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虚拟现实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1
-
-
作者
亓建芸
刘冠玲
伦志君
孔勇
赵可云
-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
出处
《数字教育》
2024年第2期24-32,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留守儿童成就动机的发展机理及信息化培育机制研究”(20BSH052)
山东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智能环境下师范生教学执行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Z2022328)。
-
文摘
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水平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能为师范生提供沉浸式训练环境,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已成为促进师范生教学能力发展的新路径。文章立足虚拟现实技术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的适恰性,以体验式学习理念为支撑,设计了基于虚拟现实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系统方案与实现流程,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试用检验。结果表明:学习者沉浸体验良好,虚拟实训系统能够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能有效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取与实战能力的提升。
-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师范生
教学技能
实训系统
体验式学习
-
Keywords
VR
Teacher-training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Practical training system
Experiential learning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冠玲
张雅婷
伦志君
罗艳伟
王成林
-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
-
出处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第1期88-92,共5页
-
文摘
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逐步形成与稳定的阶段,了解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取向的影响,有助于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以实证调查作为研究方法,对457位中学生的网络短视频接触行为以及人生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网络短视频接触程度较高;网络短视频接触程度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经济物质取向,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自我实现取向和社会公益取向;不同类型的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取向影响不同。
-
关键词
网络短视频
青少年
人生价值观
-
分类号
G4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成就动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 3
-
-
作者
赵可云
刘冠玲
陈宁
伦志君
-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17,106,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留守儿童成就动机的发展机理及信息化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BSH052)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关照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既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本地化达成路径的重要一环。成就动机对个体成长具有内在驱动性,留守儿童成就动机的发展不仅影响其自我成长与价值实现,更会对留守儿童作为未来主体建设力量推动乡村振兴产生深远影响。对于留守儿童,除父母之外,与其长期生活起到替代性监护的亲属教养方式对其成就动机形成也会产生作用力。该研究将主要照顾人划分为父亲、母亲和其他亲属三类,将成就动机分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探讨主要照顾人教养方式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通过大规模调查与数据量化发现:母亲和其他亲属的教养方式在儿童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亲属的教养方式因其受教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主要照顾人在教养方式的依赖训练、独立训练、成就训练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主要照顾人的三种训练方式与留守儿童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均呈显著正相关;主要照顾人依赖训练与留守儿童个我取向成就动机动机呈显著负相关,主要照顾人独立训练与留守儿童个我取向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其他亲属的成就训练与留守儿童个我取向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据此,对形成这一结果的内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成就动机发展的建议,为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与乡村振兴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实践路径。
-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教养方式
成就动机
主要照顾人
-
Key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parenting styl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primary caregiver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不同时间窗降纤与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董亚贤
麦玉珍
刘冠玲
邓广鹏
-
机构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
出处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6-408,共3页
-
基金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科研基金资助(200203)
-
文摘
目的 评价不同时间窗降纤、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发病在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降纤组(A组)、抗凝组(B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给予降纤酶(第1天10U和第3、5天各5U)、低分子量肝素(4 100U腹壁皮下注射, 1日两次,连用10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丹参24g静脉滴注,每日1次, 10d为1疗程治疗。结果 发病时间≤6h者,欧洲中风神经功能量表评分抗凝组比降纤组高(P<0. 05); 6h后至24h,抗凝组均比降纤组低(P<0. 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 05),且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发病时间≤6h应用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而在6h后至24h,则降纤效果显著。
-
关键词
脑梗死
降纤酶
低分子肝素
-
Key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Protease
Low-weight molecular heparin
-
分类号
R743.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