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注射的聚乳酸微针递送中药液效率评估
1
作者 赵泽伟 朱龙 +4 位作者 吴大鸣 孙靖尧 刘俸溢 薛庆隆 庄俭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77,88,共5页
聚合物微针作为一种高效、安全、成型简单、节能环保的新型经皮药物递送医疗产品,逐渐得到关注。为研究聚合物微针体外递送中药液的效率,在已知的工艺条件下,通过微注射制备了聚乳酸(PLA)微针,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特征,并对小鼠腹部... 聚合物微针作为一种高效、安全、成型简单、节能环保的新型经皮药物递送医疗产品,逐渐得到关注。为研究聚合物微针体外递送中药液的效率,在已知的工艺条件下,通过微注射制备了聚乳酸(PLA)微针,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特征,并对小鼠腹部皮肤进行穿刺,然后进行石蜡切片,观察其产生的微小通道,同时,通过体外透皮扩散评估了PLA微针预处理后的中药液递送效率。结果表明,针高为520μm的PLA微针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能刺穿鼠皮皮肤的角质层,在微针预处理和未预处理Franz扩散实验中,120 min后,骨痹通方中药液预处理的吸光值为1.086881,未处理的吸光值为0.09004,经过线性拟合后,微针预处理实验组药物浓度至少是未处理对照组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固体微针 递送效率 穿刺效果 中药液
下载PDF
搭载右旋布洛芬缓释型微针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2
作者 朱龙 陈子润 +5 位作者 赵泽伟 吴大鸣 孙靖尧 刘俸溢 薛庆隆 庄俭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2,共5页
载药缓释型微针可以无痛、有效地释放疫苗激素类药物。以交联透明质酸为基材,分别使用预载药和后载药的方法制备右旋布洛芬缓释型微针,研究载药缓释型微针的最佳制备工艺。对这2种载药方法制备的微针阵列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同时通过体... 载药缓释型微针可以无痛、有效地释放疫苗激素类药物。以交联透明质酸为基材,分别使用预载药和后载药的方法制备右旋布洛芬缓释型微针,研究载药缓释型微针的最佳制备工艺。对这2种载药方法制备的微针阵列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同时通过体外透皮扩散实验评价了微针的释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预载药法更适合制备载药缓释型微针,微针阵列的成型较好,并且具有足够的力学性能刺破皮肤。体外透皮扩散实验显示,预载药法制备的右旋布洛芬缓释型微针的释药性能更加优异。微针在6 h时释放了约42%的药物,最终,累计释放了约95%的药物。实验结果证明了载药缓释型微针的有效性,为疫苗、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透明质酸 缓释型微针 可溶性微针 穿刺效果 释药性能
下载PDF
基于壳聚糖的搭载光源可溶性微针的制备与评价
3
作者 刘俸溢 庄俭 +5 位作者 薛庆隆 许红 黄尧 孙靖尧 张笑宁 李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2-572,共11页
光动力疗法与给药微针(microneedle,MN)相结合为治疗肿瘤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壳聚糖搭载高能光子的可控缓释型载药微针贴片(LED-losartan-HEMA/CS-MN,LLH-CSMN),重点研究了其制备工艺,并且以氯沙坦为模型药物... 光动力疗法与给药微针(microneedle,MN)相结合为治疗肿瘤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壳聚糖搭载高能光子的可控缓释型载药微针贴片(LED-losartan-HEMA/CS-MN,LLH-CSMN),重点研究了其制备工艺,并且以氯沙坦为模型药物对微针阵列的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探究了LLH-CSMN的力学性能、皮肤穿刺性能、缓释性能以及高能光子在长时间工作下的光热性能。结果表明,基于壳聚糖搭载高能光子的微针贴片能够有效地在皮肤表面打开通道进行药物递送,并进行光动力治疗。同时,体外透皮扩散试验表明,以氯沙坦为模型药物制备的微针在1 h内释放了约30%的药物,在1 d内总共释放了约60%的药物,随后进行缓慢释放,在6d后最终释放了93%的药物,LLH-CSMN具有可控缓释特性以及良好的长效光辅助治疗效果,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安全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壳聚糖微针 药物缓释 肿瘤
原文传递
基于壳聚糖的可控缓释型微针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朱龙 庄俭 +5 位作者 赵泽伟 刘俸溢 薛庆隆 孙靖尧 黄尧 许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78-3488,共11页
在临床应用上,一种能够持续递送药物的微针(microneedle,MN)系统对于一些疫苗、激素类药物的递送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壳聚糖的可控缓释型微针阵列(PVA/CS-MN),将微针贴片与药物相结合用于药物的可控长效缓释。重点研究... 在临床应用上,一种能够持续递送药物的微针(microneedle,MN)系统对于一些疫苗、激素类药物的递送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壳聚糖的可控缓释型微针阵列(PVA/CS-MN),将微针贴片与药物相结合用于药物的可控长效缓释。重点研究了PVA/CS-MN的制备优化工艺,并对MN阵列外观形貌、力学性能、溶解与溶胀性能以及体外刺入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最优工艺制备的PVA/CS-MN具有良好的形貌以及力学性能,可以顺利在皮肤上打开微通道,并实现可控的溶解与溶胀功能。同时,体外透皮扩散实验表明,以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为模型药物制备的Vc-PVA/CS-MN在1 h内即释放了约57%的药物,随后12 h内缓慢释放了约66.7%的药物,7 d后最终释放了92%的药物。PVA/CS-MN具备可控的缓释特性以及优良的药物递送效率,为药物的持续透皮递送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缓释型微针 刺入性能 溶胀性能 释药效果
原文传递
尖端载药气泡可溶性微针的制备与透皮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龙 庄俭 +5 位作者 赵泽伟 黄尧 孙靖尧 刘俸溢 薛庆隆 吴大鸣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81-2291,共11页
气泡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经皮递药技术,可以实现无痛精确给药,引起了研究者极大的关注。为了提高微针携带药物的利用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尖端载药气泡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在微针成型过程中将气泡形成于针体内,药物集中到微针顶端。重点... 气泡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经皮递药技术,可以实现无痛精确给药,引起了研究者极大的关注。为了提高微针携带药物的利用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尖端载药气泡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在微针成型过程中将气泡形成于针体内,药物集中到微针顶端。重点研究了气泡微针的制备优化工艺,并探究了起泡剂浓度、干燥温度、溶液黏度对气泡微针成型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其透皮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气泡微针成型工艺稳定,成型率在90%以上,同时将成型周期缩短至4 h左右。药物主要集中在微针针尖,高度在180μm,气泡的高度在250μm,且该微针阵列能够在小鼠皮肤上打出微通道,微针的针体能够在5min内迅速溶解。透皮扩散实验表明,气泡微针能够在1 min内迅速释放约48%的药物,5 min内共释放约91%的药物。微针阵列的气泡微结构能够阻碍药物向基底的扩散,有效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为微针透皮给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微针 尖端载药 两步浇注法 工艺优化 透皮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