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勋宁老师讲语法
1
作者 刘勋宁 《国际汉语学报》 2019年第1期233-240,共8页
第五讲定语和形容词形容词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作名词的修饰语。于是人们常常把修饰名词的成分当作形容词,由此引出种种困惑。下面以胡明扬主编(1996)关于形容词功能统计的原则和方法为例进行分析。原文共分9条。先看前3条(例句上的语法... 第五讲定语和形容词形容词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作名词的修饰语。于是人们常常把修饰名词的成分当作形容词,由此引出种种困惑。下面以胡明扬主编(1996)关于形容词功能统计的原则和方法为例进行分析。原文共分9条。先看前3条(例句上的语法符号是我们添加的):(1)语料中出现一例形容词便统计一次且只统计一次功能。(2)在主谓短语中充当主语或谓语的形容词无论该主谓短语是独立成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名词 修饰语 形容词 刘勋宁
下载PDF
刘勋宁老师讲语法
2
作者 刘勋宁 《国际汉语学报》 2016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第一讲 汉语句法的基本单位 语法分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因为词法部分的内容少,所以,一般著作中语法的名称包括词法和句法.传统语法把语法的单位分成四级:语素、词、短语(也叫词组)、句子.有的语法书还加上复句,成为五级.我们认为,语... 第一讲 汉语句法的基本单位 语法分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因为词法部分的内容少,所以,一般著作中语法的名称包括词法和句法.传统语法把语法的单位分成四级:语素、词、短语(也叫词组)、句子.有的语法书还加上复句,成为五级.我们认为,语素不是句法的单位,在句子构成中没有它的地位.复句也是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老师 基本单位 句法 词法 语素 句子 汉语
下载PDF
刘勋宁老师讲语法
3
作者 刘勋宁 《国际汉语学报》 2018年第1期244-254,共11页
第三讲一套表示语法关系的演算符号现在流行的句法分析图是生成语法的树形图和结构主义语法的层次图。两种画法都有一个缺点就是语法关系不得不另外用文字说明。此外占据大量纸面篇幅,如不是特意操作,比如强迫学生画图或者不得不撰写相... 第三讲一套表示语法关系的演算符号现在流行的句法分析图是生成语法的树形图和结构主义语法的层次图。两种画法都有一个缺点就是语法关系不得不另外用文字说明。此外占据大量纸面篇幅,如不是特意操作,比如强迫学生画图或者不得不撰写相关论文,就不能随时随地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老师 结构主义 文字说明 层次图 树形图 分析图
下载PDF
民俗调查与语言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勋宁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7-51,共5页
本文提出"第一纪录"和"第二纪录"的概念。第一纪录指利用语言这个工具所做出的种种描述。这是迄今为止我们通过语言资料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第二纪录指语言工具本身的产生、发展及其使用方式所透露给我们的种种信... 本文提出"第一纪录"和"第二纪录"的概念。第一纪录指利用语言这个工具所做出的种种描述。这是迄今为止我们通过语言资料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第二纪录指语言工具本身的产生、发展及其使用方式所透露给我们的种种信息。分析第二纪录可以给我们客观、真实甚至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地方方言的分析,主要是一种对第二纪录的分析。本文举例说明分析这种纪录所反映的民俗对理解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民俗 第一纪录 第二纪录
下载PDF
“做”和“作”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勋宁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做” “作” 字义 汉语 适用范围
下载PDF
释“吾”“我”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勋宁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3-47,共5页
汉藏语比较的结果,第一人称代词祖语应该是[?a]。这个结果正好对应于古代汉语的"吾",可是"吾"产生得很晚。怎么认识这种现象就成为各家争议的焦点。本文旨在说明,历史比较不能简单比附,要在逻辑顺序和事实清理两方... 汉藏语比较的结果,第一人称代词祖语应该是[?a]。这个结果正好对应于古代汉语的"吾",可是"吾"产生得很晚。怎么认识这种现象就成为各家争议的焦点。本文旨在说明,历史比较不能简单比附,要在逻辑顺序和事实清理两方面下功夫,庶几可以近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语系
下载PDF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 被引量:86
7
作者 刘勋宁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0-87,共8页
一目前通行的关于句尾"了"的意义的认识,可以拿《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作代表: 《词典》684页"了"(·le)字注②: 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 一目前通行的关于句尾"了"的意义的认识,可以拿《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作代表: 《词典》684页"了"(·le)字注②: 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八百词》314页"了"字条: [助]‘了’有两个。……‘了<sub>2</sub>’用在句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语法意义 句尾 语气词 祖堂集 词尾 句子 现代汉语语法 新情况 动作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 被引量:101
8
作者 刘勋宁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0-79,共10页
从相当的角度来说,汉语句尾"了"其实是过去时的标志.只是汉语句子的认知角度和构造形式与印欧语不同,因而看上去参差不合.经常有人提出,汉语的句尾"了"有多个.比如说,"太+A+了"与一般的句尾"了"... 从相当的角度来说,汉语句尾"了"其实是过去时的标志.只是汉语句子的认知角度和构造形式与印欧语不同,因而看上去参差不合.经常有人提出,汉语的句尾"了"有多个.比如说,"太+A+了"与一般的句尾"了"不同,它不表示变化,是另外一个"了";"吃饭了"表示的既可以是过去的事,也可以是将来的事,因此这里的"了"也不应当是一个.于是,就有了"了1""了2""了3""了4"……的各种提案.我们以为,这些"了"都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之所以不断被分解,原因就在于过去把句尾"了"的意义描写为"表示变化"过于简单化,需要做进一步的阐述.本文试对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做更详尽的阐发,这些阐发包括语用的和认知的,以期对这些不同的"了"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语法意义 过去时 完成体 句尾词 时态助词 "了"
原文传递
再论汉语北方话的分区 被引量:62
9
作者 刘勋宁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7-454,共8页
一引言从普通话出发来调查汉语方言,北方话的确没有东南诸方言那么复杂;北方话的调查长期被忽视,我们对北方话的知识反而没有南方方言那么多,那么深入。传统的北方话的分类应当说是建立在语言印象加地理概念的基础上的,比如旧有的西北... 一引言从普通话出发来调查汉语方言,北方话的确没有东南诸方言那么复杂;北方话的调查长期被忽视,我们对北方话的知识反而没有南方方言那么多,那么深入。传统的北方话的分类应当说是建立在语言印象加地理概念的基础上的,比如旧有的西北方言的划分,大概就是因为太行山以西的方言与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太不相同,所以笼统归入神秘的西北方言。这里的西北就既不同于地理上的西北概念,也找不出共同的语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官话 南方方言 官话方言 语言特征 汉语方言 普通话 北京官话 地理概念 入声分化 北京话
原文传递
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 被引量:44
10
作者 刘勋宁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共9页
全文分六个部分 ,即 :一、文白异读的本质 ;二、文读与白读的范围 ;三、文白异读的调查途径 ;四、文读和白读的描写方法 ;五、方言语音层次的比较和整合 ;六、新的方言关系的描写。为了阅读方便 ,本文尽量利用汉语拼音 ,如采用国际音标 ... 全文分六个部分 ,即 :一、文白异读的本质 ;二、文读与白读的范围 ;三、文白异读的调查途径 ;四、文读和白读的描写方法 ;五、方言语音层次的比较和整合 ;六、新的方言关系的描写。为了阅读方便 ,本文尽量利用汉语拼音 ,如采用国际音标 ,则用方括弧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白异读现象 文言文 语音层次 汉语 描写方法 本质 方言 汉语拼音 国际音标
原文传递
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区别及《中原音韵》的语言基础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勋宁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63-469,共7页
我们在《再论汉语北方话的分区》一文中说:"中原官话是老官话,北方官话是新官话。"(刘1995a,452页)并且指出:"元代的《中原音韵》中留下的异读当是两个官话交替的最早记录。"(451页)这篇文章就是这段话的注解。
关键词 中原音韵 北方官话 中原官话 北京话 普通话 中原地区 周德清 河北方言 读音 读法
原文传递
一个中原官话中曾经存在过的语音层次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勋宁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文章列举秦晋等地方言的事实 ,较为充分地论证了“支微入鱼”现象实际是历史上中原官话曾经存在过的一个语音层次的观点。认为 ,在汉语历史研究中引入层次的观念 ,在方言研究中提倡方言比较是很重要的。如果这样的层次发掘得多了 ,这样... 文章列举秦晋等地方言的事实 ,较为充分地论证了“支微入鱼”现象实际是历史上中原官话曾经存在过的一个语音层次的观点。认为 ,在汉语历史研究中引入层次的观念 ,在方言研究中提倡方言比较是很重要的。如果这样的层次发掘得多了 ,这样的“语音片”联系得广了 ,或许可以还汉语一个活生生的发展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官话 北方官话 吴语 文白异读 语音层次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 被引量:67
13
作者 刘勋宁 《方言》 198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本文先比较了山西方言和近代汉语里与“也”字有关的一些句式,接着提出现代汉语句尾语气词“了”来源于近代汉语的句尾“了也”的说法。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近代汉语 句尾语气词 祖堂集 山西方言 官话方言 句式 山西话 选择问句 语音形式
原文传递
隰县方言古咸山宕三摄舒声字的韵尾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勋宁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3-56,共4页
山西省隰县位于吕梁山区的南端,行政上属临汾专区管辖,隰县方言有入声,属晋语,但又兼有晋南地区方言(河东方言)的特色,如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都读送气音。隰县方言语音演变的重要特点是:很多古鼻音韵尾字今韵母失落鼻... 山西省隰县位于吕梁山区的南端,行政上属临汾专区管辖,隰县方言有入声,属晋语,但又兼有晋南地区方言(河东方言)的特色,如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都读送气音。隰县方言语音演变的重要特点是:很多古鼻音韵尾字今韵母失落鼻音韵尾。这一点也和许多晋语方言相同。本文讨论的隰县方言古成、山、宕三摄舒声韵尾[-i]和[-n]的分调交替现象,就是这种特点的一个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东方言 鼻音韵尾 舒声 阴平 古全浊声母 连读变调 语音演变 上声 韵母 山西省
原文传递
陕北清涧话的逆序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勋宁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24-225,共2页
逆序词指构词词素与北京话相同,但排列顺序与北京话相反的词。陕北清涧话逆序词的数量较多,其中有些还和闽、粤等方言一样,如“人客、菜蔬、康健、欢喜”等。下面按清涧话的声母顺序排列这些词,词后举例。[伯叔pi(?)(?)· (?)u(?)?... 逆序词指构词词素与北京话相同,但排列顺序与北京话相反的词。陕北清涧话逆序词的数量较多,其中有些还和闽、粤等方言一样,如“人客、菜蔬、康健、欢喜”等。下面按清涧话的声母顺序排列这些词,词后举例。[伯叔pi(?)(?)· (?)u(?)?]叔伯伯叔哥哥、伯叔嫂嫂、伯叔兄弟兄弟:弟弟、伯叔妹妹。[避躲p‘(?)(?) tu(?)]躲避兀人儿着哩,避躲开个儿那人差劲着呢,躲开点儿。[朋亲p‘(?)(?)(?) t(?)‘i(?)(?)(?)]亲朋好友今儿待迎了些朋亲今儿招待了些朋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序词 北京话 清涧 陕北 构词词素 排列顺序 顺序排列 菜蔬 方言 声母
原文传递
陕北清涧话的归属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勋宁 《方言》 1988年第2期100-102,共3页
《方言》1986.93-105发表了《陕甘宁青四省区汉语方言的分区(稿)》(以下简称《分区》),本文就其中关于陕北清涧话归属的意见,谈一点儿看法。本文作者原籍清涧,住家离城八里。一九八○年九月至十二月赴清涧县调查,城区发音人王阶平,男,... 《方言》1986.93-105发表了《陕甘宁青四省区汉语方言的分区(稿)》(以下简称《分区》),本文就其中关于陕北清涧话归属的意见,谈一点儿看法。本文作者原籍清涧,住家离城八里。一九八○年九月至十二月赴清涧县调查,城区发音人王阶平,男,六十四岁,世居城寨(寨山)之中;王先烈,男,六十二岁,世居北城门根(稍门沟)。一九八五年八月曾再到清涧县核实材料。壹清涧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地区的南端,与延安地区相邻。清涧话有入声,属于晋语。《分区》分晋语陕北片为七个小片。清涧跟它地理上并不相连属的榆林、横山、安塞为第①小片。第①小片古入声字今音的情况是“除个别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外,都读入声”。《分区》还根据入声分阴阳而将子长和吴堡、佳县同其他晋语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涧 分区 古入声字 汉语方言 陕北 榆林地区 延安地区 归属 晋语 世居
原文传递
晋语释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勋宁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7-48,共2页
这里考释晋语中常见的九个方言词:冻、烧、衿、炕、错、教、植、穉、看客。有的也通行于其他方言。壹冻平声山西许多方言把“冰”叫作“冻平声凌”,当地或写作“冬凌”,或写作“冻变平声凌”。首字写作“冬“,是缘音取字;写作“冻”而... 这里考释晋语中常见的九个方言词:冻、烧、衿、炕、错、教、植、穉、看客。有的也通行于其他方言。壹冻平声山西许多方言把“冰”叫作“冻平声凌”,当地或写作“冬凌”,或写作“冻变平声凌”。首字写作“冬“,是缘音取字;写作“冻”而认为讹变为平声,是强字就音,并误。查《广韵》平声东韵,德红切:“冻,冻凌。”“冻凌”当为复音词,“冻”正作平声,与今山西话密合。按“冻”指“冰”,是“冻”字的本义。《说文》:“仌,冻也。象水凝之形。”“冻,仌也。从仌,东声。”今陕北清涧方言单称“冰”为“冻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词 平声 晋语区 写作 广韵 说文 复音词 山西话 本义 考释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的方言是一个宝藏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勋宁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41,共5页
笔者在《再论汉语北方话的分区》(1995)一文中描写晋语的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近贺兰山,北抵阴山,南至汾渭河谷"。这个地理四至圈出的正是最典型的黄土高原。本文进一步说明这块土地上的方言的研究价值。全文分为5个部分:一... 笔者在《再论汉语北方话的分区》(1995)一文中描写晋语的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近贺兰山,北抵阴山,南至汾渭河谷"。这个地理四至圈出的正是最典型的黄土高原。本文进一步说明这块土地上的方言的研究价值。全文分为5个部分:一、汉语方言的复杂性;二、山西方言研究的意义;三、高原方言调查任务的艰巨性;四、方言分区和方言特征;五、余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晋语 官话 汉语方言 方言分区
原文传递
答友人——关于语法分析的几个原则问题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勋宁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2000年第3期16-21,共6页
10年前发表《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中国语文》1988年第5期)一文时没有想到,这篇文章能在海内外引起这么广泛的兴趣,以至10年来不断有人发文章补充、商榷、以及评判得失。可惜自己近年来已经完全转入汉语史与方言学的研... 10年前发表《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中国语文》1988年第5期)一文时没有想到,这篇文章能在海内外引起这么广泛的兴趣,以至10年来不断有人发文章补充、商榷、以及评判得失。可惜自己近年来已经完全转入汉语史与方言学的研究,不能就此问题与同好做进一步的探讨,心下甚为惭愧。这里仅就读书所及产生的一些想法、看法以及当年写作时已经想到的一些问题,简略地写在下面,以回答诸位友好的提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分析 现代汉语 “了” “实现”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