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时视觉提示干预后24小时对于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郭永亮 冯重睿 +3 位作者 华玉平 潘梦秋 陈晓文 刘初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研究短时视觉提示训练对于存在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脱离视觉提示训练24h后,是否仍具有疗效。方法:选取60例存在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地板上画间距为55cm、总长度为10m的线条,观察组患者沿... 目的:研究短时视觉提示训练对于存在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脱离视觉提示训练24h后,是否仍具有疗效。方法:选取60例存在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地板上画间距为55cm、总长度为10m的线条,观察组患者沿着地面上的线条一步一步行走;对照组则在无任何提示来回行走;训练时间为20min/次,1次/d,连续治疗3d。运用三维步态分析设备在治疗前以及干预24h后对患者步态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步速、双侧步长、双侧跨步长、双腿支撑相、伸髋及踝跖屈最大角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步速、双侧步长、双侧跨步长、双腿支撑相、步频、伸髋、伸膝及踝跖屈最大角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过短时视觉提示训练,即使在脱离训练场景24h后,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长、步速、双腿支撑相、最大伸髋、伸膝、踝跖屈角度等较训练前有明显增加。由此可见,短时视觉提示训练,即使在脱离训练场景24h后,对于存在冻结步态的帕金森患者来说,仍具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视觉提示 三维步态分析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小珊 黄泳 +4 位作者 欧阳群 徐艺文 张新斐 李静敏 刘初容 《河北中医》 2017年第4期594-598,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170例,在辨证论治指导下给予穴位埋线治疗,每隔20 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记录临床疗效、治疗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170例慢性、顽固性疾病患者...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170例,在辨证论治指导下给予穴位埋线治疗,每隔20 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记录临床疗效、治疗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170例慢性、顽固性疾病患者,总有效率97.65%。其中妇科疾病31例,总有效率96.77%;消化科疾病32例,总有效率100%;五官科疾病30例,总有效率96.66%;外科疾病25例,总有效率100%;神经内科疾病27例,总有效率96.29%;其他疾病25例,总有效率96.00%。按照疾病类型统计,各科疾病比较疗效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埋线适应证较为广泛,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疗效稳定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结扎 慢性病
下载PDF
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初容 池沛沛 +3 位作者 张新斐 莫昊风 曾晓林 黄根胜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5期598-601,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冲击波组、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组,每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冲击波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组采用体...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冲击波组、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组,每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冲击波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联合电针治疗。3组均为隔2 d治疗1次,连续治疗1O次为1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V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与冲击波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组治疗后VAS评分与电针组及冲击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ROM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电针组与冲击波组治疗后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组的ROM评分与电针组及冲击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体外冲击波或电针比较,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肩关节周围炎的疼痛缓解更加明显,且能更好地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肩关节周围炎 体外冲击波 VAS评分 肩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董氏奇穴针刺对帕金森病患者步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初容 郑文华 +2 位作者 莫昊风 张新斐 黄根胜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0期1187-118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及步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2例符合标准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左旋多巴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两组均治疗20 d,两组在...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及步行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2例符合标准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左旋多巴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董氏奇穴治疗。两组均治疗20 d,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采用Neuro Com灵巧动态姿态平衡仪中的步行测试(Walk Across,WLK)、步行转向测试(Step/Quick Turn,SNT)、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go test,TUGT)评估患者的步态及步行平衡能力,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步速、步长,转向晃动角度,转向消耗时间,TUGT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配合口服左旋多巴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及步行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并用 针刺 帕金森病 董氏奇穴 步行 动态姿势平衡仪
下载PDF
针刺舌根部穴对人生理状态下吞咽功能影响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初容 莫昊风 +3 位作者 钟慧 郑雪娜 黄根胜 王铮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58-61,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健康成人舌根部穴针刺前后执行吞咽任务时脑功能区的激活差异,探讨针刺舌根部穴对吞咽功能影响的中枢机制。方法青年健康志愿者10名,分别于针刺舌根部穴前后运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进行吞咽任务(含静息状态、吞咽准备和吞咽任务... 目的通过对比健康成人舌根部穴针刺前后执行吞咽任务时脑功能区的激活差异,探讨针刺舌根部穴对吞咽功能影响的中枢机制。方法青年健康志愿者10名,分别于针刺舌根部穴前后运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进行吞咽任务(含静息状态、吞咽准备和吞咽任务)扫描,分析针刺前后数据集,获得针刺舌根部穴后执行吞咽任务的差异脑功能激活区。结果针刺前,脑激活区主要分布于左侧的颞上回和右侧的岛叶;针刺后,脑激活区主要分布于左侧小脑后叶、小脑叶、梭状回以及右侧舌状回,负激活区主要分布于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以及右侧中央后回;针刺前后对比,差异脑激活区分布于左侧的梭状回、颞中回及额内侧回,负激活区位于左侧顶下小叶。结论针刺舌根部穴影响吞咽功能的原因可能是通过增强吞咽相关脑区参与任务执行的积极性,提高吞咽任务执行效率,以达到调节吞咽运动肌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 舌根部穴 吞咽肌群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针刺舌根部穴对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脑区fMRI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初容 张新斐 +4 位作者 莫昊风 左小庭 成丽娜 曹湘焱 张瑞先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6期112-115,共4页
目的: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 MRI)技术,观察针刺舌根部穴对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执行吞咽任务时相关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从而探索针刺舌根部穴治疗吞咽障碍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收集10例... 目的: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 MRI)技术,观察针刺舌根部穴对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执行吞咽任务时相关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从而探索针刺舌根部穴治疗吞咽障碍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收集10例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均予针刺舌根部穴进行治疗,并于针刺前、针刺后5 min内执行吞咽任务时进行f MRI脑部扫描,采集相应的f MRI脑功能成像数据,并利用MRIcro及RadiAntDICOM Viewer软件、SPM 8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获得针刺前后患者执行吞咽动作时脑功能区激活的情况。结果:针刺前受试者执行吞咽动作时,脑激活区分布在左侧旁中央小叶、右侧后扣带回、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颞叶、右侧楔前叶、右侧豆状核、右侧脑岛;针刺后受试者执行吞咽动作时,脑激活区分布在右侧中央前回、双侧额中回、双侧额上回、左侧扣带回、左侧顶下小叶、右侧楔前叶、左侧颞上回、右侧枕叶、右侧脑桥、双侧海马旁回、双侧小脑山坡;受试者在针刺前后执行吞咽动作时的差异脑激活区(针刺后-针刺前脑功能激活区)分布在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左侧旁中央小叶、左侧后扣带回、右侧脑桥、右侧内侧苍白球、右侧岛叶、右侧顶上小叶。结论:针刺舌根部穴可激活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中央后回、额上回、颞上回、楔前叶、扣带回、岛叶、顶上小叶、脑桥、小脑等多个脑功能区,以上脑功能区的激活可能协同参与吞咽动作的完成,进而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延髓麻痹 吞咽障碍 针刺 舌根部穴 FMRI
下载PDF
触发点毫火针治疗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初容 莫昊风 +4 位作者 黄根胜 冷情英 郭永亮 王展航 林幼君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8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侧下肢肌张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毫针针刺、痉挛肌电疗、关节被动运动、肌肉...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侧下肢肌张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毫针针刺、痉挛肌电疗、关节被动运动、肌肉持续牵拉训练、肢体负重训练、躯干控制训练、异常姿势矫正,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患侧股直肌、腓肠肌触发点毫火针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简式Fugl-Meyer量表评定,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0.00%;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触发点毫火针治疗能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改善步态,提高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瘫痪 毫火针 触发点 三维步态分析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初容 周党生 +1 位作者 曾盼坚 张永红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刺络放血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董氏奇穴(五虎穴)、刺络放血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别嘌醇片口服,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刺络放血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董氏奇穴(五虎穴)、刺络放血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别嘌醇片口服,治疗6 d后观察两组血尿酸、血沉,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血沉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血沉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刺络放血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董氏奇穴 刺络放血 中药外敷
下载PDF
欧阳群教授隔药盐壮灸神阙穴治疗失眠临证经验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初容 张新斐 +3 位作者 欧阳群 李静敏 莫昊风 曾晓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24期3833-3835,3852,共4页
欧阳群,原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历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学会副理事长、全军中医学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顾问等职。欧阳教授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接触脐灸疗法,80年代至90年代初,开展“隔药盐... 欧阳群,原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历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学会副理事长、全军中医学会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顾问等职。欧阳教授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接触脐灸疗法,80年代至90年代初,开展“隔药盐壮灸神阙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等相关研究,在理论上证实神阙灸法有效性的同时,也因此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退休以后,对该疗法进行持续改进,隔药盐壮灸神阙基本治法与配方得以确定。自2004年起经过高明妇幼保健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等无数病例的尝试与验证,最终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灸脐疗法。现将欧阳教授隔药盐壮灸神阙穴治疗失眠症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群 隔药盐壮灸 神阙穴 失眠 临证经验
下载PDF
壮灸配合针刺治疗颅脑外伤后痉挛型瘫痪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新斐 刘初容 +7 位作者 张永红 沈威 贺灵慧 冷情英 曾晓林 李静敏 欧阳群 黄泳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9期1043-1045,共3页
目的观察壮灸配合针刺治疗颅脑外伤后痉挛型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颅脑外伤后痉挛型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壮灸配合针刺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 目的观察壮灸配合针刺治疗颅脑外伤后痉挛型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颅脑外伤后痉挛型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壮灸配合针刺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65.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壮灸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颅脑外伤后痉挛型瘫痪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瘫痪 肌痉挛 神阙 灸法 康复训练 脑损伤 隔盐灸
下载PDF
触发点针刺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初容 沈威 +5 位作者 陈小芳 丘吉莲 关梓辉 郭永亮 林幼君 郑雪娜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目的:观察触发点针刺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步态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0例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普通针刺、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治疗组患儿... 目的:观察触发点针刺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步态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0例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普通针刺、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侧股直肌、腓肠肌、内收肌肌筋膜触发点针刺。1次/d,每周治疗5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第1次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跨步时长、平均速度、步频、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儿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步长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针刺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双下肢股直肌、腓肠肌、内收肌肌筋膜触发点,可有效改善患儿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 触发点针刺 三维步态分析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
下载PDF
触发点针刺联合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腘绳肌痉挛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沈威 刘初容 +5 位作者 陈小芳 张瑞先 孙冰 郭永亮 关梓辉 袁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5-201,共7页
目的:探讨触发点针刺联合下肢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改善的影响。方法:将70例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5例,脱落3例)。两组均予康复治疗、传统针灸治疗等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触发点针刺联合下肢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改善的影响。方法:将70例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5例,脱落3例)。两组均予康复治疗、传统针灸治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下肢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触发点针刺联合下肢机器人训练,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四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三维步态分析、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MAS评分下降,平均速度、步频提高,跨步长、步长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提高,GMFM-D区、E区评分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平均速度、步频、膝关节活动度、GMFM-D区、E区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触发点针刺联合下肢机器人训练有助于缓解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改善患儿步态及站立、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触发点 针刺 下肢机器人 三维步态分析
下载PDF
深刺颈部夹脊穴治疗落枕30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初容 欧阳群 张新斐 《国医论坛》 2012年第5期27-28,共2页
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失枕。系颈部伤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成年人。笔者根据欧阳群教授临床经验,采用深刺颈部夹脊穴治疗落枕30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落枕/针灸疗法 夹脊穴
下载PDF
偏头痛针灸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初容 张永红 曾盼坚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3期234-234,共1页
偏头痛多起于青春期,女性较多,常有家族史。多在情绪波动、疲劳、食物过敏、食用奶酪、巧克力、咖啡及饮酒和月经来潮等诱因的作用下发病,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头痛多在同一侧,间歇期可完全正常。造成偏头痛的主要因素是由5-羟色胺、... 偏头痛多起于青春期,女性较多,常有家族史。多在情绪波动、疲劳、食物过敏、食用奶酪、巧克力、咖啡及饮酒和月经来潮等诱因的作用下发病,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头痛多在同一侧,间歇期可完全正常。造成偏头痛的主要因素是由5-羟色胺、儿茶酚胺、组胺、缓激肽、神经多肽、前列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这些物质引起血管收缩,这是偏头痛的前驱症状的原因,而后血管舒张,引起偏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针灸治疗 血管活性物质 周期性发作 5-羟色胺 情绪波动 食物过敏 月经来潮
下载PDF
痉挛型脑性瘫痪马蹄足跟腱延长术后系统康复训练患儿三维步态分析表现 被引量:14
15
作者 冯重睿 郭永亮 +3 位作者 郑炳铃 蔡文丽 张瑞先 刘初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3-1246,共4页
马蹄足,是一种常见于脑性瘫痪(脑瘫)患者的足部畸形疾病,常引起步态异常及其他并发症[1],如膝关节屈曲及长骨旋转[2],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有牵伸、踝足矫形器、物理治疗、肉毒素注射治疗等,然而由于骨骼与肌肉的生长速度不相匹配,保守治... 马蹄足,是一种常见于脑性瘫痪(脑瘫)患者的足部畸形疾病,常引起步态异常及其他并发症[1],如膝关节屈曲及长骨旋转[2],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有牵伸、踝足矫形器、物理治疗、肉毒素注射治疗等,然而由于骨骼与肌肉的生长速度不相匹配,保守治疗方法效果有时不理想,手术矫正,如跟腱延长手术,成为矫正马蹄足的一种较好的方法[3]。目前,国内对于马蹄足手术前后疗效对比通常采用“目测法”、关节活动度测量、表面肌电等方法[4],大部分是静态评估,而鲜见动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 膝关节屈曲 关节活动度 手术矫正 踝足矫形器 步态异常 足部畸形 手术前后
下载PDF
脑卒中后躯干肌活动能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奕雄 刘初容 +3 位作者 曾盼坚 欧阳群 张新斐 张永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2-944,共3页
躯干肌活动能力是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又是预测多种关键结局如术后并发症、功能下降等的重要指标。本文就近年来躯干肌的活动方式及其控制力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 躯干肌 活动能力 综述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慌张步态的三维步态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郭永亮 卢健军 +2 位作者 冯重睿 刘梦娇 刘初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2-835,共4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慌张步态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伴慌张步态的帕金森"开"期患者20例(慌张组)、无慌张步态表现的帕金森病"开"期患者20例(非慌张组)和正常志愿者20例(正常组),采用BTS运动...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慌张步态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选取伴慌张步态的帕金森"开"期患者20例(慌张组)、无慌张步态表现的帕金森病"开"期患者20例(非慌张组)和正常志愿者20例(正常组),采用BTS运动捕捉系统和SmartAnalyz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计算步行过程中的时空及踝关节运动学参数.结果与非慌张组相比,慌张组双侧跨步时间、左侧摆动时间、左踝最大背屈角度减小,踝第一高峰出现阶段提前(P<0.05);与正常组相比,慌张组双侧站立相延长,摆动相、跨步长、步长、步速减小,踝第一高峰出现阶段提前,双踝最大跖屈角减小(P<0.05).结论慌张步态帕金森病患者步长小,步频快,步速慢;由于躯干质心不自主前移,踝关节高峰提前;由于平衡功能较差,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慌张步态 步态分析
下载PDF
舌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述评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新斐 刘初容 +4 位作者 莫昊风 曾晓林 梁鲁波 欧阳群 李静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00-1601,1638,共3页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22%~65%,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带来严重影响,舌针因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在治疗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整理与归纳近20年相关文献,通过对聚泉穴...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22%~65%,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带来严重影响,舌针因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在治疗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整理与归纳近20年相关文献,通过对聚泉穴、心脾肾穴、金津玉液穴、舌下穴、孙氏舌穴等舌针常用穴进行总结、临床评价、机制研究分析,提出5个层面的研究展望,包括提高临床实验设计科学性、规范临床实验设计、明确研究对象、建立全面的临床评估量表、深化舌针作用机制研究等,从而为研究本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针 假性延髓麻痹 吞咽障碍 进展 述评
下载PDF
针刺联合埋线治疗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世安 杨蝉铭 +3 位作者 郑文华 刘初容 黄根胜 张新斐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8期860-86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埋线治疗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华佗夹脊穴透刺埋线治疗。采用Berg平...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埋线治疗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华佗夹脊穴透刺埋线治疗。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FMB)和Neuro-Com动静态平衡测试仪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erg、Fugl-Meyer、运动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erg、Fugl-Meyer、运动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埋线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中风后遗症 脑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夹脊 埋线 BERG平衡量表 简式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
下载PDF
浮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永红 刘初容 +1 位作者 梁鲁波 张新斐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源性头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浮针组(34例)、常规针刺组(34例)。常规针刺组取风池、合谷、天柱、肩井、太冲和足临泣等。浮针组主要针对斜方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枕下肌群等存在的激...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源性头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浮针组(34例)、常规针刺组(34例)。常规针刺组取风池、合谷、天柱、肩井、太冲和足临泣等。浮针组主要针对斜方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枕下肌群等存在的激痛点进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扫散,同时结合肌肉抗阻。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计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头痛程度、颈部症状阳性率以及两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数字评分、颈部症状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浮针组各项评分改善均优于针刺组(均P<0.05);浮针组总有效率为100%(34/34),针刺组为76.5%(26/34),浮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浮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头痛症状及颈部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浮针 针刺疗法 激痛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