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生态振兴法治保障探究
1
作者 刘先辉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I0041-I0041,共1页
课题调研情况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相辅相成,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乡村生态振兴需要法治保障。河南作为我国的中部大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河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 课题调研情况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相辅相成,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乡村生态振兴需要法治保障。河南作为我国的中部大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河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一方面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河南农村地区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和资源枯竭压力。因此,基于河南乡村生态振兴建设,探索乡村生态振兴下的法治保障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速度 河南农村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生态振兴 生态环境压力 法治保障 资源枯竭
下载PDF
论企业环境刑事合规的制度构建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先辉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104,共10页
作为专项刑事合规,环境刑事合规的主要作用是应对环境刑法追诉引发的企业危机,通过查环境管理之缺、补制度之漏,建立有效的环境资源保护合规管理,企业从而获得刑法激励。企业环境刑事合规是刑罚一般预防原则与环境恢复性司法的深度融合... 作为专项刑事合规,环境刑事合规的主要作用是应对环境刑法追诉引发的企业危机,通过查环境管理之缺、补制度之漏,建立有效的环境资源保护合规管理,企业从而获得刑法激励。企业环境刑事合规是刑罚一般预防原则与环境恢复性司法的深度融合,具有正当性。对该制度立法设计时,应当以涉嫌犯罪企业(侵权人)与被害人(被侵权人)达成调解、和解协议并适时履行为前提,衔接现有的环境侵权私益诉讼、公益诉讼。企业环境刑事合规的实施,适用对象为企业与直接责任人,具体内容包括环境刑事危机预防机制、环境刑事风险识别机制与环境刑事危机应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环境刑事合规 制度构建
下载PDF
书法作品的著作权法保护——以茅盾先生手稿纠纷案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先辉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60-63,共4页
书法作品属于美术作品,是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但现行相关法律并没有明确书法作品的属性。关于书法作品的性质界定,理论上存在形式说、临摹说与抒发表现说等不同的观点。从本质上来讲,书法作品是作者利用书写工具与材质,表达其... 书法作品属于美术作品,是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但现行相关法律并没有明确书法作品的属性。关于书法作品的性质界定,理论上存在形式说、临摹说与抒发表现说等不同的观点。从本质上来讲,书法作品是作者利用书写工具与材质,表达其思想和情感的作品。在法律上,书法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智力成果性与可复制性。在现有法律规定中,存在书法作品范围模糊、设定权利存在冲突等缺陷,应当通过相对明确独创性标准、遵循在先权利与利益协调的原则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作品 权利属性 著作权 独创性 权利冲突
下载PDF
河南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先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9,共5页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多重价值的村落。目前国家公布保护名录中的河南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聚居、丘陵多山地平原少等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受到自然环境要素、农业发展状况、历史文化沉...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多重价值的村落。目前国家公布保护名录中的河南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聚居、丘陵多山地平原少等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受到自然环境要素、农业发展状况、历史文化沉淀与人口分布格局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农村建设 农业文明保护
下载PDF
“环境侵权”法律术语及其归责原则分析——杜增申与中铁二十局等环境噪声污染侵权案评释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先辉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7-63,共7页
在中铁二十局公司、河南禹亳铁路公司环境噪声污染案中,法院以"噪音标准是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和进行环境管理的依据,而非确定排污单位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界限"为由,认为行为的违法性并不是构成环境侵权行为的必要前提,而行为的... 在中铁二十局公司、河南禹亳铁路公司环境噪声污染案中,法院以"噪音标准是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和进行环境管理的依据,而非确定排污单位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界限"为由,认为行为的违法性并不是构成环境侵权行为的必要前提,而行为的致害性才是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有法律体系在对环境侵权的规定中,应当明确"环境侵权"的法律术语;在归责原则上,《民法通则》《物权法》体现的是过错责任原则,而《侵权责任法》《环境保护法》体现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应当以类型化的方法,对环境侵权归责原则进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归责原则 类型化
下载PDF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构建与发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先辉 《时代法学》 2013年第4期36-42,共7页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自我认同和身份的象征,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的角度厘清它的内涵与外延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从法律角度解释文化遗产的概念,梳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历程,阐述该法律部门体系化的构建,并以"...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自我认同和身份的象征,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的角度厘清它的内涵与外延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从法律角度解释文化遗产的概念,梳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历程,阐述该法律部门体系化的构建,并以"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理念为指导,在立法上完成向非物质、整体、动态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构建 发展
下载PDF
论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宜居的环境法治保障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先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3-77,共5页
乡村振兴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而生态宜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将乡村振兴政策纳入法治轨道,需要采用规范分析法阐述生态宜居。从法学角度来说,生态宜居是指在农村居住的人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居住,并享受利用优美环境... 乡村振兴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而生态宜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将乡村振兴政策纳入法治轨道,需要采用规范分析法阐述生态宜居。从法学角度来说,生态宜居是指在农村居住的人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居住,并享受利用优美环境的权利。在环境法治实施中,生态宜居应当被归为生态利益,纳入法律关系客体的范畴;应当以环境人格权为理论基础,在环境人格法律化过程中明确其主体、内容;通过扩大民法基本原则内涵、具体民事制度的“生态化”等方法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 环境法治 环境人格权
下载PDF
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归责原则与举证责任——以河南省首例环境公益诉讼为对象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先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91-95,共5页
环境公益诉讼是以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诉讼,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对其做了规定。由于环境公益诉讼是新生事物,在现实中仍存在尚需完善之处: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需要培育、应当区分不同的情形适用不同的环境侵权归... 环境公益诉讼是以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诉讼,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对其做了规定。由于环境公益诉讼是新生事物,在现实中仍存在尚需完善之处: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主体需要培育、应当区分不同的情形适用不同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举证责任分配采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河南省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认真辨析,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归责原则 举证责任
下载PDF
森林法学的研究现状与反思——基于CSSCI法学类来源期刊论文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先辉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4年第3期55-62,共8页
森林法学研究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虽然该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林权理论、森林法修改和林业执法、司法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研究视野狭窄、质量不高等方面的不足。意欲拓宽森林法学研究领域、提高研究质量,需要法学思... 森林法学研究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虽然该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林权理论、森林法修改和林业执法、司法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研究视野狭窄、质量不高等方面的不足。意欲拓宽森林法学研究领域、提高研究质量,需要法学思维的回归。森林法学研究应当以法的价值为研究本质、权利和义务为线索、以基本概念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主流法学界的认可,进而提升森林法学的学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 森林法学 法学思维
下载PDF
论跨行政区自然保护地府际合作制度的法治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先辉 《海峡法学》 2022年第1期97-105,共9页
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跨行政区的自然保护地,目前实施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不利于自然保护地多重利益的实现,而府际合作制度则能够弥补这种不足。... 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跨行政区的自然保护地,目前实施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不利于自然保护地多重利益的实现,而府际合作制度则能够弥补这种不足。在法学的视角下构建跨行政区自然保护区府际合作制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由府际合作的决策、执行与监督组成的实施机制;由府际合作的内部与外部协调组成的法治协调机制;由府际合作的信息共享与纠纷解决组成的保障机制。这些机制的构建,需要与宪法、行政法与环境法基本理论相结合,促进自然保护地生态利益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行政区 自然保护地 府际合作制度
下载PDF
论环境法的公众参与制度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先辉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由于公众参与制度没有得到完善,使得环境保护的社会性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规定,在借鉴外国环境法的基础上,文章对完善公众...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由于公众参与制度没有得到完善,使得环境保护的社会性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规定,在借鉴外国环境法的基础上,文章对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 立法完善
下载PDF
生态理念下森林分类经营的法律规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改林木登记、采伐制度为中心
12
作者 刘先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4-9,共6页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不动产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行严格的行政许可实施森林经营。这种方法看似简单直接,却限制了林木所有者的积极性,并不利于实现林木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其他非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追求森林经济...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不动产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行严格的行政许可实施森林经营。这种方法看似简单直接,却限制了林木所有者的积极性,并不利于实现林木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其他非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追求森林经济价值最大化的时代已经结束,满足人类对其生态价值和其他非经济价值的需求才是森林法的立法目的所在。因此,应当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以物权法基本理论构建"森林分类经营"的制度和条款,将商品林视为动产,采取较为宽松的制度,以利于实现林木的经济价值;将公益林视为不动产,采取严格的制度,保护林木的生态价值和其他非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分类经营 动产 不动产 商品林 公益林
下载PDF
法治视野中的个人林木采伐许可
13
作者 刘先辉 桑景拴 《森林公安》 2008年第6期26-27,共2页
行政许可的本质是一种赋权行为,即基于被许可人的申请,由行政许可机关允诺而获得的一种权利行为。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第二条规定,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的本质是一种赋权行为,即基于被许可人的申请,由行政许可机关允诺而获得的一种权利行为。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第二条规定,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国家在设定行政许可之前,已经成为某项权利的主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国家取得该权利的转移过程,是为行政许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采伐 《行政许可法》 视野 法治 行政机关 转移过程 行为 权利
下载PDF
环境刑事立法的局限性及其克服
14
作者 刘先辉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76-78,共3页
环境问题不断涌现,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最严厉的刑事处罚措施也不能制止日益严重的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行为的发生。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立法价值理念的偏差、环境内涵的不周延和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单一是环境恶化、资源破坏的... 环境问题不断涌现,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最严厉的刑事处罚措施也不能制止日益严重的破坏环境资源犯罪行为的发生。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立法价值理念的偏差、环境内涵的不周延和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单一是环境恶化、资源破坏的根本、直接和客观原因。转变立法价值理念、增设环境危险犯、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刑事立法 价值理念 危险犯 刑事责任
下载PDF
“林权”概念的法学分析
15
作者 刘先辉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1-46,共6页
作为森林法核心内容之一,"林权"概念的确定,直接关系着森林法体系的构建。在传统概念法学模式下,林权被定义为仅体现经济价值的集束性权利。随着时间的发展,以"林"为客体的社会关系不断涌现,林权体现的生态价值与... 作为森林法核心内容之一,"林权"概念的确定,直接关系着森林法体系的构建。在传统概念法学模式下,林权被定义为仅体现经济价值的集束性权利。随着时间的发展,以"林"为客体的社会关系不断涌现,林权体现的生态价值与其他非经济价值需要被纳入其中。建议超越传统概念法学,从概念的类型化、多重价值的纳入等角度出发,重新定义林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权 概念界定 法学分析
下载PDF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管制
16
作者 刘先辉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5-97,共3页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源于农民的生产经验总结。作为用益物权的内容之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农村地区秩序的安定和农业发展的稳定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客体——土地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纯粹的民...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源于农民的生产经验总结。作为用益物权的内容之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农村地区秩序的安定和农业发展的稳定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客体——土地属于典型的公共产品,纯粹的民法规范又无法保证公共产品得到有效的保护,故必须运用公法手段,即管制手段进行规制。现行法律主要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主体、方式和程序进行了规定,具有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须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 管制
下载PDF
国家助学贷款区域性绩效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先辉 梁新潮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出台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展,但区域总量不足、贷款覆盖面过窄、区域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区域经济基础、教育资源、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助学贷款工作的历史状况等方面入手,利用公因...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出台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展,但区域总量不足、贷款覆盖面过窄、区域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区域经济基础、教育资源、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助学贷款工作的历史状况等方面入手,利用公因子法对国家助学贷款区域性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试图找出影响助学贷款发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区域性绩效 运行机制
下载PDF
范式与方法: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的利器——读《研究方法的第一本书》有感
18
作者 刘先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前,在校学生尤其是硕士、博士研究生都面临着论文撰写、课题参与等学术研究的压力。论文质量的高低、课题能否按时完成,都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密切的关系。逻辑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以语言为载体,以抽象性为特征,其基本形式是... 目前,在校学生尤其是硕士、博士研究生都面临着论文撰写、课题参与等学术研究的压力。论文质量的高低、课题能否按时完成,都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密切的关系。逻辑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以语言为载体,以抽象性为特征,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与推理。如何形成有效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究 思维材料 博士研究生 论文质量 研究方法 本体论基础 研究成果 晦涩难懂 实践规范 法律术
下载PDF
乐至县“中国桑都”建设成果初报
19
作者 都国胜 陈任 +1 位作者 刘先辉 唐玲 《蚕桑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4-6,共3页
为适应现代蚕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乐至县提出了创建“中国桑都”的奋斗目标。详细阐述了乐至县“中国桑都”建设的历史与影响、经验与成果、困难与挑战等内容,提出了建基地、延链条、促融合、抓特色、强保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蚕桑 高质量发展 “中国桑都”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乐至县蚕桑家庭农场两种饲养形态效益对比分析
20
作者 陈任 苏东明 +2 位作者 李成皓 刘先辉 张乔嘉 《四川蚕业》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为比较生产蚕茧和生产僵蚕的效益,以乐至县两种生产形式的2个具有代表性的蚕桑家庭农场为例,分别从前期投入、饲养成本、饲养技术、饲养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选择合适路径、适度规模发展、创新发展模式等建议。
关键词 蚕桑家庭农场 乐至县 发展 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