状波动的疗效
6
作者 王少颖 高洁 +6 位作者 刘明 李宁 王莉迪 刘俐杰 王青青 李净兵 刘翠青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4年第5期409-416,共8页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序贯疗法联合雷沙吉兰及多巴丝肼治疗伴有症状波动的老年中晚期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下游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河北省第...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序贯疗法联合雷沙吉兰及多巴丝肼治疗伴有症状波动的老年中晚期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下游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伴有症状波动的老年中晚期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己酮可可碱序贯疗法联合雷沙吉兰及多巴丝肼治疗,对照组采用雷沙吉兰联合多巴丝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erg平衡量表(BBS)、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低切黏度(HBV和L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清TLR4信号通路下游相关炎性因子[TLR4、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93.33%(42/45)比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PDRS精神活动和情感障碍、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运动并发症评分和PDQ-39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MoCA、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均以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V、LBV、PV、FIB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6.52±0.92)mPa·s比(7.25±1.24)mPa·s、(11.45±1.24)mPa·s比(14.13±1.64)mPa·s、(1.55±0.17)mPa·s比(1.88±0.22)mPa·s、(3.25±0.47)g/L比(3.82±0.5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LR4、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2.07±0.18)ng/L比(2.58±0.21)ng/L、(1.42±0.17)ng/L比(2.28±0.25)ng/L、(1.56±0.22)ng/L比(2.42±0.28)ng/L、(46.31±3.17)ng/L比(54.34±3.6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序贯疗法联合雷沙吉兰及多巴丝肼治疗伴有症状波动的老年中晚期PD患者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TLR4信号通路下游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帕金森病 雷沙吉兰 多巴丝肼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己酮可可碱序贯联合多巴丝肼及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少颖 高洁 +6 位作者 李宁 王莉迪 刘明 刘俐杰 王青青 李净兵 刘翠青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序贯联合多巴丝肼及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方案对患者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省第八人民医...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序贯联合多巴丝肼及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方案对患者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7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己酮可可碱序贯联合多巴丝肼及普拉克索治疗,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连续治疗1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对两组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评估。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以及BDNF、TGF-β1、GFAP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连续治疗1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43/47)]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3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PDRS中Ⅰ、Ⅱ、Ⅲ、Ⅳ部分评分及其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Ⅰ、Ⅱ、Ⅲ、Ⅳ部分评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sp、Glu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Gl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Asp、Glu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Gl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GFA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BDNF、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5%(9/47),与对照组[14.89%(7/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序贯联合多巴丝肼及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可有效调节患者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及BDNF、TGF-β1、GFA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多巴丝肼 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