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功效,辨体用——谈中草药禀性气质与取类比象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友樑 《福建中医药》 1989年第4期39-40,共2页
张元素曰:“凡药根之在土中者,中半以上,气脉之上行也,以生苗者为根,中半以下,气脉之下行也,以入土者为梢.病在中焦与上焦者用根,在下焦者用梢,根升梢降,人之身半以上,天之阳也,用头,中焦用身,身半以下,地之阴也,用梢,乃述类象形者也。... 张元素曰:“凡药根之在土中者,中半以上,气脉之上行也,以生苗者为根,中半以下,气脉之下行也,以入土者为梢.病在中焦与上焦者用根,在下焦者用梢,根升梢降,人之身半以上,天之阳也,用头,中焦用身,身半以下,地之阴也,用梢,乃述类象形者也。”而古代《本草》对此用取类比象方法以阐明中草药生长部位与药性相关联的尚有花叶轻浮升散;子实质重降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禀性气质 取类比象
下载PDF
谈《神农本草经读》的若干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友樑 《福建中医药》 1990年第6期20-23,共4页
《神农本草经读》,为闽长乐,陈修园,南雅堂医书十六种之一。《神农本草经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它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号称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都属于秦、汉时期作品,但《本草经》“词古义深、难于窥测”,虽... 《神农本草经读》,为闽长乐,陈修园,南雅堂医书十六种之一。《神农本草经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它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号称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都属于秦、汉时期作品,但《本草经》“词古义深、难于窥测”,虽历代医家多有注解,然每未能得其真谛,而陈氏《经读》,则“以内经之旨,伤寒、金匱之法,融贯于中”,这种以相近时期医药理论和实践相互参证以伸其义,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读 中医药学
下载PDF
黄耆的配伍及其效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友樑 《福建中医药》 1989年第1期37-38,共2页
黄耆,《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首著其性能效用谓:“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其后历代医家对其效用续有补充发明,如金·张元素总结谓:“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
关键词 黄耆 药剂
下载PDF
刍议“合用药”
4
作者 刘友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7年第10期38-40,共3页
“合用药”,指的是两种药合在一起使用,不独立成方,是整个处方中部份组成的药物,它区别于两味药组成的方剂,所以它不称为“合方”而名为“合用药”。合用药,一般多属于某些功能、效用相近者。同时,它们之间有时又能互相弥补其功能效用... “合用药”,指的是两种药合在一起使用,不独立成方,是整个处方中部份组成的药物,它区别于两味药组成的方剂,所以它不称为“合方”而名为“合用药”。合用药,一般多属于某些功能、效用相近者。同时,它们之间有时又能互相弥补其功能效用之不足,或发挥其某一方面特殊之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 全当归 瓜篓
下载PDF
探讨“缓方”之用
5
作者 刘友樑 《西部中医药》 1990年第3期12-14,共3页
歧伯曰:“补上治上制以缓,……缓则气味薄”。这就是对“缓方”性质及其某些治证的概括,它与“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的“急方”具有相对不同的含义。二者虽同属“七方”之一,但“治有缓急之分,这正如王好古所谓:“治主宜缓,... 歧伯曰:“补上治上制以缓,……缓则气味薄”。这就是对“缓方”性质及其某些治证的概括,它与“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的“急方”具有相对不同的含义。二者虽同属“七方”之一,但“治有缓急之分,这正如王好古所谓:“治主宜缓,缓则治其本也,治客宜急,急则治其标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方 补上治上制以缓 缓则治其本 七方 张从正 王好古 伤寒论 攻邪 急方 歧伯
下载PDF
探讨“缓方”之用
6
作者 刘友梁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35-37,共3页
作者根疆金·张从正的“缓方有五”之说,从1.甘以缓之之方;2.丸以缓之之方;3.品件众多之缓方;4.无毒治病之缓方;5.气味俱薄之缓方诸方面进行分类论述,探讨“缓方”的治证和用法,为临床用方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中医治疗学 缓方 七方
下载PDF
谈“七方”中的“急方”
7
作者 刘友梁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38-41,共4页
“七方”,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不同类别的方剂,而“急方”则为其中之一。其方特点,正如王好古曰:“治客宜急,急则治其标也。”“客”指“客邪”,“急”即“急方”,“标”为致病的邪气,故此类方剂主要用于外邪客于人体引起... “七方”,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不同类别的方剂,而“急方”则为其中之一。其方特点,正如王好古曰:“治客宜急,急则治其标也。”“客”指“客邪”,“急”即“急方”,“标”为致病的邪气,故此类方剂主要用于外邪客于人体引起的疾病。由于外邪发病急,来势猛,病情重,故必须用力峻效速的急方以治之。至于其分类和作用方面,张从正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方 急方 方剂
下载PDF
陈修园《时方妙用》之特点
8
作者 刘友梁 《河北中医》 1986年第6期5-6,共2页
《时方妙用》为陈修园《南雅堂医书》十六种之一,全书共四卷,首列望、闻、问、切四诊,以下编列内、妇、伤寒等科,各种疾病以辨证为纲,详论证因方治,集各家之说,参以己见,或加评论,或附治验,条理井然,简明扼要,诚为医学入门之阶梯,临证... 《时方妙用》为陈修园《南雅堂医书》十六种之一,全书共四卷,首列望、闻、问、切四诊,以下编列内、妇、伤寒等科,各种疾病以辨证为纲,详论证因方治,集各家之说,参以己见,或加评论,或附治验,条理井然,简明扼要,诚为医学入门之阶梯,临证处方不可不读之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方妙用》 陈修园 医学入门
下载PDF
谈“相合之复方”
9
作者 刘友樑 《四川中医》 1989年第8期2-4,共3页
复方为七方之一,张从正日:“复方有三:有二方、三方及数方相合之复方,……有本方之外别加余药,……有分两均齐之复方。”本文所谈的主要为“二方、三方及数方相合之复方”。
关键词 复方 方剂 相合
下载PDF
纠治案例分析
10
作者 刘友樑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2年第2期90-92,共3页
风邪表虚汗漏[例1] 林某某.女,52岁,工人,1989年5月8日初诊。诉:患外感已两旬,初服朴热息痛等西药虽热退,但恶风,汗出溱溱,又经某医诊治数日未效,详其病历处方,为桂枝加附子汤去姜枣.加收敛止汗药(桂枝、白芍、淡附各10g,龙牡各18g,麻黄... 风邪表虚汗漏[例1] 林某某.女,52岁,工人,1989年5月8日初诊。诉:患外感已两旬,初服朴热息痛等西药虽热退,但恶风,汗出溱溱,又经某医诊治数日未效,详其病历处方,为桂枝加附子汤去姜枣.加收敛止汗药(桂枝、白芍、淡附各10g,龙牡各18g,麻黄根6g,浮小麦15g,甘草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加附子汤 止汗药 病历处方 麻黄根 浮小麦 案例分析 胃纳 华盖散 调和营卫 神疲体倦
下载PDF
瓜山采药录像记胜
11
作者 刘友梁 《福建中医药》 1986年第1期60-60,共1页
瓜山为在闽侯县南通公社与永泰县毗邻交界处的一座高峻山岭,海拔约达七八百米,山上奇峰怪石,清泉流溢,盛产草药。初夏某日余随中药系、电教室一行十余人前往该地采药录像。是日上午铅色的天,有时还夹着濛濛细雨,车经乌龙江大桥,至祥谦公... 瓜山为在闽侯县南通公社与永泰县毗邻交界处的一座高峻山岭,海拔约达七八百米,山上奇峰怪石,清泉流溢,盛产草药。初夏某日余随中药系、电教室一行十余人前往该地采药录像。是日上午铅色的天,有时还夹着濛濛细雨,车经乌龙江大桥,至祥谦公社,折向西北,沿五虎山山麓的一条简易公路,蜿蜒曲折前进,这里依山傍水,紧靠闽江南港,水网交错,阡陌纵横,一片片村落布散其间,此即“五虎落洋居万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药 瓜山 录像 录象
下载PDF
药的用途与量的调配
12
作者 刘友梁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58-60,共3页
临床处方用药时,对药物配量的掌握确是一门学问,该文例举了古今某些因证组方用药配量方法之原则,对临症处方确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药 用途 配量
全文增补中
刍言“经方”与“时方”
13
作者 刘友樑 《福建中医药》 1990年第2期44-46,共3页
“经方”,系指汉·张仲景所创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如《金匮心典》曰:“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机。”因二书为中医经典著作,而作者又为医方之鼻祖,其方历千有余年,沿用至今,疗效卓著,故尊... “经方”,系指汉·张仲景所创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如《金匮心典》曰:“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机。”因二书为中医经典著作,而作者又为医方之鼻祖,其方历千有余年,沿用至今,疗效卓著,故尊称之。而“时方”,则指后世非仲景方特别是唐宋以来时行之方剂。如陈念祖曰:“唐宋以后始有通行之时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时方 方剂
下载PDF
初探“七方”中的“急方”
14
作者 刘友梁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9-11,30,共4页
“七方”,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不同类别的方剂,而“急方”则为其中之一。其方特点,正如王好古曰:“治客宜急,急则治其标也”。“客”指“客邪”,“急”即”急方”,“标”为致病的邪气,故此类方剂主要用于外邪客于人体引起... “七方”,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种不同类别的方剂,而“急方”则为其中之一。其方特点,正如王好古曰:“治客宜急,急则治其标也”。“客”指“客邪”,“急”即”急方”,“标”为致病的邪气,故此类方剂主要用于外邪客于人体引起的疾病。由于外邪发病急,来势猛,病情重,故必须用力峻效速的急方以治之。至于其分类和作用方面,张从正曰:“急方有四:有急病急攻之急方,中风、关格之病是也;有汤散荡涤之急方,下咽易散而行速也;有毒药之急方,毒性能上涌下泄以夺病势也;有气味俱厚之急方,气味俱厚,直趋于下而力不衰也。”兹分别探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急方 七方
下载PDF
谈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
15
作者 刘友樑 《山西中医》 1989年第6期3-6,共4页
中医临床对疾病的诊疗,过去长期以来它既不凭借物理器械的检查,又不以化验为依靠,而仅从医者望、闻、问、切简单的四诊,于瞬间即能判断患者为何病,并了解掌握其病因、病机,施以方治,每能取得卓效,究其原因,此盖即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思... 中医临床对疾病的诊疗,过去长期以来它既不凭借物理器械的检查,又不以化验为依靠,而仅从医者望、闻、问、切简单的四诊,于瞬间即能判断患者为何病,并了解掌握其病因、病机,施以方治,每能取得卓效,究其原因,此盖即中医独特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它通过诸如查询病史、症状、观形、察色、闻声、嗅昧、诊脉、辨舌等感官直觉,把这些四诊获得的感性认识,根据脏腑经络八纲辨证等的思维过程,把它迅速提升为对疾病的理性认识,从而洞察其证因,故能获得有效的治疗,兹简述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 辨证论治 思维方法
下载PDF
从通则不痛谈痛症用方
16
作者 刘友樑 《云南中医杂志》 1989年第6期9-11,共3页
痛症治法,多采取通则不痛的原则,择取用方,现归纳于下。一、调畅气血治气滞血瘀疼痛气血循行于人体,具温煦输布营养全身之作用,二者互相影响又彼此依赖,故曰:“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能推动血行,气滞则血瘀,而血瘀也将使气为之滞,
关键词 痛证 通则不痛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谈临症更方
17
作者 刘友梁 《江西中医药》 1991年第1期51-53,共3页
临症更方,系指临床诊治疾病更改或变换俞后治法方药而言。疾病在发病过程中病因往往是复杂的,而各个时期的病情也多有不同,故其方治也很少始终如一,它必须方随症改,法应机变,才能适应治疗之需要,是以临症更方实为一种诊治步骤和措施。... 临症更方,系指临床诊治疾病更改或变换俞后治法方药而言。疾病在发病过程中病因往往是复杂的,而各个时期的病情也多有不同,故其方治也很少始终如一,它必须方随症改,法应机变,才能适应治疗之需要,是以临症更方实为一种诊治步骤和措施。尝见医者治某病,开始用某方尚见效果,但继用之则疗效不著,甚或反害。究其原因,即因彼时与此时的病情已有变化而方不知更改、株守而用,故终难取得最后治愈.这是临症更方的重要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我对于外感病的一些体会
18
作者 刘友樑 《福建中医药》 1957年第3期31-32,共2页
凡因气候变化而影响身体发生病变的疾病,统称外感病,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均为发病之诱因。者之风,夏之热,长夏之暑湿,秋之燥,冬之寒,本力四时之正气。太过不及皆能使人生病,故内经有冬仿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必餮泄,... 凡因气候变化而影响身体发生病变的疾病,统称外感病,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均为发病之诱因。者之风,夏之热,长夏之暑湿,秋之燥,冬之寒,本力四时之正气。太过不及皆能使人生病,故内经有冬仿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必餮泄,夏伤于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疾病 沙门氏杆菌病 温病 外感病 症候群 中医 中国医药学 仲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