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重症肺炎患者合并低氧血症危险因素分析及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刘凯跃 徐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26-232,共7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重症肺炎患者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及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183例COPD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就诊患者以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重症肺炎患者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及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183例COPD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就诊患者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22例)和验证集(61例)。根据是否合并低氧血症,将训练集患者分为合并低氧血症组(37例)和未合并低氧血症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合并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危险因素对患者合并低氧血症发生的预测价值。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推理预测,利用训练集数据对模型区分度和准确度进行评价,利用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外部评价。比较气管镜介入联合无创机械正压通气(NPPV)治疗与常规NPPV治疗对COPD伴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氧合指数、最低氧分压及肺功能(以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表示)均为低氧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8种危险因素均对COPD伴重症肺炎患者合并低氧血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816、 0.822、 0.768、 0.839、 0.826、 0.793、 0.802、 0.857],8种因素联合预测结果(AUC=0.899)高于单独指标(Z=2.314、2.067、4.558、1.874、2.013、3.750、3.109、1.422,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结果均显示贝叶斯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与常规NPPV治疗相比,气管镜介入联合NPPV治疗酸纠正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有创通气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年龄、BMI、吸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氧合指数、最低氧分压及肺功能8种因素构建的贝叶斯网络预测模型预测COPD伴重症肺炎患者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效果良好,气管镜介入联合NPPV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NPPV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重症肺炎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气管镜 治疗效果 贝叶斯网络模型
下载PDF
PCT,IL-6,CRP,CPIS评分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刘凯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0154-0156,共3页
探究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炎性因子及CPIS评分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10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为研究组,另择取10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行对症治疗干预,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患者PCT,... 探究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炎性因子及CPIS评分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10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为研究组,另择取10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行对症治疗干预,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患者PCT,IL-6,CRP,CPI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PCT,IL-6,CRP,CPI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慢阻肺急性加重治疗中PCT,IL-6,CRP,CPIS评分应用价值突出,可全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急性加重 PCT IL-6 CRP CPIS评分
下载PDF
C型臂联合径向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肺外周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凯跃 何馨 +3 位作者 贾楠 谭春婷 姚志刚 徐波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4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C型臂联合径向超声(R-EBUS)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肺外周病变(PPL)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16例肺外周病变患者,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型臂联合R-EBUS引导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组(C型臂+R-EBUS+TBLB组,31... 目的:探讨C型臂联合径向超声(R-EBUS)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肺外周病变(PPL)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16例肺外周病变患者,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型臂联合R-EBUS引导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组(C型臂+R-EBUS+TBLB组,31例)、R-EBUS引导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组(R-EBUS+TBLB组,30例)和传统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组(TBLB组,55例),分析比较3组的诊断率,分层比较不同病变大小、病变性质的诊断率,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同时对3组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C型臂+R-EBUS+TBLB组总体诊断率为83.9%,R-EBUS+TBLB组为60%,TBLB组为4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18,P<0.05)。当PPL直径>2 cm或PPL直径≤2 cm时,诊断率C型臂+R-EBUS+TBLB组>R-EBUS+TBLB组>TBLB组,且直径≤2 cm的病灶中诊断率低于直径>2 cm病灶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1,χ^(2)=11.00,χ^(2)=4.43;P<0.05)。当PPL性质为实性时,C型臂+R-EBUS+TBLB组诊断率最高,为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8,P<0.05)。当PPL性质为非实性时,C型臂+R-EBUS+TBLB组诊断率最高,为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44,P>0.05),PPL为实性时诊断率明显高于非实性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0,χ^(2)=11.786,χ^(2)=4.043;P<0.05)。3组均未见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C型臂联合R-EBUS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可提高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周病变(PPL) C型臂 径向超声(R-EBUS) 支气管镜 活检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表型特点及个体化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凯跃 姚志刚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721-723,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为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累及肺部,也可以引起肺外器官的损害,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C...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为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累及肺部,也可以引起肺外器官的损害,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COPD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程发展和治疗反应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表型 肺功能分级 急性加重 影像学 异质性 慢性支气管炎 残气量 支气管舒张试验 病程发展 用力呼气量
下载PDF
外源性脂质性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凯跃 姚志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4期161-162,共2页
外源性脂质性肺炎(exogenous lipoid pneumonia)是指油脂类物(植物油、矿物油、动物油等)误吸入肺内所致,可引起肺部急慢性炎性反应、局部肺纤维化或肉芽肿,严重时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虽病理学特征有助于诊断本病,... 外源性脂质性肺炎(exogenous lipoid pneumonia)是指油脂类物(植物油、矿物油、动物油等)误吸入肺内所致,可引起肺部急慢性炎性反应、局部肺纤维化或肉芽肿,严重时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虽病理学特征有助于诊断本病,但其呼吸系统的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却缺乏特异性,导致本病的误诊率高[2]。故本文回顾性分析外源性脂质性肺炎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性肺炎 外源性 文献复习
下载PDF
不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在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6
作者 刘凯跃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21期3649-3651,共3页
目的:探究比较不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P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的100例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合并PE患者作... 目的:探究比较不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P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的100例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合并PE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自主呼吸试验(SBT)结果作为通气切换点,观察组采用膈肌功能+昏迷程度+咳嗽能力+肺部感染等综合评价结果作为通气切换点。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指标、撤机拔管后再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总体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撤机拔管后再插管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膈肌功能+昏迷程度+咳嗽能力+肺部感染等综合评价结果作为通气切换点,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合并PE患者中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患者有创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患者死亡风险、再插管风险等无显著影响,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 切换点 病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