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室常用炎症指标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丽思 黎春盛 +2 位作者 张余兵 刘儒岳 刘佳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0期77-81,共5页
目的 探讨实验室常用炎症指标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90例血培养阳性和阴性患者,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学情况,根据血培养结果将其分为致病菌组(68例)、污染组(12例)和血培养阴性组(210例),比较致病菌组、污染组及血培养阴性组的... 目的 探讨实验室常用炎症指标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90例血培养阳性和阴性患者,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学情况,根据血培养结果将其分为致病菌组(68例)、污染组(12例)和血培养阴性组(210例),比较致病菌组、污染组及血培养阴性组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水平;将致病菌组分为革兰阴性菌组(50例)和革兰阳性菌组(18例),比较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PCT、CRP水平,并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得出最佳诊断截点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 血培养阳性中,致病菌组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53%(50/68),革兰阳性菌占26.47%(18/68)。污染组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6例(50.00%)、草绿色链球菌2例(16.67%)、肠球菌2例(16.67%)、非发酵菌1例(8.33%)、棒状杆菌1例(8.33%)。致病菌组PCT水平4.36(0.81,22.32)ng/ml、CRP水平119.12(53.01,203.02)mg/L均高于污染组的0.37(0.19,0.61)ng/ml、20.35(12.24,61.55)mg/L和血培养阴性组的0.27(0.16,1.06)ng/ml、69.44(27.26,125.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污染组和血培养阴性组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病菌组和污染组的WBC、NEU%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8.56(0.96,26.08)ng/ml、CRP水平127.09(54.50,222.91)mg/L均高于革兰阳性菌菌组的1.21(0.55,6.38)ng/ml、53.70(24.42,86.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得出PCT、CRP的AUC最大值分别为0.827、0.629,PCT的诊断价值优于CRP。以AUC最大值为最佳诊断截点,求出PCT、CRP在该截点下对血培养污染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并将PCT、CRP串联分析,两项指标串联分析时特异度最高(87%);PCT单项分析时敏感度最高(80%)。结论 依据PCT、CRP水平的高低可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有血流感染,分析可能是革兰阴性菌感染还是革兰阳性菌感染;若血培养为阳性,再结合检出菌种类筛选出部分污染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血常规结合凝血四项检测在临产孕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丽思 郑陈珠 刘儒岳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2年第4期134-136,共3页
目的:分析临产孕妇进行血常规结合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 年4 月至2022年 6 月收治的 85 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择本院同期收治的 83 例正常非妊娠妇女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检测,分析比较... 目的:分析临产孕妇进行血常规结合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 年4 月至2022年 6 月收治的 85 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择本院同期收治的 83 例正常非妊娠妇女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临产孕妇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WBC)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及血细胞比容(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PLT)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项结合血常规检测可以有效监测其血液状态、预防凝血障碍,及时改善孕妇贫血状态,减少分娩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母婴安全,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查 血凝四项检查 临产孕妇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妇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张余兵 黎春盛 +1 位作者 刘儒岳 谢铁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6期131-135,共5页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妇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南平市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手术且发生感染的80例患者资料(感染组),同期进行妇科...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妇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南平市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手术且发生感染的80例患者资料(感染组),同期进行妇科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的资料1 032例患者资料(未感染组),对手术切口送检标本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共检出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株57株,占69.51%,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4.39%)、大肠埃希菌(24.39%)、肺炎克雷伯菌(15.85%);革兰阳性菌23株,占28.0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94%)、表皮葡萄球菌(9.76%);真菌2株,占2.44%,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敏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贫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妇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妇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影响因素也较多,临床应加强术后感染管理以降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切口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