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匀慧 张晓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258-260,共3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的多发病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多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手段,防治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还应建立统一的标准,开拓新的临床思维,研究出更为有效的中成药和制剂。
关键词 中医药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代红 刘匀慧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研究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妇科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刮宫术治疗),... 目的研究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妇科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刮宫术治疗),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长。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复发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具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所耗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下 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匀慧 李代红 程光卉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年第4期10-11,共2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使用药物的差异分为联合组(n=54)及对照...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使用药物的差异分为联合组(n=54)及对照组(n=53)。联合组采用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对照组仅行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妊娠结局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SH、LH、E2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LH、E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联合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妊娠良好结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结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391,P=0.020);联合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疗效好,可有效调节患者雌激素水平,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GFR、EGFR mRNA、LRP和LRP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刘匀慧 李代红 程光卉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卵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使RNA(EGFR mRNA)、肺耐药蛋白(LRP)和肺耐药蛋白信使RNA(LRP 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过手术治疗且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的98例患者进...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卵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使RNA(EGFR mRNA)、肺耐药蛋白(LRP)和肺耐药蛋白信使RNA(LRP 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过手术治疗且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的98例患者进行研究。另选择取同期体检为健康人群的30例女性作为对照组。通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EGFR、EGFR mRNA、LRP和LRP mRNA表达水平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的EGFR、LR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同年龄、不同组织学分型、不同细胞学分级、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EGFR mRNA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EGF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年龄、不同组织学分型、不同细胞学分级、不同病理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LRP mRNA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3个疗程后评定所有患者的化疗疗效,其中70例患者化疗有效,28例患者化疗无效。化疗有效组EGFR、LRP mRNA表达水平为(0.80±0.27,0.83±0.29),明显低于化疗无效组患者的(1.10±0.21,1.04±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GFR与LRP mRNA表达呈正相关(γ=0.751,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GFR、EGFR mRNA、LRP和LRP mRNA表达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水平的变化情况能够有效对患者的化疗反应进行预测,能够有效帮助医生对临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选择,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肺耐药蛋白 表达水平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异位与内膜息肉发生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晓华 刘丽伟 +1 位作者 刘匀慧 李代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第7期1101-1103,1107,共4页
目的:探究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异位征与内膜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及内膜增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不孕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内膜异位组(n=68)与非内膜异位组(n=42)。统计两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治疗后18个月内妊娠... 目的:探究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异位征与内膜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及内膜增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不孕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内膜异位组(n=68)与非内膜异位组(n=42)。统计两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治疗后18个月内妊娠率,子宫内膜息肉病理。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内膜异位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75.0%(51/68)高于非内膜异位组54.8%(23/42),子宫内膜正常比例(5.9%,4/68)低于非子宫内膜异位组(33.3%,14/42)(P<0.05)。相关分析显示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综合征与发生子宫内膜息肉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18个月内总妊娠率,内膜异位组伴有内膜息肉患者(80.4%,41/51)高于未伴内膜息肉患者(58.8%,10/17)(P<0.05),非内膜异位组伴内膜息肉患者(69.6%,16/23)与未伴内膜息肉患者(73.7%,14/19)无差异(P>0.05)。结论: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异位征与其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成正比,提示临床诊治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子宫内膜异位 子宫内膜息肉 相关性 妊娠率
下载PDF
肌酐酶法和苦味酸法检查血清及尿肌酐值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伦 王兵 刘匀慧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2期96-98,共3页
目的:分析肌酐酶法和苦味酸法检查血清及尿肌酐值的结果异同。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正常的9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尿液样本作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肌酐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其血清、尿肌酐值,分... 目的:分析肌酐酶法和苦味酸法检查血清及尿肌酐值的结果异同。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正常的9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尿液样本作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肌酐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其血清、尿肌酐值,分析两种方法在肌酐检查中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测定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测定不同稀释度尿肌酐的均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测定血肌酐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_(肌酐酶法)=0.8829X_(苦味酸法)+460.227,相关性分析结果为r=0.942,P<0.05;1/10、1/50的稀释度两种方法测定尿肌酐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_(肌酐酶法)=0.5528X_(苦味酸法)+587.464,r=0.847,P<0.05;Y_(肌酐酶法)=0.4123X_(苦味酸法)+526.637,r=0.740,P<0.05。结论:肌酐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检测血肌酐及尿肌酐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碱性苦味酸法测定的肌酐均值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肌酐 尿肌酐 肌酐酶法 碱性苦味酸法
下载PDF
miR-141和lncRNA-H19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密 刘匀慧 姚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3期2333-2336,共4页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微小RNA-141(miR-141)与长链非编码RNA-H19(lncRNA-H19)表达情况,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本院确诊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2例,取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取血清检测肿瘤指标鳞状细胞癌抗原(SC...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微小RNA-141(miR-141)与长链非编码RNA-H19(lncRNA-H19)表达情况,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本院确诊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2例,取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取血清检测肿瘤指标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宫颈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41、lncRNA-H19表达情况,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SCCA水平。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miR-141和lncRNA-H1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宫颈癌组织中miR-141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血清SCCA水平显著相关;宫颈癌组织中lncRNA-H19表达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血清SCCA水平显著相关;Pearson分析发现,宫颈癌组织中miR-141和lncRNA-H19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miR-141低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37.50%,显著高于miR-141高表达者的8.00%;lncRNA-H19低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41.67%,显著高于lncRNA-H19高表达者的13.16%。结论:miR-141和lncRNA-H1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与宫颈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可能作为判断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miR-141 lncRNA-H19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