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管减压Dynesys动态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临床疗效
1
作者 罗磊 刘列华 +4 位作者 赵晨 李培 周强 梁利川 高永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3-678,共6页
目的:评估椎管减压Dynesys动态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椎管减压以及3节段以上Dynesys动态固定手术治疗的5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31例,年龄... 目的:评估椎管减压Dynesys动态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椎管减压以及3节段以上Dynesys动态固定手术治疗的5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31例,年龄67.6±8.9岁(49~80岁)。统计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评价腰腿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情况,同时行腰椎X线检查并评估腰椎前凸角、固定节段活动度及上端邻近节段活动度,计算固定节段活动度保留百分比。结果:3节段Dynesys动态固定44例,4节段13例,5节段2例。手术时间259±58min,失血量593±296mL,随访7.2±1.3年(5~9年)。患者术后3个月VAS腰腿痛评分以及ODI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4例患者出现螺钉(6枚)松动,但无腰痛症状;1例患者术后34个月发生深部感染,经穿刺排脓、灌洗以及静脉使用抗生素4周后治愈;无翻修手术病例。末次随访时,固定节段活动度为13.1°±4.7°,较术前(28.9°±8.1°)平均保留了43.8%的活动度;上端邻近节段活动度及腰椎前凸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Dynesys动态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创伤较小,术后腰椎活动功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多节段 动态固定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的椎前大血管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列华 兰阳军 +5 位作者 周强 梁勇 李松涛 王浩明 赵晨 周代全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观测腰椎椎体前面与椎前大血管的解剖关系,为腰椎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技术提供血管解剖学依据。方法 62例成年人行腰椎CT三维重建及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其中男32例,女30例),观测腰椎椎弓根平面椎体前面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或髂动静... 目的观测腰椎椎体前面与椎前大血管的解剖关系,为腰椎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技术提供血管解剖学依据。方法 62例成年人行腰椎CT三维重建及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其中男32例,女30例),观测腰椎椎弓根平面椎体前面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或髂动静脉之间的距离,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或髂动静脉相对于椎体前面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 L1~L4椎体左侧平椎弓根平面腹主动脉距椎体前面距离为0.26~0.37 cm、位于椎体前面-7°~34°区域;L1~L3椎体右侧平椎弓根平面下腔静脉距椎体前面距离分别为1.03 cm、0.75 cm、0.36 cm,位于椎体前面17°~63°区域;L4椎体右侧、L5椎体双侧平椎弓根平面髂动静脉距椎体前面距离小于0.15 cm,位于椎前73°区域内。结论 L1~L4左侧双皮质椎弓根螺钉置钉过深容易损伤腹主动脉,L1~L3椎右侧椎弓根螺钉最容易操作完成,损伤下腔静脉的可能性较小,L4右侧、L5双侧的双皮质椎弓根螺钉最容易损伤椎前大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椎前大血管 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 应用解剖
下载PDF
L5/S1前路手术相关椎前大血管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列华 成仕明 +5 位作者 周强 梁勇 王浩明 侯天勇 甘翼博 吴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09-814,共6页
目的:通过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和腰骶椎CT三维重建观测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局部解剖,为L5/S1前路手术提供术前血管解剖学评估依据。方法:62例正常成年人,男32例、女30例,行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和腰骶椎CT三维重建。观察髂血管间隙双侧髂血管... 目的:通过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和腰骶椎CT三维重建观测腰骶椎前方大血管的局部解剖,为L5/S1前路手术提供术前血管解剖学评估依据。方法:62例正常成年人,男32例、女30例,行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和腰骶椎CT三维重建。观察髂血管间隙双侧髂血管的构成情况,测量髂间三角解剖参数:髂间三角顶点到L5椎体下缘的距离;L5椎体下缘、S1椎体上缘髂血管间距;髂间三角顶点偏离正中矢状面的距离;L5/S1椎间隙宽度。根据髂间三角顶点到L5椎体下缘的距离(〉1.2cm;0.6~1.2cm;〈0.6cm且〉0;≤0)定义Ⅰ、Ⅱ、Ⅲ、Ⅳ型髂间三角。计算髂间三角面积、L5/S1椎间盘显露百分比。结果:髂血管间隙由左侧髂静脉、右侧髂动脉组成占54例(87%);双侧均为髂动脉或髂静脉各占4例(6.45%)、2例(3.23%);左侧髂动脉、右侧髂静脉占2例(3.23%)。Ⅰ、Ⅱ、Ⅲ、Ⅳ型髂间三角分别为42(67.7%)、11(17.7%)、7(11.3%)、2(1.6%)例。Ⅰ、Ⅱ、Ⅲ型各解剖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5/S1椎间隙宽度为5.3±0.6cm。Ⅰ、Ⅱ、Ⅲ型髂间三角显露面积分别为5.00cm2(1.42~11.90cm2)、1.04cm2(0.49~2.12cm2)、0.33cm2(0.10~0.92cm2),椎间盘显露百分比分别为78.3%、59.4%、42.5%。结论:腹部血管成像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腰骶椎前方大血管走行及分布情况,有助于L5/S1前路手术策略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解剖 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血管成像 L5/S1椎间盘
下载PDF
腰椎前方手术入路椎前血管、神经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列华 周强 兰阳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6期657-659,共3页
腰椎前路手术是一种微创、安全而有效的腰椎术式。腰椎前方手术入路有腹膜内入路和腹膜外入路两种方式。由于腰2至腰5节段前方有腹膜后大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存在,进行腰椎前路手术必须全面掌握脊柱腰段区域内的应用解剖结构。为此,现... 腰椎前路手术是一种微创、安全而有效的腰椎术式。腰椎前方手术入路有腹膜内入路和腹膜外入路两种方式。由于腰2至腰5节段前方有腹膜后大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存在,进行腰椎前路手术必须全面掌握脊柱腰段区域内的应用解剖结构。为此,现将腰椎前方重要解剖结构综述如下。1动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腰椎前路手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椎间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后路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浩明 李瀚卿 +3 位作者 施荣茂 周强 侯天勇 刘列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评估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行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并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资料的患者2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 目的评估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行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并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资料的患者2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临床疗效。腰椎正侧过伸过屈位片测量动态固定节段及头侧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intervertebral space ratio,IVS)、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腰椎总活动度(L1~L5)的变化,采用Woodend分级评价椎间盘髓核有无信号改变。随访时间(28.45±3.59)个月。结果术后24个月VAS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均较术前降低(P<0.05)。屈伸活动度:动态固定节段由(5.62±4.30)°降至(3.53±1.52)°(P<0.01),邻近节段和腰椎总活动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动态固定节段及邻近节段髓核信号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髓核摘除辅以Isobar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能维持固定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并保留一定的运动度,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 动态内固定
下载PDF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联合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陈道森 施荣茂 +6 位作者 周强 许建中 王浩明 刘列华 代飞 罗飞 何清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通过术后随访评价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置换节段与融合节段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 目的通过术后随访评价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置换节段与融合节段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CDR联合ACDF病例(杂交手术组)和15例多节段ACDF病例(融合手术组)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椎间隙高度、颈椎总活动度和节段活动度占颈椎总活动度的百分比值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杂交手术组15例患者平均随访21.1个月,融合手术组15例患者平均随访25.1个月。2组病例术后各随访点VAS评分、NDI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末次随访时杂交手术组置换节段活动度占颈椎总活动度的百分比值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大(P<0.05),上下位邻近节段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手术组上下位邻近节段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1)。术后随访时间内未观察到装置松动、移位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ACDR联合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具有良好早期临床疗效,在维持颈椎运动功能的同时减少邻近节段运动负荷,是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 融合 颈椎病
下载PDF
斜向腰椎椎间融合术手术窗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列华 王杰 +6 位作者 梁勇 赵斌 赵晨 吕应文 任周奎 兰阳军 周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观测L1L2斜向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手术窗的应用解剖,为OLIF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评估依据。方法 60例成年人行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及T12S1CT三维重建。观测L1L2 OLIF手术窗:血管窗、裸露窗、腰大肌肌窗、理想手术窗及实际手术窗;计... 目的观测L1L2斜向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手术窗的应用解剖,为OLIF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评估依据。方法 60例成年人行腹部血管成像检查及T12S1CT三维重建。观测L1L2 OLIF手术窗:血管窗、裸露窗、腰大肌肌窗、理想手术窗及实际手术窗;计算各手术窗占理想手术窗的百分比,实际手术窗按大于和小于1 cm进行统计;观察左侧肾动脉、肾静脉在L1L2 OLIF裸露窗前方的走行。结果实际手术窗有2例(3.3%)小于1 cm;其余58例(96.7%)实际手术窗均大于1 cm,且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血管窗、裸露窗、腰大肌肌窗分别占理想手术窗的45%、43%、12%,实际手术窗占理想手术窗的55%。左侧肾动脉、肾静脉多走行于L1中1/3至L2上1/3区域。在裸露窗前方,左侧肾动脉位于肾静脉后方走行31例(占51.7%)。结论 L1L2 OLIF手术窗的局部解剖有其特殊性,并不是所有L1L2节段都适合OLIF手术。左侧肾血管多走行于L1L2前方,OLIF术前应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解剖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向腰椎椎间融合术 血管成像 影像解剖 手术窗
下载PDF
Wiltse入路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列华 张鸿 周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53-457,共5页
1968年,Wiltse等[1]首次提出经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间隙到达关节突和横突,实现腰椎后外侧的植骨融合,临床上称这一手术入路为"Wiltse入路"或"椎旁肌间隙入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该手术入路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与传统的... 1968年,Wiltse等[1]首次提出经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间隙到达关节突和横突,实现腰椎后外侧的植骨融合,临床上称这一手术入路为"Wiltse入路"或"椎旁肌间隙入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该手术入路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与传统的后正中入路比较,能够更容易到达关节突关节外侧和横突根部,已用于后路腰椎融合(非融合)、胸腰椎骨折手术及椎间隙感染甚至肿瘤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腰椎融合术 腰椎动态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伤椎椎体内强化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现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列华 赵斌 周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1期62-65,共4页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最常发生的部位,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是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的外科治疗技术。虽然后路撑开复位使椎体高度得以恢复,但椎体内骨小梁结构很难重建,伤椎内遗留较大的骨缺损,呈"蛋壳"样改变。当脊柱承受较大应力时,...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最常发生的部位,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是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的外科治疗技术。虽然后路撑开复位使椎体高度得以恢复,但椎体内骨小梁结构很难重建,伤椎内遗留较大的骨缺损,呈"蛋壳"样改变。当脊柱承受较大应力时,前中柱丧失传递载荷的能力,弯曲力矩作用于椎弓根钉棒系统,导致椎体切割、再度压缩、后凸畸形甚至内固定断裂^([1-2])。因此,通过伤椎内植骨消除椎体内骨缺损以增强伤椎承载能力的术式于1986年被首先报道^([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体内椎骨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 肌间隙入路
下载PDF
椎弓根外侧浸润麻醉用于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列华 王建刚 +5 位作者 王晓嘉 吕应文 任周奎 于金华 刘旭 周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外侧浸润麻醉用于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20例患者接受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加椎弓根外侧浸润麻醉后进行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评价患者术中穿刺时... 目的探讨椎弓根外侧浸润麻醉用于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20例患者接受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加椎弓根外侧浸润麻醉后进行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评价患者术中穿刺时疼痛模拟评分(VAS)及是否需要增加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患者有无相应脊椎上位神经根的区域阻滞麻醉效应。结果患者穿刺时疼痛VAS评分为1~3分,平均(2.5±0.7)分,其中,2例1分,7例2分,11例3分。所有患者均没有申请芬太尼静脉麻醉,均无相应脊椎上位神经根的区域阻滞麻醉效应。结论椎弓根外侧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可以满足经皮穿刺椎体成术形(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手术单侧穿刺的需要,局部麻醉效果好,未见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浸润麻醉 利多卡因 椎弓根单侧穿刺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伤椎塌陷在冠状位上的影像学改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列华 王建刚 +5 位作者 王晓嘉 吕应文 任周奎 于金华 刘旭 周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6期740-743,共4页
目的观测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伤椎塌陷在冠状位上的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行PVP或PKP的患者,观测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时伤椎侧凸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两... 目的观测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伤椎塌陷在冠状位上的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行PVP或PKP的患者,观测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时伤椎侧凸Cobb角、伤椎楔变角、伤椎两侧椎体高度及伤椎棘突与上位椎体棘突之间的距离(以下称棘突间距)以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伤椎冠状位影像参数术前与术后3d比较,术后3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丢失。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6.91±0.73)、(2.61±0.50)、(2.26±0.62)分。末次随访时有21例患者进行了骨密度检查,平均T值-4.76±1.12。结论 PVP和PKP术后伤椎塌陷在冠状位上有相应的影像学改变,医生应重视伤椎塌陷的冠状位畸形,术后强调抗骨质疏松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影像学改变 冠状位
下载PDF
脊柱手术安放引流效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列华 王自立 +1 位作者 周强 蒋电明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脊柱手术通常需要在切口内留置引流管,以利于排出手术后创面的渗血、渗液[1-2],从而避免术区感染以及因为血肿形成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并发症的发生[3-4]。然而,也有文献报道脊柱手术安放引流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5],并且还有... 脊柱手术通常需要在切口内留置引流管,以利于排出手术后创面的渗血、渗液[1-2],从而避免术区感染以及因为血肿形成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并发症的发生[3-4]。然而,也有文献报道脊柱手术安放引流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5],并且还有可能增加出血、感染的风险以及再次手术拔除引流管[6-7]。目前,脊柱手术是否使用引流存在一定的争议,不同的研究结果有不同的主张;有支持安放引流的,有不支持安放引流的,也有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安放引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神经功能障碍 术后创面 留置引流管 再次手术 文献报道 引流效果 渗液
下载PDF
骨科临床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列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5期12-15,共4页
骨科学包括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以及运动医学、小儿骨科等亚专业,该学科内容繁多、理论知识抽象、专业分支细、注重实践技能及围术期处理。为使实习生在骨科实习期间取得高效的效果,带教老师的教学管理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 骨科学包括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以及运动医学、小儿骨科等亚专业,该学科内容繁多、理论知识抽象、专业分支细、注重实践技能及围术期处理。为使实习生在骨科实习期间取得高效的效果,带教老师的教学管理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文献报道的用于骨科临床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迷你临床演练(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以及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习软件,如手机APP、微信平台等。近年的研究主要倾向于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尤其是两种或三种以上教学模式的联合应用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如CBL、PBL结合TBL,CBL联合虚拟现实技术,Mini-CEX联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和以微信平台为基础的"移动-PBL"教学等。骨科临床教学需注意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考核或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的特点,教学相长,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教学质量更加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教学模式 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 迷你临床演练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教育
下载PDF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Anterior Lumbar Screw-plate Fixation versus Posterior Lumba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列华 郭从涛 +7 位作者 周强 蒲小兵 宋磊 王浩明 赵晨 成仕明 兰阳军 刘岭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4年第6期907-911,共5页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 followed by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PSF) in a second procedure is mostly used to implement lumbar spine fusion. ALIF followed by an- terior lumbar screw-plate has ...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 followed by posterio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PSF) in a second procedure is mostly used to implement lumbar spine fusion. ALIF followed by an- terior lumbar screw-plate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but its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requires confirma- tion.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of a novel anterior lumbar locked screw-plate (ALLSP) by comparison with posterior lumbar PSF. Twelve fresh human cadaveric lumbar speci- mens (L4-L5) were assigned to four groups: ALIF^PSF group, ALIF+ALLSP (both fixed) group, ALIF group and an untreated control (both non-fixed) group. The first three groups received implan- tation of a rectangular titanium cage. Test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flexion, extension, lateral bend- ing, or rotation showed that the fixed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stronger stability than the non-fixed groups (P=-0.000 for all). The ALIF+ALLSP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greater axial stiffness under ap- plied axial compression and significantly less angular displacement under rotational forces than the ALIF+PSF group. The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the ALIF+ALLSP group was less under flexion than that of the ALIF+PSF, and the angular displacement under lateral bending and extension was greater, but thes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summary, the ALLSP conforms to the ante- rior lumbar spine and has good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It is a reliable choice for enhancing the sta- bility of AL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chanics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ixation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ixation
下载PDF
平行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成仕明 刘列华 +6 位作者 王臣 何建华 胡毅 谭家帅 张子义 陆恩辉 王恒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702-3704,共3页
目的探讨平行双锁定钢板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显露肱骨髁间骨折,复位后采用肱骨内、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尺骨鹰嘴截骨张力带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肘关节功能锻... 目的探讨平行双锁定钢板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显露肱骨髁间骨折,复位后采用肱骨内、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尺骨鹰嘴截骨张力带固定。术后第2天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定期随访,摄肘关节正侧位片及按Cassebaum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22±6)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按Cassebaum标准评价为优者占14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6.4%。结论平行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力学稳定性强,有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折 平行双钢板固定 鹰嘴截骨
下载PDF
从细处着手,促进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
16
作者 刘列华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第S1期111-112,共2页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讲过,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就是让学生把字写好,能正确使用标点,作文通顺,会朗读,我们就满意了。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写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抓好写字训练意义重大。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 于永正 田字格 基本笔画 文通 关键期 见点 结构规则 书法作品 上下结构
下载PDF
骨盆后环及髋臼后柱骨折经皮螺钉置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明 刘列华 蒋电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68-173,共6页
骨盆及髋臼骨折的治疗先后经历了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三个阶段。骨盆后环是骨盆生物力学重要的压力侧,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骨盆后环骨折约占1/4。髋臼后柱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多需手术重建髋臼的完整性并维持其稳定性。近年来... 骨盆及髋臼骨折的治疗先后经历了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三个阶段。骨盆后环是骨盆生物力学重要的压力侧,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骨盆后环骨折约占1/4。髋臼后柱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多需手术重建髋臼的完整性并维持其稳定性。近年来,以经皮螺钉内固定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术式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骨盆后环及髋臼后柱骨折的几种常用经皮螺钉,包括骶髂关节螺钉、髋臼后柱螺钉、Magic螺钉、LC-2螺钉、髂骨螺钉的置入技术作一综述,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后环骨折 髋臼后柱骨折 骶髂关节螺钉 髋臼后柱螺钉 Magic螺钉 LC-2螺钉 髂骨螺钉
下载PDF
腰椎PVP/PKP椎弓根外侧浸润麻醉的局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沂虎 董博赞 +3 位作者 王建刚 梁勇 周强 刘列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69-473,共5页
目的观测与椎弓根外侧浸润麻醉有关的应用解剖学参数,为腰椎椎弓根外侧浸润麻醉的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66例中老年患者的脊椎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使用CT后处理工作站观测L1、L2、L3... 目的观测与椎弓根外侧浸润麻醉有关的应用解剖学参数,为腰椎椎弓根外侧浸润麻醉的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66例中老年患者的脊椎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使用CT后处理工作站观测L1、L2、L3、L4、L5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包括矢状面角、皮肤进针点到椎弓根体表投影上缘及外缘的距离(分别为距离AD、距离BC)、水平面角、麻醉针在横突前方的穿刺深度、腰椎前凸角度。结果L1矢状面角男女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其余各参数男女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L2、L3、L4、L5的矢状面角、距离AD、水平面角、距离BC、麻醉针在横突前方的穿刺深度比较,各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腰椎前凸角为50°及以上患者的L4、L5矢状面角及AD距离较腰椎前凸角度为50°以下的患者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1的皮肤进针点为椎弓根体表投影上4mm、外8mm,矢状面角8°、水平面角7°;L2的皮肤进针点为椎弓根体表投影上6mm、外10mm,矢状面角10°、水平面角9°;L3的皮肤进针点为椎弓根体表投影上9mm、外13mm,矢状面角12°、水平面角12°;L4的皮肤进针点为椎弓根体表投影上12mm、外18mm,矢状面角15°、水平面角18°;L5的皮肤进针点为椎弓根体表投影上21mm、外25mm,矢状面角23°、水平面角24°。结论掌握好麻醉针的皮肤进针点和穿刺方向,从解剖学的角度可以实现精准的腰椎椎弓根外侧浸润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外侧浸润麻醉 椎体成形术 体表投影 皮肤进针点 穿刺方向 解剖
下载PDF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的临床应用评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电明 刘列华 周强 《西部医学》 2020年第8期1098-1103,1109,共7页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具有悠久的历史。1934年,日本Ito通过直接切开进入病变椎体清除病灶治疗脊柱结核,其疗效并不理想。1948~1951年,抗结核药物陆续应用于临床,随后出现了“香港术式”和方先之先生的“病灶清除疗法”。2000年后,彻底...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具有悠久的历史。1934年,日本Ito通过直接切开进入病变椎体清除病灶治疗脊柱结核,其疗效并不理想。1948~1951年,抗结核药物陆续应用于临床,随后出现了“香港术式”和方先之先生的“病灶清除疗法”。2000年后,彻底病灶清除术以及微创理念用于脊柱结核的病灶清除。近年脊柱内镜、经通道手术也相继用于脊柱结核的治疗。本文就不同时期的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术 寒性脓肿 脊柱微创 椎间孔镜
下载PDF
腰椎融合手术方式的历史与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列华 兰阳军 周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486-2489,共4页
Hibbs和Albee于1911年报道了脊柱融合术,其发展已经历了100余年的历史。腰椎融合术是脊柱外科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外科技术之一,主要适用于椎骨破坏性疾病、脊柱失稳、防止或矫正畸形等。目前腰椎融合术有很多种手术方式,笔者就腰椎... Hibbs和Albee于1911年报道了脊柱融合术,其发展已经历了100余年的历史。腰椎融合术是脊柱外科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外科技术之一,主要适用于椎骨破坏性疾病、脊柱失稳、防止或矫正畸形等。目前腰椎融合术有很多种手术方式,笔者就腰椎融合手术方式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