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文学上海”的城
1
作者 吴天然 刘博(统筹) 《中国青年》 2018年第24期40-42,共3页
若是认为日常生活就是生活本身,那么人就是活在当下的。“上海永远不老”今年九月,我搬到了徐家汇附近的校区。早在两年前,学姐同我说起徐家汇时,用的是“每天晚上不去那边转转就睡不踏实”,我抿嘴一笑,在现实号隋感的双重层面上表示十... 若是认为日常生活就是生活本身,那么人就是活在当下的。“上海永远不老”今年九月,我搬到了徐家汇附近的校区。早在两年前,学姐同我说起徐家汇时,用的是“每天晚上不去那边转转就睡不踏实”,我抿嘴一笑,在现实号隋感的双重层面上表示十分理解,因为站在港汇川流不息的街口四处张望,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白先勇先生的那句感叹:“尹雪艳永远不老,上海永远不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上海” 中都 人心 日常生活 徐家汇 尹雪艳 白先勇
原文传递
青年人,将全球化带向全球
2
作者 潘妮 刘博(统筹) +1 位作者 宋泽宇(统筹) 朱玉芳(统筹) 《中国青年》 2018年第24期22-23,共2页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开放”二字无疑是青年人生活中最感同身受的。从1978年我国向美国派出首批留学生,到八十年代兴起的留学热,一批批优秀青年学子远渡重洋,在海外初次体会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本土视野渐渐打开,开始接触全球不同...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开放”二字无疑是青年人生活中最感同身受的。从1978年我国向美国派出首批留学生,到八十年代兴起的留学热,一批批优秀青年学子远渡重洋,在海外初次体会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本土视野渐渐打开,开始接触全球不同国家不同族群所带来的丰富文化。2000年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几乎成为青年人人手一册的畅销书,国际名校不可阻挡的魅力激发了年轻人“走出去”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全球化 《哈佛女孩刘亦婷》 CULTURE “走出去” 改革开放 八十年代 留学生
原文传递
“走出去”的力量
3
作者 毕秀丽 刘博(统筹) +1 位作者 宋泽宇(统筹) 朱玉芳(统筹) 《中国青年》 2018年第24期18-19,共2页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恰逢武汉东湖高新区建区三十周年。我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聊天时,谈论到武汉市开展的“致敬中国光谷30年创新30人”的活动,因为我们83级的同学海哥,就是候选人之一。谈论海哥的同时,我们也回忆起四十年前的往事。
关键词 “走出去” 武汉东湖高新区 力量 改革开放 三十周年 中国光谷 武汉市 候选人
原文传递
“书单”里的“思想解放纪”
4
作者 韩冬伊 刘博(统筹) +1 位作者 宋泽宇(统筹) 朱玉芳(统筹) 《中国青年》 2018年第24期16-17,共2页
时代汹涌、人潮聚散,若非置身其问,以短文宏论“思想解放”的“社会思潮”未免显得冒失。不过,思想解放的“晴雨表”确是有迹可循的——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畅销书”的“变迁史”,一则承载社会背景与时代风貌,二则浸润大众心态与审美趣味... 时代汹涌、人潮聚散,若非置身其问,以短文宏论“思想解放”的“社会思潮”未免显得冒失。不过,思想解放的“晴雨表”确是有迹可循的——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畅销书”的“变迁史”,一则承载社会背景与时代风貌,二则浸润大众心态与审美趣味,“文本”也许不够“立体”,却并不单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解放 社会思潮 改革开放 时代风貌 社会背景 审美趣味 大众心态 “文本”
原文传递
东京攻略:细节选手的努力
5
作者 依然 刘博(统筹) 《中国青年》 2018年第24期52-53,共2页
影片《天下无贼》里,葛优口出金句一锤定音:“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在信息化、技术化浪潮之下,如何在激烈的国际人才争夺战中致胜,是让各国绞尽脑汁要去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日本来说,这道题的难度系数还要再翻一番:二战后“婴... 影片《天下无贼》里,葛优口出金句一锤定音:“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在信息化、技术化浪潮之下,如何在激烈的国际人才争夺战中致胜,是让各国绞尽脑汁要去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日本来说,这道题的难度系数还要再翻一番:二战后“婴儿潮”诞生的劳动力大量退休、低生育率导致的少子化、理工科学生就读数量减少、毕业后不愿到制造业就业……其举国上下无一处环节不似爱德华·孟克笔下的《呐喊》在惊声尖叫着“缺人!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争夺战 选手 东京 《天下无贼》 理工科学生 21世纪 难度系数 低生育率
原文传递
释放生产力,为年轻人的发展留白
6
作者 黄帅 刘博(统筹) +1 位作者 宋泽宇(统筹) 朱玉芳(统筹) 《中国青年》 2018年第24期20-21,共2页
四十年前,当新时期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这个古老国家土地上的时候,或许不少人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即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嗅觉灵敏的人,已经从前一年恢复高考的政策中读出了重大变革的契机,而在1978年12月,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整个... 四十年前,当新时期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这个古老国家土地上的时候,或许不少人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即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嗅觉灵敏的人,已经从前一年恢复高考的政策中读出了重大变革的契机,而在1978年12月,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整个国家的历史走向彻底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的宏伟历程自此开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发展 生产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 留白 恢复高考 历史走向 改革开放 大变革
原文传递
小人物,大高考
7
作者 彭姝疑 刘博(统筹) +1 位作者 宋泽宇(统筹) 朱玉芳(统筹) 《中国青年》 2018年第24期12-15,共4页
40年前老王(应受访者要求,本刊发表时略去真名)出生于50年代内蒙古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城,1979年参加高考。那一年,是邓小平同志宣布恢复高考的第三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468万人,录取人数28万人,录取率约6%。这个比例,相较于1977年的5%,已... 40年前老王(应受访者要求,本刊发表时略去真名)出生于50年代内蒙古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城,1979年参加高考。那一年,是邓小平同志宣布恢复高考的第三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468万人,录取人数28万人,录取率约6%。这个比例,相较于1977年的5%,已经有所提高,但在这个偏远的县城里,老王记得全县参加高考的有三四千人,最后考上的只有45个——录取率连2%都不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高考 小人物 50年代 录取人数 小县城 录取率 受访者 东北部
原文传递
恰逢接棒的时刻
8
作者 王叁伦 刘博(统筹) +1 位作者 宋泽宇(统筹) 朱玉芳(统筹) 《中国青年》 2018年第24期26-27,共2页
如果把发展中的社会比作赛道,一代代青年人便是当之无愧的种子选手,为自我而跑,为时代狂飙。每一次摔倒后累积的经验,贯彻在咬着牙奔赴终点时的冲刺,他们所有激发的潜能都值得场下为之欢呼沸腾。对于90后、00后的我们来说,当下恰逢接棒... 如果把发展中的社会比作赛道,一代代青年人便是当之无愧的种子选手,为自我而跑,为时代狂飙。每一次摔倒后累积的经验,贯彻在咬着牙奔赴终点时的冲刺,他们所有激发的潜能都值得场下为之欢呼沸腾。对于90后、00后的我们来说,当下恰逢接棒的时刻,整合自己拥有的资源、确定所要奔赴的目的地、进行赛程的战略规划是夺取桂冠的三大制胜法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选手 青年人 90后 目的地 制胜法 赛道 摔倒 冲刺
原文传递
负重的青春与留白的时代
9
作者 博观 刘博(统筹) +1 位作者 宋泽宇(统筹) 朱玉芳(统筹) 《中国青年》 2018年第24期24-25,共2页
在最近一篇流传甚广的微信推文《为什么90后不鸟管理者,却愿意被大神虐?》中,作者从人口统计数据与宏观社会环境变化两个角度对以90后为主的当代年轻人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互联网与计划生育环境造就了非常自我的90后... 在最近一篇流传甚广的微信推文《为什么90后不鸟管理者,却愿意被大神虐?》中,作者从人口统计数据与宏观社会环境变化两个角度对以90后为主的当代年轻人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互联网与计划生育环境造就了非常自我的90后一代,他们很擅长以自我为中心来思考问题。与80后的“纠结”相比,90后的“任性”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反转:气质上从“装”到“不装”、价值观方面从追求成功到追求幸福、崇拜对象从“大咖”转向“大神”。所有这些反转都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环境变化 留白 青春 负重 人口统计数据 人性化管理 90后 计划生育
原文传递
你的背包里,装着什么?
10
作者 本刊网编部(策划) 刘博(统筹) 《中国青年》 2020年第11期76-76,共1页
“你的背包,背到现在还没烂,却成为我,身体的另一半。”陈奕迅的经典歌曲这样唱着。我们常用“背包”“行囊”指代我们带走的某些东西,它们静静地跟随我们一同启程,在人生的道路上或急或缓地赶路。有时它很重要,重要到我们即使感到沉重... “你的背包,背到现在还没烂,却成为我,身体的另一半。”陈奕迅的经典歌曲这样唱着。我们常用“背包”“行囊”指代我们带走的某些东西,它们静静地跟随我们一同启程,在人生的道路上或急或缓地赶路。有时它很重要,重要到我们即使感到沉重,也无法将它轻易放下。有时它很强大,我们甚至想要逃离,却无处可逃。更多时候它小小的,碎碎的,从早到晚黏着你,让你烦不胜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歌曲 人生的道路 无处可逃 陈奕迅 逃离 背包
原文传递
在动漫中阅读上海
11
作者 徐靖 刘博(统筹) 《中国青年》 2018年第24期46-47,共2页
“魔都”上海“魔都”一词如今已成为大家普遍使用的上海别称之一,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这个词最早典出自日本旅沪作家村松梢风192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魔都》,在大半个世纪之后凭藉日本动漫作品的普及,流传颇广。
关键词 动漫作品 上海 阅读 日本 出版 流传
原文传递
上海碗碟里的大千世界
12
作者 王休绪 刘博(统筹) 《中国青年》 2018年第24期43-45,共3页
无论来自东南亚还是希腊,只要足够好昧,便能在这个城市拥有它的一席之地。如何消夜永上海,提起这座城市,人们第一时间想象到的是流光溢彩的城市灯光,和永远播放着慵懒爵士的小资咖啡馆。但这些东西,都在每一个深夜里,失去了它们的存在... 无论来自东南亚还是希腊,只要足够好昧,便能在这个城市拥有它的一席之地。如何消夜永上海,提起这座城市,人们第一时间想象到的是流光溢彩的城市灯光,和永远播放着慵懒爵士的小资咖啡馆。但这些东西,都在每一个深夜里,失去了它们的存在感。撑起城市夜行者的胃的,是那些24小时不打烊的小店,和游走在街头,用烟与火烘托出人间真味的小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世界 城市 东南亚 咖啡馆 小资
原文传递
羁旅伦敦:坦荡与善意
13
作者 刘琦 刘博(统筹) 《中国青年》 2018年第24期50-50,共1页
前往伦敦前,我曾几次在心里描绘这座城市。它大概是历史悠久的,城市中的人们保守又传统。阿克罗伊德在《伦敦传》里写道:“一到冬天,万物尽失,便只剩伦敦。”真是萧瑟又辽阔的意境。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经济文化的中心,它匆忙运转,人来人... 前往伦敦前,我曾几次在心里描绘这座城市。它大概是历史悠久的,城市中的人们保守又传统。阿克罗伊德在《伦敦传》里写道:“一到冬天,万物尽失,便只剩伦敦。”真是萧瑟又辽阔的意境。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经济文化的中心,它匆忙运转,人来人往。留学伦敦,我与这座城市稍微熟悉起来——绝不敢妄称了解的,发现伦敦倒并非想象中的那般不可接近。良好的教养和潇洒不羁同时流淌在他的血液中:他时而在不经意间冲你眨一眨眼睛,讲个闪着智慧的冷笑话;时而邀请你狂欢共舞,然后又倏尔不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敦 善意 羁旅 经济文化 城市
原文传递
上海,温厚的瑰宝
14
作者 滕肖澜 刘博(统筹) 《中国青年》 2018年第24期48-49,共2页
关于“上海”,我曾在很多场合用了“瑰宝”这个词。因为实在想不到其它词汇来代替。我是知青子女,这片土地,因为我命运多舛的父辈们,在我眼里显得尤为珍贵。我父母二十岁不到便支内去了江西,直至五十多岁回沪。“上海”像个被宠溺的孩子... 关于“上海”,我曾在很多场合用了“瑰宝”这个词。因为实在想不到其它词汇来代替。我是知青子女,这片土地,因为我命运多舛的父辈们,在我眼里显得尤为珍贵。我父母二十岁不到便支内去了江西,直至五十多岁回沪。“上海”像个被宠溺的孩子,被他们含在嘴里,抱在怀里,藏在心底。是真真正正的宝贝。几十年后失而复得的宝贝,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宝贝 词汇 父辈 孩子
原文传递
自信,独属年轻人的“凡鸟也清啼”
15
作者 韩冬伊 刘博(统筹) +1 位作者 宋泽宇(统筹) 朱玉芳(统筹) 《中国青年》 2018年第24期28-29,共2页
空间是有尺度的——留白、框架、色调乃至气息,都悄然浸润在亲处者的情绪之中。身处窄仄的雨巷或恢弘的厅殿,自有某种特定的文化情感、精神状态袭来——一如在康德那里,有临飞瀑之际的“崇高慨叹”,先贤俯仰星辰时,则有“歌以咏志”。
关键词 年轻人 自信 文化情感 精神状态
原文传递
我的命,是不认命
16
作者 刘博(统筹) 《中国青年》 2019年第21期76-76,共1页
世人好像习惯把“现实”当作是“命”。那些不好的是“命”,那些好的也是“命”,一个“命”字代表的不是玄学,更是现状,是生活,是每一分每一秒。回头想想,人生是从哪个阶段开始“不认命”,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命”?那些最初就放弃的... 世人好像习惯把“现实”当作是“命”。那些不好的是“命”,那些好的也是“命”,一个“命”字代表的不是玄学,更是现状,是生活,是每一分每一秒。回头想想,人生是从哪个阶段开始“不认命”,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命”?那些最初就放弃的人怎么样了,那些抗争到底的人最后又如何?我们在抗争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 玄学 抗争
原文传递
如何进行自我重建?
17
作者 刘博(统筹) 《中国青年》 2019年第3期76-76,共1页
通常意义上的“自我重建”,大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破与立”,指的是遭受了很大的打击,或是有了很大的顿悟,突破内心的瓶颈与壁垒,重新生发出一种全新的,具有活力的自我,从此天高海阔,似是武功修炼到了更高的等级,向着不败之身又近了... 通常意义上的“自我重建”,大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破与立”,指的是遭受了很大的打击,或是有了很大的顿悟,突破内心的瓶颈与壁垒,重新生发出一种全新的,具有活力的自我,从此天高海阔,似是武功修炼到了更高的等级,向着不败之身又近了一步。二则小得多,它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再细小的事情都可以改变我们的想法与行为习惯,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我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何 进行 自我重建
原文传递
巴黎印象:“一席流动的盛宴”
18
作者 清露 刘博(统筹) 《中国青年》 2018年第24期51-51,共1页
近来,法国“黄马甲”运动引人关注,巴黎真如坊间所言的那样“变成死城”么?在我看来,其实不然,再过些时日,俟风波平息,黄马甲归黄马甲,巴黎依然还是那个巴黎。
关键词 巴黎 印象 真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