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育一体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1
作者 刘凤彪 李唐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30期33-36,共4页
道德修养是伴随人一生的永恒课题。如果说不同学段、不同类别的学校,对学科知识内容的多少、难度深浅以及核心素养的要求有所不同的话,那么大中小幼共同的目标指向则是德育。德育一体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对应教学岗位职责上的... 道德修养是伴随人一生的永恒课题。如果说不同学段、不同类别的学校,对学科知识内容的多少、难度深浅以及核心素养的要求有所不同的话,那么大中小幼共同的目标指向则是德育。德育一体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对应教学岗位职责上的专业发展,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教师人格魅力发展。通过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成长,进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一体化 教师专业发展 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基于植物文化的感恩情感之生成与培育
2
作者 刘凤彪 《绿色中国》 2023年第23期44-51,共8页
感恩是重要的社会情感,是基本的社会美德。人类的感恩情感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和植物的无私馈赠。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感恩愈加显得重要。作为积极心理活动的非智力社会情感,感恩是推动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道德因素。拥有感... 感恩是重要的社会情感,是基本的社会美德。人类的感恩情感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和植物的无私馈赠。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感恩愈加显得重要。作为积极心理活动的非智力社会情感,感恩是推动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道德因素。拥有感恩情怀,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道德良知,也是推动一个人更谦和、更可敬进而走向更完美的力量源泉。在植物文化中认识感恩、感受感恩、学会感恩,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恩 植物文化 道德 非智力社会情感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植物文化视野中的学校文化育人研究
3
作者 刘凤彪 《绿色中国》 2023年第15期70-75,共6页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有着特殊的环境要求。学校文化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等若干特征,使加强并有效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成为育人关注的焦点。植物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符号,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有着特殊的环境要求。学校文化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等若干特征,使加强并有效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成为育人关注的焦点。植物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符号,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环境美、视觉美、意境美三重维度的植物文化,成为教育目标在文化意义上的高度概括,推动着学校文化建设的不断提升。而植物文化的跨界属性,又推动植物成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推动植物成为新时代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文化 学校文化 立德树人 全面发展
下载PDF
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应把握好十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凤彪 《中小学校长》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障。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强化党性修养等内容,深刻领会《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 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障。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贯彻民主集中制、强化党性修养等内容,深刻领会《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的精神内涵,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切实把握好权力和职责、书记和校长、党建和业务、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民主和集中、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等十组关系,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和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领导 民主集中制 职责范畴 党性修养
下载PDF
植物文化的哲学意蕴和时代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凤彪 陈建成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1-5,共5页
植物文化贯穿人类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淀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指引着人的精神生成和人格养成。从植物的生物贡献和生命进化过程中领悟“懂感恩、知敬畏”的基本道德伦理,从植物的生命轮回和无私奉献中领悟“勇担责、乐... 植物文化贯穿人类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淀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指引着人的精神生成和人格养成。从植物的生物贡献和生命进化过程中领悟“懂感恩、知敬畏”的基本道德伦理,从植物的生命轮回和无私奉献中领悟“勇担责、乐奉献”的生命使命特质,从植物的艰难开拓和生长繁殖中领悟“怀天下、求真知”的胸怀气度,从植物的生命回归和物种进化中领悟“尚守正、善创新”的价值导向。在此基础上,植物文化为人类探寻了“同生命、共成长”的哲学理念,植物文化精神培养了人的德性品质、涵育了人格魅力,推动个人道德养成向社会群体道德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社会的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文化 价值取向 人格养成 时代价值
下载PDF
植物文化映射的生命教育逻辑与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凤彪 陈建成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46-49,共4页
从植物文化的角度探析生命的三个层次,即敬畏是生命的本义,感恩是生命的价值,责任是生命的真谛,三个层次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生命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欣赏和尊重生命,正确处理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及宇宙的关系;... 从植物文化的角度探析生命的三个层次,即敬畏是生命的本义,感恩是生命的价值,责任是生命的真谛,三个层次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生命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欣赏和尊重生命,正确处理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及宇宙的关系;生命教育的最终价值指向是生命共同体,理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三位一体”的内在逻辑是对所有生命的敬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文化 生命层次 生命教育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在植物文化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凤彪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54-59,共6页
植物为人类提供了必备的生存条件,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在植物与文化的互通互融中,人们既享受着也离不开植物的物质供给,同时还得到了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提升,并在感悟植物的生命智慧过程中学会了感恩,懂得了敬畏,领悟了天人... 植物为人类提供了必备的生存条件,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在植物与文化的互通互融中,人们既享受着也离不开植物的物质供给,同时还得到了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提升,并在感悟植物的生命智慧过程中学会了感恩,懂得了敬畏,领悟了天人合一思想中的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通过研究植物文化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普及植物文化培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文化 传统文化 立德树人 人文素养
下载PDF
诗词中的植物意象及内涵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凤彪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83-88,共6页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创作了大量反映尊重自然、崇尚和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优良传统的古典诗词。这些诗词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成为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梳理传统诗词中的植物诗词,体悟其中深邃...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创作了大量反映尊重自然、崇尚和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优良传统的古典诗词。这些诗词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成为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梳理传统诗词中的植物诗词,体悟其中深邃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感受诗词语言的清新、明快、简洁、典雅,积极创作音韵优美的植物诗词,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深远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诗词 通识教育 学校文化
下载PDF
全面发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旨归与实现途径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凤彪 《教师教育论坛》 2021年第7期4-8,共5页
教育是有着明确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方面,它是为了满足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它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不应该单纯局限于挖掘思政元素知识点。在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共... 教育是有着明确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方面,它是为了满足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它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不应该单纯局限于挖掘思政元素知识点。在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共行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实现教育力的整体提升。显然,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有助于教师的师德养成,有助于推进施教者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 人文素养 师德师风
下载PDF
职业教育:适应技术进步与职业变迁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凤彪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7-53,共7页
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教育、创造了技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职业的新增和细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分工。进入现代社会,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们创造了新的生活,也带来新的社会变革,对职业变迁、职业调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职业教... 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教育、创造了技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职业的新增和细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分工。进入现代社会,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们创造了新的生活,也带来新的社会变革,对职业变迁、职业调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职业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有助于人们健全心理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培养人们适应未来社会转岗的能力和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同时使受教育者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技术进步 人文素养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物微意不浅 感动一沉吟--植物诗词隐含的生态思想及教育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凤彪 《绿色中国》 2021年第9期66-73,共8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在托物喻志、托物寄情中表达了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等传统哲学思想和朴素的生态观念。植物诗词通过植物意象托物寓意、阐释哲理、表达情意,成为中华民族的丰厚文化滋养。人与植物的关系,构成人与自然关系的...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在托物喻志、托物寄情中表达了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等传统哲学思想和朴素的生态观念。植物诗词通过植物意象托物寓意、阐释哲理、表达情意,成为中华民族的丰厚文化滋养。人与植物的关系,构成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内容。热爱植物、敬畏自然,既是诗词的意境、作者的情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哲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生存发展 传统哲学思想 托物寄情 生态观念 敬畏自然 古典诗词 植物意象 托物喻志
下载PDF
植物文化的立德树人深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凤彪 《绿色中国》 2022年第11期52-59,共8页
花草树木承载了人们的无限情思,中国传统文化往往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感物喻志、表达情意。随着人类认识、选择、驯化、利用、保护植物的不断深化,植物文化逐渐走进人类生活深处、走向人类文化中心,成为跨越植物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花草树木承载了人们的无限情思,中国传统文化往往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感物喻志、表达情意。随着人类认识、选择、驯化、利用、保护植物的不断深化,植物文化逐渐走进人类生活深处、走向人类文化中心,成为跨越植物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座跨界桥梁。从植物学的视角来看,植物文化是在植物自然生命基础之上的人类精神世界构建;从社会科学的视角来看,植物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植物生态重现。植物文化兼具博雅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等教育理念的共性,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还关注灵魂塑造、精神养成和人格培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和植物相关的一些农林类院校、专业有着宣传、推广植物文化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文化 教育理念 立德树人 全民科学素养
下载PDF
课程思政: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原点和归宿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凤彪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3期4-9,共6页
课程思政渗透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对受教育者的精神建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价值体现,是学校的灵魂所依,是办学的宗旨所在,是推动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层次的重要手段。依托植物的自然属性及... 课程思政渗透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对受教育者的精神建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价值体现,是学校的灵魂所依,是办学的宗旨所在,是推动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层次的重要手段。依托植物的自然属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态、物质等方面的无私贡献,通过植物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以全新的视角传递给学生生态的、审美的、人格的、信仰的、艺术的精神享受和价值认同,既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可充实课程思政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植物文化 文化建设
下载PDF
观念一变天地宽——谈职业教育要“做大”、“做强”、“做活”
14
作者 刘凤彪 《职教论坛》 2001年第12期26-26,共1页
正当职业教育连续几年滑坡,大家感叹社会上仍有人鄙薄、歧视职业教育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的职业学校正在用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学校定位,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努力做大、做强、做活职业教育: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办学方向 学校定位 学校发展
下载PDF
教师的师德修养与教育情怀塑造
15
作者 刘凤彪 《教师教育论坛》 2022年第7期4-9,共6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教师要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认真践行立德树人根本...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教师要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认真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学会学习、坚持学习,强化自觉自律,涵养教育情怀,努力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属性 师德建设 教育情怀 大先生
下载PDF
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16
作者 刘凤彪 《绿色中国》 2021年第11期66-71,共6页
人类一直生活在一定的植物环境之中。植物作为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生产生活资料,一年四季生长在我们身边,伸手可触、抬眼可观,随时随地满足我们的一切需求。人类与自然植物的"互动""纠缠",赋予了植物社会属性,创造... 人类一直生活在一定的植物环境之中。植物作为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生产生活资料,一年四季生长在我们身边,伸手可触、抬眼可观,随时随地满足我们的一切需求。人类与自然植物的"互动""纠缠",赋予了植物社会属性,创造了植物文化。植物文化是不分学龄年级、不分学校类别属性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抓手。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重视植物文化,在主题班会中融入植物文化,在课程思政、学科德育中有机结合植物文化,都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植物文化 主题班会 课程思政 学校文化
下载PDF
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凤彪 《中小学校长》 2023年第2期2-5,共4页
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根本目的是要贯彻执行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中小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在履职尽责的思想态度、组织原则的政治高度、沟通议事的决策制度、监... 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根本目的是要贯彻执行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中小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在履职尽责的思想态度、组织原则的政治高度、沟通议事的决策制度、监督管理的执行力度四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从而完善中小学校内部治理,有效实现和切实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在中小学校各项工作中得到全面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体系建设 党的意识 组织观念 议事规则
下载PDF
生态经济沟建设效果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18
作者 刘凤彪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3-48,共6页
(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山区建设中引进了商品经济思想,诞生了生态经济沟这一新的山区开发模式。为推动生态经济沟建设快捷迅猛地发展,河北省在国家划定的太行山区绿化重点县(涉县、邢台、临城、赞皇、行唐、阜平、易县等7县)... (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山区建设中引进了商品经济思想,诞生了生态经济沟这一新的山区开发模式。为推动生态经济沟建设快捷迅猛地发展,河北省在国家划定的太行山区绿化重点县(涉县、邢台、临城、赞皇、行唐、阜平、易县等7县)开始了生态经济沟建设推广示范工作。几年来,不仅年年完成国家绿化任务,而且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示范区、示范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综合效益。目前,这项工程正在推广到更多的山区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沟 建设效果 技术经济 评价方法
下载PDF
生态林业的先锋——生态经济沟
19
作者 刘凤彪 《生态经济》 1990年第1期33-34,32,共3页
人类诞生以后,森林从陆地纯自然现象走进了人的生产、生活之中,带上了经济的色彩,不断地被人类探索利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逐步深化,使这个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成为林业科学和经济社会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人类诞生以后,森林从陆地纯自然现象走进了人的生产、生活之中,带上了经济的色彩,不断地被人类探索利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逐步深化,使这个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成为林业科学和经济社会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纵观古今中外,人类有求于森林的,无非是两类效益,即生态的和经济的。这两类效益,分别产生于森林的两类功能,即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但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人类对森林效益目标的追求,对功能的利用,也各自相异。几千年来,我们经历了单纯的需求食物、木材,到同时追求森林的防护效益,以森林为整个人类的益友,并进而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林业生产体系的过程,这些不断膨胀的生态、经济需求欲望,使传统林业难以承受,引发了林业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林业 生态经济沟 林业经济
下载PDF
生态经济沟与河北省太行山区建设
20
作者 刘凤彪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15,共5页
太行山区位于我省西部,是一个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山区。它包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8地市所辖26个县的全部或一部分,占地26293平方公里,相当于全省总土地面积的近14%。史料表明,太行山历史悠久,人类开发较早。在宋、元以前,这里还... 太行山区位于我省西部,是一个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山区。它包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8地市所辖26个县的全部或一部分,占地26293平方公里,相当于全省总土地面积的近14%。史料表明,太行山历史悠久,人类开发较早。在宋、元以前,这里还是茂密的林区。由于战争和樵采,森林逐渐消耗殆尽,旱涝灾害频繁,目前太行山区森林覆盖率仅有11%,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加速荒山绿化,改变生态环境,是开发治理太行山的战略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沟 地方农业经济 太行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