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业治疗对提高脑瘫患儿接受普通教育的适应性观察
1
作者 刘合增 杨阳 +5 位作者 吴妙桃 王逍丽 张春涛 李诺 赵勇 刘振寰 《中医康复》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作业治疗对学龄前期脑瘫儿童接受普通教育应用适应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普通学前教育(幼儿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作业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 目的:观察作业治疗对学龄前期脑瘫儿童接受普通教育应用适应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普通学前教育(幼儿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作业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采用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S-M)从上肢精细运动能力值、独立生活、运动能力、作业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7个方面评价脑瘫儿童的学龄前期教育适应程度,同时评价作业治疗对提高学龄前期脑瘫儿童接受普通教育适应行为的可行性。结果:两组治疗后3、6个月FMFM总分及各分区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6个月S-M总分、独立生活、作业操作能力、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运动能力、交往能力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期脑瘫儿童早期接受普通教育有利于改善其适应行为,结合作业治疗可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作业治疗 学前教育 适应性
下载PDF
鼓圈音乐治疗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的影响
2
作者 杨阳 刘合增 +5 位作者 李志林 赵勇 李诺 徐磊 刘晓佩 张紫瑶 《中国康复》 2024年第6期340-343,共4页
目的:观察鼓圈音乐治疗对痉挛型偏瘫脑瘫(SHCP)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HCP患儿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鼓圈音乐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评... 目的:观察鼓圈音乐治疗对痉挛型偏瘫脑瘫(SHCP)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HCP患儿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鼓圈音乐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腕关节背伸角度(ARO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从上肢、关节活动度、精细运动能力、健手与患手的功能能力4个方面评价上肢功能及日常社会参与的改变。结果:治疗后,2组MAS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AROM活动度、FMFM及UEF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鼓圈音乐治疗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社会参与度都有提高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脑瘫 音乐治疗 团体 上肢功能
下载PDF
腕踝针联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双手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合增 杨阳 金炳旭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8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双手精细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腕踝针针刺治疗,应用腕关节背伸关节活动...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双手精细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腕踝针针刺治疗,应用腕关节背伸关节活动度(AROM)、精细运动商(FMQ)和上肢肌张力(MA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时对照组和观察组AROM、FMQ和MAS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腕踝针联合作业治疗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掌屈及双手精细运动功能,对上肢精细运动发育有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 脑性瘫痪 腕踝针 作业治疗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疗法结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前臂旋前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合增 赵勇 +5 位作者 金炳旭 张春涛 杨阳 吴妙桃 王逍丽 程吉祥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479-483,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结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儿童前臂旋前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1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的SCP儿童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结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儿童前臂旋前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1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的SCP儿童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针对性作业治疗,包括上肢前臂旋前肌牵伸治疗[神经生理疗法(Bobath技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术)],选择游戏类作业训练(前臂旋后位放置物品、旋后抓握木棍、旋后取物游戏、手心手背游戏等)。以上训练1次/d,30 min/次,每周6次,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患儿取舒适体位,上肢前臂放置于平面上,使其不抗自身重力。使用冲击波治疗仪探头冲击旋前圆肌肌腹(压力强度:1.0~1.5 bar;频率:8~10Hz;冲击次数:1 000~2 000次)。每次3~5 min,每隔3天1次,每周2次,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前臂旋前肌群痉挛程度;采用关节活动度量角器测量前臂旋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估双手精细运动商(FMQ)。结果:治疗前,2组MAS评分、AROM角度和FM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3、6个月MAS评分均明显降低,AROM角度和FMQ评分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MAS评分明显更低,AROM角度和FMQ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结合作业治疗可有效改善SCP儿童上肢痉挛程度和前臂旋后关节活动度,提高手部精细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前臂旋前 体外冲击波疗法 作业治疗 关节活动度 精细运动功能 儿童
下载PDF
作业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手眼协调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合增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作业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手眼协调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30例,进行作业治疗手眼协调训练,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 目的:探讨作业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手眼协调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30例,进行作业治疗手眼协调训练,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及FMFM(手眼协调E项)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患儿FMQ评分、FMFM(E区)评分随治疗时间推移呈逐渐增加趋势,第二次评估与第一次评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评估和第二次评估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作业治疗手眼协调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精细运动及手技巧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手眼协调作业治疗 精细运动 手技巧
原文传递
穴位埋线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坐位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金炳旭 赵勇 +5 位作者 钱旭光 周园 赵伊黎 刘合增 符文杰 李诺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8-671,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埋线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健脾益肾通督按摩、体感音乐疗法、头针疗法,3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周,共治疗...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埋线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健脾益肾通督按摩、体感音乐疗法、头针疗法,3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周,共治疗3个疗程;埋线组在此基础上选取肩髃、肩髎、天宗、天枢、华佗夹脊(颈4、腰1、腰4)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每次选6~8个腧穴,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共治疗3个疗程。记录患儿坐位能力(LSS)分级、侧弯反射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A、B能区评分,判断患儿坐位能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LSS分级、侧弯反射及GMFM A、B能区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 01),且埋线组均优于对照组(P<0. 01)。埋线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 9%(30/33),优于对照组68. 5%(24/35,P<0. 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穴位埋线疗法,能有效抑制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原始反射,显著提高坐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穴位埋线 坐位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