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喷参数对乙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陈庆涛 刘军恒 +2 位作者 孙平 嵇乾 瞿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为了改善乙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工作特性,对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进气系统改造实现了乙醇/柴油双燃料燃烧模式,并开展了预喷参数(预喷正时、预喷油量和预-主喷间隔)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前预喷正... 为了改善乙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工作特性,对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进气系统改造实现了乙醇/柴油双燃料燃烧模式,并开展了预喷参数(预喷正时、预喷油量和预-主喷间隔)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前预喷正时使得双燃料燃烧相位提前,放热率峰值也随之增加;但预喷正时为上止点前(BTDC)22~25°CA时,会导致放热率曲线由双峰分布转变为三峰分布,CO、HC、Soot、甲醛、乙醛和乙烯排放量均降低,而NOx排放量呈现增高趋势,有效热效率(BTE)逐渐降低。在预喷正时为19°CA BTDC时,当预喷油量由2.5 mg/cyc逐渐增加至4.5 mg/cyc时,CO和HC排放量逐渐降低,而NOx排放量逐渐增加,BTE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Soot排放量在预喷油量3.0 mg/cyc下达到最低值0.07 FSN。在预喷策略下,提前主喷正时能够使双燃料发动机主喷燃烧相位逐渐提前并靠近上止点,最大缸内压力增加,CO、HC、Soot、甲醛、乙醛和乙烯排放量显著降低,同时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得到改善;在平均有效压力(BMEP)为1.05 MPa和主喷正时11°CA BTDC的工况下,乙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BTE达到最高值4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预喷参数 燃烧 排放 有效热效率
下载PDF
协同育人理念下能源动力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以《内燃机学》课程为例
2
作者 邵珊珊 汤东 +3 位作者 尹必峰 刘军恒 王忠 孙平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23年第1期83-84,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紧紧抓住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
下载PDF
硼改性酚醛树脂与丁腈橡胶比例对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军恒 何春霞 +2 位作者 刘静 付菁菁 陆德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84-89,共6页
为探究硼改性酚醛树脂与丁腈橡胶的质量比(BPF/NBR)对复合摩擦材料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比例的丁腈橡胶和硼改性酚醛树脂作为复合摩擦材料基体,添加碳纤维、钢纤维、石墨、氧化铝粉和沉淀硫酸钡制成复合摩... 为探究硼改性酚醛树脂与丁腈橡胶的质量比(BPF/NBR)对复合摩擦材料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比例的丁腈橡胶和硼改性酚醛树脂作为复合摩擦材料基体,添加碳纤维、钢纤维、石墨、氧化铝粉和沉淀硫酸钡制成复合摩擦材料。对复合摩擦材料的密度、硬度、压缩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用变焦距体视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并分析其磨损机理。用差分扫描量热仪对摩擦材料进行耐热性分析。结果表明:BPF/NBR质量比对复合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及耐热性影响较大;当硼改性酚醛树脂与丁腈橡胶质量比为6∶1时,复合摩擦材料有最高的密度、硬度和压缩强度,分别为1.933 g/cm^3、105 HRL和134 MPa;当硼改性酚醛树脂与丁腈橡胶质量比为5∶1时,摩擦材料的磨损量最小;随着BPF/NBR比例增大,复合摩擦材料表面抗犁削作用增强,黏着转移减弱。利用丁腈橡胶二次改性硼改性酚醛树脂能显著提高硼改性酚醛树脂的耐热性能,且硼改性酚醛树脂与丁腈橡胶的最佳比例介于4∶1和5∶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材料 酚醛树脂 橡胶 共混改性 摩擦磨损 耐热性能
下载PDF
PODE掺混比对高压共轨柴油机颗粒物物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军恒 孙平 +3 位作者 刘源 嵇乾 姚肖华 杨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4-111,共8页
针对增压中冷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不同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掺混比(10%、20%和30%,体积分数)的PODE/柴油混合燃料的颗粒物排放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PODE掺混比对柴油机NO_x和烟度排放以及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并采用热重分析法与热... 针对增压中冷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不同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掺混比(10%、20%和30%,体积分数)的PODE/柴油混合燃料的颗粒物排放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PODE掺混比对柴油机NO_x和烟度排放以及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并采用热重分析法与热解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颗粒物氧化特性与热解反应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柴油中掺混PODE能够降低烟度排放,且下降幅度随着PODE掺混比增加更明显,但在中高负荷时NO_x排放略有增加;随着PODE掺混比增加,颗粒总数量浓度下降,粒径分布曲线向小粒径方向移动,核态颗粒所占比例增加,积聚态颗粒所占比例降低,颗粒的数量浓度峰值、表面积浓度峰值和体积浓度峰值均减小;在柴油中掺混PODE燃烧颗粒中可溶性有机物(SOF)组分含量增加,碳烟颗粒质量损失率峰值增加,质量损失率峰值所对应温度降低,颗粒热解反应活化能有所减小,颗粒更易被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轨柴油机 聚甲氧基二甲醚 颗粒物 粒径 热重分析
下载PDF
聚甲氧基二甲醚-甲醇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军恒 杨军 +3 位作者 周海磊 孙平 嵇乾 赵廉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2,共7页
将甲醇按体积比0、10%、20%、30%分别掺混到聚甲氧基二甲醚(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PODE)中制备出PODE-甲醇混合燃料,并依次标记为M0、M10、M20和M30,在一台高压共轨发动机上研究了最大转矩转速不同负荷下混合燃料的缸内燃... 将甲醇按体积比0、10%、20%、30%分别掺混到聚甲氧基二甲醚(polyoxymethylene dimethyl ethers,PODE)中制备出PODE-甲醇混合燃料,并依次标记为M0、M10、M20和M30,在一台高压共轨发动机上研究了最大转矩转速不同负荷下混合燃料的缸内燃烧过程和排放性能。结果表明:在PODE中添加甲醇后,各负荷下缸内压力降低,滞燃期逐渐延长,放热始点推迟。低负荷和中负荷时甲醇体积比的增加会使放热率峰值先增加后减小,而高负荷下放热率峰值却逐渐升高。甲醇体积比较低时,各负荷下燃烧持续期缩短;当甲醇体积比为30%时,中低负荷下燃烧持续期延长,各负荷下燃烧重心(CA50)推迟。掺烧甲醇可以降低NO_x浓度,M30较M0降低幅度为28.1%;而随甲醇体积比的增加,各负荷下HC和CO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烟度则先减小后增大。甲醇的低温氧化使混合燃料的甲醛排放量上升,同时NO_2排放量及NO_2占NO_x比例随甲醇体积比的升高而增加,与纯PODE相比,低负荷下M30的NO_2排放量和NO_2占NO_x比例增幅分别为65%和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燃式发动机 甲醇 聚甲氧基二甲醚 燃烧过程 排放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Ce基FBC燃油颗粒物微观结构与化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军恒 孙平 +3 位作者 嵇乾 苏雯博 肖雪 姚肖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2-347,293,共7页
以环烷酸铈溶液作为燃油添加剂(FBC),依次按Ce元素质量比为50、100、150、300 mg/kg添加到柴油中,分别配制出F50、F100、F150和F300燃油。对共轨柴油机燃用铈基FBC燃油的燃烧颗粒,采用热重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扫描电镜和粒径分... 以环烷酸铈溶液作为燃油添加剂(FBC),依次按Ce元素质量比为50、100、150、300 mg/kg添加到柴油中,分别配制出F50、F100、F150和F300燃油。对共轨柴油机燃用铈基FBC燃油的燃烧颗粒,采用热重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扫描电镜和粒径分级采样的方法,研究了FBC燃油颗粒的氧化特性、可溶有机物组分(SOF)、粒径分布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FBC掺混比的提高,颗粒物的氧化反应向着低温区域移动,含铈元素150 mg/kg时为最佳掺混比;与纯柴油颗粒相比,FBC颗粒的SOF中高碳原子数目下降,多环芳烃含量减少了49.2%;FBC颗粒粒径向着小粒径方向移动,核模态颗粒的数量浓度峰值增加了8.9%,而质量浓度峰值降低了14.5%;FBC颗粒物含有Ce元素质量分数为1.23%,其形貌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粘结程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捕集器 燃油添加剂 铈元素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乙醇预混与PODE直喷复合燃烧的气体排放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军恒 沈辉 +3 位作者 孙平 王明 孟建 肖雪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8-213,共6页
为了控制压燃式发动机的气体排放,在一台增压中冷共轨发动机上对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引燃乙醇均质充量的复合燃烧性能及其气体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道预混乙醇比例增加,复合燃烧滞燃期被延长,其预混燃烧量与放热率峰... 为了控制压燃式发动机的气体排放,在一台增压中冷共轨发动机上对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引燃乙醇均质充量的复合燃烧性能及其气体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气道预混乙醇比例增加,复合燃烧滞燃期被延长,其预混燃烧量与放热率峰值增大,扩散燃烧量降低;复合燃烧的NO_x排放随着预混乙醇比例增加而降低,但m(NO_2)/m(NO_x)值显著增大,经过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后,纯PODE燃烧的m(NO_2)/m(NO_x)值增大而复合燃烧的m(NO_2)/m(NO_x)值减小;复合燃烧的HC、CO、甲醛和乙醛排放量均明显高于纯PODE燃烧,且随着预混乙醇比例增加而增大,但可以被DOC高效氧化.复合燃烧的HC、CO和NO_x排放量经过DOC后均明显低于纯PODE燃烧的排放,而甲醛、乙醛和NO_2排放量与纯PODE燃烧时处于同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乙醇 聚甲氧基二甲醚 氧化催化转换器 气体排放
下载PDF
聚甲氧基二甲醚对轻型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军恒 孙平 +2 位作者 姚肖华 冯浩杰 王玉梅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62,共7页
为了降低柴油机的颗粒排放,将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按照体积分数10%,20%和30%掺混于柴油中,制备出柴油-PODE混合燃料(记为P10,P20和P30),在一台轻型柴油机上对柴油-PODE混合燃料进行了燃烧和排放特性试验研究,并采用热重方法分析了混合... 为了降低柴油机的颗粒排放,将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按照体积分数10%,20%和30%掺混于柴油中,制备出柴油-PODE混合燃料(记为P10,P20和P30),在一台轻型柴油机上对柴油-PODE混合燃料进行了燃烧和排放特性试验研究,并采用热重方法分析了混合燃料的挥发性与氧化特性。结果表明:P10,P20和P30在常温下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0~5℃区间PODE掺混比例高于20%将出现浑浊现象,混合燃料的黏度随着掺混比例增加与温度升高而逐渐下降;随PODE掺混比例的增加,混合燃料的活化能下降,综合燃烧指数提高,P10,P20和P30的起始失重温度相对于柴油分别降低了3.3,4.3,5.3℃,起始燃烧温度分别降低了9.4,17.8,24.2℃;柴油机燃用柴油-PODE混合燃料时,随着PODE掺混比例的增加,滞燃期缩短,放热率曲线和压力升高率曲线向前偏移,缸内最高压力提高;在标定工况下,燃用P10,P20和P30的烟度较燃用柴油分别降低了26.1%,31.2%和34.8%,颗粒物较柴油在各粒径下的质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分布峰值向小粒径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聚甲氧基二甲醚 混合燃料 燃烧过程 颗粒 烟度
下载PDF
“内燃机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军恒 汤东 +3 位作者 邵珊珊 王攀 孙平 王忠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2年第2期54-59,共6页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和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分析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背景与建设思路,阐述了江苏大学“内燃机学”课程建设发展历程和实践情况,论述了课程组织实施过程和课程建设特色。提出“问题—理论—...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和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分析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背景与建设思路,阐述了江苏大学“内燃机学”课程建设发展历程和实践情况,论述了课程组织实施过程和课程建设特色。提出“问题—理论—方法—创新”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实际现象和问题的理解能力。结合课程建设目标和拟解决的重点问题提出了后续课程建设的主要措施,为“新工科”背景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学 一流本科课程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下载PDF
PODE/乙醇双燃料共轨发动机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军恒 孙平 +2 位作者 杨晨 姚肖华 梁新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4-340,共7页
为了实现高效清洁燃烧,在一台增压中冷电控共轨发动机上,采用进气预混乙醇燃料由缸内直喷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引燃,实现PODE/乙醇双燃料燃烧,研究了预混乙醇比例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以及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均有效压力p... 为了实现高效清洁燃烧,在一台增压中冷电控共轨发动机上,采用进气预混乙醇燃料由缸内直喷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引燃,实现PODE/乙醇双燃料燃烧,研究了预混乙醇比例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以及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均有效压力p_(me)=0.38 MPa时,随着乙醇比例增加,双燃料燃烧相位推迟,最大燃烧压力降低,预混放热量及放热率增加;在p_(me)=1.00 MPa时,预混乙醇发生自燃,最大缸内燃烧压力急剧增加,燃烧持续期延长,CA50靠近上止点,振动强度也增大,但有效热效率显著提高,最大可以达到40.6%。在p_(me)=0.38 MPa时,双燃料能够同时降低NOx和碳烟排放量,改变了它们之间的trade-off关系。合理控制预混乙醇比例可以改善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轨发动机 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 乙醇 热效率 燃烧过程
下载PDF
Ce基FBC催化柴油机碳烟氧化特性的试验
11
作者 刘军恒 孙平 +2 位作者 嵇乾 郝慧敏 沈辉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3-378,共6页
为了研究Ce基燃油添加剂(FBC)对柴油机碳烟催化氧化的效果,采用环烷酸铈溶液作为FBC,按照Ce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50,100,150,300 mg·kg^(-1)加至柴油中,依次标记为F50,F100,F150,F300.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燃用FBC燃油的烟度、颗粒... 为了研究Ce基燃油添加剂(FBC)对柴油机碳烟催化氧化的效果,采用环烷酸铈溶液作为FBC,按照Ce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50,100,150,300 mg·kg^(-1)加至柴油中,依次标记为F50,F100,F150,F300.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了燃用FBC燃油的烟度、颗粒粒径分布和氧化特性以及微粒捕集器(DPF)催化再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FBC可以改善柴油机燃油消耗率,降低排气温度和烟度排放;柴油机燃用FBC燃油时,其碳烟颗粒质量分布总体向着小粒径方向移动,排放颗粒物中积聚态颗粒物所占比重有所上升,而粗粒子模态所占比重下降;FBC对碳烟颗粒的催化效果非常显著,碳烟氧化特征温度随着FBC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柴油机燃用FBC燃油有利于降低DPF再生平衡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烟度 燃油添加剂 颗粒物 微粒捕集器
下载PDF
PODE掺混比对电控共轨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刘军恒 孙平 +1 位作者 姚肖华 杨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75-1979,共5页
为了降低柴油机排放、提高热效率,将体积分数为10%、20%、30%和70%的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掺混于柴油中制得PODE/柴油混合燃料,标记为P10、P20、P30和P70,在一台四缸增压中冷电控共轨柴油机上开展了PODE掺混比对混合燃料燃油经济性与排... 为了降低柴油机排放、提高热效率,将体积分数为10%、20%、30%和70%的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掺混于柴油中制得PODE/柴油混合燃料,标记为P10、P20、P30和P70,在一台四缸增压中冷电控共轨柴油机上开展了PODE掺混比对混合燃料燃油经济性与排放特性的试验,并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混合燃料的蒸发性能。结果表明:随PODE掺混比增加混合燃料的初始失重温度、终止失重温度和峰值失重温度均向低温区域偏移,峰值失重率增大;随PODE掺混比增加,柴油机的排气温度降低,有效热效率显著提升,混合燃料的HC、CO和烟度排放逐渐降低,而NOx排放有所增加;在ESC试验循环下P30的HC、CO和PM排放量较柴油分别降低了25%、16%和51%,均低于国V排放限值,且CO2排放量也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排放特性 共轨柴油机 聚甲氧基二甲醚 烟度
下载PDF
刍议发动机教学中动画技术的有效应用
13
作者 刘军恒 孙平 嵇乾 《时代汽车》 2017年第4期38-39,共2页
随着大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大学教师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尤其是在发动机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语言也比较生硬、内容并不是十分全面,使本科学生还在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记忆。但在现代化教学理... 随着大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大学教师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尤其是在发动机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语言也比较生硬、内容并不是十分全面,使本科学生还在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记忆。但在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趋势下,教师将动画技术融入到其中,使原有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具体,对大学生将产生指导作用。因此,本文从当代发动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动画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大学教学 动画技术 有效应用
下载PDF
电控共轨柴油机应用柴油/乙醇组合燃烧的气体排放及燃料经济性 被引量:18
14
作者 姚春德 刘军恒 +3 位作者 阳向兰 陈绪平 夏琦 魏立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11,共7页
采用柴油/掺水乙醇组合燃烧(DECC)方式对一台电控高压共轨的增压中冷发动机开展了气体排放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ECC方式能大幅度减少共轨发动机的NOx排放.排气系统加装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可以消除随之增加的HC和CO排放,使其排放... 采用柴油/掺水乙醇组合燃烧(DECC)方式对一台电控高压共轨的增压中冷发动机开展了气体排放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ECC方式能大幅度减少共轨发动机的NOx排放.排气系统加装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可以消除随之增加的HC和CO排放,使其排放值甚至比燃用纯柴油的原机还低,排气烟度也得到了改善.对甲醛和乙醛等非常规气体的排放也同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DECC燃烧模式下,甲醛和乙醛的排放相对于燃用纯柴油的原机有一定增加,经过DOC装置处理,水平与原机接近;采用DECC模式,在维持发动机动力性不变的同时,燃油经济性有所提高,且存在一个最佳运行区间.在该运行区中发动机燃料的有效热效率提高了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 柴油机 组合燃烧 氧化催化转化器 气体排放
下载PDF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增压共轨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 被引量:15
15
作者 姚春德 夏琦 +3 位作者 陈绪平 阳向兰 魏立江 刘军恒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在增压共轨发动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方式进行燃烧特性分析和排放特性分析.对DMCC模式下放热率、缸内压力变化和p-V图的分析表明,DMCC模式具有吸热汽化、推迟着火时间、提高定容燃烧度、降低排气温度等优点,从而大幅度提高... 在增压共轨发动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方式进行燃烧特性分析和排放特性分析.对DMCC模式下放热率、缸内压力变化和p-V图的分析表明,DMCC模式具有吸热汽化、推迟着火时间、提高定容燃烧度、降低排气温度等优点,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效率.对M100(纯甲醇)和M90(含水10%的甲醇)的排放量进行检测,表明M90比M100更能降低甲醛、NOx、HC和C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 燃烧特性 排放特性
下载PDF
铈基燃油催化剂改善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再生效果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少康 孙平 +2 位作者 刘军恒 嵇乾 吕俊翔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柴油机排气颗粒物后处理装置,为了去除DPF内部沉积颗粒,实现DPF再生,采用提高排气温度或催化燃烧的方法来促进颗粒物燃烧。该文采用环烷酸铈溶剂作为燃油催化再生添加剂(... 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柴油机排气颗粒物后处理装置,为了去除DPF内部沉积颗粒,实现DPF再生,采用提高排气温度或催化燃烧的方法来促进颗粒物燃烧。该文采用环烷酸铈溶剂作为燃油催化再生添加剂(fuel borne catalyst,FBC),对柴油机DPF的再生平衡温度、压降特性和燃烧灰烬等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DPF再生平衡温度因FBC的催化作用从500℃以上下降到约450℃,从而增加了颗粒捕集器的颗粒储备能力,并能够有效再生;柴油机燃油消耗率随着排气背压的增加而上升;燃用FBC测试燃油时DPF前后压差较纯柴油上升缓慢,其达到排气背压再生阀值的周期变长;同时,随再生次数的增多,再生后DPF的前后压差呈线性增加,捕集效率却逐渐提高。该文采用燃油添加剂可以明显降低颗粒的着火点。结合电加热装置,可有效提高DPF的再生效果,有效过滤柴油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对柴油车尾气净化及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 颗粒 燃油催化再生添加剂 颗粒捕集器 再生平衡点温度
下载PDF
柴油/甲醇组合发动机燃烧压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夏琦 姚春德 +1 位作者 魏立江 刘军恒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0,15,共6页
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方式对增压共轨发动机进行缸内燃烧压力特性研究。对比分析了DMCC模式和纯柴油模式下的缸内燃烧压力、压力升高率、最高燃烧压力和燃烧放热率。结果表明:DMCC模式大大改变了放热率的形式,使得着火始点较原... 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方式对增压共轨发动机进行缸内燃烧压力特性研究。对比分析了DMCC模式和纯柴油模式下的缸内燃烧压力、压力升高率、最高燃烧压力和燃烧放热率。结果表明:DMCC模式大大改变了放热率的形式,使得着火始点较原机推迟很多;并且燃烧过程中的预混燃烧比例明显加大,扩散燃烧的比例减少。该研究结果为大幅度提高柴油机效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甲醇 组合燃烧 燃烧压力 特性
下载PDF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的温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琦 姚春德 +1 位作者 魏立江 刘军恒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6-69,74,共5页
在一台增压共轨发动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iesel/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 mode,DMCC)方式进行了温度特性研究。对DMCC模式下缸内燃烧温度、缸内燃烧最高温度、进气温度和排气温度与纯柴油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MCC模... 在一台增压共轨发动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iesel/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 mode,DMCC)方式进行了温度特性研究。对DMCC模式下缸内燃烧温度、缸内燃烧最高温度、进气温度和排气温度与纯柴油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MCC模式下的进气温度比原机模式平均下降80%以上,同时也降低了缸内高温持续时间和缸内最高燃烧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 甲醇组合燃烧 温度特性 进气温度 排气温度 缸内燃烧温度
下载PDF
柴油引燃乙醇均质混合气的二元燃料燃烧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姚春德 魏立江 +3 位作者 阳向兰 刘军恒 陈绪平 夏琦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7-213,共7页
在一台单缸增压中冷试验柴油发动机上,研究了不同转速和负荷下乙醇在进气道形成均质混合气,然后在气缸内由柴油引燃的二元燃料燃烧特性.结果发现:采用柴油引燃乙醇混合气的二元燃料燃烧方式,在高负荷时预混燃烧量明显增加,扩散燃烧大幅... 在一台单缸增压中冷试验柴油发动机上,研究了不同转速和负荷下乙醇在进气道形成均质混合气,然后在气缸内由柴油引燃的二元燃料燃烧特性.结果发现:采用柴油引燃乙醇混合气的二元燃料燃烧方式,在高负荷时预混燃烧量明显增加,扩散燃烧大幅度减少;在低负荷以及整个低速工况下都实现了单峰快速放热.另外,采用这种燃烧模式能够降低绝大部分工况的最高燃烧温度,并缩短高温持续时间.研究还发现,这种二元燃料燃烧大部分工况的最高爆发压力和压力升高率都比原机高,燃烧持续期短于原机,在中高负荷时能大幅度地减少柴油消耗并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与原柴油机相比,采用二元燃料燃烧的指示热效率最高提高了1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二元燃料燃烧 乙醇 燃烧特性 放热率
下载PDF
纳米CeO_2催化剂对柴油机碳烟颗粒和NO降低效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河 孙平 +1 位作者 刘军恒 叶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60,共5页
为采取后处理技术同时控制柴油机颗粒(PM)和一氧化氮(NO)排放,该研究采用沉淀法制备了3组纳米二氧化铈(CeO_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法、BET法测比表面积与孔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法(H2-TPR)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碳烟起燃温度和... 为采取后处理技术同时控制柴油机颗粒(PM)和一氧化氮(NO)排放,该研究采用沉淀法制备了3组纳米二氧化铈(CeO_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法、BET法测比表面积与孔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法(H2-TPR)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碳烟起燃温度和峰值温度以及NO向N_2的转化率分别对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3组制备的CeO_2催化剂平均粒径依次为7、12和20 nm,明显小于商业级CeO_2;自制CeO_2相较于商业级CeO_2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且比表面积越大催化活性越高;自制的CeO_2有3个较明显的H2还原峰,依次对应表面吸附氧、表面晶格氧以及体相晶格氧;CeO_2对碳烟颗粒催化氧化的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0、12和7 nm,这3组CeO_2催化剂较未添加催化剂时起燃温度依次降低了124,109,93℃,峰值温度依次降低了185,104,102℃;CeO_2对NO转化率最高可以达到70%,且温度窗口比较宽。研究结果对CeO_2在排放后处理领域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催化剂 排放控制 颗粒物 氮氧化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