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梗阻性黄疸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保际 童赛雄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讨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结果: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B超82.7%和57.3%;彩超(CDUS)96.3%和85.2%;计算机断层扫描(CT)94.6%和78.... 目的:探讨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结果: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B超82.7%和57.3%;彩超(CDUS)96.3%和85.2%;计算机断层扫描(CT)94.6%和78.6%,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93.3%和86.7%。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94.9%和76.9%;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I/MRCP)91.7%和79.2%。各种方法诊断正确率之间的无显著差异(P>0.05)。内镜超声(EUS)仅用于4例胆管远端梗阻的诊断,其定位和定性诊断正确率均为100%。结论:每种影像学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无任何一种方法可完全替代其他方法,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诊断
下载PDF
用碘^(125)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保际 童赛雄 丁昂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8-680,共3页
目的:比较放射性I125粒子和I125+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在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2000年4月-2003年5月,42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ocally adva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18例(I125粒子组),B组24例(I... 目的:比较放射性I125粒子和I125+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在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2000年4月-2003年5月,42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ocally adva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18例(I125粒子组),B组24例(I125+GEM)。所有患者均于手术中施行了I125粒子植入术。采用改良Dimension-averaging法来计算相关剂量。37例行胆肠和(或)胃肠吻合术。结果:42例患者中,可评价客观疗效者(objective tumor response,OTR)38例,可评价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CBR)者40例,可行毒性反应评价者40例。客观总有效率(CR+PR)A组为37.8%,B组为44.7%(P>0.05),PR缓解期A、B组各为6.7个月和4.8个月。CBR率A组为11.7%,B组为43.5%(P <0.05)。两组毒性反应率和并发症率没有差异。12和24个月生存率A组为41.2%、29.4%,B组为65.2%、47.8%(P= 0.04)。Ⅱ期12、24个月总生存率为71.9%、31.5%,Ⅲ期12、24个月总生存率为31.5%、7.9%(P=0.02)。结论:I125和I125+ GEM在治疗LAPC有一定的有效率,但是,I125+GEM比I125能更好地改善LAPC的生存质量,提高LAPC生存率,并且Ⅱ期患者生存率优于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125 粒子植入 胰腺肿瘤 吉西他滨
下载PDF
包膜化的脑内血肿 被引量:9
3
作者 陈道莅 丁一 刘保际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6-98,共3页
包膜化的脑内血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陈道莅,丁一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刘保际包膜化的脑内血肿腐床相当少见,本文报告2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病例报告[例1]女,33岁。1992年5月13日突发头痛,腰穿脑脊液呈... 包膜化的脑内血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陈道莅,丁一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刘保际包膜化的脑内血肿腐床相当少见,本文报告2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病例报告[例1]女,33岁。1992年5月13日突发头痛,腰穿脑脊液呈血性;CT扫描示右枕叶有高密度块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血肿 包膜化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陶增跃 孙建 +1 位作者 吴鹏 刘保际 《临床误诊误治》 2007年第9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1例GIST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平均年龄56.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腹部包块、黑便及贫血,2例无任何不适于查体时发现。9例经超声内镜检查确诊。21例均行根...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1例GIST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平均年龄56.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腹部包块、黑便及贫血,2例无任何不适于查体时发现。9例经超声内镜检查确诊。21例均行根治性手术,肿瘤位于胃14例,小肠5例,肠系膜2例。21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确诊GIST,免疫组化表型以CD117、CD34阳性率较高。根据Miettinen等原则分类,良性5例,低度恶性10例,中等度恶性3例,高度恶性3例。结论:GIST的术前诊断有赖于纤维内镜、超声内镜、B超、CT等检查的综合应用,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表型分析是确诊金标准,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肿瘤 诊断 放射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胃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
5
作者 刘保际 童赛雄 《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 2005年第11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胃部分或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的发生机制、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5例施行不同程度胃切除术而产生FDGE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进行分... 目的探讨胃部分或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的发生机制、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5例施行不同程度胃切除术而产生FDGE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25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胃动力恢复时间为13~38d,平均为25.5d,都能进半流质饮食后出院,无1例再手术。结论FDGE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胃镜、胃肠X线动态检查对FDGE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胃镜检查通过对胃壁的适度刺激对FDGE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术 保守治疗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 发生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