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RNA-27a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信攸 周阳春 +3 位作者 王瑶 杨晓俊 沈历宗 吴文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5,39,共6页
目的:研究microRNA-27a(miR-27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成熟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 DC)转染miR-27a的模拟物(mi... 目的:研究microRNA-27a(miR-27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成熟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 DC)转染miR-27a的模拟物(miR-27a mimics)后,用LPS刺激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MHCⅡ表达,ELISA方法检测其上清中的IL-12p70及IL-10蛋白水平,RT-PCR方法检测其细胞内IL-12p40及IL-10 mRNA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未处理的im DC比较,LPS刺激24 h后的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MHCⅡ表达均显著增高(均P<0.001);LPS刺激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转染miR-27a mimics细胞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MHCⅡ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01),且显著抑制IL-12分泌(P<0.01)、促进IL-10分泌(P<0.05),并显著减弱LPS刺激的DC促CD4+T细胞增殖的能力(P<0.01)。结论:miR-27a影响小鼠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7a 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 成熟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信攸 张晨波 +1 位作者 陈跃达 胡国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在复旦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明确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部位、合并桥本氏...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在复旦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明确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部位、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以及包膜侵犯等因素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25例患者均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预防性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显示24例(19.2%)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析显示年龄[(40.83±7.95)岁vs.(45.80±10.96)岁;P=0.039]、病理肿瘤直径[(5.83±1.37)mm vs.(5.11±1.94)mm;P=0.040]、超声肿瘤直径[(6.67±2.25)mm vs.(5.57±2.23)mm;P=0.032]和包膜侵犯(50.0%vs.26.7%;P=0.027)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包膜侵犯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376,95%CI 1.062~6.677,P=0.002).结论 包膜侵犯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对术前彩超或者术中发现有包膜侵犯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可以考虑行预防性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3
作者 范洪凯 尹毅锐 +4 位作者 刘信攸 庄盛威 吴炜勋 陈培 胡国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216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DVT发生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之间的...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216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DVT发生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特点,研究DVT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216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非DVT组200例,DVT组16例,其中双下肢血栓形成患者9例,左下肢血栓形成患者4例,右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例。DVT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非DVT组患者更长(P<0.05)。两组年龄、体质指数、术后输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60岁患者发生DVT的危险性是<60岁的5.935倍[OR=5.935(95%CI:1.297,27.157),P=0.022]。结论:年龄≥60岁是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 危险因素 消化系统肿瘤
下载PDF
穴位刺激对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缪晶 刘帅 +1 位作者 刘信攸 刘扣英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156-1161,共6页
目的评价国内文献穴位刺激对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共纳入27个RCT。结果Meta分析显示... 目的评价国内文献穴位刺激对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共纳入27个RCT。结果Meta分析显示,与未进行穴位刺激相比,穴位刺激可降低化疗引起的急性呕吐的发生率。由于异质性,各研究关于穴位刺激对化疗引起恶心、延迟性呕吐的作用效果未能合并,各研究结论不一。16个RCT未能区分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类型,而穴位刺激在观察期间是否能缓解化疗引起的呕吐症状,结论不一致。结论穴位刺激可降低化疗引起急性呕吐的发生率。对急性恶心、延迟性恶心、呕吐、预期性恶心、呕吐的作用仍需高质量、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刺激 化疗 恶心 呕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