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城市领域中期评估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昂臻 龚道孝 +2 位作者 刘兆瀛 莫罹 李海燕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15,共7页
通过分析全国“十三五”中期城市节水规划目标实现程度、主要任务完成情况和节水潜力,结合城市节水管理机制完善和组织实施情况评估,总结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全国城市领域的实施进展与存在问题。结果表明,从“十一五”至“十... 通过分析全国“十三五”中期城市节水规划目标实现程度、主要任务完成情况和节水潜力,结合城市节水管理机制完善和组织实施情况评估,总结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全国城市领域的实施进展与存在问题。结果表明,从“十一五”至“十三五”中期,我国以城市公共供水总量39%的增长支撑了新增60%的城市公共供水用水人口的正常用水需求,用水效率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城市节水量和投资额呈井喷式增长,再生水利用量和利用率大幅升高,但仍面临公共供水管网漏损量逐年升高、再生水利用水平区域差异大等问题。运用SPSS的双变量分析方法,通过等级相关系数可知城市节水影响因子呈现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的关系,由此剖析城市节水工作的内驱力和外.动力,说明因子协同发挥作用的重要性。建议调整和优化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切实推进少部分工作基础薄弱地区的城市节水工作,同时使北京、江苏等地区继续发挥城市节水工作优势,从而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节水 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 公共供水管网漏损 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下载PDF
关于我国城市节水激励政策的思考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昂臻 龚道孝 +4 位作者 王丽红 邵丹娜 刘兆瀛 凌云飞 姚越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2,共5页
节水型城市激励机制是指用政策引导、经济措施推动城市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对于促进我国城市节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节水型城市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和管理原则,系统梳理了国内城市节水激励政策的发展现状,通过探讨... 节水型城市激励机制是指用政策引导、经济措施推动城市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对于促进我国城市节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节水型城市激励机制的基本内涵和管理原则,系统梳理了国内城市节水激励政策的发展现状,通过探讨国外城市节水激励政策和措施的经验和做法,思考我国构建节水型城市激励机制的主要目标和途径,为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型城市 激励机制 激励政策 途径
下载PDF
建筑垃圾再生砖和混凝土骨料混合基质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及应用
3
作者 李云青 李海燕 +4 位作者 刘兆瀛 张轶慧 简美鹏 武利园 李昆 《环境工程》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20-128,共9页
为提高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对实际微污染水的净化能力,采用再生砖骨料(RBA)和再生混凝土骨料(RCA)混合物作为基质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设置2种配比:CW1(80%RBA+20%RCA)和CW2(50%RBA+50%RCA),并设置以天然骨料(沸石、火山岩、石灰石)为... 为提高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对实际微污染水的净化能力,采用再生砖骨料(RBA)和再生混凝土骨料(RCA)混合物作为基质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设置2种配比:CW1(80%RBA+20%RCA)和CW2(50%RBA+50%RCA),并设置以天然骨料(沸石、火山岩、石灰石)为基质的对照组。结果表明:稳定运行期内,CW1和CW2对TP去除率分别为57.5%和42.7%,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8.9%和24.1%;提高再生混凝土骨料比例的CW2对NH_(3)-N、TN、COD的去除效果与天然骨料系统接近,去除率分别为70.2%、16.9%和63.5%,达到了以废治污的效果。内梅罗污染指数计算进一步证明,提高再生混凝土骨料的比例有利于提升再生骨料系统的综合控污效能,优于传统天然骨料系统。环境风险评价表明,再生骨料系统在稳定运行阶段出水各污染物的环境风险等级均为理想级,对受纳水体影响较小。经济性分析表明,CW2系统的成本最低,效益显著。采用50%再生砖骨料与50%再生混凝土骨料混合基质的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成功在温榆河湿地公园进行了示范应用,当进水水质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限值时,各出水点出水NH_(3)-N、TP、COD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再生骨料 垂直流人工湿地 水质净化 示范应用
原文传递
不同电子供体用于混养反硝化系统强化脱氮研究
4
作者 刘兆瀛 李海燕 +1 位作者 张紫阳 简美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7-335,共9页
针对雨水径流中NO_(3)^(-)-N含量较高易引起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利用植物碳源和硫作为电子供体构建混养反硝化系统强化脱氮.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碳源(芦苇、马蔺、黄菖蒲、鸢尾)的脱氮效能和释碳性能,优选芦苇作为混养反硝化系统的有... 针对雨水径流中NO_(3)^(-)-N含量较高易引起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利用植物碳源和硫作为电子供体构建混养反硝化系统强化脱氮.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碳源(芦苇、马蔺、黄菖蒲、鸢尾)的脱氮效能和释碳性能,优选芦苇作为混养反硝化系统的有机电子供体.基于芦苇构建的不同硫碳比(0.2、0.6、0.8、1.0)混养反硝化系统运行效能表明,高硫碳比系统在运行后期NO_(3)^(-)-N去除率(98.14%)相对稳定且反硝化条件较为适宜,但硫添加量的提高不利于芦苇持续释碳,还导致了较为明显的NH_(4)^(+)-N和SO_(4)^(2-)积累现象.运行效果评价显示出0.2硫碳比系统具有最低的综合污染指数,表现出最佳的脱氮同步副产物控制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雨水径流混养反硝化脱氮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径流 氮污染 混养反硝化 电子供体 植物碳源 硫碳比
原文传递
雨水生物滞留设施脱氮途径及效能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海燕 韩佳越 +4 位作者 刘兆瀛 张灿 张晓然 张紫阳 简美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6-92,共17页
生物滞留系统中氮污染控制是雨水径流源头净化的关键环节,对缓解受纳水体的氮污染物负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雨水径流中氮污染形态及来源,并分析了生物滞留系统中脱氮反应途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生物滞留系统氮污染控制的主要反应途... 生物滞留系统中氮污染控制是雨水径流源头净化的关键环节,对缓解受纳水体的氮污染物负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雨水径流中氮污染形态及来源,并分析了生物滞留系统中脱氮反应途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生物滞留系统氮污染控制的主要反应途径包括同化反应、吸附、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异化还原为铵,主要依赖于脱氮功能微生物群落.此外,影响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植物类型、填料类型、淹没区设置、雨前干燥期及电子供体,并综述了因素影响下生物滞留系统中的脱氮效能.最后,对提高生物滞留氮污染控制效能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系统 雨水径流 脱氮反应 反应机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我国六大区域的城市节水发展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昂臻 刘兆瀛 +3 位作者 吴鹍 武利园 周飞祥 姚越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9-55,60,共8页
按照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东南沿海六大区域分布,从节水型城市建设、城市节水量与资金投入、用水结构和效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和管材情况、再生水利用状况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我国从"十一五"到"十三五"中... 按照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东南沿海六大区域分布,从节水型城市建设、城市节水量与资金投入、用水结构和效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和管材情况、再生水利用状况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我国从"十一五"到"十三五"中期城市节水状况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南沿海和华北地区成为城市节水工作"领头羊",取得了显著成效。运用SPSS双变量分析方法和系统聚类方法,说明因子协同发挥作用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六大区域城市节水影响因素的异同性,体现了城市节水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系统性。针对六大区域城市节水工作特点和潜力,展望各区域重点工作和发展前景,为评估"十三五"城市节水工作成效,开展"十四五"城市节水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大区域 城市节水 用水结构和效率 公共供水管网漏损 再生水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